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名人名句說說50句

曾國藩名人名句說說5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智慧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本文是小編爲各位讀者準備的曾國藩名人名句說說,供各位參考。

曾國藩名人名句說說50句

1、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2、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3、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爲主。

4、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5、弟處在這種百事都不順利的時候,也只有採取逆來順受的法子,依舊不外乎悔字訣、硬字訣而已。

6、小心謹慎安於天命,埋頭做事不問其他。

7、趨趕時尚的人,博取的是無識的歡喜,損失的是道德學問上的真實。

8、敬與恆這兩點,是貫穿一個人的始終的做人工夫。

9、凡將才有四大端: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覘敵情,三日臨陣膽識,四日營務整齊。——《曾國藩書信》。

10、人才何常,褒之則若甘雨之興苗,貶之則若嚴霜之凋物。——《曾國藩書信》。

11、宜專意整頓營務,毋求近功速效。——《曾國藩書信》。

12、攻城最忌蠻攻。兵法日:"將不勝其忿而蚊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以蠻攻爲戒。——《曾國藩書信》。

13、由儉人奢,易於下水;由奢反儉,難於登天。——《曾國藩家書》

14、心以收劍而細,氣以收斂而靜。——《曾國藩家書》

15、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曾國藩家書》

16、餘所見將才傑出者極少,但有志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曾國藩家書》

17、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曾國藩家書》

18、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檢之意,則福澤悠久,餘心大慰矣。——《曾國藩家書》

19、商貿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曾國藩家書》

20、舉世之所迷,智者之所獨覺。——《曾國藩日記》。

21、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羣。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爲砥礪,不但順受而已。——《曾國藩家書》。

22、凡人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爲,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曾國藩家書》。

23、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爲。——《曾國藩家書》。

24、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曾國藩

25、人以氣爲主。——曾國藩

26、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曾國藩

27、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一。——曾國藩

28、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曾國藩

29、農果力耕,雖有饑饉,必有豐年;商果積貨,雖有壅滯,必有通時。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30、氣爲心害,養心當先制氣。

31、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32、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33、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34、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爲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35、丈夫當死中圖生,禍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36、荷氣竹風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37、世事變化反覆,往往出乎意想之外。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飽歷事故,焉知局中之艱難哉!

38、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爲文不求傳,譬如飲酒不醉,陶然有餘歡,中含不盡意,欲辨已忘言。——曾國藩

39、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爲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曾國藩

40、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曾國藩

41、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爲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 曾國藩

42、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願人佔吾便宜,斷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43、慎能遠禍,勤能濟貧。—— 曾國藩名言

44、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出處:曾國藩家書

45、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46、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脣舌。——曾國藩

47、處譭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譭譽與我分毫無干。——曾國藩

48、君子之學也,憂不得乎實,不憂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憂不崇其德,不憂官之不崇也。

49、古之成大事者,侷限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行。

50、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爲第一義,能愛民爲第二義,能和協上下爲第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