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2016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題?

求2016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1K 次

  2016中考語文現代文訓練:鄉土情結

求2016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題?

  2016湖北中考語文散文閱讀訓練:

情結

柯靈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土情結。

人生旅途崎嶇修遠,起點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見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鄉土。他從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中開始體會愛。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爲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輩輩都植根在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歡離合的家史。在聽祖母講故事的同時,就種在小小的心坎裏。鄰里鄉親,早晚在街頭巷尾、橋上井邊、田塍籬角相見,音容笑貌,閉眼塞耳也彼此瞭然,橫豎呼吸着同一的空氣,濡染着同一的風習,千絲萬縷沾着邊。一個人爲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調定向定位,要經過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滿未知數,但童年的烙印,卻像春蠶作繭,緊緊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紋,一輩子附在身上。

“金窩銀窩,不如家裏的草窩。”但人是不安分的動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氣盛,橫一橫心,咬一咬牙,揚一揚手,向戀戀不捨的家鄉告別,萬里投荒,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事業,富有浪漫氣息。有的只是一首朦朧詩,——爲了闖世界。多數卻完全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許多稚弱的童男童女爲了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淚打發出門,去串演各種悲劇。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隨着他們。浪蕩乾坤的結果,多數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黃金、美人、虛名、實惠,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但百餘年來,許多人依然不得不離鄉別井,乃至漂洋過海,謀生異域。有清一代,出國的華工不下一千萬,足跡遍於世界。美國南北戰爭以後,黑奴解放了,我們這些黃皮膚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勞、廉價的特質,成了奴隸勞動的後續部隊,他們當然做夢也沒有想到什麼叫人權。爲了改變祖國的命運,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發軔於美國檀香山,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很多曾在法國勤工儉學。改革開放後掀起的出國潮,洶涌澎湃,方興未艾。還有一種頗似難料而其實易解的矛盾現象:鴉片戰爭期間被割棄的香港,經過一百五十年的滄桑世變,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於斯、食於斯、慘淡經營於斯的香港人,卻寧願拋棄家業,紛紛作移民計。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側影,歷史浩蕩前進中飛濺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作了慷慨的奉獻。香港蕞爾一島,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踊躍捐助,表示休慼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科學進步使天涯比鄰,東西文化的融會交流使心靈相通,地球會變得越來越小。但鄉土之戀不會因此而消失。

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本文以不會褪色的鄉土情結開篇,開門見山;以鄉土情結的形成和表現爲主線,脈絡清晰;以不會消失的鄉土之戀結篇,首尾呼應。

B.第二段寫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故鄉的山水草木、鄉鄰的音容笑貌……這一切決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動,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遠離鄉土的遊子們孤苦無助的境遇。

D.“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的比喻,舊典活用,極富新意,爲中華民族安土重遷這一傳統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據。

E.最後一段,寫鄉土之戀不會因科學的進步、東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變小而消失,筆法生動具體,細緻入微,讀來發人深思,回味悠長。

2.從文中看不屬於鄉土給人們打下了“童年的烙印”的一項是()(5分)

A.父母親族的愛。

B.家鄉的山水草木。

C.悲歡離合的家史和善良純樸的鄰里鄉親。

D.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地球變小。

3.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別家鄉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5分)

4.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10分)

  參考答案:

1.解析文中“一個人爲自己……未知數”,強調的.是人的成長道路在變且不好預測,惟一不變的是思鄉,可是B卻說“童年的烙印”,決定自己的方向,正好與文章的觀點相反。D項,“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是用典,並無新意,不能拿它作根據,它只是一種形象化的描述。E項,錯在“生動具體”,最後一段是主旨昇華,以概括語作結。

答案AC

2.解析空間縮小,但鄉戀不會消失。

答案D

3.解析文中“一個人爲自己……未知數”,強調的是人的成長道路在變且不好預測,惟一不變的是思鄉,可是B卻說“童年的烙印”,決定自己的方向,正好與文章的觀點相反。D項,“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是用典,並無新意,不能拿它作根據,它只是一種形象化的描述。E項,錯在“生動具體”,最後一段是主旨昇華,以概括語作結。

答案AC

4.解析首先從第一段找出“鄉土情結”的定義。第二步提煉海外遊子與鄉土情結關係的幾點交叉:一是離開故鄉的“時間因素”,二是海外的“空間阻隔”,三是對故鄉思戀感情的“久而彌篤”。這是答案中的第二點,也是最簡單的一點。答案所給出的一、三點實際上就是一點,即深化主題,擴展內容。結尾照應前文,這是一般思鄉散文的特點。

答案①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的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並深化了鄉土情結的內涵;②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照應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

  2016中考語文現代文訓練

  蘭草

①小時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蘭”字作名,幹嗎要用“蘭”作名呢?我產生了好奇心,去問父親。父親說,蘭是一種草,開的花特香,蘭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極強,逗人喜愛,因此人們愛用“蘭”爲女孩子命名,希望她們像蘭草一樣嫺淑溫柔,美貌端莊,健康成長。父親的話我似懂非懂,但產生了想見蘭草的願望。

②但家鄉沒有蘭草,後來,我上了初中、高中,來到縣城,那裏也沒有蘭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們奉命來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鎮災區救災。行洪區的高處已經露出了水面。少數迴歸的羣衆,已在殘堤上搭起了臨時災棚,等候着重建家園。爲了迎接行洪區中小學生歸校,我們急於瞭解學校的受災情況。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學校:雄偉的教學大樓,整齊的教師宿舍。特別是校園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長年青翠,滿園秀色。而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所學校,除傷痕累累的教學大樓,依然倔強地挺立着,整座校園覆蓋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樹、廣玉蘭、女貞樹等,渾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於那些名花們,早已杳無蹤跡。一片泥沼,滿目荒涼,看不到生命的跡象。我心裏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詛咒洪水的肆虐時,我眼前一亮,忽然發現遠處的淤泥堆上,像是誰散落了十分鮮嫩的四季蔥苗。遠遠望去,它們婀娜嬌豔,翠潤如玉。在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蔥苗!我不顧一切,從沒膝深的淤泥中蹚了過去,走近一看,其中竟還有兩朵三朵白色的小花。湊上去,一縷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聲叫喊起來:這裏有抗禦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長告訴我們,這堆淤泥下是一個圓形的大花臺,周圍種的是一圈蘭草。淹水前這些蘭草葉長不過五寸。竟意想不到,它會在二個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斷地從與日俱增的淤泥中掙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鎖。在洪水退後,羣芳寥落,校園一片死寂。獨有這蘭草、蘭花,帶着與洪水頑強拼搏後的疲勞與倦色,雖然減少了一些濃綠與濃香,卻顯得更鮮、更嫩、更加亮麗。我對這具有超強生命力的蘭草,不禁肅然起敬。【A】在溫柔舒適的花園中,蘭草恪守名份,嫺靜恬淡,默默奉獻,豐富人間香與美,從不張揚:【B】在荒山僻谷中,蘭草仍然生機勃勃,奮發向上,散發出縷縷清香,不爲淪落深山而自棄;【C】在滄海橫流,洪水滔天的絕境中,蘭草

⑤我擡起頭來,遠遠望見守候在殘堤上的父老鄉親們,心潮起伏,思緒難平。在父老鄉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蘭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蘭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鄉親的希望。

1.解釋下面詞語的意思。

①詛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 [6]

2.這篇文章寫蘭草,着力表現了蘭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兩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對蘭草的思想感情,這兩個詞語是:(小時候)__________;(救災時見了蘭草)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畫線部分寫樹和名花,這對錶現蘭草起了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一看,其中竟還有兩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發現蘭花時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裏畫浪線的句子中用了“頑強拼搏”一詞,本段中能具體表現這種精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有兩個層次。在下面題目中的橫線裏各填寫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層意。

答:①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蘭草。

②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蘭草。

7.第④段未畫橫線部分有A、B、C三個分句,請你根據本段的內容,給C句的空缺處補寫2——4個短句,與A、B兩個分句構成排比。

答:在滄海橫流,洪水滔天的絕境中,蘭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父老鄉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蘭草的秉性;在蘭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鄉親的希望。”這句話對全文內容的表達起什麼作用?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9.你喜歡或者不喜歡文中的哪句話?請說說理由。

  參考答案:

1、①(咒)罵;②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2、具有超強生命力(生命力極強、頑強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達);想見(蘭草);肅然起敬。

3、反襯或襯托(或對比)。

4、驚喜、敬佩。

5、不斷地從與日俱增的淤泥中掙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鎖。

6、①描寫或描繪、繪;②贊(美、頌等)。

7、本題難度較大,評分應從激勵出發,不必苛求能否構成排比,只要所寫的短句中又恰當的,一句給1分,給滿2分爲止。若其中出現有創意的某個短句即可高給滿分。(原句:蘭草威武不屈,奮鬥不止,爭得了自己的生存,獲得了發展的先機。僅供參考。)

8、揭示(表現、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題等);含義理解要點:①兩者同樣具有超強的生命力,或頑強拼搏的精神;②戰勝災害(困難),重建家園(美好生活)。

9、本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不論選句是否恰當,只要言之成理都應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