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五年級下冊課文《草原》和《楊氏之子》的內容賞析

五年級下冊課文《草原》和《楊氏之子》的內容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草原》

五年級下冊課文《草原》和《楊氏之子》的內容賞析

1.本課的作者是老舍,文章選自《內蒙風光》。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繪了三幅動人的畫面: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讀了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內蒙古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說說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理解:蒙漢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呢,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這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互相傾訴着惜別之情。

體會:這句話作爲全篇的結尾,點明瞭蒙漢兩族團結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4.句子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理解: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理解:“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這句話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線條比作一幅中國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

③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理解:這個句子運用擬人手法,寫出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着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理解:這個句子運用比喻手法,把鮮豔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比作彩虹,寫出蒙古族老鄉身着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的情景。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理解: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

5. 《草原》這篇散文,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6. 課文的五個自然段,我們可以分別擬一個小標題爲:自然風光、盛裝迎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依依惜別。

7.課後習題:{P5 2.(2)}我認爲這一句很美,原因是:作者把草原比作一幅畫,突出了小丘的美、綠、線條優美,草原的遼闊,讓人嚮往。

{P5 3.}蒙漢兩族人民的感情很深,怎能忍心分別呢?大家在無邊無際的草原是依依不捨得話別,直到夕陽西下。

8.拓展延伸:老舍,滿族,原名舒慶春,第一部作品《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貓城記》、《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微神》,長篇鉅作《四世同堂》。

  《楊氏之子》課文解讀

1.課文簡說.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瞭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係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爲設果,果有楊梅.

誰爲誰設果?聯繫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裏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爲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裏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