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的教案哪有?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的教案哪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的教案哪有?

1、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的朗讀;對歌詞會作簡單的賞析;瞭解與課文相關的部分知識。

2、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聽音樂、讀歌詞把握感情基調;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與他人交流。

3、情感與態度:

激發學生作爲炎黃子孫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振興中華民族的豪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黃河頌》音樂片,學生談自己的視聽印象。

二、朗讀課文

1、瞭解《黃河頌》的創作背景以及《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2、結合視聽感受和背景讀課文,體會怎樣把這首詩讀好。

(師生交流)

3、教師提出朗讀的參考意見,範讀課文。

4、學生再體會,自由朗讀;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齊讀。

三、賞析質疑

1、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文章那些地方值得欣賞,爲什麼;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長將組內有價值的賞析推薦到全班交流,將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

2、學生討論充分後,教師補充發表看法。

(如先“望”後“頌”,情由景生;如“啊!黃河!”三次反覆的作用;對比喻的理解;文章大氣豪邁的風格等)

3、再齊讀課文。

四、類文欣賞

欣賞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

五、拓展積累

1、唱《黃河頌》。

2、欣賞《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3、欣賞《長江之歌》,摘錄歌詞,並寫一篇賞析文字。

【指導思想】

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成了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並具有相對獨立特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爲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本課例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瞭解作者和作品。

⑵瞭解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方法。

⑶利用字典,掌握“濤、瀾、濁、宛、魄、滌、瀉、蕩、屏”等9個字。

2、技能目標:

⑴初步學會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3、情感目標:感受歌詞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重點難點】

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學法指導】

通過“讀──品──誦──談”的四步進行學習。

【課前準備】

教師──深入認識關於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和網站。

學生──收集《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並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影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引導):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沒有母親河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於是,他向着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師)藉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得──《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個體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 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纔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爲什麼?)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並提出建議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注:教師對於學生:朗誦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⑴語調激昂、感情豪邁。

⑵重音所處的詞:奔向、劈成、搖籃、屏障、臂膀……(無需求全)

三、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朗誦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朗誦好一首詩?(以本課爲例說明)(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共議得出。如: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學生個體再次自由朗誦,將剛纔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朗誦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五、再誦課文,探究修辭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峯,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繼而找出運用比喻、擬人和反覆的語句。

六、聯繫課文,拓展延伸

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爲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爲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七、學生評價

教師設計學生自我評估表,讓學生進行效果自測。

八、作業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的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着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曲曲壯歌一氣呵成。請同學們運用今天學習歌詞的方法任選《黃河大合唱》中的一篇進行賞讀,寫出閱讀體驗。

【教學反思】

本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首先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爲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其次,信息技術的運用爲師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教師藉助論壇這一暢所欲言的平臺,使學生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得到了和諧統一。第三、這樣的整合模式所營造的教學氛圍既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任務,既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也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使學生真正成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