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臺詞 > 淺談《打金枝》的潛臺詞

淺談《打金枝》的潛臺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打金枝》是一出洋溢着生活情趣的小戲曲,多種地方戲都有這個節目,劇情也大致相同。

淺談《打金枝》的潛臺詞

有人說《打金枝》這齣戲之所以“好”,就在於劇中人唐王(代宗)“夠人情味”【注:良元《打金枝》中唐王的人情味,刊《戲劇藝術論叢》1980年第三輯】,這大體不差。但是,唐王其人的“通情達理”和他的“人情昧”背後,是不是還有潛臺詞呢?

《打金枝》的情節很簡單:駙馬郭暖因公主“不拜翁姑”,就打了這個“金枝玉葉”。公主回宮告狀,唐王和皇后卻當了和事佬。

這故事於史有據,唐人趙磷《因話錄》卷一載:“郭暖嘗與昇平公主琴瑟不調,曖罵公主;‘倚乃父爲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公主恚啼,奔車奏之。上(代宗)曰:‘汝不知,他父實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豈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還。尚父(郭子儀)拘曖,自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諺雲:不癡不聾,不作阿家(姑)阿翁。小兒女子閨幃之言,大臣安用聽?鍚齎以遣之。尚父杖曖教十而已。’(重點爲引者所加)”生活中的唐王不但不象戲裏那樣談笑風生,胸懷恢廓,反而“泣下”,並且不聲不響地打發女兒回婆家。人不傷心不落淚,這位不甘爲木偶的皇帝的內心憤懣,透過紙背隱約可見。

唐王的“夠人情味”,是裝出來的。他無力“至察”,也無法“從嚴”,只好裝癡裝聾。夠人情味的,倒應該是郭子儀,他打兒子的屁股(大約是“高高舉起,輕輕打下”),不就是賞給親家公唐王以及兒媳“金枝”的面子嗎?這是照顧大體、通情達理的做法。

郭子儀的權勢炙手可熱,看看他的頭銜就把人嚇住了:汾陽郡王、關內河東副元帥、司徒兼中書令想……。出將入相,號稱“尚父”,勢傾朝野,必然“位高震主”。

很多象郭子儀這種身分的權臣,如漢的霍光、清的多爾袞,生前皇帝奈何不得,死後則往往被族誅,子孫“無噍類矣”。但郭子儀比較幸運。這是因爲李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本身已岌岌可危,無力完成屠滅功狗的“勳業”。那位昇平公主實在天真過分。以爲孃家腰桿子硬,想擺弄擺弄“金枝玉葉”的臭架子,竟自取其辱。她錯把枯枝當“金枝”了。

話題還是回到《打金枝》上來。這出洋溢着生活情趣的小戲曲,原來竟隱藏着這麼多的“潛臺詞”。說唐王“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和夠人情味等等,則不免是皮相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