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

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一、注意積累寫作素材

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

素材是複雜的、寬泛的、零碎的、不繫統的社會生活現象,是作者蒐集起來的生活材料。大量素材在作者頭腦中積蓄,通過作者的感知、剖析,受到啓迪後,產生的某種創作衝動。作者有一種明晰的思想,一種真摯的感情需要表達,不吐不快,這便往往產生了主題。主題是客觀事物作用於作者的頭腦而產生的主客觀相統一的新思想。選擇何種角度,何種形式表達主題,便要由表達主題的需要來決定,在素材中搜索,哪個可用,哪個不用,怎樣剪裁。而爲表達主題作者所攝取的生活角度、事件、場景,便成了作品題材。可見,是素材決定主題的產生,主題決定對素材的選取。寫作不是原樣照搬生活,但必須有“生活”即對素材的佔有。有志於寫作的人,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對什麼事都留心,見到什麼事都思考一番。

怎麼積累素材,當然方法很多。這裏只強調一點,請你身上備一個小本,遇到一個新鮮事,一個場景,聽到一個故事,或千慮之一得,便及時地記錄下來,再不時地翻一翻。久而久之,聚腋成裘,那個小本本就成了你素材的倉庫。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相信你堅持下去,定會受益。

二、鑑別和選擇材料

佔有了大量素材,卻不一定會寫出好文章。這除了“技巧”上的差別外,還有一個鑑別、欣賞、選擇的眼光問題。在大量素材面前,要善於鑑別和選擇材料,這是作者必備的又一個能力。有的人自我感覺良好。可是,當提起筆來,立刻頭腦空空,或雖感到有一個事很好,卻不知如何寫,原因就是你知識的土地太貧瘠了。怎麼辦?捷徑只有一個,多讀書。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高爾基也說過“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日臻完善”。可是,我們有的同志沒有讀書的習慣,甚至連報紙也不看,寫作上的無能也就不足爲怪了。當然,讀書多也不一定就有知識,還要學會思考。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纔是真正的知識。知識是引導我們走向“能力”巔峯的燈火,思考能使知識的燈火更加明亮。想寫出高水平的文章,必須先具備鑑別和選材的能力。這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具備的,知識的積累是長期的、終生的,那麼,請從現在就開始吧。

三、主題的`提煉

有的人很想寫文章,苦於不知寫什麼,無從下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初學者不善於提煉主題。主題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而材料是血肉,結構是骨骼,語言是細胞,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是手段,缺一不可。但若沒了“靈魂”,便成了“行屍走肉”,沒了“靈魂”,別人看了文章,也會不知所云。那麼,我們怎樣提煉主題呢?打個比方,如果“主題”是金子,那金子是從大量的金礦、金沙中“淘”出來的。如前所言,是在佔有大量素材的基礎上,在具備相當鑑別和選材能力的基礎上產生的。提煉主題時,要認真思考一下:

(1)這些給我一些朦朧啓示的素材,最使我感動的是什麼?

(2)這個令我感動的地方,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情操?

(3)這種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典型性?

(4)具有時代性、先進性了,那麼是否有新意?是不是別人都寫“濫”了的,我還能否從中掘出新意、選出新角度?凡此等等,經過一番思考後,那個確定下來要表達的東西,即主題。對主題的要求,要觀點正確、內涵深刻、表現集中、角度新穎。我們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寫志願軍戰士的文章很多,但魏巍同志卻表現得最集中、最深刻,角度也新,所以膾炙人口。主題產生,離不開豐富的生活基礎,源於對生活有深刻的認識,並且我們要有強烈的表現(寫出來)慾望。由生活到思維,從感性到理性,就是主題產生的過程。一般說來,別人認爲沒啥意思,不值寫,我偏要寫出點意思,便容易深刻,別人這樣寫,我偏要那樣寫,便容易出新;別人想出得面面俱到,我卻抓住一點,小中見大,集中筆力,深掘細琢,主題更容易突出集中。提煉主題的功夫,最根本的靠反覆實踐,平時就注意“讀文取法”,從文字背後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