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年 中秋節的手抄報資料

2015年 中秋節的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6K 次

  中秋節的辦報資料:明代中秋節流行送月餅

2015年 中秋節的手抄報資料

“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中秋節吃月餅到元代已更加“講究”。元末陶宗儀的《元氏掖庭記》中記述過元武宗海山過已酉(公元1309年)中秋節的情況。中秋之夜,元武宗與諸嬪妃泛舟於皇家的太液池,設宴取樂,所上食物相當豐富:“薦蜻翅之脯,進秋風之鮎,酌元霜之酒,啖華月之羔”。這裏的“啖華月之羔”即爲“吃月餅”。

到了明代,“吃月餅”已爲中秋節固定風俗。中秋節所食之餅除了“月餅”叫法外,還有“團圓餅”、“團餅”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中便稱,“中秋,登樓玩月,多用西瓜、團餅,亦取月圓之義。”

中秋節手抄報

明代,中國古人過中秋還出現了新氣象,現代必不可少的“月餅”,成爲時人過中秋節之必備,現代特別流行的中秋送月餅風俗明代已開始流行。崇禎《嘉興縣誌》稱,“十五是爲中秋,作餅肖月形,曰‘月餅’,有相饋遺者,取團圓之義”;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也有相同說法,“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不僅南方人喜歡中秋送月餅,北方人亦然。嘉靖《威縣誌》記載,“中秋置酒玩月,爲月餅饋之。”

中秋送月餅風俗是怎麼形成的?據說緣於“走月”活動。所謂“走月”,就是乘着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饋贈糕點、鮮果等食品。

早在元末,甚至更早時間,“走月”活動就已出現。筆者蘇北老家有一則“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元末朱元璋起義時,相約“殺韃子(蒙古人)”,推翻元政權。元代,蒙古人對民間集會控制極嚴,朱元璋便利用八月十五“走月”送月餅的習俗,將約定起義時間的紙條包在月餅裏送出,從而完成了起義總動員,“送月餅”風俗也因此在明代得以廣泛流行。當然,還有另外一說,送月餅“殺韃子”,是吳王張士誠想出的主意。

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餅”更爲流行,並影響到現代人的節日消費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