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6春節迎新年電子手抄報

2016春節迎新年電子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重大節日,關於春節你有多少了解呢?趕緊跟隨本站網小編整理的春節電子手抄報資料,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希望對你製作手抄報有幫助哦!^^

2016春節迎新年電子手抄報

  有關中國春節故事的傳說

在河北省邯鄲一帶民間,流傳着關於過春節的神話故事。

過春節,俗稱過年,是人們重視的民間傳統節日。人們過春節貼對聯,橫聯往往寫着“行夏之時”四個字。中國的農曆,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又叫夏曆。

傳說,夏王治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可好哩!可是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世上亂起來了。天有時候旱,有時候澇,有時颳大風,有時下大雨。人有的窮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財主,有的成了奴隸。

那時期,村裏有戶財主,家裏僱着幾個覓漢(即長工)。一天,吃過晚飯,人們祭竈神。小覓漢見了,便悄悄地跪在竈王爺跟前禱告說:“竈王竈王顯顯靈,天陰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給個病,可別要了命。”不想,這話剛好叫財主聽到了。等小覓漢走後,財主也跪在竈王跟前禱告說:“竈王竈王顯顯靈,天陰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閒時病,忙時不誤做營生。”

當時,竈王爺正在打瞌睡。沒有聽清楚;迷迷糊糊記得 “陰、晴、雨、風、病、痛……”幾個字,便牢牢記在心上。

說話間,一年過去了,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見玉皇大帝,竈王爺當然也去了。他比誰去得都早,因爲他心裏一直惦記着財主和小覓漢禱告的事。見過玉帝,二話沒說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間陰陽錯亂,風雨成災,人們無法生存,應該趕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此話當真?”“當真。”“不假?”“不假。”於是,玉皇大帝連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當職,去管理民間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接旨。

這時候。忽聽南天門外,一聲吆喝:“諸神退後,這差事我幹啦!”擡頭看時,只見是一位光頭頂,胖乎乎,腆着個大肚子,眯縫着一雙眼,笑哈哈的尊神——彌勒佛。這彌勒佛心胸寬,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門外觀賞風景,也覺得無聊,正想給人們辦點好事,便自動擔當了這一重任。

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於是,人們便遵照他的意願,逢集上會辦年貨,實打實地忙開了。彌勒佛還具體規定: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同時,要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頭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齊,相互祝賀,盡情吃喝玩樂。同時,還要走親訪友,上墳祭祖……

這樣一來,人間真的太平無事了。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人間,一片歡樂景象,心裏自然高興。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矇矇亮,忽然傳來一陣吵吵聲。原來是姜太公的老婆(人們稱她爲髒神,專管茅房,糞土),正在跟大肚子彌勒佛吵架呢。

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纔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爲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傳到天宮,玉皇大帝正在那裏下棋,聽到炮響,以爲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到人間察看。財神是天上主管金銀財寶的神。他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倉官下凡、倉官是專管倉庫的神。他看到家家戶戶堆滿了饅頭供香,也不願迴天了。

玉帝又派了幾位神仙下凡,仍然沒有迴音。說着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幾位神仙都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當他看到人們穿得新嶄嶄的;吃着大米白麪加肉菜,啥活也不幹,心裏十分生氣,便召來彌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間諸事,誰叫你儘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於活?”彌勒佛笑嘻嘻地說:“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們的吃穿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一句話,說得玉帝閉口無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麼辦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所以,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打那以後,彌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門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裏,還留着他的塑像。人們說,這事不能全怪彌勒佛,他畢竟是想給人們辦好事。所以,人們照常爲他上香。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哪個朝代

提到過年,許多人想到的都是一家圍在一起包餃子。餃子是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國北方,包餃子、吃餃 子,已經成爲大多數家庭歡度除夕的一個重要活動。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爲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的門檻,就開始忙年。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時候起,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張彩燈、貼對聯、打掃庭院,準備迎接遠方的親人,過個團圓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餃子。

根據文獻記載,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至遲在明代已經出現。那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代,這種習俗已經非常廣泛,已經把它固定下來。這種習俗和中國古代的計時法有關係,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就把每一天分爲十二個時段,那麼每天開始呢是子時,子時就相當於今天半夜二十三點到一點這個時間,那麼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時候,那麼這就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而是新舊歲的更替,中國人管它叫“交子”。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界限,那麼在這個時候,應該搞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那麼在這個時候吃餃子,餃子和這個“交子”正好是諧音,而且餃子還有那麼豐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義,所以中國人才慢慢形成,在春節、在大年初一、在交子這個時刻,吃餃子這麼個習俗。 對崇尚親情的中國人來說,在除夕夜裏,窗外雪落無聲,屋內燈光暖人,鍋裏熱氣騰騰。把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包進那薄薄的餃子皮!紅紅的火苗滾開的水,越煮越覺得有滋味,伴隨着辭舊迎新的鞭炮,盛上餃子,也盛出了對來年美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