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熱愛祖國手抄報的內容

2015熱愛祖國手抄報的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熱愛祖國的內容:愛國精神

2015熱愛祖國手抄報的內容

大約10年前,我向時任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的張克輝請教:就總體而言,什麼是臺灣同胞性格中最本質的東西?張會長脫口而出:“愛國主義精神。”

我對此深表贊同。同時,我又以爲,最能表現廣大臺胞愛國主義精神的,莫過於他們堅持始終的抗日鬥爭和歡慶臺灣迴歸祖國的熱烈場景。

2005年8月29日,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與臺灣“中國文化統一促進會”在人民大會堂共同舉辦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臺灣光復60週年。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名譽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的張克輝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他指出,上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危機中,中華各族兒女發揚了團結禦侮、共赴國難的民族精神,結成了廣泛的愛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所產生的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他說,臺灣軍民反抗日本侵略的鬥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道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日本帝國主義長達50年的統治裏,有着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臺灣同胞一刻也沒有停止反抗侵略的鬥爭。無數臺胞抗日誌士以英勇無畏的愛國主義行動,爲中華民族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臺灣“中國文化統一促進會”代表團團長曾永森在發言時說,60年前,爲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和民族的尊嚴,多少中華兒女艱苦抗戰,是他們的承受與犧牲換來了最終的勝利果實。懷着感恩的心情去追思歷史,我們呼籲兩岸的中國人要更加團結,攜手奮鬥,開創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復興與崛起。

熱愛祖國的手抄報

同年10月,在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的時候,臺灣作家、《臺灣與世界》雜誌發行人葉芸芸這樣寫道:

隨着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臺灣在1895年淪爲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臺灣人從此走上漫長的民族抵抗運動。以倉促成軍的臺灣民主國保衛戰爲起點,全省各地的抗日義軍不斷蜂起。從1895年到1902年,孤立而沒有任何外援的臺灣人,以烏合之衆、血肉之軀與日軍奮戰了七年。此後雖無大規模武裝抗日組織出現,但是零星的武裝抗日事件依然不斷。1912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成功之後,臺灣人又受鼓舞,一直要到犧牲極爲慘烈的“噍吧哖事件”之後,武裝抗日運動才告一段落。自1920年代以後,轉而有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領導的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的出現,其後又發展出左翼思想的無產階級抗日民族運動。到了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的“七七事變”前夕,抗日民族運動被完全鎮壓下去之後,臺灣人則陸續不斷地、透過不同的途徑,與祖國(大陸)同胞並肩投入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雖然並沒有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但是,日據下臺灣人的抗日民族運動,絕對是我們後輩永遠引以爲榮的一段歷史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