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一年級迎新年春節手抄報資料

一年級迎新年春節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春節歌謠諺語,獨特的風俗民情

一年級迎新年春節手抄報資料

春節期間,不少地方都有獨特的風俗民情,留意當地的一些俗語和歌謠,就能感受到這些風俗民情的一番味道。

晚輩給長輩拜年討紅包,這一春節習俗在大江南北大同小異。在福州,有兒歌唱道:“拜年拜年,要橘要錢”。“橘”在福州方言裏與“吉”諧音,“要橘要錢”也就是“大吉大利,紅包拿來”之意。在莆田,有諺語說:“初一早喝麪湯,出門逢雨衣不幹”,這恰好反映出,當地人正月初一吃麪不喝湯的風俗。

“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首流行於閩南農村的歌謠唱出的是當地名爲“過火羣”的除夕習俗。除夕時分,閩南農村家家戶戶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男人們則依輩分跳過火焰,邊跳邊念。“過火羣”的習俗寓意燒掉舊歲邪氣,迎來大吉大利的新年。

在廈門,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正月初三這一天無客登門,晚起無妨。廈門的這一習俗相傳始於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廈門官兵因過年而疏於守備,倭寇乘機攻城,廈門軍民奮起抗敵,激戰兩天三夜,倭寇敗退,但廈門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遺體,顧不上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廈門人把這一天作爲忌日,久而久之,成爲當地特有習俗。

描寫春節的詩句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除夜

  【唐】曹鬆

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

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燎暗傾時鬥,春通綻處芬。

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歲除夜

  【唐】羅隱

官曆行將盡,村醪強自傾。

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

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

兒童不諳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顏

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

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

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

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玉樓春) 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拜年 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唐)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鬥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譁,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爲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新年有感 〔錢來蘇〕

金甌何事告凋殘,此責當塗敢自寬。

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滿地瘡痍不忍看,三邊耕織有餘歡。

勤勞無逸能興國,士馬騰歡敵膽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更多熱門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2016迎新年小學生手抄報

2.2016年小學生一年級元旦手抄報

3.一年級辭舊迎新春節手抄報資料

4.一年級猴年新年春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5.2016年小學生關於新春迎新年手抄報資料

6.2016迎新年手抄報內容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