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生活日記6篇(推薦)

生活日記6篇(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一天將要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裏都收穫頗豐吧,這也意味着,又要開始寫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生活日記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日記6篇(推薦)

生活日記 篇1

放假了,我跟隨媽媽來到了農村。見到了在城市裏根本看不到的動物,比如說:“雞,鴨,牛,羊等”簡直是五花八門呀!

在農村,晚上睡覺必須很早,早上起牀也要很早。爲什麼呢?因爲我每天早上起來洗漱完以後就要幫忙弄柴火燒開水。生起火後,就要一直守在火塘邊,用竹扇子用力扇風,這樣火纔會越來越旺,不一會兒水就開了。水燒開後,我便把水倒入暖瓶了,繼續燒水,因爲麻將室需要很多水。

開水準備好了,又要幫奶奶弄吃的餵雞餵鵝。我先把白菜切碎,然後和剩飯混在一起,還要放些水在裏面,這樣鵝的食物就算大功告成了。而雞的.食物就更簡單了,只要給它們喂些玉米粒就ok了。

唉,忙了一早上,可累死我了!農村的生活真充實呀!

生活日記 篇2

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的我,不懂當時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快快樂樂沒有那麼多煩惱,每個人一樣的天真,一樣的純潔。

長大後,在這個喧鬧渾濁的世界,我們都被世俗所污染,收起了那份天真的初心,看淡了人情冷暖,看淡了世態炎涼。

現在的我,收起了善良,保持着沉默;現在的'我,不再顧及誰的感受,不再傻傻的付出,寧願別人誤解,也不願做太多的解釋,只想好好的生活。

也許,我現在是有點“老了”,心態變了,變得不再年輕,變得不再有激情了。時光匆匆,磨滅了我對未來的憧憬。以前,總做着不切實際的夢,總抱着偉大的理想在調侃,總想着未來的美好,而隨着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一個個理想被擱淺,一次次付出被辜負,漸漸的我厭倦了,變得慵懶,變得碌碌無爲,隨之而來的便是太多的苦悶和憂愁!

可能,我只是累了,在適應快節奏的生活過程中,也該歇歇了。每天夜裏的失眠多夢,整日繃緊的神經,無精打采的樣子,都在提醒着我,累了歇歇吧。可我心中還是有些許不甘與憤懣,壓抑感由然而生,可是那又能怎樣呢,無非只能做些無關痛癢的吼叫與掙扎罷了。

哎~生活啊!

說不盡,心中憂愁如髮絲何止三千縷;道不完,世上不平如人生何止千百態!

人生苦,生活難,心中有愛有恨,微醺的歲月,願紅塵度你,品百態人生。

生活日記 篇3

放暑假了,爸爸媽媽帶我回到老家,我一下車便給了外公外婆一個大熊抱,外公摸着我的頭,寵溺的說:“咱家涵寶貝可算捨得回來嘍!”我調皮地朝外公吐了吐舌頭,這和諧的歡迎式,表示我日盼夜盼的農村生活正式拉開了帷幕。

清晨,太陽公公伸着懶腰,悄悄探出了腦袋,天空泛起了幾片曙光。我還窩在被窩裏做着美夢,突然,“咯咯咯——”一聲嘹亮的雞鳴將我徹底從睡夢中拉醒,我朦朧睜眼,嘟囔了聲:“唉,真是比鬧鐘還有用的雞叫吶!”看,農村早晨的特點便是這“天然鬧鐘”公雞鳴。

中午大概是一天最熱的時候,太陽光直射到臉上,可這個時候卻偏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候,東橋西橋到處覆滿活力,一個個鄉村小漢子,在陽光的燒灼下玩得倒也痛快,儘管被曬的黑呦呦的,熱的.滿頭大汗,可他們的笑容依舊如此燦爛。瞧,農村中午的特點便是這奔跑着的自由。

生活日記 篇4

互聯網時代,電子設備、網站論壇如火如荼地講述着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切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片段,所以,這就是碎片化生活。而也就是它們的介入,讓我們不再能夠完整地心無旁騖地享受生活。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時間被撕碎成了一個個小部分,上海這座大城市只允許人們習慣快節奏的生活,我們所剩下的一片片時間,難道只能白白浪費?

似乎說得沒錯:這些微不足道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去做任何的休閒娛樂,人們只是呆在那裏,一事無成。隨便做點什麼?似乎也只有來得及做一些不是特別有意義的事。人是有惰性的,當自己的'時間表幾乎被碎片化地排滿時,那一點點的時間反而成了人們休息的時間,一旦忘記了繼續工作的時間,那就是惡性循環:工作一拖再拖,人們也沒有時間休息,健康甚至會受到影響。有時候想要靜下心來讀本書,迫於碎片化的生活,只能每次讀一段,讀一頁,眼睛匆匆掃過,真的能夠記在心中卻沒有多少,中途還往往被瑣事打斷,這樣的走馬觀花,事實上和打發時間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課間休息看會書,看新聞,完成計劃的一半內容休息一下,在車上拿出手機刷一刷,上個廁所還得帶着書背,人們“充分”利用着來之不易的碎片化時間,其中令人無奈唏噓的舉動實際上就真真切切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找個閒適恬靜的午後,倒上一壺紅茶,做在沙發上細細品讀經典,或者在書桌前,靜下心來背誦文章,或者抓緊時間一口氣完成工作,疲勞之時打開手機和同樣如此的人們聊聊天,甚至可以在假日裏,“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遊山玩水,享受生活的樂趣,體驗大自然的魅力。順從自己的內心,有比較寬鬆的計劃有條不紊的去完成,這纔是享受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利中有弊,但我們要用放輕鬆的心態去對待它,畢竟沒有人要求我們去將就順應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在這個時代中活出自己的個性。在以物質爲基礎的社會上,我們追求精神上的解脫,何不放慢腳步,放鬆下來,使內心在忙碌、追求速度中平靜下來。想象自己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安靜閒適,生活便是“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碎片化的生活不能阻止人們對高遠境界的追求,除非被這紛繁的世俗瑣碎淹沒。

生活日記 篇5

每當夜幕降臨,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的掛在天邊。一閃一閃明亮的星星,好像調皮地眨着眼睛。在這美好的夜晚,我最喜歡媽媽用電瓶車帶着我去世茂廣場玩。

今天我發現這裏人特別多,人山人海,人們像洪水一樣向廣場涌來。我們走近一看,原來廣場上不光有展覽,還有精彩的表演。

迎着徐徐的`晚風,和媽媽手拉手走到環城河邊,真的好愜意。一路上有的在唱越劇,有的在打太極拳,還有的在跳排舞,真熱鬧啊!環城河華燈高照,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把這裏裝點得格外惹人注目。

在這麼一個炎炎夏日,我最喜歡這美好的時光。

生活日記 篇6

走進俄羅斯風情小鎮,一棟棟木刻楞式的方屋映入眼簾,裏面琳琅滿目地放着各式俄羅斯特色的商品:圍巾,蜜蠟,冰棒……無一樣不使我感到新奇。

在大街上悠閒地走着,一旁一棟頗有特色的木刻楞出現了,大大的門牌上繞着色彩鮮豔的假花,在花的簇擁中,寫着幾個大字——俄羅斯風情博物館。

穿過木柵欄,踏上木樓梯,悠久的歷史使它發出“吱吱”的聲音。推開木門,一股異域氣息撲面而來。

博物館裏陳放着俄文打字機,毛皮大衣,手風琴,還有許多俄羅斯特有的動物……

走向另一個房間裏面陳列了俄羅斯的裝飾品,有斯大林的雕像;有放蛋的容器;還有用樺樹皮作的畫呢!它們雖然樣式不同;雖然飽經歷史滄桑,但它們都很精美,很有異域風情。

一個精美的銅盤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被小心的擺放在木架子上。盤子的邊緣上有雕刻“蕨菜”樣式的花紋,在“蕨菜”之間,還穿插着小果子,好像身處森林之中,中間的畫面上描繪了一次家庭聚會的場面:一對老人,一對夫妻,還有他們可愛的孩子。他們住在一幢磚房子裏,坐在桌子前。

一個微微卷發的男人正在彈奏曲子,他含情脈脈地看着一邊的女士,而那位女士盤起了她的'長髮,羞澀地捂着她的臉,似乎在迴避什麼。一位俄國老太太戴着卷邊的帽子,坐在手扶搖椅上,安詳地看着這屋子裏的一切人,一切事。坐在畫面右邊的,好像是那位老太太的丈夫。他呢?則深情地站了起來,好像是剛聽到什麼好消息。一旁的孩子,打着哈欠,有可能是時間太晚了,他們有點累。地上雜亂地放着一些裝酒的容器,看起來他們剛喝了很多的酒,怪不得那麼興奮呢!

看那磚木結構的小屋;看那些精美的裝飾品;看那些愉悅的人們。我彷彿真的到了充滿異域風情的十九世紀的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