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民情的日記

民情的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情的日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情的日記

民情的日記1

6月5日上午,天空下着濛濛細雨,在千佛塔村支部副書記楊禮彬陪同下,本人先後走訪了該村子衝組老黨員、老村幹胡應文和大塘組草莓種植大戶方元勝兩位同志。在胡應文同志家,我們說明來意後,這位身材高瘦、頭髮花白的老人顯得有些激動,他說,自己現已70歲,從事村級工作38年,全家5人生活,夫妻二人年邁體弱,家裏經濟來源主要靠兒子和媳婦務工,收入不高。

他本人患嚴重支氣管擴張,經常咳血,去年至今,除去新農合報銷外,個人承擔住院治療費達7000多元。當問及現在的生活狀況時,他顯出欲言又止之態。之後,這位性情耿直的老同志告訴我們,他去年通過 一卡通 領取了800元離職老村幹生活補貼,同時夫婦倆還享受個人養老保險,家庭收入雖略有提高,但是,由於人口多,底子簿,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壓力仍然較大,請求鎮黨委、政府提高離職老村幹生活補貼標準,加大對離職老村乾的關愛力度。使他們老有所養,安度晚年。聽了老村乾的`話,我的心裏受到巨大的震動,我說,請你老人家放心,黨委、政府始終惦記着你們,將通過各種途徑逐步解決老村乾的待遇問題。 離開胡應文同志家,我們步行來到該村大塘組黨員示範戶方元勝家。通過交談,我們得知該戶現有8人生活,四世同堂,母親83歲,長子在外務工,次子在鎮電管站做臨時工,家庭收入較好。本人系致富能手,現已發展草莓6畝、茶葉10畝。

該同志充分發揮黨員示範戶作用,積極帶領本地及周邊8戶,種植草莓和茶葉18畝,使之成爲當地受益農戶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從而大大提高了羣衆生活水平,現在本組所有農戶均建起新居。當我們問及存在的困難和建議時,方元勝同志說,他想合租本組幾位農戶的水田,修建永久性大棚,擴大種植規模,規範經營,請求鎮、村幹部幫助做好相關農戶的思想工作,同時請求政府能幫助解決一些發展資金的難題。根據該同志要求,我建議楊禮彬書記和村兩委對該戶發展項目認真進行調研,並答應盡力爭取上級專項發展資金予以扶持。 通過上門走訪,我深有感觸:一是開展機關幹部大走訪活動,是廣大機關幹部深入基層 零距離 接觸羣衆,密切幹羣關係的重要途徑。二是廣大幹部要牢固樹立親民愛民的思想。

我們是人民的公僕,我們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只有心裏想着羣衆、腦子裝着羣衆,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才能造福百姓,爲羣衆所擁戴。三是開展大走訪活動,領導幹部要模範帶頭。要真心實意,撲下身子、放下架子,與廣大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與他們打成一片。

民情的日記2

20xx年5月9日上午,天氣陰沉沉的,十分悶熱,眼看一場暴雨就要襲來,商務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周餘良心裏卻一直牽掛着在雙峯縣第五人民醫院住院的幫扶對象趙運清老人的身體。老人住院已經有些日子了,由於這段時間工作忙,所以沒顧得上去看他,今天剛好有空,於是我們趕緊驅車去醫院看望他。

趙運清老人今年已經六十了,沒有結過婚,更談不上有兒女了,唯一一個兄弟在二十幾年前就過逝了,留下的兩個侄子家境並不寬裕,都在外地打工,無法照顧老人。隨着年齡的增大,老人身體大不如前,不僅患有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還伴隨着肺氣腫、腦動脈硬化等疾病。

來到醫院病房,老人剛剛從外面進來,花白的頭髮,黝黑的皮膚,已經發福的大肚腩,看着他吃力而急促的喘息聲,我幾乎可以聽到他劇烈的心跳。病房在三樓,也許是由於爬樓梯,老人臉脹得通紅,在這樣的天氣還出了點汗,但是他開朗的笑容告訴我,他並不害怕疾病,更不畏懼困難,這讓我想到了他的另一個身份——花門鎮龍山村村幹部。

我們送上了精心挑選的新鮮水果,仔細地詢問了老人的病情和醫院食堂的伙食情況以及有什麼困難,當了解到老人第二天就可以出院的時候,我們提出要安排車子送送他,因爲地上擺着好幾個編織袋,裏面裝着滿滿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還有一大堆必備的保健藥品。我無法想像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要獨自一個人揹着這麼沉重的行囊輾轉幾趟車,還得步行幾裏山路才能到家,那將是一個多麼孤獨無助的背影啊!在周餘良的一再懇請下,老人卻還是堅持拒絕了我們的好意,他只說了一句話“感謝領導的關心,這點小事就不給政府添麻煩了,政府也不容易,我能行!”是啊,面對任何困難,不等不拿不靠,自己能行,自己能解決,我的眼睛紅了,鼻子也酸了,一句多麼實在的話,讓我們看到了一顆樸實的心,這讓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了起來,我似乎覺得我們今天來不是去看望一個五保戶老人,而是面對一位身體力行的“老師”。

臨走的時候,我們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他,叮囑他好好保重身體,有什麼困難一定要跟我們講,我們一起想辦法,老人家很高興,和我們握手道別,我看到,老人的眼睛裏分明閃爍着淚光!

趙運清老人作爲一個五保戶的身份或許有許多無奈、許多不甘,或許還有一些不爲人知的酸楚,苦痛,黨和政府是不會忘記需要幫助的人,啓動“二對一”幫扶以來,老人家沒有等着別人的救濟,更不會憤世嫉俗,悲天憫人,感嘆老天的不公,他總在做,總在靠自己,高興也努力地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他心懷感激地說:有人關心,有人噓寒問暖,有人陪他說說話足矣。

民情的日記3

今天我在村委會值班,一個人先打掃完值班室、會議室和村委會大院,我坐在值班室裏看書學習起來。

將近十二點有位阿姨居然給我端來了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對於突如其來的這份熱情與溫馨我內心感動不已。回想起來自從春節值班以來,村裏幹部和村民時不時給我送來的種種關心和熱情,讓我真的感覺很溫馨和驕傲。雖然有些人認爲我們大學生村官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沒有可以驕傲的資本和成績,可當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主任從家裏拿着熱騰騰的菠菜肉餅開車來村委會給我送飯、感受到監委會主任和她的家人經常跑到村委會熱情相邀我去他們家吃飯、感受到村委會周圍村民的噓寒問暖以及送來熱騰騰的米飯我真的很感動,感動而又幸福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了。這七年的村官生涯裏我雖然做了一些平凡而又不起眼的工作,幫助了幾戶貧困人家,參與了村裏村外的各項工作,現在能得到幹部和村民的高度認可和信任,能得到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是我的驕傲和成績,也是我今後更加努力奉獻基層、服務柏林的堅強後盾。

回想起在七年裏走過的`風風雨雨,我迷茫、失落甚至挫敗過,可我始終沒有放棄,在基層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從剛來的“

外來戶”、“碎女娃”已逐漸融入到了柏林村幹部之中、村民之中。從幹部和村民的質疑中到現在的認可和信任,我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熱情與幹勁,承受了很多委屈和磨練,一步一個腳印地讓自己的心智經過鍛鍊走向成熟,讓自己在農村這片舞臺上更加得心應手,青春更加多彩和無悔。

10日星期四晴

今天危房改造款發下來了,北洞村符合條件的有三戶,分別是三組村民郭穩其、三組村民郭佔學和四組村民郭衛軍,屬於自建房,在原址上翻建。

補助款的發放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先來到四組郭衛軍家,郭衛軍今年48歲,有一個兒子,現住在改造後的68平米房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當我告訴郭衛軍的妻子張紅芹補助款發下來時,張紅芹激動的說:我現在就去查查看。

三組郭佔學今年53歲,母親孫小女已89歲高齡,郭佔學平時就近打零工,農忙時幫妻子幹農活。原來一家四口住在50平的老房子裏,現住在80平的房子,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了不少。郭佔學告訴我,爲了蓋房子借了別人不少錢,可以用補助款還上,真是多虧了現在的好政策。

三組郭穩其今年72歲,和兒子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原來一家四口住在55平的老房子,終於在兒子的努力下,新房子蓋好了。“兒子今年已經44歲了,現在在外幹活也不容易。”老人感嘆的說。“現在政策越來越好,家豪已經長大了,生活會越來越好的。”和老人聊了一會兒,看着老人開心的笑臉,我不禁笑了起來。

農村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省吃儉用、勤勤懇懇,一輩子爲了給孩子娶媳婦蓋房,努力打拼着,但他們身上有一股勁,助推着他們一路前行。

民情的日記4

20××年9月9日星期二多雲

爲了給以後開展工作奠定堅定基礎,這幾天我深入實際,瞭解村情民意,通過走訪調查,我瞭解到:黃崖村現有住戶242戶,總人口874人,黨員24人,耕地面積730畝,山林面積190畝,果園面積30畝。

該村農業以傳統種植爲主,果園較少,多數村民做生意或外出打工。現有翻砂廠5家,磚廠2家,織布廠1家,鑄造品零售戶8戶,養殖戶13戶,多數村民通過做生意、養殖和打工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村內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村集體經濟薄弱,收入來源少,主要以村集體自留地的承包費爲主;二是村民吃水困難,原來修建的“村村通”自來水吃水工程水源遭到污染,主管道多處毀壞,現早已經停止供水;三是村內與黃崖水庫相連的主幹道有一部分路尚未硬化;四是新建的村委辦公室設施尚不完善,村委大院正在建設當中,由於資金不足,工程進展較慢發現了問題,我就要盡最大努力去幫着解決問題,我期望在兩年的任職期內能爲黃崖村的新農村建設儘自己的全部所能。

20××年9月12日星期五晴

這兩天我主要走汸考察了我村的沼氣建設情況,發放沼氣建設補貼表格,積極向縣能源辦申請農村沼氣建設補貼。

黃崖村村民在家飼養肉牛的比較多,牛的糞便是很好的沼氣原料,有個別農戶已經自發建設了沼氣池,這大大有利了沼氣池建設在我村的推廣工作。儘管我村沼氣開發前景喜人,然而推廣難度同樣不小。農戶在使用沼氣或沼氣池運行管理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不少的.問題。

最常見的問題概括來講,有這樣三個方面:一是用戶缺乏沼氣池運行管理的知識,無法保證正常、持續地用上並用好沼氣;二是用戶對竈具等沼氣配套設備的自查、保養、維修能力較弱;三是一些農戶對沼氣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好處認識不足。羣衆對沼氣的認識還停留在早期的那種“質量不高、產氣率不穩定、維護不方便、缺乏持久耐用性”的層面。

爲了幫助村民解決沼氣使用問題,力卩快沼氣在我村的推廣,我不能袖手旁觀。

20××年9月18日星期四晴

爲了幫助村民解決沼氣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我專程到縣遠教中心借了多張有關農村沼氣建設的科教光盤,帶回村後積極組織村民觀看學習。此外,我還通過查閱相關農村沼氣建設的書籍,上網下載農村沼氣建設及使用的知識和先進經驗。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雖然政府對農村沼氣池建設提供相應的政策和資金,但是多數農戶缺乏沼氣池運行管理的知識,無法保證正常、持續地用上並用好沼氣,對竈具等沼氣配套設備的自查、保養、維修能力較弱,所以這大大阻礙了農民建設沼氣池的積極性。於是,我重點總結歸納了一些沼氣池運行管理的知識和沼氣配套設備維護技術,然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村裏的沼氣用戶傳授相關知識。

民情的日記5

“這麼早去地裏幹活兒啊?”“是啊,我去地裏割莜麥去。你也這麼早出來轉轉?”早上六點多,太陽剛露出地平線,我在村口遇到了鄰居羅大嫂,正拿着鐮刀急匆匆的往地裏趕。經過了兩天的陰雨,今天放晴了。早起散步路上遇到的村民都是或拿着工具或趕着牛車急急地往村外走,秋天到了,地裏的莊稼也熟了,大家都在忙着收秋呢。

王油坊的秋天是美麗的,也是令人鼓舞的!

我信步來到村外,沿着田間的小路往田野走去,駐村後養的兩隻小狗:小黑和阿花一路跳躍的陪伴着我。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幅豐收的畫卷:藍的天、白的雲,金色的麥田、綠油油的蔬菜,還有在這田野裏三三兩兩忙碌的'農民。遇到村裏人,就停下來熱情的聊幾句,打個招呼,聊聊今年的收成,聊聊村裏的事情。一切都是那麼的緊張而又祥和,忙碌而又喜悅。今年夏天的雨水多,自然災害也不來侵擾,莊稼和蔬菜的收成都不錯,市場也基本穩定,全村的收入比去年又有了較大的提高,人們的臉上都流露出豐收後的歡樂。

在一塊兒蘿蔔地裏,正在打工收蘿蔔的孫佔國告訴我:他有一輛運輸車,專門給收菜的老闆從地裏往鎮上拉蔬菜,平均一天下來能掙四、五百塊錢,這前後收菜的三個月能掙四五萬,收入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他問起了正在建設的蔬菜大棚的情況,說明年也打算種點兒大棚菜。我告訴他今年一定能建好,等到明年開春就可以用上了。種菜讓農民致了富,也讓他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回來的路上,我回想起這半年多駐村的點點滴滴。冬天,我們來到這裏開始走訪調查;春天,我們和村、鎮幹部一起謀劃幫扶方案;夏天,我們和村民一起籌劃施工;現在秋天到了,各項工程都基本完工,效果也初步顯現:水泥路修通了,村莊變得整潔了,晚上路燈也亮起來了,村委大院也修葺一新,健身小廣場也建成了,許多危房得到了改造……,尤其是今年實施的20xx多畝膜下滴灌節水工程,讓村民的蔬菜獲得了豐收,大幅提高了全村人均收入。村裏人見到我們總會說一些感激的話,其實我心裏明白:自己只不過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這些成就都是得益於黨的好政策,依靠的是羣衆的勤勞和支持。接下來我們還有好多工作要做,蔬菜大棚正在施工,村裏有幾段砂石路要修,四清四化還要繼續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今年活動的經驗總結好,讓今年的建設成果保持住並繼續發揚,讓村子今後有更大的發展,這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太陽漸漸升高了,一臺大的聯合收割機也“突突突”的加入到收割莜麥的行列,讓這秋收暢想曲變得更加響亮。

民情的日記6

按照縣委的要求,我們縣委辦把開展“二對一”幫扶作爲開展“作風建設鞏固年”活動,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重要舉措來抓。在我們的扶貧點杏子鋪鎮泥溪村,辦公室每個幹部和鎮村幹部結對幫扶一戶人家。

誠心初訪。四月上旬的一天,春光明媚,辦公室全體同仁懷着一樣赤誠的心情來到泥溪村,分赴各自幫扶的家庭進行初訪。我幫扶的.家庭戶主叫曾買秀,當我和村支書來到他家門前時,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婆高興地迎了上來,熱情把我們迎進了家門。通過詳細瞭解,原來曾買秀老人一家是幾年前遭受山洪災害房屋財產全部沖毀後移民到泥溪村的,在政府的幫助下才建起了現在的新家,老人現在已年過八十,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另立門戶家庭並不寬裕,小兒子身體有病早年娶妻生有一女取名肖麗麗。肖麗麗還只有三歲時其母親便出走了,父親時常拖病在外務工,全靠奶奶曾買秀將其撫養成人 ,現已在讀高三。我一邊聽着老人含淚訴說着撫養孫女的艱辛,一邊心想這個家庭也太特殊了,既有空巢老人,又有留守小孩,更是貧病災難交加。臨走時我不好意思地把事先準備好的小小的紅包交到老人手上,並留下聯繫電話叮囑她保重身體,有什麼困難和我聯繫。回來的路上我和村支書商量着,這個家庭的希望就在肖麗麗身上了,只有把肖麗麗培養好才能使這個家庭走出困境。

真情助學。高考前,我一直掂記着肖麗麗,得知她在七中234班讀理科,成績處於中上水平,想去鼓勵鼓勵她,又怕冒然打攪她學習,就沒去。高考後不久,我便和泥溪村支書再次來到曾買秀家。肖麗麗剛好在家,她是一個聰明懂事的小女孩,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內疚地說高考沒發揮好,只上了二本分數線,想復讀考重本,卻又擔心父親不會支持。我鼓勵、安慰她,幫她分析了各種利弊,並說不管她做出哪種選擇我都會支持幫助她。臨走時留下慰問金,答應幫她聯繫到樹人學校復讀。過了十多天,肖麗麗發來短信,說她父親果然不同意她去復讀,要她等錄取通知書。我回短信說支持她自己的最後選擇,併爲她申請了一份關工助學金。同時,爲了解決她可能到縣城求學的後顧之憂,我還和家人商量,準備讓她吃住在家裏,安心讀書。

感慨頗多。“二對一”幫扶活動是廣大幹部職工瞭解基層實情,體會百姓疾苦,提升思想境界的良好機會。對於肖麗麗這樣的家庭,給予多少幫扶都不爲過,我目前所做的還很少,我真心想長期幫扶下去,但又擔心自己力量有限。肖麗麗今後讀書、就業、挑起家庭重擔的路還很長。不管如何我決心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多爲這個家庭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祝福這個家庭幸福平安。

民情的日記7

今天一早,村委會駐地來了一輛小卡車,車上裝着兩幅字畫,車停穩後,大家紛紛上前觀賞字畫,鎮級駐村工作隊員李永澤老師把字畫的內容讀了一遍,字畫的內容是這樣的:國策英明百姓樂、公路修通暖萬家,新寨夢想得實現、千年花朵開不敗;人無詩書不成氣、山無名樹不成陰,若如山開地靈時、山谷也會開好花。

仔細一看,原來是專門爲新寨村民小組提的,我好奇的問“是誰這麼有心”,大家告訴我是村委會副主任張揚發的父親張庚虞老人用心提並自己出錢做成字畫送給新寨新建活動室。這一說,讓我們在場的駐村人員都對張庚虞老人敬佩不已,並決定和張副主任他們一起前往新寨活動室掛字畫,感受一下羣衆文化生活的氛圍。

現在水泥路全通,我們驅車繞過幾個彎便到了新寨村民小組,整個寨子平房佔多數,寨子腳下烤煙長勢喜人,村口邊上一口剛打出的地下水井建設完畢。我們的車停在活動室邊的水泥地面廣場上,旁邊一棵大青樹用它的大樹枝“擁抱”着這個寨子,彷彿一個母親守護着她的孩子。一輛滿載着各種蔬菜、水果、家庭日常用品的小卡車也停在那裏,圍着三五羣衆在購買着自己所需,一位大姐告訴我們,寨子距小賣鋪還有一段距離,這裏水泥路修通後,隔三差五的就會有商販開着小卡車來賣這些東西,小喇叭一喊,我們就可以出門來這裏選購自己所需的用品,很是方便。那邊,工人們開始在活動室的牆面上懸掛字畫,活動室門前擺着幾盆漂亮的小花,爲活動室增添了幾分生氣。張副主任告訴我,這幾盆小花也是他的父親自己栽的,說擺在這裏很合適,正說着,一個老人從邊上路過,他朝我們看了看,靦腆的笑了笑便往賣東西的.小卡車方向走去,張副主任告訴我這個老人就是他的父親。我看着老人,雖然頭髮花白,但是精神抖擻,老人買了香蕉和豆子再返回時,滿臉慈祥的邀請我們到他家裏坐坐。

活動室整理完畢,我們跟隨張副主任到老人家裏,一進門,老人熱情招呼我們坐下,剛買回的香蕉和豆子已經擺上桌面,熱茶也給我們倒上,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我瞬間明白了老人爲什麼能夠提出那麼有意境的兩首詩。老人話不多,但句句樸實而真誠,眼前這些已經充分說明老人對生活的感恩、熱愛、積極、樂觀。在他看來,字畫寫的是他的心聲,同時也是新寨村民小組羣衆的心聲。

我想,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中,不僅要幫助農村改善基礎設施,也要在宣傳新的思想觀念和引導羣衆轉變觀念上下功夫,在不斷提高羣衆物質水平的同時也要關注身心健康、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共築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

民情的日記8

20××年4月2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我任城北鄉東洲疃村民情聯絡員的第一天,一大早,我騎車來到了村裏。

我和鞠俊生書記談起了村裏的基本情況,東洲疃村現有村民200戶,總人口783人,耕地面積xxxx畝。羣衆收入主要來源有兩項:一是黃煙,全村黃煙面積近300畝;二是進城務工。鞠書記又說起了村裏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村容村貌不整潔,村裏的主要街道都沒有硬化,一到陰天下雨就無法出門;二是村辦公室年久失修,房屋又少,現在是人口學校、遠教播放室、查訪室共用一間屋,打算重新修建辦公室。我又走訪了幾戶村民,他們都反映村道路泥抒,出行不便。有的婦女反映村人口學校太小,培訓學習時都站不開。聽了這些,我知道了作爲本村的民情聯絡員,肩上的擔子並不輕鬆,同時心裏有了初步打算:一是根據村裏存在的問題,寫出書面報告,制定出解決方案,協助村書記召開村兩委會,解決村民反映的問題。二是按照上級關於新鄉村建設的基本要求,硬化村裏主要街道,改變村容村貌。看着村民期盼的眼神,作爲一名民情聯絡員,我有信心通過努力改變東洲疃村的現狀。

20××年6月12日星期二晴

今天,在縣委組織部的幫扶下,東洲疃村辦公室建設及街道硬化工程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開工了。

頂着炎炎烈日,我和往常一樣來到村裏,看到工地上的人們幹得特別賣力,他們有的擡、有的扛……每個人都在揮汗如雨地忙碌着,“不能只圖怏,質量一定要把嚴啊!”我大聲地提醒正在施工的人們。“放心吧,咱自己的工程,想幹孬都難啊!”正在推石子的周生福,擦把臉上的汗水,開玩笑似的`對我說道。

看着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我想:有縣領導的關心支持,有團結的村兩委班子,還有這樣純樸的村民,東洲疃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20××年11月16日星期五多雲

縱橫交錯的五條嶄新的水泥路,14間整齊劃一的村委辦公室,擺滿圖書的農家書屋,高標準的警務室……這就是今天的東洲疃村。

我走進辦公室,看見在農家書屋,東洲疃村計生專職主任侯榮蓮正在組織村育齡婦女讀書學報。我找了一本書坐下來,邊看書邊和她們拉起了家常,婦女王玲說:“以前侯主任組織我們學習,我們就犯愁,老辦公室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還又黑又暗,現在好了,寬敞明亮,桌椅齊全,還有那麼多好看的書,坐下就不想起來了……”王玲話音未落,又有人搭上了話:

“以前一下雨就沒法出門了,到處都是泥,如今好了,在縣裏領導的幫助下,村裏各個街道都鋪上了水泥路,到哪裏都乾淨,人人都覺得舒服。”又有人說:“現在別說侯主任組織我們學習,就是不讓來,俺們也要爭着朝這邊跑呢!”一句話大家都笑了,爽朗的笑聲在周圍飄蕩。

民情的日記9

走訪完元林組其它五戶貧困戶,夜幕已開始降臨,我來到了元林組最後一家潘秀德家。潘秀德家只剩母子倆了,母親楊治英已經86歲高齡了,他本人也已經64歲,屬於無勞動力的人家。這是我第三次來到舊州鎮XX村元林組潘秀德家了。說實話,來一次我的心就痛一次。潘秀德的家距離寨子主幹道20米,靠這條寬度不足1米,坡度有40度左右的路與寨裏的主幹道相連。這短短20米的路,幾乎可說是一條天路,基本上隔絕了潘秀德母子倆與外界的往來。這條道,雖然距離不長,可又陡又滑,逢到雨天簡直無法通行。特別是這段時間,秋雨綿綿,小道上長滿青苔,像我這樣身強力壯的人幾乎都是手腳並用才爬上了他的家,我實在難以想像他們母子倆如何從這條道上進出。與其說這是一條路,倒不如說是一條奪命通道,稍有不慎跌倒的`話,輕則傷筋動骨,重則有可能危及生命。

精準扶貧永遠在路上

眼前這座屋檐低矮、光線陰暗、四壁透風,60平方米的木房就是他的家,門前沒有院壩,牆壁用普通的木工板、幾顆大鐵釘簡單訂上去。雖然村裏去年安排了危房改造項目,有幾千塊錢,但是他也沒有推倒重修的能力,只能購買木工板簡單修繕一下應急。潘秀德沒有邀請我進屋坐坐。明白我的來意後,他像前兩次一樣,拿了兩根板凳和我坐在了大門口。我用餘光瞟了一眼屋內,由於光線太弱,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見堂屋裏好像有一張木桌和幾根小板凳。他的雙手在胸前來回搓動,喃喃地說,不好意思哈,家頭太黑,看不倒,只能讓你坐在外面了。我按照工作要求詳細詢問一年來他家的收入支出情況。雖然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面對我的詢問,他竟有些靦腆和羞澀。通過了解才知道,他和母親均已經高齡,身體健康狀況差,沒有勞動力,平日裏天氣好的時候他就做點簡單的農活,母子倆相依爲命,主要依靠國家養老保險和低保勉強度日,真的讓人心酸!交談中,不知什麼時候,潘秀德的母親也來到我們身邊,靠在大門口認真地聽我們交談。這位皺紋爬滿臉龐、已是耄耋高齡的苗族老媽媽顯然也想和我們搭搭話,但她年紀實在太大了,只看見她嘴角開合,卻無法聽清她在說什麼。看着她眯縫的雙眼流露出的孤獨和渴望,我想,也許是因爲門前這條天路,使她與世相隔了太長的時間;也許她上一次走出這個家門,還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吧;也許,她除了每天跟兒子交流外,就再無他人了吧!

從他家出來,天已經完全黑了,開着車,我思緒萬千,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我完全未曾想到竟然還有這麼貧困、生存條件這麼惡劣的人家。欣慰的是黨和國家沒有忘記他們,正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幫助他們。明天,我該好好地把他家情況向村裏、鎮裏反映反映,像這樣的貧困戶真的需要國家長期實施兜底政策,需要國家終身幫助!

民情的日記10

即使歷史的車輪輾轉到將近百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幅1921年在上海、浙江嘉興南湖的代表共產黨成立的會議。在動盪的年代,不到百人胸懷着尋求自由民主理想,爲着內憂外患的民族在摸索出路。共產主義,一個共同的信念把這些人組合在了一起,也正是這個真理帶領着中華中華民族走到了今天。 今天,隨着時代的變遷,一批批爲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共產黨員慢慢變老。但是他們的功績,他們的奉獻,一直被政府和人民記在了心裏。七一後,花都區、鎮政府就連續下文《關於認真做好20xx年農村困難老黨員安居工程的通知》。根據文件要求困難老黨員安居工程需要在今年10月底前竣工,鎮裏面有8位對象被納入到拆舊建新範圍。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規劃部門也協同國土所與村委一齊辦理我鎮困難老黨員報建的有關手續,以確保如期完成上級任務。 早上十點左右,我們一行五人在義山村委負責同志的引導下,拐過了幾個小巷來到了其中之一的.困難老黨員的舊房子前。老同志得知我們今天會到現場,早早地等着坐在小凳子上。我們一下車他就熱情地迎了上來,招呼我們到他家裏。窄窄的房子,陰溼的環境,牆上掛着一張全家福。老人的滄桑寫在了臉上,在這個陪伴他的房子裏我相信更是有着一番不爲人知的故事。村委的同志跟他閒聊了幾句,老人顯得很高興,也許是這個孤獨的老人家裏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也許是上面的關心讓他感到了溫暖 看到老人家高興地同時,我也莫名地感到了一絲心酸。可能是我們平時對於他們的關懷不夠,老人家在這個簡陋的小房子裏面不知度過了多少的日日月月。 簡單瞭解了老同志的情況後,我們就跟他講了一些報建需要的材料,跟政府這邊的一些政策。村委同志介紹,本次困難黨員的安居工程區委跟鎮政府總共可以撥款六萬左右,老同志這邊只要拿出少部分錢就可以住上新房了。老同志聽完後非常高興,嘴裏也不斷地感謝着我們。簡單交待完程序及上面所需要的材料後,我們也跟老同志道別。從汽車後視鏡上,我清晰地看見站在那裏目送我們離開的那個瘦小的身影越來越小。想想即使掛職的短短一年時間,能爲這些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時間會慢慢地流逝,也許以後我們變老的時候,黨跟政府的關心能普及到每個曾經爲社會做過奉獻的人。當養老、社保、教育等社會問題逐漸充斥每天新聞的時候,我也一直堅信我們黨肯定可以正視這些問題,解決好關係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讓我們也能像那位老同志一樣,可以時時刻刻感受到關愛。

民情的日記11

今天是11月25日, “節到小雪天下雪”,剛過小雪就有寒流來襲,不經意間落了一地的雪花。一大早,我們從縣城出發,冒着凜冽的寒風,踏着皚皚的積雪,陪同省市縣地稅系統的幹部去河屲村,這是雙聯行動以來他們第四次進村入戶了。

河屲村是新添堡回族鄉的一個漢族村,有6個村民小組,272戶,1563人;全村流域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40畝。這幾年黨的惠民政策不斷加大,河屲村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種植全膜玉米、馬鈴薯和勞務經濟,羣衆的日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公路一直是制約該村發展的瓶頸。

進入新添境內,路邊大型的宣傳牌上 “深入開展聯村聯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語十分醒目。田野裏玉米收割後的草垛被漫天的雪花渲染成一座座隱隱的小山,一眼望不到邊。村子裏家家戶戶門前院內都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景。

一路上,省電視臺的王主任不時地停下來拍攝。每一個村莊,每一家院落,每一處場地,他都要不斷地變換角度拍攝,雪後農村的景色讓他流連忘返,歎爲觀止,總感覺拍不夠。市局的李局長說他們這次來是對一年的聯扶工作進行回頭看。他們要再走訪一些羣衆,再做一些基礎性工作,爲來年的工作做個謀劃;更重要的是要看看他們捐資修建的'公路怎麼樣,老百姓還滿意不滿意,哪些地方施工還不到位,還有哪些問題急需要來年解決。的確,年初他們來調研,走走停停,幾乎是徒步進村的,因爲河屲村只有一條三輪車才能勉強通行的小路,當地的農產品出不去,外面的東西也進不來,嚴重製約着河屲村的發展。當時,看到這個情況,作爲聯繫單位,他們也很着急,馬上聯繫省廳領導說明情況,經過短時間的協調運作,決定捐資30萬元幫助當地羣衆修通這條公路。

縣局的路局長說,這次雖然天氣不好,但大家的熱情卻很高漲,因爲他們是坐着小車來的,總算爲聯繫村的老百姓解決了多年來最迫切的困難。在上李組的李生才家,老漢拉着路局長的手一遍遍說“真的很感激政府,這是我們老百姓多少年都不敢想的事,還是黨的政策好”,高興之情,溢於言表。隨行的村幹部開玩笑說從開始修路到結束,李老漢每天都在路上視察指導施工。從老漢的眼神裏我也看到了欣慰,這條13公里的路,不知承載着山裏老百姓多少夢想與希望。當然,作爲一名鄉鎮幹部,我想的更多的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

河屲村的幹部在村委會生了火爐,準備了瓜子小吃,但是地稅系統的幹部們並沒有去圍着火爐座談逗留,大家在入戶和察看公路的過程中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溝通,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任務。在實地察看了新修的公路,又入了一些農戶後,我們在上李組村莊上面一個彎道前的開闊處拍攝留念,身後是綿延的大山,腳下的公路在不遠處拐個彎伸向遠方……

省電視臺的王主任說,這次走基層他收穫不小,得到了非常好的素材。他用自己的鏡頭真真切切地記錄了雙聯行動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也深刻感受到雙聯行動確實是鍛鍊幹部,改進作風的務實之舉。

民情的日記12

今天,家家戶戶沉浸在閤家歡樂的節日氣氛裏。那麼,山裏的老百姓大年過得怎麼樣?我想去看一看。

下午,我約了縣委副書記**、縣委辦主任**,一起到七裏坪鎮去看一看。

來到**村,路邊有一家正在放鞭炮,我們徑直走進一個小院,來到一戶人家,一起圍坐在院子裏,聊了起來。

交談中,得知主人家名叫陳國和,家裏還有老伴、兒子,一家三口。

陳國和高興地說:"我和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在廣州做建築工,1個月能掙上5000元左右,雖然苦點,但高興。家裏老伴種糧收板栗,還有補貼,1年收入七、八萬,我家房子就是靠打工掙錢,在20xx年建成的。"坐了一會兒,陳國和的兒子陳勇從舅舅家拜年騎車回來。小夥子憨厚中透出精明,我跟他聊了起來。

"今年多大了?結婚了嗎?""25歲了,還沒有結婚呢。"小夥子靦腆地回答。

"在哪兒打工?1個月能掙多少呢?""在深圳電子廠打工。1個月能掙3500塊錢左右,除去房租和生活費,落個20xx塊錢左右。""你有回來工作的'想法嗎?縣新型產業園,有100多家企業,需要很多人做事。那裏月工資兩三千塊的員工很多,多的能夠達到八千多元。園區還配備了學校、醫院、生活公寓,開通了縣城至覓兒的專線客車,基礎設施正逐步完善,縣裏正在開展‘春風行動’,你可以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事做。""我回來就聽說園區招工的事了,正準備去看看呢。說實話,不想往外跑,費用太大,又不方便。我已經約好了幾個一起打工的,過兩天就去,如果找到合適的事做,今年就不出去了。"

**村黨支部書記陳均儒聞訊趕來。我問陳書記:"你們村外出務工是個什麼情況啊?"陳均儒回答說:"我們村有1633人,有400多人在外打工,其中在本縣打工的大約有200人,有200多人在外打工,打工收入基本上要佔到每家收入的一半以上。"我對方思意和陳敦學說:"全縣要通過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到千家萬戶,開展民情大調查,摸清外出務工人員、創業成功人士底數,將這些情況和園區招工工作對接起來,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既方便羣衆,又服務園區,是富民強縣的好路子。"

在回來的路上,我撥通了七裏坪鎮黨委書記潘新華的電話,要求鄉鎮將"三萬"活動和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深入農戶開展大調查,及時發佈創業就業信息,爲農民羣衆包括外出務工人員創業就業服好務,既解決羣衆的生產生活問題,又有利於推動園區發展。這是鄉鎮今年要抓的一件大事,必須牢牢抓在手上。

民情的日記13

這些天,我們總支換了個新名稱叫“朝陽羣衆工作站”,而我也成了一名羣衆工作組的組長。雖然有人說這叫“換湯不換藥”,可我總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組織上對我們的要求更高了。我們不再是幹部,不再是領導,而應該是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的貼心人,而應該是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的人民公僕。

在三塘鋪鎮朝陽總支工作五六年了,總感覺事情多且雜。一年到頭都在忙個不停。剛開始,我還真害怕和羣衆打交道。我怕“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好多次,都是硬着頭皮,由村幹部領着,走村串戶。慢慢地,我融入了基層工作。走在村上,遇上種地的老鄉,種菜的大娘,我會笑着同他們打招呼,而他們也會笑着迴應我。輕輕地一聲問候,我們成了老熟人,老朋友。一次,我下村時碰上幾個留守兒童在馬路邊玩耍,我耐心地勸告他們,不要在馬路上玩,車來車往的,要小心安全。然後還特意打電話給了孩子的爺爺。旁邊有羣衆笑話我:“小戴同志,你管得還真寬。”我立馬回答:“安全無小事呢。”這時,他們朝我豎起了大拇指。要是遇上有孩子不會做的題目,我會毫不猶豫地當起他們的老師。很多時候,我在路上碰到一些學生,他們都會禮貌地稱我一聲“戴老師”,我自己也特別高興。

爲了便於聯繫,我們給村上每家每戶發放了便民聯繫卡。有很多人都把這張卡貼在牆上的`顯眼位置,他們說:“有事就找這些幹部,管用。”很多次,我會突然接到村上一些村民的電話,有詢問相關政策的,有要調處矛盾的,還有一些反映情況的。每每接到電話,我都會耐心地同他們解釋相關政策。如果需要調處矛盾,我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有一次,一位老黨員打了我電話,投訴有人亂填池塘的行爲。我和同事立馬趕到現場,及時制止了這種行爲。老黨員說:“我看到這,第一件事想到就是打你的電話。我就知道,你們會及時來處理的。”看到老人信賴的目光,我心裏感覺特別踏實和幸福。

自城鄉環境整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常常下村勸導村民自己動手清理房前屋後垃圾,美化自己的家園。剛開始,有個別村民思想上不重視,還說:“我自己家裏的衛生乾不乾淨,輪得着你來管嗎?”我聽了,心裏真急,可是我又不能不管,也不能就這樣聽之任之。便和村幹部一道給他家搞起了大掃除。搞到一半的時候,他自己也看不下去了,他也拿着工具和我們一起搞衛生了。“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下回,他家門口也是乾乾淨淨的了。

還有,因爲“二對一”幫扶活動的開展,我的幫扶對象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肖彩章,有了自己的新居。當然,這其中有黨委政府領導的重視,有總支領導的功勞,也有村幹部的無私付出和熱心羣衆的滴滴汗水。我一一記錄在民情日記裏,羣衆一一看在眼裏。有時,我在村上辦事,有些羣衆會情不自禁地說:“小戴的確是個好同志。”我聽了,心中感到無比自豪,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基層,服務羣衆的信念。

民情的日記14

早上6點左右,從石家莊送閱覽桌椅、會議桌椅、書櫃等辦公傢俱的貨車司機打電話過來,說車一會兒到,我們定好在虎道橋南接頭。隨即,我給支書王鐵旦打電話,讓他召集有關人員卸車。一直忙到7點半,所有傢俱卸完並驗收完畢,共27張桌子、70把椅子、10個櫃子,價值15920元。因貨車大,不能開進村務中心,先將傢俱放在60米外的小賣部門前。

匆匆吃過早飯後,徐行長帶領幾個人打掃新改造裝修的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兩委辦公室,將辦公傢俱、原農家書屋的書籍搬到相應的房間,並將辦公傢俱擺放整齊,小張安裝閱覽桌,我和支書到趙莊拉3根安路燈用的電線杆,一直忙到中午12半。

簡單吃過午飯,中午1點半就開始幹活了。58歲的老組長,和我們年輕人一樣幹,甚至比我們還要認真。他對原有和新購圖書進行認真的分類、擺放,我則負責對急需安裝路燈但無電線杆的兩處挖坑、埋杆。挖坑的兩個村民一個50多歲、一個30多歲。他們雖然年齡有差距,但挖起坑來都很賣力氣,由於地處山區,挖坑過程中不時遇到石頭,進度較慢。在挖坑的同時,我也在工作着——砍樹枝,砍那些擬埋電線杆周圍影響路燈和線路安裝的樹枝。我到附近的村民家中借來梯子、椅子、砍刀和鋸,將部分樹枝砍掉、鋸掉,雖動作不甚規範,胳膊累得痠疼,手上起了血泡,但也順利截斷了礙事的十幾個大樹枝。下午4點多,兩個1米多深的坑挖好了,村支書叫來了幾名村民開始埋杆。有的拴繩、有的擡杆、有的撬杆、有的.熟練地將大繩投過大樹杈,但由於山村路窄、樹多,人手少,開始並不順利,試了幾次沒成功。這時村民王建強開着三輪農用車路過,對我們說:“來!我用三輪試試!”,說着,便熟練地將車倒到電線杆附近,人們一起用力將電線杆擡上車斗,王建強加大油門倒車,在三輪車噴出濃濃黑煙的同時,電線杆緩緩地被支起來,最後村民們用大繩從三個方向控制着電線杆筆直地立在坑中……

快6點的時候,兩個電線杆埋好了,人們沒有走。幹活的、看熱鬧的人得有30多人,有些村民互相遞上香菸,吧嗒上幾口,便議論起來,有的說“工作組幹得真不賴!”,有的說“工作組包咱村,是咱們的福氣呀!”,還有的說“今年咱村變化太大了,工作組給修了道、安了路燈、打了井、建了廣場、建了書屋、學校弄得多好呀”。村民王書祥拉住我的手說“單經理,你們今年別走了!就憑你們的精神和幹勁,再在俺虎道包上一、兩年,我們村就更好了!” ……

6點多了,組長打電話讓我捎饅頭回駐地。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當初部分村民對工作組疑惑的眼神,想起剛纔村民對工作組的評價,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老百姓纔會把你當成自己家的人。農民是最懂得感恩和最容易滿足的羣體,只要真心爲他們辦實事,他們就支持你、感激你,他們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努力和付出的最大回報。

民情的日記15

按照縣委"四羣"教育工作要求,結合我局"四羣"教育聯繫羣衆制度工作實際,按照分批分期分組的方式,深入到掛鉤聯繫點茨芭村村委會開展"四羣"教育聯戶調研工作,瞭解羣衆在生產、生活上存在的困難,幫助羣衆解決實際的問題。

一是分批、分期、分組,駐村方式較爲靈活。根據工作實際,先民宗局將全局幹部職工分爲2個工作組,分批次進入掛鉤聯繫村小組開展"四羣"教育工作,確保我局每個月均能進村住戶2次,目前共進村住戶10餘次。二是走訪、瞭解、長談,工作方式長效明顯。一張方桌、幾杯清茶,幹部羣衆無拘無束地促膝長談,就像一家人在拉家常。這是自我局開展"四羣"教育工作以來,各工作組下鄉駐村的主要工作方式,與羣衆交心談心,瞭解羣衆的主要難題。自"四羣"教育工作啓動3個月以來,全局共9名幹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三是看到、想到、做到,切實爲民解決實際難題。在開展"四羣"教育工作中,我局"四羣"教育工作組充分聽取羣衆反映的意見和建議,並將能當場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在走訪9個村民小組的過程中發現,全村人畜飲水比較困難。

由於近年降雨特少,導致茨芭村地下水資源補給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庫塘蓄水大幅度減少,茨芭村人畜飲水,農業生產用水面臨着極大挑戰。我局把抗旱保民生和護林防火工作作爲當前最重要的工作,自覺擺正與羣衆的位置,嚴格按照"五包一公示"的要求,及時深入一線,深入受災嚴重的'村組和困難戶,協調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紮實有效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羣衆開展好抗旱救災的各項工作,其中走訪了9個村民小組、12戶特殊戶,並對缺水、缺糧戶進行張榜公佈,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確保人畜飲水安全,確保受災羣衆有飯吃、有水喝,確保農民收入不減少,確保茨芭村社會和諧穩定。自"四羣"工作開展以來,我局認真學習、傳達關於"四羣"教育工作的會議、文件精神,按時完成相關日常工作業務。我局與掛鉤聯繫村羣衆結對幫扶的幹部職工共8人、掛鉤聯繫羣衆28戶、製作民情聯繫卡28套、建立民情臺賬28套、撰寫發展思路報告1篇、撰寫民情日記5篇、幫組羣衆解決實際問題35件、走訪5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1111戶農戶,4489人,有漢、白兩個民族。召開自然村羣衆大會5場次,收集意見60餘條、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項2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