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狂人日記讀後感 (1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狂人日記讀後感 (1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 1

《狂人日記》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短篇白話文日記體小說,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首先來簡要介紹一下這篇小說吧:“我”一舊同學昆仲在生病時寫了日記,剛好我又回鄉探親,得到這一舊同學的日記,由此引出下文。昆仲因爲在多年前踹了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於是被鄉里人視爲異端,都覺得他是一個瘋狂的人,整天把他當成雞鴨一樣關在房間裏,並且他懷疑他哥哥們密謀要殺他吃他肉。害怕的昆仲去勸說他哥哥不要吃他,說在一羣吃人的人中遲早也會互相吃盡,讓他不要吃人了。但是他哥哥讓他不要胡思亂想,安心養病,還請來了一個郎中爲他看病,但是這個醫生他認爲是劊手,和外面吃人的鄉是一夥的。在他的日記中他還懷疑自己死去的妹妹是被他哥哥煮了吃掉的,最後他也吃到了人肉,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

本篇小說塑造了一個反封建戰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過狂人的敘述,揭露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反映,實際上就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披着“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就是吃人。同時,作者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呼籲人民覺悟起來,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鮮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強烈是藝術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屆引起了巨大反響,從而爲整個中國的新文學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在藝術手法上放特色,在新文化運動中產生了廣泛影響。實主義手法描繪狂人的多疑症、妄想症,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態特徵,且象徵手法寫了狂人一語雙關的表態。《狂人日記》使用現代文,語言雜亂而敏銳,既符合精神病人的特點,又道出了被壓迫者的心聲。

狂人日記讀後感 2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文章不是特別長,分爲好幾篇,一天一篇,跟日記一樣。在寫作上有幾個特點:一是借實行虛,以虛證實。二是獨特的心理描寫。三是採用了一些諸如象徵、暗示、變態心理描繪等現代主義手段。四是作品還採用了對照的手法。這篇文章充分顯示了白話文學的表現能力,前面清晰的小序也反襯了狂人日記的思維的混亂。

在內容上,這部小說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裏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兒子,邊打還邊說:“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麼會如此殘忍呢!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面。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說村裏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裏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說是可以壯壯膽子。直到最後,魯迅終於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夥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爲被大哥吃了,才知道這裏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最後的感想是: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爲吃別人身上的什麼就能補自己身上的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己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狂人日記讀後感 3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狂人日記》,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拿起他的散文真還擔心讀不懂,翻開第一頁,靜靜地讀了起來......

西遊記》中最迷人的人物是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獨來獨往,無拘無束,成了孩子們理想的象徵和寄託。西行路上的八十一難以及一路的神奇怪異、動人心魄的神魔衝突,反映取經過程中遭受的磨難和艱辛。“真經”已成了“成功”和“目標”的象徵。每每我碰到困難時,我總會想起孫悟空爲幫助師傅唐僧取到真經,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就會勇敢起來,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

文章不是很長很長,分爲好幾篇,每一篇都是一天所寫,就像是日記一樣,從這個“狂人”的日記中,我們看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讀書筆記。所有人都想着如何去吃人,就連自己的親人都要吃自己,每天都是驚險的一天,都有人惦記着要吃你,描寫出了一個可怕無情的人吃人的社會,黑暗恐怖讓人害怕的一羣人,讀來讓人膽戰心驚。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人,這個社會多麼的無情和殘酷,不顧親情,什麼都不顧,只是去想着如何去吃人。

聯繫魯迅先生所處在的時代背景可見當時真是的社會就像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人吃人,殘酷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樣,毫無防抗之力,而那時的政府就像是吃人的人,殘酷無情。生活在這樣之中的人除了折磨就是站起反抗,可是國人的心早已沉睡,魯迅先生就是用這樣的文章來喚醒國人的心,使中華民族站起來,奮起發抗。

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就社會,瞭解了那時的社會,是我對魯迅先生這個人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狂人日記讀後感 4

“從來如此便對嗎?”《狂人日記》中,那個害了瘋病的狂人抓着個人便問,“這,對麼?”“我不一樣你講這道理,總之,你不該說的,你說便是你錯。”那人臉色鐵青,一時語塞。

土地還是地主家的,衙門換個了名字,堂而皇之的又開張了,裏面的老爺們仍就是“青面獠牙的黑鬼”,革命之後,社會似乎是大不一樣了可又好像從來也沒變過。魯迅有些絕望了,但他畢竟不是《茶館》裏那位崔久峯先生,他仍想着要在黑暗中鬥爭,絕不放棄。他明白他無力改變現狀,所以他將滿腹狂言以日記形式全盤傾出。

“從來如此,便對嗎?”他翻開中國古代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大書,在仁義道德的皮囊裏,原先是“吃人”的心。“大哥說易牙食子,母親不反對,孩子惡狠狠的盯着我…”狂人是病了,但正因爲這病,他看盡了人性的陰暗面。這正是魯迅絕望的吶喊。他心中憤慨卻無處可宣泄,癲狂之言的背後是默默哭泣的痛苦。

“救救孩子!”狂人在日記的最終寫下這一句聲嘶力竭的吶喊,這四個大字,是他絕望中唯一的期望,他明白他再無力改變幾千年的封建傳承對人性的侵蝕,僅有着眼未來,去想象,去相信明日世界的光明與完美。可他一人又能如何?所以他向所有牢籠裏的先覺者吶喊,救救孩子,遠離“吃人”的世界。他把對現實的絕望化作了對未來的期望。

魯迅是偉大的,因爲他在茫茫黑暗裏找到了期望的火把,他不僅僅照亮了自我心中的迷茫,更吶喊出民族的期望,他的癲狂癡語刺痛人心,在黑暗中點亮了光明的前方。

狂人過後,難見狂人。魯迅之後,可還有魯迅?

狂人日記讀後感 5

黑暗是什麼?是負着空虛的負擔,是嚴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謂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體上的束縛?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靈魂的荊棘?是刺破心靈的的暗礁,亦或是無知的奴隸,卑微的侍者;還是時代的詭異?

《狂人日記》中記敘了“人吃人”的災難,當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嚥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子,誰會知道在他們虛僞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的意志,被摧毀的精神,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蛻變了,蛻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爲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子。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苟且偷生,淪爲這個年代的戰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後釀造一幕幕悲劇!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醜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被鮮血浸染過的心,早已不堪一擊;被狠毒俘獲過的夢,早已支離破碎;被冷峻觸碰過的臉,早已傷痕累累。

狂人日記讀後感 6

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爲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資料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爲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明白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我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爲了能夠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我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爲這樣,才讓世人能夠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日被定爲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我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終,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狂人日記讀後感 7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腐敗,“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這本書讓我震撼不已,如果,我們的時代也發生這樣的事,那我們要怎麼辦?

狂人日記讀後感 8

寒假期間,我看了一本《魯迅專集》,其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學集《故事新編》等組成。

我對《吶喊》中一篇《狂人日記》影響非常深刻,它是魯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地位。魯迅先生用諷刺手法對封建社會猛烈批判,他同情弱者,痛恨以強欺弱。書中描繪狂人是一位瘋人他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他時時需要提防被他人吃掉,又擔心他吃了別人的肉,過着亦實亦虛,亦真亦幻的生活。

從瘋人的跳躍的思維中我能看到可怕的封建社會,老百姓永遠受上層社會的人欺壓,過着痛苦的生活。想到我們現在過着多麼幸福,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是多麼幸運,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爲了推翻封建社會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並且要學習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爲崇高理想努力奮鬥精神。

《狂人日記讀後感300字》(四)

《狂人日記》是魯迅所作,也是中國的第一本現代白話小說,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症狀是病者處於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徵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魯迅用這部小說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狂人日記讀後感 9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讀《狂人日記》了,每一次讀都有更多地感受和體會。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文學水平太低,根本就沒有看懂魯迅所寫的《狂人日記》,唯一的感覺就是《狂人日記》,狂人真夠狂!而如今再讀《狂人日記》別又一種風味。也許,經過課堂中對當時背景的理解和對魯迅寫作風格的瞭解,《狂人日記》讓我明白了更多。

《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舊社會制度的小說和第一篇白話小說。他的身份在文學界上佔領者不可磨滅的位置。在來說說《狂人日記》的內容,它通過自己的心理活動,與自己看待他人的眼神、行爲、想法的猜想,很形象,很生動地揭露了“吃人”的惡行。

從《狂人日記》的內容中,讓我對當時的北京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時的社會封建制度是如此可怕,上到大人,下到小孩,都被社會的黑暗所迫害,在這種背景下生活,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給吃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仁義道德。

魯迅曾經去過日本學醫,所以對神經病人相當瞭解。在《狂人日記》中,魯迅就是那個狂人,在他的筆下,有這狂人的臆想世界,有這對別人充滿了猜想和害怕,總認爲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以後,看清了這個世界的黑暗和醜陋的一面,但是人們無法容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加以迫害,只是最後與其一起同流合污。

從《狂人日記》中讀出,那時的中國是可悲的,是愚昧的,他們只會受迫害,不會反抗,連“吃人”都吃同胞的肉,也難怪,魯迅爲何要棄醫從文,來拯救中國。

《狂人日記》屆時當時的社會的陰暗,也激發人們仁義之道。如今讓我們讀這樣的文章,可以清楚,準確瞭解歷史,也警示了我們不要再淪落爲那時的悲壯。

狂人日記讀後感 10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其實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其中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腐敗,“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這本書讓我震撼不已,如果,我們的時代也發生這樣的事,那我們要怎麼辦?

狂人日記讀後感 11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狂人日記》。“狂人”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狂妄自大的人,但讀了魯迅《吶喊》集中的《狂人日記》,我對狂人一詞便有了另外的理解。

《狂人日記》小說主要內容是以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日記前言以文言文書寫,爲日記作者的一位友人所寫。日記作者之前患了“迫害狂”的病,他已痊癒。日記則以白話文書寫,爲作者患病時的所見所聞。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小說寫出了當時的封建思想,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爲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黑漆漆的,不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句話,意思不僅寫的是“趙家的狗”,寫的還是當時的人們,就算知道是錯的,也沒有一個人敢上去說,吃人,人血饅頭,嫁公雞,寫的當下淋漓盡致。

而魯迅以這樣的形式,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向人們呼喚,想要喚醒人們的良知和思想道義。

狂人日記讀後感 12

前幾天,我閱讀了《狂人日記》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掀開了白話小說運動的序幕。

《狂人日記》這篇文章形式上文白兼有。正文采用白話,序是文言形式。在當時確實掀起驚濤駭浪,有裂雲穿石的效果。

《狂人日記》的一、二部分歸結起來就一個“怕”字。“狂人”“怕”的緣由,無非是趙家的狗“看我兩眼”、“趙貴翁的眼色便怪”、街頭的人在議論、小孩子在議論——“狂人”就多情地將這些活動都解釋爲“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的信條在腦海中不斷暗示自己。別人最平常不過的動作在他看來便是針對自己的。

這篇文章好是好,但我相信,這是通過作者(魯迅)長年累月的積累而成的。所以,我認爲關鍵的問題在於積累,勤奮。古人有云:“十年寒窗,九盞熬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告訴人們,不論做什麼事情,“一步登天”是辦不到的!所以,自主的去積累,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條件。

須知,在尋求知識的過程中,不可能盡是整塊麪包,而要我們“一粒一粒米”慢慢積累。成果,不時地皮上的積水,它是藏於厚土和岩石之下的清泉。它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

積累是一件由少到多的,從無到有的漸進工作,得從一點一滴做起,日積月累,才能辦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始於毫末”。

光積累還不行,還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對一個勤奮者來說,成果是成正比例的他灑下的汗水多大,便會有多大的成果。大家熟知的明代大文學家張博小時勤學苦練,每篇文章他都要手抄七遍讀懂背熟,所以他把自己讀書的房子叫做《七錄齋》,因抄文章,受傷磨起了老繭。

所以,我希望大家照我說的儘量去做,成爲一個優等生!

謝謝!

狂人日記讀後感 13

“從來如此便對嗎?”《狂人日記》中,那個害了瘋病的狂人抓着個人便問,“這,對麼?”“我不同你講這道理,總之,你不該說的,你說便是你錯。”那人臉色鐵青,一時語塞。

土地還是地主家的,衙門換個了名字,堂而皇之的又開張了,裏面的老爺們仍就是“青面獠牙的黑鬼”,革命之後,社會似乎是大不一樣了可又好像從來也沒變過。魯迅有些絕望了,但他畢竟不是<茶館>裏那位崔久峯先生,他仍想着要在黑暗中鬥爭,絕不放棄。他知道他無力改變現狀,所以他將滿腹狂言以日記形式全盤傾出。

“從來如此,便對嗎?”他翻開中國古代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大書,在仁義道德的皮囊裏,原來是“吃人”的心。“大哥說易牙食子,母親不反對,孩子惡狠狠的盯着我…”狂人是病了,但正因爲這病,他看盡了人性的陰暗面。這正是魯迅絕望的吶喊。他心中憤慨卻無處可宣泄,癲狂之言的背後是默默哭泣的痛苦。

“救救孩子!”狂人在日記的最後寫下這一句聲嘶力竭的吶喊,這四個大字,是他絕望中唯一的希望,他知道他再無力改變幾千年的封建傳承對人性的侵蝕,只有着眼未來,去想象,去相信明日世界的光明與美好。可他一人又能如何?所以他向所有牢籠裏的先覺者吶喊,救救孩子,遠離“吃人”的世界。他把對現實的絕望化作了對未來的希望。

魯迅是偉大的,因爲他在茫茫黑暗裏找到了希望的火把,他不僅照亮了自己心中的迷茫,更吶喊出民族的希望,他的癲狂癡語刺痛人心,在黑暗中點亮了光明的前方。

狂人過後,難見狂人。魯迅之後,可還有魯迅?

狂人日記讀後感 14

黑暗是什麼?是負着空虛的負擔,是嚴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謂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體上的束縛?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靈魂的荊棘?是刺破心靈的的暗礁,亦或是無知的奴隸,卑微的侍者;還是時代的詭異?

《狂人日記》中記敘“人吃人”的災難,當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嚥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子,誰會知道在他們虛僞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的意志,被摧毀的精神,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蛻變,蛻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爲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子。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苟且偷生,淪爲這個年代的戰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後釀造一幕幕悲劇!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醜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被鮮血浸染過的心,早已不堪一擊;被狠毒俘獲過的夢,早已支離破碎;被冷峻觸碰過的臉,早已傷痕累累。

狂人日記讀後感 15

魯迅先生生活在鉅變前夕的中國,那時的中國可謂是風雲激盪。處於在舊時期社會的人,魯迅先生十分了解當時社會的缺點。當時的文壇算是波瀾壯闊,而魯迅先生則是適應時代的變遷,向文壇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狂人日記》誕生了。

魯迅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借用“我”這一角色,描繪出了當時社會人性的醜陋和世界的殘缺。文章中處處是晦暗,但在晦暗中也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盪與高昂。真的是“吃人”嗎?“我翻開歷史一查,這個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個字。我橫豎睡不着覺,仔細看了半天,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每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文中表達了對封建道德的定義:禮教就是吃人!魯迅先生從風人的思想中看到了可怕的封建社會,每層人民都被上一層人民所欺壓,過去痛苦的生活,用諷刺的手法對封建社會進行了批判。爲此,魯迅先生以狂人的思想與口吻無奈的吶喊,去救救自己的下一代孩子,不要讓下一代的頭腦與思想腐化,不要讓封建社會侵害到下一代,生活在“吃人”與“被吃”的世界裏。

魯迅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敢於在那樣的時代勇敢的站出來批判社會的險惡。既然是瘋子,就只能毫無在意的瘋下去,雖然不知道前方的路應該怎麼走,但跌跌撞撞的走下去……是鹿就總會有盡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