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一天即將完結,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1

《狂人日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先生第一次以“魯迅”爲筆名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的小說。

《狂人日記》塑造了一個滿口胡言,神色瘋癲,疑神疑鬼的狂人。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良友因一場大病而神情癲狂,讀友人言語荒唐的日記爲由,將一位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動和所見所感呈現給讀者,描繪出了封建統治下人吃人的醜惡的社會面貌。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作者借狂人的胡言,深深地諷刺了封建統治者教給人們的仁義道德的背後是異常黑暗的,黑暗到可以生吞活人。“現在曉得他講道理的時候,不但脣邊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滿裝着吃人的意思。”這句話體現了統治者的壓迫下人們不得吃人從而習慣了吃人,而且還吃到無法自拔,欲罷不能。狂人的瘋言字字誅心,字裏行間溢滿了對封建社會的黑暗的清楚認知與批判。

狂人他狂在於滿口胡言、多疑、焦慮、錯亂偏執;他也不狂,在黑暗的封建主義統治下,他對封建社會有清醒的認知,他敢於向傳統與世俗挑戰,敢於反抗舊社會。

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想吃人,又怕被人吃,他們不但不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而隨波逐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實在是“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而且他們吃人也很巧妙,“他們豈但不肯改,而且早已佈置,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太平無事,怕還會有人見情。佃戶說的大家吃了一個惡人,正是這方法,這是他們的老譜”,寫出了主人公聽到大哥叫他瘋子後內心的悲涼與憤慨。

當然,魯迅先生也沒有放棄試圖喚醒人們,呼喊着想讓那些吃人的人從良,高聲喊着“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時容不得吃人的人,……”這句話我讀出了魯迅先生對吃人以及吃人的人強烈的不滿,對這黑暗的社會的憤慨以及對光明的未來的期盼。“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和他試圖叫起人們向封建世俗挑戰的決心。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2

《狂人日記》這本書是魯迅先生髮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許多東西。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有被害妄想症。狂人在日記中記到:“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有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着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那多疑的心理,走在路上看誰都覺得誰要謀劃算計他,就連純真可愛的孩子在他看來也是要害他的。狂人從那來自狼子村的佃戶口中得知他們村裏有一個大惡人被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那人的心肝用油煎炒了吃,再看看佃戶和大哥的眼神,和外面那夥人一模一樣,他驚恐得聯想到自己可能也會被吃掉。狂人的大哥請來一個老頭子來給狂人診病,狂人自然而然就想到那老頭子是劊子手扮的,給他把脈是爲了分一片肉吃。當他吃飯時,一碗蒸魚讓他難以下嚥,因爲“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着嘴,同那一夥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

看到這兒,我不禁對這個狂人產生同情之感,由於自己的幻想,他時刻活在對自己將可能被他人吃掉的擔憂之中,睡不着,吃不好,那該是有多痛苦呀。

文中“狂人”的瘋瘋癲癲的話語其實是封建家庭制度和禮教制度迫害的表現。狂人爲什麼會存在?我認爲那是因爲他處於一個狂世。那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中國封建的“吃人”歷史已有幾千年了,文中說到“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於向傳統挑戰的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敢於向現實的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徵形象。魯迅先生借“狂人”之口來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發人深省,令人敬佩。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3

雖然這篇文章是有關“吃人的”,但在文中並沒有血腥的畫面,而是從一個故事的形式中揭露封建主義社會的黑暗。

“我”只是踹了一腳“古久先生的陣年流水薄子”,也就是封建社會的歷史,就引來了大家對我的厭惡和想吃掉“我”的惡毒心靈。即使是“我”的哥哥,也與他們有勾結,想吃掉“我”,可以看出在自己的利益(只是一個可以壯膽的鬼話)面前,親情已不復存在,所有人都想有更多的好處,所以幹出了一些令人心寒的事。歷史上的易牙爲了使齊桓公的“從未吃過嬰兒肉,想嚐嚐鮮”這一願望,竟可以把自己的兒子蒸了獻給君王吃,可以看見人性在利益之下已不復存在,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出來。

文中提到的“徐錫林”先生,爲了攻佔軍械局,讓混亂的清末得到改變,被衛隊發現,心和肝被他們拿來炒食。都是中國人啊!本是同根生,爲何還這麼慘絕人寰!爲了自己,小團體的利益,做出這麼侮辱人類的事,是中國人的恥辱!封建社會竟還有這樣愚蠢,令人唾棄的事,是必須讓我們知道的!

“大哥”對別人說“都出去!瘋子有什麼好看!”時是否想到“我”還是一直尊敬他的弟弟?!他們是覺得用一個莫須有的名目稱呼“我”,然後順理成章就可以吃人了嗎?還好,“我”站出來了,用激昂的聲音向所有的“想吃人的人”大聲呼喊,想讓他們覺醒。但是,在更早的封建統治中,有多少人被他人這種“欺負”所跪下?!有多少人爲了自己讓自己的朋友甚至親人受害?!現在是該反抗了!當時爲什麼沒有人像“我”一樣不怕他們,大聲的呼喚,想改變他們的心靈呢?

但是……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兒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無意中,你受到的一點小恩小惠,但最後,你還是會被他人拿來當利益的。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人,終究會被人知道,收到應當的懲罰。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現在的社會,看似沒有以前的封建統治,卻有更多令人心寒的事。爲了中國的未來,放下手中的“屠刀”啊!救救孩子的肉體吧……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4

在中學學習《狂人日記》時,爲準備考試,背會了魯迅是新文化的鬥士,而《狂人日記》更被尊稱新文化運動向舊禮教挑戰的檄文;四千年的歷史,每頁都刻着“仁義道德”,而字縫中透出的卻是“吃人”這段話被反對禮教的人們當成槍彈,向中國的傳統道德,向維護傳統的人們展開持久道德的征討。然而,如果我們透過文字的表象,會發現以前認爲魯迅把“仁義道德”與”吃人“化爲等同的理解是對原文的曲解。我從以下兩個細節來質疑這種曲解:

1、狂人本身的角色。以前的評論都是認爲狂人代表一個反傳統禮教的正面聲音,然而,作者賦予狂人精神障礙的用意註定了角色片面性臆想性。文中幾處提到狂人關於吃人的引證,大多讀者認爲是狂人記憶有誤,比如,狂人將易牙”蒸其子首而獻之(齊桓)公“說成了“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又比如“把唐代《本草拾遺》的作者陳藏器說成明代的《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這些明顯有背事實的說法說明魯迅想要讀者看到狂人的侷限性臆想症。所以,狂人“仔細看了半夜,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埋下伏筆:狂人的本身的侷限性使他錯誤地把“仁義道德”與“吃人”劃爲等同。

2、狗的角色。《狂人日記》中幾處提到狗,第一節“那趙家的狗,何必看我兩眼呢?”;第六節“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第七節又專門提到”海乙那“,”眼光和樣子都很難看;時常吃死肉。。。“,還提到“海乙那”是狼的的親眷,狼是狗的本家“。魯迅先生這裏用了比較長的篇幅講了”海乙那“,”狼“和”狗“,然而他通篇卻沒有講過狗要吃人,而是“看我兩眼”。我個人認爲這裏的用意是把”仁義道德“的禮教比爲狗,像狗那樣會以“看兩眼”“叫起來”以提醒世人遵守禮教,然而人性的醜陋卻纔是的狼,是海乙那,“想起來也叫人害怕”。

我認爲《狂人日記》中魯迅意在批判人性的醜陋,暗示仁義道德虛僞的一面,但沒有把”仁義道德“的與吃人化爲等同,也沒有有意批判傳統道德禮教的。

我一直覺得《狂人日記》比較難懂,更有從中學老師那裏來上先入爲主的教育思想。現在重讀本文,感覺摒棄以前的想法,進行獨立思考並不容易。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5

書中最讓人感悟深刻的還是《狂人日記》,《狂人日記》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中國現代小孩所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我們深深的爲魯迅先生的文采所傾倒。文章講述的是人吃人的世界,封建的社會對人的殘害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照時,我們就開始瞭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於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依然是通過“狂人視角”關照周圍世界的真相:敢於對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發現了人與人之間提防、傾軋、殘殺,並且已經成爲一種難以扼止的惡性循環: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於是狂人呼籲人類和睦相處: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夥,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

魯迅看到當時社會的無線黑暗,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被封建的殘餘思想舒服,不可自拔。他敢於直面,敢於呼喊羣衆奮起反抗。凡事總須研究,纔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另外,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狂人日記》成爲了五四運動的範本,成爲反對舊文化的標本。

看了這文章之後,我們看到了新的曙光。看到新的希望。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6

我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吶喊》的初篇,也是現代中國文學的一篇傑出的作品——《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中所謂的狂人,就是指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於封建社會,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他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他處在“吃人”的世界中。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有點恐怖的味道。

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爲“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衆不一樣”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我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爲了吃人,竟連自我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能夠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自戕,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期望寄託於孩子身上,所以主人

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此刻人們的眼前,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7

一提到魯迅的短篇小說,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記》。

民國時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寫下了一冊日記,日記中,他的世界到處充滿了恐懼。他覺得身邊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論親戚朋友還是街頭素不相識的路人,也包括他那此刻正在養活整個家的大哥。

狂人想:大哥對我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能夠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除了大哥的話,還有那些周圍發生的事也讓這個喪心病狂的人對“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個惡人,幾個人把他的心肝挖出來油煎炒了吃;一個女人打她兒子,還罵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一想到這些,狂人便從頂上直冷到腳跟。之後,狂人甚至以爲自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吃過人,大哥把小時候死去的妹妹的肉體放在飯裏給狂人吃。

這位狂人生動的描繪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而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能夠說,狂人是被當時的非人道主義所逼瘋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惡人心肝能夠壯膽,都在記中表現了出來。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禮教假借道德的名義,宣揚殘忍和。日記最終,狂人喊着:“救救孩子”,這是對舊社會的反抗和對新一代的擔憂。

最令我感動的是這樣一句話:“自我曉得這笑聲裏面,有的是正義和勇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氣正氣鎮壓住了。”狂人所說的這一句話,讓我懂得,只要我們有勇氣,只要正義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任何歪風邪氣、封建迷信都會迎刃而解。

狂人雖然是個喪心病狂的瘋子,但他並不傻,他懂得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真善美,他也明白:應當去追求一個真正完美的社會。也許更多像狂人的人出現,社會纔會更有朝氣吧。

其實,回過頭來再想“狂人”的“狂”,在那個變態的社會中,反而是真正的不“狂”。魯迅先生只可是想借“狂人”的“狂”來喚醒沉睡的人來推翻那個充滿血腥味的社會而已。

最終,借用一下某教材書上的話來作爲我的結尾,“犀利的思想與凝鍊老辣的語言融爲一體,撕開其潛意識裏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變態性的劣根心理,使他們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靈魂的折磨。”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8

都說魯迅的文字像一把手術刀,褪去人的皮肉,只留下血淋淋的真相。卻也像霹靂驚雷,將萎靡的思想劈的焦糊,直擊靈魂。我在讀完這些不加修飾的文字後,感到了蒼涼的味道。

作者塑造出狂人這一形象,借瘋子的口道出當時可悲的社會。瘋子原本就是孤獨的,他與大部分人不一樣,所以那些相同的大部分人就認爲瘋子是不對的,是錯的。我認爲狂人雖被定義成瘋子,可他確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清醒人。他只是沒有邏輯思維,但他不願同流合污的思想被時間證明了是正確的。他的家人一見他就關上房門唯恐避之不及;到被勸告的不能再吃人的人們惱羞成怒;最後狂人自己都是一個吃過人的人。至始至終,狂人都是孤獨而又無人理解的。何其悲哀。像一個被關在屋子裏的人竭力的呼喊,可所有的聲音都被關得死死的,一絲都掙脫不出去。最終只能被沉重的房樑淹沒。

整篇文章向人們傳達的信息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禍害。吃人的人打着仁義道德的旗號做着喪失良知與禽獸一般的事。作者舉了年代久遠的兩個例子來展示人性的真相,道德禮儀流毒之深。狂人努力的對身邊的人勸告,但是沒有一個人聽進去。有些人不知道他們做的是錯的,有些人知道卻不以爲然。覺得沒有必要在自己這一代改變,向自己的祖祖輩輩抗爭。他們都在吞噬着尚未涉世的孩子,腐蝕着有清晰思想的人們。雖然無知,卻依然是泯滅人性。即便如此狂人還是抱有無可奈何的心態。讓那個時代的人們不再吃人等於是讓他們忤逆自己的父母,挑戰傳統。他們愚昧,所以可憐。狂人的父親兄長也是吃人的一員,被自己的骨肉血親殘害是更令他無奈又憤慨的吧。

正如魯迅所寫的那樣,有人抗爭過,卻都被所謂正義的人們扣上瘋子的帽子,無家可歸無人可依,最終自我了結。連狂人自己都不免吃過他妹妹的肉,而當他了解這點的時候正是他“清醒”了的時候。這一代的人已經被同化了,他相信未來是容不下吃人的人,唯一的希望只能寄託於孩子。卻已有孩子被他們父母深入骨髓的病態思想所影響,未來怎樣還猶未可知。結尾的那句“救救孩子”包含了魯迅對那個社會多少的憐憫,令人悲嘆!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9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暑假裏,我無意中闖入了狂人臆想的世界。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我的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句話:“狂人發病,旁人側目,家人延醫救治,狂人復原。”大家是否覺得魯迅真的將我們帶入狂人的世界?

不可領會?不可思議?不可明其所以然?

否也。

本書的序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

站在我們正常人的角度,或許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爲”了。在我的深刻記憶裏,有這樣幾個令人心寒、膽顫的情節:“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當我看完了這樣的情節,說實話,內心的承重有些讓我無法負擔。這樣的一個狂人,“狂”到不相信社會,不相信親人,甚至不相信有人性的存在,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背景所造就的悲劇?!

雖未處在那時,但魯迅筆下狂人“狂行下表層批判”的封建傳統社會,卻令我心顫不止。

膽怯?憤懣?悲哀?

而令我真正深思的,正是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而真正絕望的是不是魯迅呢?我無從結論。但那末尾長長的省略號有意味着什麼?或許,這絕望之音是徒勞的,它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是的,威脅人類世界的絕非地球火山噴發,地殼開裂般的轟烈的自然災害,而是像核武器般有威力,像SARS般傳播快,像地球污染般範圍廣的精神毒害。

站在新的光明的世紀上的我們,更應該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位勇士,手拉手,肩並肩,建起防護世界人精神的“大氣層”!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10

正因爲有了這種共同的解讀,《狂人日記》才被作爲五四啓蒙運動的一個文學範本,通過它,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

然而一個文本在它被創作完成之後,便脫離了作者成爲獨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解讀出現。正如世紀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記》可以解讀出的第三層意義:這就是狂人對人類的深層批判。

依然是通過狂人視角關照周圍世界的真相:敢於對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發現了人與人之間提防、傾軋、殘殺,並且已經成爲一種難以扼止的惡性循環: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於是狂人呼籲人類和睦相處: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然而: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夥,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

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並非魯迅創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於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並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並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徵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出來無法治癒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爲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纔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11

看到《狂人日記》的題目時,感覺這篇文章好像是一個不正常的人寫的,整篇文章可能寫的很瘋狂,也可能寫的一塌糊塗。這樣想着,不由自主的看下去。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我從這段話中的“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想到主人公三十年前可能就見過這個人。既然是趙家的狗,那麼這個“他”肯定也姓趙。讀這段話的時候,我覺得魯迅的文章和現在我們寫的文章大不相同,他的寫作不用好詞好句來描述,也能使我們忍不住接着讀下去,就像我親眼看見了故事中的情景。

整篇日記都在說吃人的事,“不要亂想,靜靜的養!養肥了,他們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麼好處,怎麼會好了““?他們這羣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有的是仍舊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認識他們是一夥,都是吃人的人。大哥也忽然顯出兇相,高聲喝道,”都出去!瘋子有什麼好看!這時候,我又懂得一件他們的巧妙了。“在正常人眼裏,他們爲主人公做的事情是正常的。但在狂人眼裏這些話會引起他的胡思亂想,懷疑他們的舉動都是要吃它,狂人有些驚慌失措”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着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我直跳起來,張開眼,這人便不見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文章中描述狂人疑神疑鬼、緊張兮兮的樣子,我覺得他真是可笑。

我上網查閱了一下,狂人日記的正確解釋是揭露當時舊社會的黑暗的事,魯迅把自己當成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來看這個黑暗的世界,可以看到這個世界的虛僞和本性。我又拿起書看了一遍,其中有一段狂人的話我想了半天”吃人的是我的哥哥,我自己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有些轉不過彎來,我猜想着這句話的所表達意思。

魯迅的文章太深奧了,像我們這樣的小學生很少能讀懂其中的含義,我也是在網上查閱資料纔得到結果,但是我還是喜歡讀魯迅的文章。

《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狂人日記讀後感12

之前我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剛剛讀過的——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現代中國文學的一篇傑出的作品——《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中所謂的狂人,就是指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於封建社會,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他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他處在“吃人”的世界中。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有點恐怖的味道。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爲“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

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衆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

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爲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

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狂人日記》一種自由的流露,一次正義的爆發。魯迅先生的聲音在那個充滿惡臭、血腥味的封建社會,喚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喚醒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