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15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日記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15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1

許多人都會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這些日記都只是記錄着每天平凡而快樂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記卻不一樣,這本日記記錄着每天都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猶太小女孩兒的生活。在這本日記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她表現出了一種從容和淡定。她的日記十分坦率,她會把許多問題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覆掂量,所以僅僅一兩年的時間裏,他在內心成長的路上走得很遙遠,並且用日記將自己的成長豐富地表現出來。

安妮是一個猶太人,希特勒上臺後,她們一家就流亡到了荷蘭。“二戰”以後,德國佔領了荷蘭,爲了逃避納粹的迫害,全家躲進了父親公司大樓的幾間密室裏。他們在密室裏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爲樓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情況下成長起來,並用日記記錄了下來。密室裏有兩戶人家和一位牙醫,他們全都是猶太人,他們從此整天提心吊膽,輕言慎行。這種日子對於安妮來說比白天逼她上牀都要難,更何況還要將本來各自生活的兩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難過了。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個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動的勾勒出幾間無趣的房間,表現出夜裏幾小時的恐怖,和房間裏的氛圍,這些描繪都透露出她的從容和天性的活潑。她還跟我們分享了她聰明的父親,沒有耐心的母親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裏的人,她把他們都看得很清楚,並且總是帶着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記沒有無病呻吟,也沒有裝腔作勢,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安妮走的不遠,她只活了十五年多,並且是在16歲生日的不久前纔去世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這個女孩兒將快樂、耐心、真誠播種在了自己身上,並且幸福地微笑着。我深深的體會到她說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後。”。

安妮日記讀後感2

《安妮日記》是我從好朋友那兒借來的。一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它牢牢吸住眼球,再也挪不動步子了。因爲它,我還鬧出了不少笑話:吃飯的時候被安妮的機智詼諧笑噴了飯;踢球時球還沒踢到我這兒,我就徑直一踢,結果把鞋給踢飛了;走路時爲安妮打抱不平。結果一腳踏進了泥水裏,後果可想而知……

《安妮日記》中安妮·弗蘭克假借給朋友吉蒂的寫信形式,真實的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日誌。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及對和平年代的嚮往。她不畏強敵,勇敢的用筆墨控訴了法西斯戰爭的邪惡。講述了戰爭帶給人民深深的災難。這本《安妮日記》不僅僅是安妮這位成長中的少女的內心獨白,也是德軍佔領區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是對人性和平與安寧的迫切呼喚。

這冊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在父親公司的密室裏完成的。爲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殘酷迫害。安妮和家人逃到了父親公司的隱蔽密室裏。他們在密室整天提心吊膽,連大門都不敢出。就這樣生活了25個月,直到被捕進了集中營。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面對一切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心懷生的追求與期盼,以及對未來的向住與期待。安妮這種微笑着面對逆境,永遠樂觀期盼的人生態度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嗎?

讀着這本安妮用生命寫就的日記,我深深的感受到法國人對猶太人的不公平:猶太人必須佩戴一顆金色六角星;猶太人必須上交自行車;猶太人不能乘坐一切交通工具;猶太人只許在下午3~5時出行買東西;猶太人只能上猶太人開的商店、理髮店;猶太人禁止到娛樂場所、體育場去……如此種種,簡直是把猶太人整天關在家裏!我還了解了歷史,戰爭與種族迫害。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地球媽媽的孩子,何必互相殘殺呢!

安妮,我敬佩你。我敬佩你的勇敢和堅強,尤其是你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永遠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安妮日記讀後感3

直到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讚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歎調。

初涉《安妮日記》大約是在兩年前吧,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個猶太家族,父親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闆,因此小安妮從小就過着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華的小姑娘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有悲慘遭遇。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突襲戰,二戰由此爆發,接下來便是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無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進了父親公司中的一間密室,躲避戰爭。然而,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安妮一家被兇惡的納粹黨徒關進了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是,安妮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堅強,她努力。她每天在發黃的牀榻上悄悄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麼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爲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記突然中斷了,無奈的她終於含淚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並沒倒,堅強的猶太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法西斯政策倒臺了,她們獲得了重生。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爲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爲什麼有人在製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爲什麼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說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聽,遠處傳來了頌讀讚美詩的聲音,渾厚而圓潤的嗓音縈繞在我們耳際。人性的光輝!

安妮日記讀後感4

當我在新華書店尋找書來寫讀後感時,第一眼我就被《安妮日記》所吸引。以往我不知在哪裏聽說過,《安妮日記》主要是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妮的猶太少女在二戰期間所寫的日記,可是具體的資料我並不清楚。於是藉着這次“品味書香,誦讀經典”活動的機會,我決定就經過閱讀這本書來寫讀後感。

簡介:《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內,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裏的每一天的成長經歷,並對戰爭、反猶太人主義、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

在我讀了《安妮日記》之後,安妮作爲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對我的感觸頗深。在我查閱了資料後,我深刻的明白:在二戰中,法西斯德國對猶太人實行了種族滅絕政策,這是一場堪比南京大屠殺的惡行。

對安妮,我是同情的。作爲一位花季少女,沒有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與同學朋友嬉戲玩樂,盡情享受生活的歡樂。而是相反的,生活在充滿恐怖的密室之中,心境抑鬱————“星期天的時候,我的精神狀態最不好。這時屋子裏的人們情緒都很壓抑,氣氛鬱悶得令人窒息。我們聽不見外邊的一點聲音,屋子裏這種死一般的寂靜籠罩着我,拖曳着我,好像要把我拖到地獄的最底層……我覺得自我像一隻被關在籠子的小鳥,被剪去了翅膀,在黑暗中往籠子的欄杆上撞擊。“放我出去!”我心中在哭喊,“放我到有新鮮空氣、有歡笑的地方去!”

對安妮,我是敬佩的。作爲一名少女,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最終完成了這本偉大的著作,迄今爲止,《安妮日記》已經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了3000多萬冊,並且該書已被作爲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

作爲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好好學習,將來成爲國之棟樑,爲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自我的一份力。

安妮日記讀後感5

一本日記承載了一段悲痛的歷史;一本日記記錄了一位少女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本日記目擊報道了二戰期間在德軍佔領下,人們的苦難生活,這就是《安妮日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十三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寫了這本日記。她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裏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但安妮卻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裏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書裏我們看到了許多戰爭的殘酷,但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顆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有一種無限強大的力量瀰漫着每一片空氣,這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裏,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鋒利的那個刀尖上。但有她在,人類寒冷的時候會看見篝火;有她在,人類沮喪的時候會看見星光;有她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會看見朝陽。

安妮·弗蘭克在寫完這日記後,留下了一句話,她說:“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到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這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令我一生受用不盡。也許我們會因爲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如果我們不放棄必定會成爲美麗的開端。

《安妮日記》裏的文字很簡短,但這本書之所以可以讓我爲之感動,就因爲它的真實、樸素,卻又飽含真理。

安妮日記讀後感6

這個寒假我在媽媽的高壓政策下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安妮日記》,我本來準備稍微應付一下媽媽的,可是最後我卻只花了4天的時間將這本書認真的讀完。因爲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太深了。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讀書筆記)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爲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可是隨着法西斯執政起蓋世太保便把魔抓伸向猶太人,從那一刻起,安妮這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因爲爲了躲避災難她們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不得不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安妮日記》就記錄了這25個月的點滴。

1942年6月12日,在她13歲生日那天,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裏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爲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密室是非常隱蔽的,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簾,擋住了一切光亮。在躲進密室的這25個月裏,她們白天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所有一切只能通過她父親公司的同同事幫助才能解決。在漫長的25個月內,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密室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直到她16歲那年因傷寒而死。

我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安妮,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還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再看看我自己,從小就一大家人的寵愛中。經不起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常常會因爲一些小小困難而輕言放棄,但相對於經歷戰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

安妮日記讀後感7

我在新華書店看完後想找一本書寫,第一眼就被安妮的日記吸引住了。在安妮的日記主要講述二戰期間一個名叫安妮的猶太女孩寫的日記之前,我不知道從哪裏聽說過安妮的日記,但我不知道具體的信息。因此,藉着這次“品書讀經”活動的機會,我決定在讀完這本書後寫下自己的感受。

《安妮日記》以猶太女孩安妮的視角,記錄了二戰期間密室裏人們的生活。安妮最初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崛起後,她與家人一起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避難。她收到一本日記作爲生日禮物,並開始記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裏,她每天在密室裏用筆記記錄自己的成長經歷,思考戰爭、反猶太主義、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別、宗教等問題。

在我讀了安妮的日記後,作爲一個成長中的女孩,安妮在日記中傾訴了她與母親不斷衝突的困惑以及她對性的好奇。同時,我對25個月的祕密房間生活記錄深感恐懼。查閱資料後,我深深瞭解到法西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猶太人實施了種族滅絕政策,這是一種類似南京大屠殺的罪惡行徑。

我同情安妮。作爲一個年輕的女孩,我沒有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沒有和同學朋友一起玩耍,沒有享受生活的樂趣。相反地住在一間充滿恐懼和沮喪的密室裏—“星期天我的精神狀態最差。此時,房間裏的人都很沮喪,氣氛令人窒息。我們聽不到外面的任何聲音。房間裏死寂的寂靜籠罩着我,把我拖了起來,好像要把我拖到地獄地獄地獄的底部。我感覺自己像一隻關在籠子裏的鳥,翅膀被切斷,撞到了沼澤地上黑暗中的籠子;讓我出去“我的心在哭泣,”讓我去有新鮮空氣和笑聲的地方。

我佩服安妮。作爲一個年輕的女孩,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她堅持不懈,終於完成了這項偉大的工作。迄今爲止,《安妮日記》已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全世界出版了3000多萬冊,被視爲二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

作爲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成爲未來國家的棟樑,爲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安妮日記讀後感8

我經過朋友的介紹讀了 《安妮的日記》,這是安妮·弗蘭克留下來的日記 ,安妮的日記讀後感。她的日記成爲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關在密室裏苟且偷生,或許她的生活就從此黯淡無光,然而安妮就是這樣一個不服命運的人。

安妮,猶太人,身處二戰時期,爲躲避納稅的迫害,躲進父親公司大樓的幾間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須保持絕對的安靜,甚至不能開窗,密室裏暗無天日,夏日裏灼熱的空氣令人窒息,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安妮一臉陽光,將內心的從容保持到了最後。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臨死亡,而是時時刻刻都在死亡的陰影下生存。人們往往面臨困境便輕言放棄,在絕境下失去信念,他們竟然都不如一個13歲的小女孩。有的時候,我們知道最壞的結局,迷茫着不知所錯,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軟弱蠱惑了信念,便喪失了判斷的能力。有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結局,卻自以爲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亂想中淪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藥,有信念的人會在黑暗中看見希望,在孤島上看見船隻,在寒冷中觸摸溫暖,他們不會無所事事,而是想着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他們會充滿理想,不會在悲傷裏沉淪。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品德便是:尊嚴,志向,信念。浮華一生,人生如夢,誰願意寄人籬下,在挫折與自卑中度過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夢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嚴,生命的意義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顯得尤爲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在密室中度過,而她生命的華彩樂章便在一本日記上奏響。她沒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遠,卻通過日記在成長道路上走得這麼遠,她的年齡很容易讓人想成一個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內心世界早已超脫她的年齡,她內心的溫柔,從容,淡定譜寫了一曲壓抑下綻放陽光的青春歌謠……更重要的是,她憑藉心中那堅定的信念,走過了看似兩年,實際如一生般的時光。

她的夢很美,她的微笑從來沒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陽光也在,幸福尾隨。

安妮日記讀後感9

用了四天時間完成了《安妮日記》的閱讀。爲了躲避法西斯的殘酷迫害,安妮隨家人藏到了父親公司的隱蔽房間裏,當時她剛剛過完13歲生日,一同躲藏在這裏的還有父親的朋友範丹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以及牙醫杜塞爾,8個人在封閉狹窄的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爲了防止被人發現,他們每天輕手輕腳、小心翼翼,不敢發出任何響動,不敢開窗,不敢大聲說話,在這與世隔絕的密室裏他們忍受着恐懼、飢餓、壓抑、病痛,乏味,可以想象這對於一個活潑開朗,又愛思考的女孩來說是多麼大的痛苦和折磨!

面對一切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她把日記本當成最知心的朋友,她以書信的形式,講述密室裏每天發生的事情,傾訴心中一切的感受,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的邪惡戰爭,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

通過日記我們彷彿看到了安妮這個純真善良、活潑可愛而又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她愛思考,有主見,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受到責備和委屈後仍然微笑着面對生活,她用睿智的思想,對戰爭與和平、人性善惡、男女兩性社會角色等問題做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作爲一個花季少女她也對漸漸發育的身體充滿好奇,對理想的愛情滿懷憧憬與期待,她還用自我反省的精神不斷的檢驗自己的言行,糾正自己身上的缺點。正是在不斷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勵下,她逐漸變得獨立、成熟起來。這個深處逆境不屈服、不沮喪、反而懷抱理想、勤奮學習的小女孩令人敬佩不已!特別讓人感動的是儘管理想被摧毀,生命時刻處在危險之中,但她仍然勇敢的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仍然熱愛生活和大自然,他用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上的匱乏,她用心靈的堅定和豐盈,直面艱難險惡的處境。

1.讀書。她令人敬佩不已!特別讓人感動的是儘管理想被摧毀,生命時刻處在危險之中,但她仍然勇敢的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2.堅強樂觀。

3.真實。有人性的自私恐懼,也有坦誠相待,熱愛生活。生日禮物。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只要我還活着,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裏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帶着好奇與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緻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爲“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我最知心的密友。爲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裏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十分嚴格的限制,並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可是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爲一片生機勃勃的期望的田野!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夢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着心中不可泯滅的期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飢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於自我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衝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裏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於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完美願望,記錄她對自我的思考,感動和啓迪着我和更多人。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爲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爲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人類爲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猶太民族的歷史註定是悲劇。20xx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着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髮,聽着倖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髮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爲什麼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說:“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安妮日記讀後感12

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深有感觸。安妮身在比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過着安寧的生活,可是在那個年代裏就因爲她是猶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處躲避納粹黨的殺害,由此開始了一直隱居在公司大樓後面的一些隱蔽的房屋裏面。

在安妮生活的時代裏,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膽的過着,而我們卻不用,我們什麼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顧,只需要舒舒服服沒心沒肺的生活着。不論做什麼安妮永遠都是輕手輕腳,更別談大聲喧譁了,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們,與她比我們過的是多麼的令人羨慕,自由,安逸我們都擁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將居住的房屋稱作“密室”,就這個詞我們就馬上會聯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處都不透風沒有一點陽光的,住在這種地方她該有多麼難過。和我們差不多的年紀,我們經歷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她的那種害怕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是什麼樣的感覺。她天天必須悶在家裏不可以出門,隨着夜晚的降臨,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膽戰心驚的事,可我們做事完全隨心所欲,出家門是最基本的,我們還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動,相比較我們便會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很滿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們統統都敢,她要是活在我們這個時候,她該會多麼開心,我想她肯定會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會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覺想做又有意義的事情,絕不會糟蹋這些時光——不過這些想象僅僅只是我們強加給她的,她不可能會享有這些假如,她永遠都只是生活在戰爭時代的女孩。她不能擁有這些假如,可是我們卻可以,也許是我們的生活太過安逸,我們身邊有那麼多虛度光陰的人。

讀完安妮的故事我開始反省,我們不該這樣的,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現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不該爲了一點點的小事就和同學朋友發生矛盾,做事也不該永遠拖拖拉拉的浪費時間。《安妮日記》,這本書真的讓我收穫了很多,珍惜現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時光,帶着快樂感恩的心學習成長。

安妮日記讀後感13

安妮寶貝。安妮和寶貝。本爲一體。她帶給我的不但僅只是一時的打動或者肉痛,更多的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震動和共鳴。我想,大概我可以套用伴侶的一句話:沒有誰的筆墨可以讓兩顆心如斯靠近……

我時常會在深夜獨自守着一盞暗黃的燈看安妮的書,良多的時候通常是一邊看一邊哭泣,一邊哭泣一邊歡笑,裹着毯子在破曉的時候感應感染着最深入的黑暗和孤傲。這些行動都是寂寞無聲的,因爲收回任何的聲響都會破損這俏麗的黑夜。

安妮寶貝。安妮和寶貝。本爲一體。

若是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飄逸,縱然在面對衰亡的時候仍然可以笑靨如花,毫無懼色。若是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頑強,那種在全部傷痛面前都不等閒垂頭的大義凜然。

在悲劇的戀愛內裏安妮扮演的永遠都是受傷者的抽象,這是何等的神奇,愛只是一剎時的事情。縱然是我們早就知道這場戀愛會像一場炊火,有着讓人絢爛的俏麗和無能爲力的長久。安妮那愛到粉身碎骨仍然可以義無返顧的斷交神氣,萬劫不復時同樣有着最初的淺笑的這抽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讀者的淚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萬讀者的那顆心。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苦難都勇於爲本身抱負而努力,生存在寧靜年代的我們爲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要是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窘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大膽地站起來,抖擻抗爭,以悲觀的心態直面窘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並在窘境中錘鍊本身,把本身檢驗得越發堅固!因爲,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悲觀永遠高興的女孩;一個面對窘境卻不願低頭的女孩正鼓勵着我們衝出窘境!

再看看我們本身,從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們就好似一個俏麗的泡泡,只管耀眼奪目,但卻經不得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大概破裂。因而我們每每會因爲一些小小的波折而輕言保持,但相對於履歷戰役痛楚的安妮,我們所謂的“窘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敷道。

安妮日記讀後感14

我們親愛的安妮小姐如果能夠活到戰爭結束的話,我敢打賭世界上肯定又會出現一位優秀的女性作家或是記者。可惜,上帝太過喜愛他的這位聰慧而美麗的“選民”了,在安妮15歲時就將她帶去了天堂。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一個少女的內心竟然是如此得豐富多彩。在書的前半部分中,描繪了一個真實的青春期少女和她家人的關係:她與母親關係交惡,更深愛她的父親。甚至,在書中稱呼父親爲“甜心”。這完全符合同樣生爲猶太人的弗洛伊德先生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節。而後半部分則主要是在討論宗教、藝術、哲學、人類的本性這樣深刻的主題。這使我十分震驚,這真的是出自一個少女的手筆嗎?怪不得曾經有學者質疑這部書是由成年人潤色過的。但從整部書的連貫性來看,應該是完全出自安妮本人之手無疑的。後來的筆跡鑑定專家也證明了這一點。以我的理解是,在極端惡劣的狀態下,一個人的內心會疾速成長。

我們迷人的安妮小姐,在14歲時就開始廣泛閱讀嚴肅文學類、藝術類、哲學類、歷史類等書籍了。這點讓在下十分羞愧,想想我14歲時還沉浸在低劣的漫畫中無法自拔。而且,通過她的介紹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和她一起躲在密室的另外7個猶太人,無論是年長的還是年幼的,無一例外的都對閱讀很癡迷。即使是在那種惡劣的、艱苦的生存條件下,也無法改變這一點。

猶太人經常自豪地宣稱他們是“上帝的選民”。其他民族的人們雖然很不服氣,但也不得不佩服猶太人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的人把這種情況歸結爲猶太人智商高超,由於在下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不好妄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讀書地熱愛,是他們取得那些偉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的安妮小姐正是由於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才能寫出聞名世界的《安妮日記》來。

珍愛生命,拒絕戰爭。希望安妮的悲劇不要再次上演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15

一本好書不在於詞組有多麼華麗優美,而是在樸實的語言中讓你看到了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們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生命帶來的快樂,盡情揮霍這這寶貴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許我們就會虔誠地、帶着感恩的心來感受這個世界。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一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的戰爭生活記錄。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記錄了對家庭成員的感受、與密室夥伴的相處、對愛情與戰爭的看法以及對大自然的嚮往,一個成長期少女求知的過程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讓這本戰時日記閃耀着熠熠光輝,一個早已歷經世事的成年人都要爲之感動。

安妮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但是從她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她的感悟,她的反思。從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樣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壓迫,看到了熱心幫助他們的荷蘭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險之中也仍然樂觀向上的家庭。磕磕絆絆,爭爭吵吵,他們仍然快樂地生活着。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還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後來同住的牙醫迪塞爾先生。安妮在密室裏最小,難免要跟這些大人發生矛盾,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兩個家庭之間因爲食物、生活習慣的爭吵,大人之間談論政治與生活的言論,在這些平常的相處中安妮只有在日記裏才能談論對他們的看法,這個小大人對大人的態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見。對於威脅他們生命的戰爭,每次密室險些被陌生人發現,每次外面槍林彈雨的聲音持續不斷,安妮與其他密室成員都陷入了驚恐,而安妮也深刻地體會了死亡的威脅。當安妮看到窗外的猶太小孩,心中愧疚難當,這種“發現”彷彿是一種“舉報”。在恐懼之外,安妮也在認真思考戰爭問題。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純粹的意義,拋開一切地物質,名譽,權利,最後只剩自己內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