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讀《安妮日記》有感(15篇)

讀《安妮日記》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安妮日記》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安妮日記》有感(15篇)

讀《安妮日記》有感1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少女日記,它真實地記載了當時法西斯侵略鄰國的歷史,深刻反映了被法西斯所壓迫的猶太人的悲慘命運。

而安妮,一個可愛善良的女孩兒,在她14歲——16歲的時候,本是應該享受青春,自由成長的年齡,可她卻在地下室提心吊膽的度過兩年。14歲,是豆蔻年華,是少女婷婷成長的年齡,叫做花季;16歲,是女孩子即將步入成年的時刻,叫做雨季。在那花季雨季裏,安妮擁有令許多少女豔羨的資本,家境不錯、長相不錯、性格不錯、學習不錯。可是漂亮開朗的他們,在13歲時就被迫與家人一起移居荷蘭鹿特丹,在這裏平靜的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法西斯佔領了鹿特丹,對猶太人制定了一條條非人般的法律:猶太人上街必須帶上黃色大衛星條紋帽;猶太人不能騎車,只能步行;猶太人只能到對他們開放的商店裏買東西……在這樣的處境下,安妮把心事都告訴她的日記本“凱蒂”。可更大的不幸來臨了,許多的猶太人被捕殺,安妮一家不得不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一間地下室,以保暫時的安全。他們在裏面說話做事都要輕輕地,萬一被上面的人發現,他們所有的人都會被處死。兩年後,安妮一家藏身的地下室終於被發現,年僅16歲的安妮不久後便得病去世了。

爲什麼同是花樣年華,有人卻只能將它葬送在硝煙戰火之中?

安妮走了,這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走了她走了,留下了她唯一的財產——那本日記本。

《安妮日記》不僅是一部簡單的少女日記,這是一部世界史上最偉大的日記,這還是一部最真實的史書,安妮用她青春的眼睛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

與我們差不多的年齡,我們是否應該思考我們所要做的呢?我只想說,這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現代戰爭應該是文明的,戰爭只會加劇人們對政府的不滿。作爲新世紀少年,我們應該呼籲:只要和平,不要戰爭!

讀《安妮日記》有感2

暑假,學校組織網上讀書活動,我看了一本與我們生活非常貼切的書——《安妮日記》。

故事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位花季少年,與我們同齡人一樣,在正直幻想的花季時代,她卻經歷了與我們不同的人生。他們一家和凡達恩夫婦一家整天過着逃亡的日子,爲了躲避全副武裝的德國祕密警察,他們躲到了安妮父親工作的辦公樓裏。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着,可老天就是那麼不公平,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裝的德國祕密警察,隨同荷蘭納粹一起對辦公室進行了一次突擊。密室中的所有人員被捕。9月3日,短暫停留之後,所有猶太犯人被裝在牛車裏押往奧斯威辛。誰都沒有想到事情的結果會是這樣的,可誰又能改變事實呢,就讓我們在心中爲默默地他們祈禱吧,願他們能夠平安歸來!

在逃亡的日子裏,安妮總不忘記日記,日記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她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日記中,她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妮的父母。他們從不會在乎安妮的成績,他們只要安妮健康、快樂、知廉恥就行了,從來不會因爲安妮的成績而打罵她的。安妮也不希望做差學生,她也不希望辜負父母。

在我的生活中,父母對我的成績最“斤斤計較”了,如果哪一次沒考好,他們就會痛罵我,甚至最嚴到還會不讓我吃飯,我渴望能有安妮那樣能理解我的父母。我也知道父母是爲了我好,他們也希望我將來能夠有出息,可也不必實施“暴力”吧,如果你們能夠靜下心來和我好好談談的話,我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我也不會辜負父母對我的期望的!

安妮在書中提到她不喜歡吃蔬菜,可每次凡達恩太太總喜歡往她碗裏夾蔬菜,因此安妮非常痛恨她。我不贊成安妮的這種想法,多吃蔬菜沒有什麼不好啊,有助於我們發育成長,並且蔬菜中的纖維質對人體有益,是維生素的最佳來源。還可以增加飽足感,整腸健胃,調整體質等。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吃蔬菜。

《安妮日記》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成長期的少女要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相信大家讀了這本書後一定會有所收穫吧!願你們能從中受益!

讀《安妮日記》有感3

如果你處在戰爭的環境,一直隱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密室中,你會有什麼感受?1942年7月,13歲的猶太女孩兒安妮和其他7個人爲了躲避納粹的追捕,開始長達兩年多的密室生活。

《安妮日記》這本書就是安妮在密室中真情實感的流露。

在與世隔絕的密室中,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不能打開窗戶,還要提心吊膽提防轟炸。安妮沒有向命運屈服,堅持記日記,從不絕望,從不放棄。1944年8月4日,由於有人告密,安妮一家和朋友們被抓進了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我不敢相信安妮居然熊在那麼混亂的環境中寫出這麼多優秀的日記。 “只要我還活着,能看見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無論如何我也要堅持下去,克服我的苦悶,給自己找出一條路來!”你能相信這些話語出自一個13歲孩子之手嗎?這些文字鼓舞人心,讓我們看到了安妮在黑暗中的勇敢和樂觀!

而我呢?媽媽去上班,爸爸有事情,讓我一個人在家。我打開了房間裏所有的燈,生怕哪裏跳出一個人把我抓走。還有彈琴。那首複雜的練習曲我怎麼也彈不好,這裏沒彈正確,那裏節拍沒對上……我又氣又急,火一下子冒了上來。“費腦細胞的事,我再也不幹了!”我重重地拍打琴鍵發狠地說。琴發出了一陣陣吱呀吱呀的噪音……缺乏勇敢和樂觀,這就是我與安妮的最大區別!

“希望已經在我們的心中復活了,這希望給了我新的勇氣,使我再一次堅強起來!”安妮的身上,具備了許多我們身上缺少的東西。她從多個角度談論戰爭與和平,談論人性。她的快樂、期望、悲憤、寂寞、苦悶以及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未來的嚮往,讓我們心生震撼。更可貴的是,安妮一直用真善美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言行,不斷地自我批評並努力改正……她是我們的榜樣!

一朵嬌嫩的小花凋謝了。我們要熱愛和平,學會在挫折面前不低頭,在黑暗中不屈服,勇敢地堅持下去!

  簡評:

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習作6要求寫一篇讀後感。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總有某個打動自己的點,抓住那個點,聯繫實際抒發感想,就是一篇讀後感。這篇文章主要抓住《安妮日記》裏的幾句話帶給“我”的心靈觸動,寫出了“我”從安妮身上學到的勇敢和樂觀,符合讀後感的寫作要求。

讀《安妮日記》有感4

隨着炮聲的打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這一切,都被一個才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女記錄了下來。

她叫安妮,是猶太人中的一員,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之一。戰爭開始時,她才十四歲,正值花季時期,本來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享受着在校園的美好時光。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爭卻打亂了她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戰爭迫使她從寬闊明亮的大房子搬到了密不透風的密室。每天無法見到陽光,而且還有隨時被德國人發現的危險。

試想一下,被囚禁的青春又是什麼滋味?整天呆在又小又窄的黑屋子裏,看不到光明的日子是多麼難熬啊。還不不僅如此,食物的潰爛,小偷的時常光顧也讓一家人頭疼。想着以前和同學們一起騎單車回家的歡悅時光,又想想這沒有光明的日子,安妮也時常迷茫。但這並不能完全破滅安妮當一個記者的夢想,正因爲有夢,才讓她的希望重燃。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堅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她居然還能學會法語,英語,拉丁語,速記等,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她居然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完成了。

安妮真是一個大度,樂觀的女孩,在迷失的日子裏,她從來都不抱怨,也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她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讀到這裏,我深感慚愧。作爲一個生活過得幸福安逸的人,怎麼就不能像安妮那樣自立自強,對任何事情都看得很樂觀呢?

也許,正是這場戰爭才讓她變得如此善解人意。這正和了那句話上帝在給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爲她打開一扇窗。她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她對遙遙無期的和平充滿着希望,還有誰能對這些事情能看得如此坦然?

遺憾的是,奇蹟並沒有發生。,她也沒有等到和平的那一天,她的願望終究沒能實現,就在她離自己的生日還有三個月的時候,安妮最終還還是離去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奪取了多少人的生命?毀滅了多少個家庭?對於這場戰爭,我無言以對,只是在心中默默記下這永遠一刻。

讀《安妮日記》有感5

一翻開書,讀完前言,我的眼淚就涌了出來,我的心裏也特別酸楚。前言主要講了1933年希特勒上臺,在德國全面推行獨裁統治,猖狂迫害猶太人。安妮就是其中一個猶太人,於是他們一家在那一年夏天逃往荷蘭,落腳於阿姆斯特丹,住在她爸爸公司裏的祕密後屋。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寫的就是在祕密後屋裏的生活。(從第11篇到最後一篇)

看第三篇日記的時候,我就特別同情當時還活着的安妮。1938年那次大屠殺發生後,她年邁的外婆只好投奔她們家,兩位舅舅逃亡美國。1940年5月以後,他們的好日子迅速消失了:先是德軍殺向荷蘭,然後是荷蘭軍隊投降,接着是德國人佔領,從此他們的苦難就真正臨頭了。迫害猶太人的法令一個接一個迅速出籠,什麼猶太人必須戴一個黃星標記啊,猶太人一到晚上8點鐘便禁止猶太人出門,甚至連坐在他們自家的花園裏也不行。 1942年安妮的外婆去世了。雖然我的外公也去世了,但如果拿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去跟安妮那時的條件比的話,那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啊!可是在那種條件下,安妮依然堅強地活了兩年。而我,一點點苦都承受不了,更何況在那種情況呢?我覺得我要向安妮學習,學習她的堅強,樂觀……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讀《安妮日記》有感6

“吃檸檬嘍!”媽媽叫着,端來了一盤子檸檬。

啥?我放下了手中的書,向着那個方向看去。“哇!媽媽,你對我太好了!”只見我的眼前出現了黃澄澄、水靈靈的一盤檸檬,搞得我口水直流,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塊就吃。

頓時間,一股甜甜的汁水便流入我的口中。“甜!真甜!”我興奮的又抓起了一塊狠狠地咬了下去。剎那,刺骨般的酸味遍佈我的全身。天哪!酸過頭了!

“不吃不吃了!”我擺了擺手,拿起書又看了起來。

“這怎麼能行!虧你還看這本書!”媽媽見我不吃,不高興起來。

這本書怎麼了?我不禁疑惑,看了看封面《安妮的日記》這幾個大字閃現在了我的眼前。

立刻,我明白了媽媽的意思。是啊,我回憶起了這個小說的內容:在以前,德國的猶太人曾遭到過血腥的.捕殺。一個猶太人的家庭,受到了一些人的保護躲進了一個暗房,那個家庭就是安妮的家庭。安妮在裏面過着昏暗的生活,但她沒有放棄始終堅持着。

安妮在如此的生活情況下依然不放棄,而我呢,只是因爲一個較酸的的檸檬而放棄了全部。檸檬的甜好比我現在的生活,酸又好比以後將要遭受的挫折。我只遭受了一個“挫折”卻放棄了全部,那我以後將怎麼生活?

我要向安妮學習,學會堅強,學會堅持!謝謝你,檸檬!你教會了我在失敗的地方爬起!

讀《安妮日記》有感7

安妮·弗蘭克,是一位16歲的猶太女孩。二戰期間數百萬猶太人被殺害,理由只有”他們是猶太人“

因爲安妮是猶太人,就整天躲在後屋裏不敢出門,若稍不小心,就會被人盯上。他們做事還要輕手輕腳的,生怕弄出什麼聲音被人發現。他們有許多好朋友,時常會給安妮帶一些小禮物。在她生日那天,她收到了許多禮物,最讓她喜愛的就是她的日記本,她還給日記本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吉蒂!

安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吉蒂寫信,向吉蒂訴說她的一切不幸,在後屋裏發生的一切好玩的、不好玩的事情。後屋裏他們所有人都很團結,從不爲一些小事而爭吵。安妮告訴吉蒂她害怕,害怕有一天她們會遭遇不幸;安妮渴望,她渴望和平、人性、安寧!每當安妮看到一批批同胞被蓋世太保抓走,就會引起她心中的憤怒與痛恨。她痛恨戰爭,是戰爭使她失去了一切,甚至於她的自由!

在後屋有時還會遭遇盜賊的偷竊,這時男人們就紛紛下樓查看,女人們則在樓上不安地等待,等知道安全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夜晚有時還會受到炮彈的轟炸,一聽到轟炸聲安妮就光着腳抱着枕頭哭喊着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裏去,因爲對她來說除了那裏她別無去處!

有些時候因爲憋悶,安妮真的想大哭一場,可是她不能,她只能從這間屋子踱到另一間屋子。爲了發泄,她只能去找彼得,與彼得互訴苦衷,只有這樣她纔會快樂一些。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裏,安妮竟說”一個快樂的人會使別人也快樂,只要有勇氣和信心,就不會被苦難壓垮。“說出這些話的安妮,她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在草地上自由的奔跑啊!

當形勢好一些的時候,安妮就日日盼望能夠重回校園,與夥伴們共同玩耍。安妮的內心充滿了渴望,她渴望自由、渴望友情、渴望獨處,但這些渴望,善良、美麗、可愛的安妮都無法得到。

1944年安妮以及8名藏在後屋的猶太人統統被英軍帶走,分散到各個集中營。1945年,安妮死於3月初,而就在同年4月12日,英軍解放了這個集中營!藏匿的8個人中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

可憐的安妮,如果當時沒有戰爭,你是不是會和我一樣,生活得很快樂呢?戰爭,一切都是戰爭惹的禍。如果世間沒有戰爭該多麼的美好啊!

讀《安妮日記》有感8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位名叫安妮弗蘭克的女孩在與世隔絕的密室中寫下的日記,安妮弗蘭克於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德一個猶太家庭,15歲在法西斯集中營悄然死去。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過很多次,對它的認識也漸漸發生了轉變。

起先,我覺得這是一本關於安妮成長曆程的書,安妮以一位青春少女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以孩童心理洞察周圍發生的一切。她有花季少女熱情活潑的天性,她用火一般的熱情去渴望世界對她有同樣的包容。隨着自己的長大,她的心靈變得越發地細膩純真,在向青春期的步入中,她比以前多了幾分羞澀與成熟。同時,她對書籍也變得越來越愛不釋手,對知識的汲取越來越廣泛。與我們不同的是,成長中的安妮,對事物的認識卻又更加深刻細微。她比一般孩子更用心地去看待這個世界,更用情地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慢慢地,我發現了她那優美的而又不爲人知的寫作才華。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自己的生活,讓同齡的我們產生了共鳴。她將周圍的陰鬱與恐怖,自己的淘氣與夢想,他人的爭執與心理,一一展現了出來。全書的語言樸實而又精煉,使閱讀中的我們在寫作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薰陶。她的語言可以使我們的心靈與她的思想融匯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她周圍發生的點點滴滴。

後來,我領悟到,這又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和我們一樣,安妮本該擁有一個充滿陽光與自由的少年時期,然而,她卻是在黑暗中度過的。戰爭扼殺了這個少女美好的生活,如同將來自由飛翔的蝴蝶禁錮在一個蠶繭裏。對於衝破這堅韌的蠶繭,她無能爲力,她只能默默承受上天給她註定的命運。但是,她對於自己的生活漸漸充滿了滿足,她最大的奢望就是安寧地度過每一天,讓知識來活躍自己的頭腦,給自己帶來歡樂。處於黑暗中的她的心中仍然充滿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同樣擁有自己的夢想,靜靜地等待生命機遇的到來。如今,擁有幸福生活的我們卻不以爲然,絲毫沒有爲自己擁有這一切而感到幸福、自豪。

落幕了!安妮帶着未完成的夢想離開了人世。她的死亡結束了她黑暗的生活,同時也結束了她心中那份對自由深深的渴望。

人們呀!我們呼喚人性、安寧與和平,同時,我們也呼喚現代孩子的醒悟。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的孩子們,奮鬥吧!

讀《安妮日記》有感9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叫《安妮日記》的書,讀了它後,我有許多話想說。

弗蘭克,名安妮,是德籍猶太人。1942年7月,剛剛過完13歲生日的安妮·弗蘭克隨母親、姐姐與父親的朋友凡·丹先生一家爲躲避納粹的搜捕,搬進了一間閣樓。隱居的生活艱辛甚至殘酷的。爲了保證安全,他們從此不能再出門,白天不能隨便走動、大聲說話甚至上廁所。在這擁擠狹小的閣樓裏,在頭頂上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轟炸聲的日日夜夜,在缺少吃穿、生命隨時受到脅迫的每一天,這一羣人安靜的讀書、日常起居有條不紊、孩子們一絲不苟的繼續學業······

1944年8月14日,安妮一家被告密,遭到德國警察逮捕。他們從此輾轉於各個集中營之間。1945年3月,安妮姐妹因傷寒死於營中。安妮的日記被人保存了下來。1947年得以成書出版,成爲第二次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第一手資料。

《安妮日記 》不僅是一名成長少女中的美麗足跡更是德國佔領下人們的苦難生活。安妮那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氣與智慧都是任何少女心中的啓明燈。我佩服安妮,因爲她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有着一顆永不放棄的真摯的心。我要向安妮學習這種精神,她用她十三歲生日別人送給她的日記向我講訴。

安妮是一個品質很好的女孩,我也要做一個像她一樣的女孩。

讀《安妮日記》有感10

讀《安妮日記》讓人感到猶太人生存的艱苦,還能感到德國那個蓋世太保當時抓猶太人的狠,我常想:這個蓋世太保爲什麼要抓猶太人呢?難道猶太人對這個世界有害嗎?

《安妮日記》主要講了安妮一家因爲蓋世太保抓捕而逃到她們爸爸公司裏,過起了密室生活,隨後又有許多人加入了密室生活。讀了這一本書我感觸很深,安妮她們那個時代是艱苦的,同時讓人們覺得那個蓋世太保實在是太壞了,所以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也要努力學習爲國爭光。安妮的一生也是痛苦的,沒有在蓋世太保的手下死亡,卻在15歲時得了傷寒而死亡。不過在之前那些痛苦的經歷,她還是樂觀面對生活。不像我,有時候遇到一點困難就哭泣,而她竟然躲過了蓋世太保的殺劫,她讓我感到敬佩!

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要樂觀面對生活!

評:你含着真慎認真閱讀,感悟了讀物,因而有了真切的感受。把感受寫豐滿點,更理想。介紹讀物緊扣人物的“苦”,反襯自己的生活“甜”,正反一對比,突出珍惜現在美好生活、樂觀面對生活的中心。

讀《安妮日記》有感1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安妮日記》。讀完以後,我十分佩服安妮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1933年德國的法西斯建立以後,他們就開始大肆的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只好躲到安妮父親公司後面的“密室”裏去生活。安妮每天都在密室裏聽廣播、讀書、寫日記,快樂的活着,每天都在樂觀地想:“我比那些已經被送到集中營的猶太人幸福多了”。不過,安妮一家最終在1944年8月4日被抓住,都被送到集中營去。最後,除了安妮的爸爸之外,其餘人都死在了集中營裏。

安妮是不幸的,但安妮沒有向不幸屈服,而是樂觀的過着每一天。比起安妮,我們比她幸福多了。當安妮住在終年沒有陽光的密室裏生活時,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到操場上玩耍;當安妮每次偷偷摸摸地去買菜時,而我們卻能開着車下着飯店吃着美味佳餚;當安妮在狹小的密室裏一個人學習時,我們大家卻在整潔、寬敞的教室裏讀書、唱歌、畫畫……。安妮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依然快樂、開心的活着、學習着,而我們在這麼好的條件下,還整天抱怨作業太多,不想上學……。我們比起安妮差的太遠了,我們一定要學習安妮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今後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遇到了困難,都要去積極地面對它,努力克服它,樂觀向上的度過每一天。

讀《安妮日記》有感12

我把《安妮日記》讀完了,我今天不寫希特勒和猶太人,而來寫寫裏面的快樂小天使——安妮,讀《安妮日記》有感300字。她實在令我無法忘懷,她那燦爛的笑讓我難忘,她與母親的吵鬧令我難忘,她悲傷時的痛哭更加令我難忘......

我總覺得她跟我的脾氣一摸一樣,)都喜歡大吵大鬧,(當然也跟我一樣喜歡和爸爸媽媽頂嘴,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每天快快樂樂的生活心情都能那麼好。而她卻每天都愁眉苦臉的一點也不快樂,我讀書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她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的話那會不會是另一個我呢?這個問題我始終想不明白。可是我知道我就是我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當然我不會爲了這個問題而每天愁眉苦臉,你肯定仍然是會看到每天快樂的我哦!

每個人都是個天使只要做好真正的自己,不去爲了學習而痛苦、不去爲了問題而悲傷、不去爲了親人而長吁短嘆,記住只有做好真正的自己,生命纔會更加精彩!

讀《安妮日記》有感1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個猶太人被殘忍的趕盡殺絕,集中營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死去……

在看了《安妮日記》後,我更加憎惡納粹對猶太人的所作所爲。安妮的眼睛,看到了一片黑暗。

安妮出生在一個上層猶太家庭。在納粹圍捕猶太人的時候,安妮的父親和他的業務夥伴在辦公大樓頂部和後部準備了密室。在密室中,有弗蘭克、佩爾茲一家和杜塞爾。安妮在密室中用自己13歲時收到的日記本寫日記,直至法西斯發現了密室。後來,安妮因爲傷寒死在了猶太人集中營。

本書是以書信形式寫的。一個普通女孩生活在一個不普通的時代,她的日記,正是在二戰裏失去生命的數百萬猶太民衆的心聲。它是一幅自畫像,也是家庭生活的畫卷,是受到死亡威脅的人的自述。安妮相信:雖然發生了那麼多事,人們的內心卻是美好的。我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混亂、苦難和死亡之上。雖然日益逼近的槍炮聲在毀滅城市,讓百萬民衆遭受苦難。可是,安妮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災難定會過去,和平與美好總要回來的!

這使我想起了《無命運的人生》中的主人公科沃斯在集中營裏度過的日子,那些充滿驚恐、折磨、死亡與忍受的循環往復的生活。和安妮一樣,科沃斯也是一名猶太人。可他們是那樣堅強,勇敢,用盡生命努力拼搏。正如同安妮所說:

“我不要象在多數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果白活,我要活得有價值,或者帶給所有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因爲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這本《安妮日記》揭露了法西斯對人類所犯下的可恥的罪行。對於這些,我們可以原諒,但絕不能忘卻。

許多年過去了,這本書通過一雙少女的眼睛告訴我們戰爭的恐怖。如果我們能夠充分認識這場人類歷史上的大劫難,那麼,我們必會擁有一個不會顛覆的世界。

讀《安妮日記》有感14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一個猶太女孩兒安妮在密室中的日記作品。

與其他日記或史書不同的是:雖然都是寫戰時的世界,但《安妮日記》讀上去並不讓人覺得沉悶、壓抑。儘管作者安妮在描述密室生活時常常用“可怕”、“難過”、“死寂”、“壓迫”這樣的詞眼。

爲什麼安妮筆下的文字不令人時刻感到戰火紛飛時的窒息呢?爲什麼安妮的內心並不絕望呢?這是我讀完選文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可惜,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爲我無法詢問當事人。於是,我只能靠自己的心去理解那個遙遠而又親切的靈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安妮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爲她的年輕、因爲她特有的對自己、對世界一如既往的信心。所以,即使周圍是望不盡的漆黑,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哪怕那麼一丁點兒的——光明。那光明是對艱難生活的樂觀面對,是對遙遠勝利的殷切期望,也是小心翼翼撥開窗簾、透過積有厚厚灰塵的窗戶觀望大自然時油然而生的快樂。

其次,安妮善於思考。因此在最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也不怨天尤人。或許是磨難、艱苦帶給她的特殊成長吧。那些關於信念、關於夢想、關於快樂的人生最基本的要素,在她的日記中常被提及或討論。在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年少的安妮很有哲學的思想,就像她對宗教的看法。

最後,我認爲《安妮日記》之所以可愛、動人、不沉悶壓抑、讓讀者一陣陣替早逝的安妮惋惜,還因爲安妮在日記中細膩地展示了一段不斷成長的心靈歷程。對我們來說,是讀同齡人的文字,儘管我們經歷的遠遠不及安妮的十分之一,但是屬於這個年紀的迷茫、堅定,或許使我們更加容易理解她的處境吧。對已經走過十六歲的成人來說,安妮的清純、信仰、夢想,都是不經意間就輕易打動了他們的因素。成長過程雖然不同,但是生活在我們身上烙上的刻印,心痛快樂,悲傷甜蜜,點點滴滴,都使正在成長和已經長大的人有一種對生命共通的默契,因此我們也會更加惺惺相惜吧。

年輕的生命,成熟的思想,溫暖的靈魂。通過文字,經過心靈,直達永恆。

讀《安妮日記》有感15

曾經,我以爲年少輕狂的我們可以面對任何苦難;又或者,母親的嘮叨,父親的責罰就是我最大的煩惱。曾經,我像一匹脫繮的野馬,肆意橫行,自己都覺得不會再有約束的繩索可以限制我。此刻,我合上了書,充斥內心的卻只有傷感,所有的張狂似乎都已經離我遠去。是她,只有13歲的安妮,用她的日記,讓我沉思!

安妮是一個生長在德國的猶太人小姑娘,在德國人的政治迫害下,他們舉家搬遷到荷蘭。兩年來,安妮經歷種種難境:悲傷、掙扎、痛苦、孤寂與死亡。於是她用寫日記作爲自己唯一的抒情方式。讓一個心靈純潔的孩子來承受這一切,這種殘暴的法西斯的殘害,的確令人髮指。她的死,我相信對她而言是一種解脫,解脫了所有的痛苦。在她死後,她將會無憂無慮,將會又有一個嶄新的開始,將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因爲她說“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這句話飽含着希望與憧憬,飽含着安妮對人世的留戀,以及渴望世界和平的真心,更是她的自我意識程度提高的證明。我相信,每一個無辜受到迫害的人們,心裏都是這麼想的。而安妮的悲慘,恰恰反映出了當時德國人的殘暴與無情。原本,人與人之間應該是沒有隔閡的,沒有區別的。安妮在日記中多次譴責民族歧視,多次說明自己渴望和平的世界,沒有歧視,沒有戰爭和硝煙,沒有黑暗,只有光明、快樂與和睦。

記得開始閱讀《安妮日記》的時候,心裏還在暗暗笑話安妮的天真,用稚拙的筆觸評論她的同學,寫着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可是此刻,令我深思的卻是她那顆執着堅強的心,以及她對人生充滿熱情的渴求,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我把安妮的這番話牢牢地銘刻於心,我知道,在我的面前,也將會有無數的挑戰,雖然我比安妮幸運得多,但是每當我過於張狂,沒法收住自己這顆目空一切的心的時候,我就會咀嚼這句話的深刻內涵,然後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凝望星空,我彷彿看到安妮平靜而淡定的微笑,支持我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