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範文(精選6篇)

關於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日誌吧,這也意味着,又要開始寫日誌了。那麼什麼樣的日誌纔是好的日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範文(精選6篇)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

小學數學法,"如何使相對穩定的教材與不斷改進的教學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的問題。

傳統教學法裏有不少關於"如何備課"的經典之說,在現在乃至將來,仍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的認識、理解、與遵循。如: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把握相關內容的重點、難點;安排課堂形式、內容、結構等等。

在此,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如何備好數學課"。

衆所周知,備課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教學,教學的目的是爲了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是爲了進行有效的運用。

"運用"是一個能動的概念,它是由知識演變爲能力,進而發展成爲素質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也是不以一章一節內容爲劃分區域的全面綜合的過程。

由此可見,要想備好數學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瞭解知識體系因材施教

系統瞭解知識體系這裏所說的"系統瞭解",並非讓我們掰着手指數出某章、某節是何內容,而是要我們認真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反覆考察現有教材的知識體系(主要是指: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繫),國內外初、高等數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數學在其他邊緣學科、社會各個領域的實際運用情況、未來發展態勢等等。

認真探討內在聯繫我們知道:數學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對穩定性,幾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現象可以說是司空見慣。這爲我們更好地探討教材與教材、章與章、節與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提供了極爲有利的條件。沒有聯繫就沒有數學,縝密的數學體系,有着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內在聯繫:公式、法則的推導,定理、公理的引入,數與形的結合,立體感的建立等等無一不是普遍聯繫的經典之作。

仔細關注能力要求"可持續發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數學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觀察、理解、記憶、運用等能力;專業能力包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證明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養往往須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

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想用一個教案來將所有的學生"九九歸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着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爲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

——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裏,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內容與方法的有機統一

合理安排、優化重組(內容)有道是:"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因爲各地文化底蘊有厚有薄、教學質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範圍統一,則意味着其針對性的減弱,所以課本內容只能作爲講課的主要參考依據,而非唯一標準。從教育的最終目的來看,學生要學的是知識體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種版本的教材。因而,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優化重組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爲本、按需分配(對象)孟子這樣認爲:"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參見《孟子》)學習的過程,是對原有知識體系進行整合、更新與擴容的過程,更是一個能動的、無法他代的艱苦的心理歷程。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一定要遵循"以人爲本、按需分配"的原則,找準"教"與"學"的切入點,激發、培養、並滿足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愉快教育、適度緊張(心理)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參見《論語》)。由此可見,教師備課的過程實質是"導演"利用多種"道具"形成多樣可觀可感的信息源的過程。唯有課程安排巧妙、課堂設置合理,才能給學生以多種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誘導,使其在愉快教育、適度緊張等心理狀態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方法)數學以其特有的"嚴密性"而著稱,而這種嚴密意味着其邏輯體系的"不可拆分性"。這一"密不可分"的特點,決定了數學教學過程的整體性、聯通性與有序性。任何"一勞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只有教師因勢利導,學生才能循序漸進。這個"勢"往往包括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社會年齡)、知識結構(同一科目的不同階段、不同科目的同一階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階段)、認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等;"導"的方法則有:點撥、啓發、暗示、互動、表揚、糾正等等。

  三、"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有限的篇幅與不漏的"天網"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每一篇教案都應成爲一張無邊的"天網"。儘管從內容、形式上來看,教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從知識、能力、技巧、乃至品質等方面來看,她應是一張無所不在的天網。絕不能讓任何一個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機會,消失於教案的"盲點"之中。要想將這張"網"織好、用好,教師的"修爲"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師應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較強的組織能力、以及良好的預見、應急能力等等。

數學美與"作秀""枯燥"是數學公認的特點,有"數學煩、物理難、化學玩"之說。或許數學有時真的有點"煩",但"煩"的背後,往往隱藏着一個又一個"數學的精彩"。這種精彩之所以不是經常爲絕大多數人所感知,主要是因爲人們在數學的某個方面的某些素養不夠所致。數學美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有時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罷了。如何才能將數學美淋漓盡致地展現給每一位學子?"作秀"!精美的包裝與適度的展現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數學美的同時,激發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因而,要能使學生"入局","佈局"——備課很重要。

數學模型與實際運用"數學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題模式。模型的建立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已有知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爲學生能儘快地擁有儘可能多的知識、技巧與能力,做好內容、方式、方法上的準備。

形散與神不散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知識結構的差異以及難易程度的區別等等,同是數學這門學科,在備課時,教案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上也應有所變化:或突出性質、或強調圖形、或標註符號、或分析思路,各具形態,不一而足。有時一段畫龍點睛的文字、一個出神入化的圖形、一組不同尋常的公式、一條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爲一篇優秀的教案。這種提法也許不能爲大多數人所接受。事實上,教案的風采往往在她內在的"神韻",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們把目光僅僅放在"形"上,則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錯誤,得"形而下"的苦果。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認爲:"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當然,用有限的幾段文字來闡述"如何備好數學課"這一偌大的課題,實屬不妥。好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想將自己的觀點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只是想通過這一形式,拋磚引玉,以儘快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學水平。有不當之處,敬請賜教。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2

研修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做爲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對於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夠深入進去地去對新課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卻不多,而這樣的學習似乎正好爲我們去挖掘去思考新課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內容提供了機會。這次遠程研修讓我有幸與專家和各地的數學精英們交流,面對每次探討的主題,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已見,濃濃的學習氛圍不言而露,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經過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通過對六個專題的學習,收穫的確不小,同時也給自己的教學帶來很多新思考,下面就對本次培訓學習作以總結:

一、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解決問題教學如何創設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合作學習如何做到恰當的時間利用等。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爲今後從事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二、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通過研修學習,我認爲要想駕馭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要以這次遠程研修培訓爲契機,繼續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信息,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以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通過這次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堅信只要堅持搞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爲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學生的素養髮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四、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教師如果堅持寫教學反思,幾年以後很可能成爲名師。我們要堅持寫課後反思、階段性反思、學期後反思和學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總之,兩個月的遠程研修培訓已經結束,回顧這兩個月的研修學習情況,可謂收穫頗豐,收穫的是一名專業教師專業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對於這樣的學習來說,也許我們付出的是忙碌,但我們收穫的卻是提高,是教師基本素質的提高,它是我們今後工作的資本。並且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從傳統的培訓模式中走向網絡平臺時,產生了極大新鮮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廣闊的交流空間,我們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有許多問題,困惑、思考、收穫很難有機會傾情表達,在這裏我們可以通過研修平臺共同與專家團隊、指導教師、班主任、所有在線的上萬同仁們,一起進行交流、研討。同行們身上的閃光點也會時刻鼓勵着我,不斷進取,永不停息。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絡研修中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努力將本次研修所學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用到實處,同時還要帶動其他老師積極參與,以促進學校、學生的發展。同大家一起在網絡研修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遠程研修已經結束,然而心中卻有着一種依依不捨的感覺,願這樣的學習機會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福音。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3

在這一期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濃濃的學習氛圍不言而露,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質,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現在就把我個人網絡研修學習活動主要收穫總結如下: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積極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切實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通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通過深入學習,並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積極研修,深刻感悟

在這期間,,通過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爲我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我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訓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的闡明瞭理論,通過與專家,學員的在線互動交流,專家的真知灼見與精闢見解,以及同行的精彩點評,交流與感悟也讓我意想不到的收穫,專家的講座,每一專題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借鑑和啓迪。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培訓中,我還閱讀了大量的先進材料和記錄了一些先進的理論與方法,並把這些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於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培訓學習不但學有所獲,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不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四、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同時作爲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爲習慣等。

  五、研修提高,優化課堂

作爲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想我這樣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六、遠程研修是引領我前進發動機

通過這次網上研修,讓我懂得了網絡的重要性;讓我懂得了如何運用網絡資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應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學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及要素與整體之間的本質聯繫,然後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具體計劃。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開闢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體現數學來源於社會又應用於社會的一面。讓學生學得更輕鬆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通過努力,我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爲主,讓數學課的範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次學習,我將會對遠程研修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也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課改工作,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充分對遠修平臺的資源會更好的利用,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幫助。通過本次遠程研修學習,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它將在我們今後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研修的平臺,利用網絡資源,不斷的學習,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實踐,爭取使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有較快提高,努力適應二十一世紀對學習型創新人才的新要求。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4

近段時間我通過網上研修學習,接觸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班內的一線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收穫很多,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蘊的不足,因此,可以說這次網上研修來的很及時,網上研修內容很深刻,網上研修的效果將影響深遠。作爲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實踐新課改,新目標,新理論,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下面我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淺析認識和做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爲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最後,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數學教學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占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

  三、巧施教學方法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競賽中,由於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驅使,他們總希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這裏沒有什麼分組原則,總之要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的成功,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小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係以後,我佈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繫,使學用緊密結合,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類統計”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統計一週所要學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在學習“米、千米”的教學中,我領着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

總之,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都是想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要多多學習,多多交流,多多總結。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5

網絡研修數日,時光雖短卻重圓了我的學生之夢。我在感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收穫,收穫着這來之不易的每一天。專家的諄諄教誨,昇華了我的教育觀念,充實了我的教育理論。形式多樣的培訓,更讓我深刻感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對教育觀念和教育科學理論有了深刻的體會,實踐中感受頗深,收穫頗多。爲以後的工作積蓄了力量、理清了思路,更加明確了目標。作爲教師,我們要實施素質教育,教書育人,爭當實施素質教育的排頭兵。

  1、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搞笑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潛力。

  2、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主體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我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我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潛力。例如:教學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中42—27時,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說算式,再經過交流合作結合一系列玩、說、練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深入探究,這樣不僅僅學生輕易掌握了所學資料,還啓動了其思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用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聯繫生活實際——數學學習生活化。

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就應從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爲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實際、實踐活動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如:數文具;聯繫實際說說6、7、8、9、10能夠表示什麼?這樣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

循規蹈矩走不出封閉的大門,因步自封編不出優美的童話。在新課改這一廣闊天空裏,我們就應不怕失敗,不斷努力,不斷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本次培訓中,我覺得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最終所追求的和期望的就是能夠構成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而不是永遠都是一名“教書匠”,想跨出這一步要付出不斷的艱辛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教學事業中的輝煌,成功和成就是每一個人都渴望的,並且爲此在不斷的努力和追求着,在這其中體會着人生和事業中的酸甜苦辣。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6

  一、營造民主氛圍,使學生敢問

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旺盛,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於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還存在無疑可問,即使有疑也不敢問,或者根本就沒有機會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意識重視不夠。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要轉變自我的教育觀念。我認爲,作爲一個小學教師除了應具有和藹可親的態度,大方的儀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語等,還務必樹立新的教師觀,尊重每一個學生,倡導“思維無禁區”。在教學中營造用心、寬鬆、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如有學生提問時,立刻爲他大聲喝彩:“問得好!”或者說:“我怎樣沒想到這一點?”當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要笑容滿面地向全體學生說:“這麼好的問題,哪位同學有自我獨特的想法?”

  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問

所謂問題情境,是把學生置於研究新的未知的問題氛圍之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數學。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教學中,應有意創設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數學學習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於該情境中,猶如身臨其境,從而產生強烈的問題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們樂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用心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學生的興趣源於好奇。教學中,應注意創設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寓抽象的數學問題於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如在教學“體積概念”之前,可爲學生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烏鴉原先是喝不到水的,之後爲什麼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與水位升高有什麼聯繫?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根據回憶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立刻就會想:“對!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很想找到問題的答案。

2、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我身邊,就在自我的生活中。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設計如下情境(課件出示):一隻小猴子先後騎上車輪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圓形的車子在路上行駛,只有圓形輪子的車子能平穩行駛。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顛簸的樣貌十分滑稽可笑,學生興致盎然,帶着“車輪爲什麼要設計爲圓形”的疑問,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3、創設富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期望自我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一些富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發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比較”時,把學生置於客廳裝修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產生參與設計的慾望,進而思考:我們能解決哪些方面的裝修?讓學生明白地板的鋪設應思考客廳地面的面積,踢角線的問題要用周長的知識。

  三、指導質疑方法,使學生善問

學生具備了敢問和想問的潛力後,不必須就能把問題問得貼切,問得有高度。因此,教師務必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

1、注重示範,透過教師的“舉一”引導學生“反三”

教師可選取一些較爲典型的題目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題教學後,學生很自然地提出質疑:此類題可否用歸一法解、用分數法解,以後還能用其他方法解嗎?透過這樣的訓練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爲學會質疑打好基礎。

2、向常規解法發問

經常鼓勵學生對常規解法質疑、評價、拓展思路,以尋求獨特、新穎的解題方式。如比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學生都是毫不猶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決,很少學生會提出將3/4變爲6/8,決定出3/4比6/7小,所以應鼓勵他們用心去探索。

3、向教師發問,提高學生質疑潛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了質疑習慣後,教學中給學生留有質疑的空間,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質疑的狀態。如教學“分數的好處”時,新課結束後,讓學生對本課知識質疑。學生問:“老師,爲什麼一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半張紙,兩張紙的二分之一是一張紙,四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兩張紙,同樣是二分之一,紙的張數卻不一樣?”老師則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拒理力爭,問題自我提,規律自我找,結論自我總結,提高學生質疑潛力。

4、向生活發問,提高學生質疑水平

數學來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並且應用於生活。教師要儘可能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生活中搜集相關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髮現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發現中質疑,在探究中質疑。如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佈置學生事先到商店調查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教學“元、角、分”時,創設購物環境,讓學生實際運用,用已有數學知識分析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敢問、想問、善問,學生的創新思維潛力必須會得到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