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1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中以學生爲學習主體,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我眼前一亮,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讓他們通過對學習資料,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把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

下面我想在此分享一下此次新課標培訓中的一些感受:

一、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學習與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教學中特別是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二、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更需要我們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用不同的教學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益友的經驗爲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啓發式和因材施教,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通過有效的措施,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爲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還記得在新課標中的一個很大的新變化就是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當中,除了以前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還新增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個新變化對於目前我所執教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也同樣受用。小學一年級的看圖寫算式也就是所謂的讀圖應用題是低年級數學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此我在課堂上,遇到此類題時經常會請孩子描述一下在圖中你都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然後讓孩子根據已有的數學信息學會去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從而根據這個問題再引導孩子去分析問題,看看是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整個教學思路也傳授給了學生在自己獨立做這種類型的題時利用此方法去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是我覺得新課標對於我教學中最大的一個指導,根據此理念,我們班的孩子現在的讀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過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和需要不斷完善的細節,所以繼續深入學習新課標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通過目前的新課標學習,我想在以後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做到:教學目標要放長遠,從高處往遠處看;教學內容要關注數學本質,使學生學透知識本身;教學活動要給學生多留空間,讓學生儘可能地去施展自己的數學能力!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2

近段時間我通過網上研修學習,接觸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班內的一線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收穫很多,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蘊的不足,因此,可以說這次網上研修來的很及時,網上研修內容很深刻,網上研修的效果將影響深遠。作爲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實踐新課改,新目標,新理論,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下面我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淺析認識和做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爲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最後,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數學教學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占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

  三、巧施教學方法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競賽中,由於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驅使,他們總希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 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這裏沒有什麼分組原則,總之要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的成功,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小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係以後,我佈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繫,使學用緊密結合,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類統計”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統計一週所要學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在學習“米、千米”的教學中,我領着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

總之,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都是想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要多多學習,多多交流,多多總結。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3

  一、營造民主氛圍,使學生敢問

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旺盛,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於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還存在無疑可問,即使有疑也不敢問,或者根本就沒有機會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意識重視不夠。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我認爲,作爲一個小學教師除了應具有和藹可親的態度,大方的儀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語等,還必須樹立新的教師觀,尊重每一個學生,倡導“思維無禁區”。在教學中營造積極、寬鬆、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如有學生提問時,立刻爲他大聲喝彩:“問得好!”或者說:“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當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要笑容滿面地向全體學生說:“這麼好的問題,哪位同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問

所謂問題情境,是把學生置於研究新的未知的問題氛圍之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數學。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教學中,應有意創設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數學學習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於該情境中,猶如身臨其境,從而產生強烈的問題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們樂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學生的興趣源於好奇。教學中,應注意創設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寓抽象的數學問題於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如在教學“體積概念”之前,可爲學生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烏鴉原來是喝不到水的,後來爲什麼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與水位升高有什麼聯繫?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根據回憶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馬上就會想:“對!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很想找到問題的答案。

2.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設計如下情境(課件出示):一隻小猴子先後騎上車輪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圓形的車子在路上行駛,只有圓形輪子的車子能平穩行駛。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顛簸的樣子非常滑稽可笑,學生興致盎然,帶着“車輪爲什麼要設計爲圓形”的疑問,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3.創設富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一些富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發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比較”時,把學生置於客廳裝修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產生參與設計的慾望,進而思考:我們能解決哪些方面的裝修?讓學生知道地板的鋪設應考慮客廳地面的面積,踢角線的問題要用周長的知識。

  三、指導質疑方法,使學生善問

學生具備了敢問和想問的能力後,不一定就能把問題問得貼切,問得有高度。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

1.注重示範,通過教師的“舉一”引導學生“反三”

教師可選取一些較爲典型的題目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題教學後,學生很自然地提出質疑:此類題可否用歸一法解、用分數法解,以後還能用其他方法解嗎?通過這樣的訓練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爲學會質疑打好基礎。

2.向常規解法發問

經常鼓勵學生對常規解法質疑、評價、拓展思路,以尋求獨特、新穎的解題方式。如比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學生都是毫不猶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決,很少學生會提出將3/4變爲6/8,判斷出3/4比6/7小,所以應鼓勵他們積極去探索。

3.向教師發問,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了質疑習慣後,教學中給學生留有質疑的空間,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質疑的狀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新課結束後,讓學生對本課知識質疑。學生問:“老師,爲什麼一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半張紙,兩張紙的二分之一是一張紙,四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兩張紙,同樣是二分之一,紙的張數卻不一樣?”老師則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拒理力爭,問題自己提,規律自己找,結論自己總結,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4.向生活發問,提高學生質疑水平

數學來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並且應用於生活。教師要儘可能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生活中搜集相關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髮現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發現中質疑,在探究中質疑。如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佈置學生事先到商店調查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教學“元、角、分”時,創設購物環境,讓學生實際運用,用已有數學知識分析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敢問、想問、善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和發展。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4

課程改革已走過好幾個年頭,作爲一名新課程改革參與者、實驗者,課標理念的踐行者,下面我把這些年來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更好的體現課標理念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和各位老師作一個交流。

首先,在交流前我們再來重溫一遍數學課標,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學生纔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在獲得作爲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在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爲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 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如何更有效的體現以上課標理念,下面就結合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和老師們作一些交流。

  一、 重視問題情境創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實施建議中首先強調“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學習背景,力求形成“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因爲人的思維過程始於問題情境,有效的問題情景能更好的激起學生對新知求知慾望,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一個有經驗的教師他一定會很好的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好奇心,興趣是孩子學習的火種,如果這個火種丟掉了,就不可能燃起熊熊之火。

例如:在剛剛結束的〈相遇問題〉這節數學課上,老師就很好的創設了一個張阿姨與王叔叔送材料的故事情節,師在邊敘述情節就邊呈現出兩人送材料的路線圖,並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獲取數學信息,最後學生根據創設的情景提出了“他們會在什麼地方相遇”,並讓學生再次扮演王叔叔與張阿姨送材料的情形,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學生在再次理解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他們幾小時後會相遇?”這樣一個情景有效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其中又培養了學生學會獲取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再如:我在執教《平移與旋轉》一課時,在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了幾格這一知識要點時,就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景:“有兩隻鳥同坐一條船過河,小鸚鵡站在船頭,小麻雀站在船中央的旗杆上,當他們行駛到河對岸時,請問他們平移的距離一樣嗎?”這一問題質疑,同學們出現爭論,有的認爲不一樣,有的認爲是一樣的。那到底是否一樣讓我們進一步來研究平移現象問題就清楚了。這樣有效的激起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俗話說“學啓于思,思源於疑。”,巧妙的創設疑問情景有利於激活學生求知的興趣。

  二、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加深知識內化

課標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我們知道,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爲主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聯繫實際,重視學生從“親身體驗”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學習過程,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的探索創新能力。我們教學時應充分地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算一算、折一折、量一量、掂一掂、試一試等一系列活動,對實際事物進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數學概念,逐步發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

例如:有這麼一節六年級數學課一直讓我記憶猶新,這我校張老師執教的一節教研課《圓錐的體積的計算》,課上老師講到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爲了能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到圓錐體積是如何轉化推導出來的,課中教師利用flash動畫課件模擬演示了等底等高的圓錐與圓柱體積的轉化過程,直觀、富有動感的flash動畫模擬3次倒水過程,實驗把圓錐與圓柱的體積關係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聽課老師與學生耳目一新,同學確實也親眼目睹了轉化的全過程,圓錐體積計算公式隨之推導出(v=1/3sh),練習反饋效果也非常不錯。但課後我總在思考一個問題,課件模擬實驗是否可以代替學生的動手探究活動呢?回答是否定的,有這麼一句精典的廣告詞“我聽見就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說明動手實踐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師利用直觀的課件動畫模擬“圓錐體積轉化”而代替了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學生的形成過程是跟隨老師課件預設生成的。這剝奪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親身體驗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其實這節課完全可以通過讓學生小組活動,動手利用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實驗器皿倒水或倒沙就能發現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了。這樣把單一的以教師一人演衆人看的被動接受,轉變爲人人動手實驗的主動探索式學習,讓學生在做中體驗,做中激發學生生命的活力,做中釋放充滿創造力的慧眼與雙手。

  三、 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對 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並急於瞭解其中的奧祕時,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大膽地“再創造”。

例如:教學完加、減法、乘法的運算定律之後,讓請學生將這些知識聯繫起來總結收穫。其中,有學生提出:既然加法、減法、乘法都有相應的運算定律或規律,想必除法也不會例外吧!對此,我給予這位學生讚賞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進行練習課的打算,改爲要求學生自主探索“除法的運算規律”。首先,我給學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據——例題:“商店賣出4箱熱水瓶。每箱12個,共收入960元。每個熱水瓶售價多少元?”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方法一:960÷(4×12);方法二:960÷4÷12。在學生順利解決這一問題後,接下來又組織學生對比發現兩種方法列式特點,討論去發現了“除法的運算性質規律”,並運用除法運算性質出題體會簡便運算7200÷25÷4,3800÷(38×25)。學生借鑑先前學習運算定律的方法,決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舉例驗證——出題應用。於是,學生們在小組中一步一步展開了自主學習,最後如願以償,發現並掌握了“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於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這一條運算規律,可謂事半功倍。整個過程中,教師只作了恰到好處的點撥,學生始終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深刻地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他們經過自主探索,“再創造”了數學知識,其成功後的喜悅定然也能激勵他們再去“再創造”新的數學知識。這樣就能激勵他們再去自主探索,獲得更大成功。

  四、 重視數學生活化,體現數學價值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

例如:求近似數是應用四作舍五入法,但對於什麼叫“四捨五入”法,可能當字面上理解是“滿五進一,小五捨去”,但對於小學生理解是抽象的。在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四捨五入”,例如,一位學生提到有天和爸爸去加油電子計價器上顯示92.53元,而收錢只收了92.50元。買菜時也遇到本來是2.95元卻收了3.00元。買肉時本來是1.45千克卻按1.5千克來算錢等等,通過這樣聯繫學生生活經驗對知識的理解纔是透徹的,鮮活的,有意義的,易於接受的,並從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與價值。再如:我在執教《方程的意義》一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畫面蹺蹺板引入,讓學生體會到蹺蹺板的平衡原理,再把這一原理巧妙的揉合到天平稱上,創設利用天平稱演示秤東西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把生活問題抽象爲用數學式子表答。在不斷的生活畫面切換中,學生通過猜想與推理,用數學式子表達出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數量關係,得出有大於小於關係、左右兩邊相等關係。再通過小組間合作,同學們自主動手按一定標準給以上關係式分類,在分類比較中不斷總結各類關係式特點,從而抽象概括出得出一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活動中同學不但讓體會到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也讓學生學會把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各位老師課改的路是漫長而艱鉅的,只有在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實踐、總結、再實踐總結中,才能探索出一條適於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路。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精選5

  一、 教學設計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教學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 “直覺不是有效課堂表現的關鍵,實際上,收放自如的優秀表現是經過周密計劃的”。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多明顯的成績,教師普遍認爲學生思維更活躍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爲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小學數學都研究什麼,小學生六年中要學數學的哪些內容?從數學內容層面而言,小學數學研究對象是數與形。研究數與形的表示、意義、關係和度量四個方面。

  三、如何使教學設計更有底蘊

1 .追尋本質,將數學學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 .放慢腳步,把教學過程拉長——拉大半徑,拉大密度

教學內容分析要關注數學本質,整體把握數學內容——將數學學通透些,數學纔會更簡單。

教學活動的設計——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纔會施展數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既包括對一節課的設計,也包括綜合性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在關注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

  四、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爲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繫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

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爲了提高探究的質量、合作的效益,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精心設計問題。合作探究從問題開始,教師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六性:一是挑戰性。問題能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二是思考性。問題雖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有密切聯繫,但與學生原有的認知有一定距離,必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合作探究才能獲得結果;三是開放性。問題的答案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讓學生在相互啓發中拓展思維;四是層次性。問題能激發不同層面學生的成功體驗。五是現實性。問題必須是真實的或者能夠想象的,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那些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2)講究實效。教師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以下問題:一是爲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不用可以嗎?二是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數學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三是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四是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爲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4、注重過程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表明,評價也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評價必須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

5、改進備課方法,完善教學設計

傳統的教案管理形式化,強調規範、標準,沒有給教師留有足夠的創造空間。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應該既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又是師與師、生與生相互溝通共同智慧的結晶。因此,對目前數學備課的過程和教案的形式有必要加以改進。

(1)個性教案與共性教案結合。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級的數學教師中明確分工,每堂課由一人主備,寫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教與學的思路、過程以及練習設計等,形成活頁教案、電子教案或備課手冊。在共性教案的基礎上,每個教師都應根據班情、學情、教情,對共性教案進行調整、補充、拓展,力爭形成凸現個人特色的教學設計。這樣,可以彙集集體智慧,減少重複勞動,也有助於新教師的成長。

(2)增強“教後反思”,向“教後案”拓展。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案,一般教師在授課之前的設計,可以說是“教前案”。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許多教師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課後反思”,謂之“教後案”。教後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後反思”中主要記錄教學中的新發現、新規律、新見解、新突破等等,經常地、及時地記錄下這些心得體會,並進行必要的歸類總結,不僅使教學設計一直處於審視自我、共同矯正、共同完善的動態發展之中,又使教師逐步形成以課改理念爲出發點歸宿點的備課觀、教案觀。

未來的國際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在當今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時代,應試教育走到了極端,新課程標準孕育而生,新課程的頒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教師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引下,將教育事業推向新高度,課堂教學設計是落實教學新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