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徐溥的軼事典故

徐溥的軼事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徐溥的軼事典故

徐溥的軼事典故

徐溥字時用,號謙齋,袱溪人,明朝大臣,歷經四朝,爲四朝大臣。徐溥生於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於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歲。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進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明憲宗初年,徐溥被選拔爲左庶子,後又升太常卿兼學士。從此一路高升,歷任禮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時以左爲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禮部尚書、太子太傅、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此後升任首輔。弘治七年,加少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徐溥歷經景泰,憲宗,孝宗,弘治四朝,輔佐了四外皇帝,他的官銜一路細數下來,竟如此之多。

徐溥爲官嚴謹,進退有度,遇事從容應對,雖屢遇大獄,但能屈能伸,幾經沉浮仍能安靜守成。他一生清正廉潔,深受皇帝器重。歷任四朝,輔佐四外皇帝,還能安穩回鄉,就可見他有多麼受器重,也是多麼會審時度勢了。他曾經多次向皇上請求辭官,直到老的眼睛看不見,寫奏疏的手都顫抖後,皇帝才極爲不情願的放他歸鄉。這位得四朝君主器重的;老臣,得以安靜的去世,死後諡文靖,撰有《謙齋文錄》四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徐溥從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老城安穩的性格,這個讓他歷經幾朝仍平穩守成的品格。相傳徐溥小的時候就知道將孔孟聖言,抄在小本子上隨身攜帶,以便隨時閱讀。他所在私塾的老師,見徐溥的口袋老是鼓鼓的,就以爲是小孩子隨身攜帶的玩具。作爲一位老師,自然不能讓學生把玩具帶到課堂上,這不是玩物喪志嗎?於是讓徐溥拿出來,等拿出來一看,才知道是孔孟聖言。知道原委後,老師很是羞愧,於是找到徐溥的父親,對他說你兒乃是神童異才,我不能爲其師。,於是請辭離去。

徐溥少年的時候,聽得古時賢人每天都會自檢其身,於是效仿古人,每天都會檢討自己的行爲。他在書桌上放置了兩個瓶子,若是當天他做了好事,就在瓶子裏投下一個黃豆。若是他當日有過不好的想法,或者不好的言語,亦或是不好的舉動就在相應的瓶子裏投放黑豆。開始時,黑豆比黃豆多,看見這種結果。徐溥越發嚴格要求自己,自此改正了自己的許多錯誤,到了後來總是善行比惡性多,黃豆比黑豆少。徐溥如此的嚴格要求自己,這也是他在後來爲官途中,能夠清正爲官,行事總是嚴謹有度,利國利民不可缺少的品質。

還有軼聞說,徐溥年老時與宮內太后關係很好。每每進宮拜見太后,太后都會給徐溥呈上一碗燕窩,以顯示自己對他的體恤。後來有一次,徐溥再一次進宮拜見太后,太后照例讓人呈上燕窩,不過當徐溥發現燕窩上的東西時,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后想要傳給他的.意思。那燕窩上放了兩顆棗子,一顆茴香,意思是早早回鄉。原來有與徐溥有仇的太監和大臣,聯合在一起,在皇帝面前奏了一本,太后這是給他傳消息呢!徐溥讀懂意思後,立馬啓程回鄉,皇帝派出的兵馬緊緊相追。幸虧徐溥早有預謀,在家藏了一塊白虎堂(白虎堂是古代相當於現在的軍備司令部,擅入者是重罪,是要殺頭的)的牌匾,如此才躲過了一劫。不過這個故事,可能是後人杜撰的。畢竟,作爲一個國之重臣,皇帝怎麼可能隨便將他問罪,他又怎麼可能隨時藏一塊白虎堂的牌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