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鎖院制度的解釋

古代鎖院制度的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摘要】通過對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使小朋友具備紮實的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爲大家準備了鎖院的解釋,希望幫助大家提高的人文素質和寫作能力!

古代鎖院制度的解釋

這是科舉制度盛行時代的一種特有的考官迴避制度。由於科舉考試主要根據考生的考試成績決定是否被錄取以及名次的先後,並進一步決定該考生一生的生活軌跡,這就要求科舉考試必須做到最基本的公開、公正、公平。爲了防止徇私舞弊,歷代都規定了各種考試規則,鎖院以防請託,就是歷史上實施的.一種防止科舉考試中發生徇私舞弊行爲的有效方法。隋唐至北宋初年,考生在參加考試之前,爲了使自己考試能取得好的名次,考生事先將自己比較得意的詩文,送給在京的達官貴人,以求得到他們的推薦,因此投卷之風盛行。而主考官將去貢院主持考試時,達官貴人也可以向他推薦人才,時稱爲“公薦”。考生被錄取後,一律要項主考官謝恩,稱主考官爲“師門”、“恩門”,而自稱“門生”。這嚴重影響了科舉考試結果的公平、公正性。爲防止考試中權貴幹擾、考官徇私、師生結黨,歷史上曾採取了許多措施,鎖院制度就是其一。鎖院制度創立於北的宋太宗時期,淳化三年(992),蘇易簡知貢舉,“既受詔,徑赴貢院,以避請求”。以後就形成了一種制度,歷代沿襲不改,並逐步完善。鎖院制度規定,各類考試官自受命之日起,到放榜之日止,一直鎖宿於貢院,不得以任何理由離開貢院,更不得與外界有任何聯繫。鎖院的時間,有時長達五十天。這樣,就隔絕了考試官與其他臣僚的聯繫,使請託難以得逞。

擴大知識面,拓寬人文視野,可以說是小朋友們的一筆財富。希望提供的鎖院的解釋,能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語言的博大精神,享用這一筆知識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