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於小米的典故

關於小米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小米是穀子脫皮之後的果實,是中國古代的 “五穀”之一。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小米的典故,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小米的典故

小米的簡介

小米的產地分佈非常廣泛,從我國黃河流域一直輻射到華北、東北、內蒙等地,其中有六個地方出產的小米尤爲知名,營養成分明顯高於普通小米,並且都擁有各自流傳已久的民間典故以證顯赫身份,下面就來拜讀一下這些有趣的故事吧。

太后香小

太后香小米,產自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黃寨鎮,這裏的地質風貌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偏乾旱,非常適合種植小米這類雜糧作物。

據說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往西安。一路走到了山西地界,到了中午用膳的時候,慈禧命令李蓮英去找餐廳吃飯。大內總管定好餐廳之後,稟告太后老佛爺請她移駕用膳。這餐廳老闆一看是太后來了,整得滿桌全是山珍海味,把所有壓箱底的看家本領都使出來了。可是慈禧卻面色沉沉,根本不動筷子。這老闆一看嚇得戰戰兢兢,不知道是哪兒伺候不周,所以差人去問李蓮英。李總管告知現在太后不吃這麼葷腥的東西,喜歡吃清淡的。老闆靈機一動,就派人熬製了當地出產的小米粥一碗。太后一看這小米與平時吃慣的小米確實不同,色澤晶瑩、金黃燦燦,吃了個一乾二淨。隨後便下令將當地這種小米列爲貢品,這就是“太后香”小米名稱的淵源。

 魯村黃小米

魯村黃小米,產自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葉酸含量尤其高,因此這種魯村黃小米的營養價值和穀物品質均高過其它歷史上著名的小米品種。

魯村黃小米走紅主要是基於2009年央視一套《走近科學》播出的一個電視節目——《探訪雙胞胎家族》,這個村落裏有很多雙胞胎,甚至有代代相傳都是雙胞胎的,這罕見的高頻率讓世人百般不解。走進科學節目組提取了當地村民常吃食物和飲用水,最後發現在當地人幾乎一天三頓必吃的小米中的葉酸含量很高。現在備孕及懷孕階段要補充葉酸這一醫學常識被世人熟知,但你們不知道的是按時按量服用葉酸的人生出雙胞胎的機率比不吃葉酸的人要高出一倍左右。富含葉酸容易生雙胞胎一事讓魯村黃小米迅速走紅,成爲廣大孕產婦青睞的平價滋補品。

 東方亮小

東方亮小米,產自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這裏的`小米從明朝以來一直是朝廷貢品。清康熙皇帝經常在深夜辦公的時候喝這種小米粥直到天明,因此賜名“東方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八路軍駐守廣靈,當地老百姓爲了感謝八路軍的辛苦守護而特別熬製小米粥送上前線,以鼓舞戰士們打擊日本倭寇的抗戰士氣。並且小米粥營養價值非常高,特別適合病中人進補,因此老百姓們拿小米湯餵養傷殘士兵,救活了很多人。自此在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小米這種主要糧食成爲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士兵口糧,並且開創了“小米加步槍”這種獨具中國特色的以弱勝強的抗日戰爭模式。同時,這種東方亮小米也成爲中國軍民魚水情、共抗外來侵害的最好見證。

“沁州黃”小米

“沁州黃”小米,產于山西長治市沁縣,這裏地處太行深處,多爲黃土丘陵地貌,最爲知名的土特產品就是小米,色澤蠟黃,圓潤清香。

傳說清朝康熙年間,沁州地區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就連廟裏的僧人都難以爲繼,無米下炊。於是沁州檀山古廟裏有位和尚便開始帶領身邊的弟子開墾荒山,把原本貧瘠的土地種上一種“糙谷”。沒想到,過了幾年,糙谷的果實越來越細膩好吃,口感愈發綿軟清香,於是人們給這種米取名“爬山糙”。在朝廷做官的吳閣老,回家品嚐之後發現爬山糙果然營養美味,於是將“爬山糙”更名爲“沁州黃”,並敬獻給皇帝享用。

 馬坡金谷小米

馬坡金谷小米,產自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馬廟鎮,據說這種小米熬製成粥能夠多次形成米脂層,民間俗稱“能挑七層皮”。

1684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訪路過山東馬廟鎮一帶,到那的時候都已是三更半夜了,村裏黑漆漆的,絕大多數農戶都已經入睡了,只有村東一家還有些許亮光,於是康熙帝只能差人叫農戶開門。熱情的女主人並不知道皇帝的身份,就當是普通過路的商客,不僅留他們過夜,還給他們熬了一鍋香噴噴的小米粥,康熙帝吃後稱讚有加,稱之爲“奇米”,於是金谷小米也列爲了“御用貢米”。

 什社金小米

什社金小米,產自甘肅省慶陽市什社鄉,這裏地勢傾斜、光照充分、壤質肥沃,自古盛產小米,品質極佳。

  據說什社金小米熬成的粥顏色金黃,有一層明顯的米脂油,這是非常有營養的物質,古時很多窮人家沒有奶水養不起孩子的話就拿這種明亮粘稠的米脂代替。明朝嘉靖年間,什社小米就被皇宮中人津津樂道,自此一直作爲貢米而不斷髮揚光大,民間百姓也將這種小米作爲招待賓朋的必備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