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父母官的典故

父母官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原是老百姓對那些清正廉潔、忠於職守、爲民造福的地方官的敬稱。“父母官”之稱源於漢朝,與兩任南陽太守有關,一是西漢的召信臣,二是東漢的杜詩。

父母官的典故

《漢書·循吏傳》載: 西漢宣帝時,九江壽春(即今安徽壽縣)人召信臣出任南陽太守。召信臣“爲民興利,務在富之,躬耕勸農,出入阡陌”,他不僅開溝渠數十處,“以廣灌溉,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民得其利,蓄積有餘”。還“刻石立於田畔,以防紛爭;禁止嫁娶送終奢靡,務出於儉約”,盜絕訟息,深受吏民愛戴,號之曰“召父”。《古謠諺》中,錄自《後漢書》的.《南陽爲杜詩語》中有“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句。又《後漢書·杜詩傳》載: 東漢光武帝時,河內汲(今河南衛輝)人杜詩“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爲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人們便將杜詩比之於召信臣,稱爲“杜母”,慢慢就有了上述民謠

上述雖未出現“父母官”一詞,實際上已形成這一觀念。

大約到宋初,“父母官”一詞正式見於文字。如,北宋王禹偁《謫居感事》詩:“長洲(今江蘇蘇州市)巨海湄,萬家呼父母。”(自注:“民間多呼縣令爲父母官。”)《贈浚儀朱學士》詩:“西垣久望神仙侶,北部休夸父母官。”

“父母官”是老百姓爲了表現對那些全心全意爲一方百姓謀福利的地方官發自內心的愛戴而給予的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