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法

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文言實詞是構成文言文的主體,常見實詞數量多,變化多,怎樣來推斷實詞的含義呢?下面提供的方法,在推斷和解釋文言實詞含義上還是非常有效的,對考生複習也會有幫助的,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法。

文言實詞含義的推斷法

一、語境分析法(根據上下文意思推斷詞義)

文言實詞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的,詞義是不定項的,完全採用逐詞逐義識記,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結合上下文來判定實詞的含義,上下文這個語境是相對穩定的,語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詞義的。

例如:(1996年全國高考題)“世方雷同,毋以此賈禍”,題目中給的詞義是:賈禍—消除禍患。我們根據上文內容可以判定是錯誤的。原文是針對郭永的抗上舉動,有人勸告他不要招惹禍患。“賈”雖然由“做買賣”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我們可以推斷出它的另一義項是“招引”、“招惹”。

二、結構分析法(根據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並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

例如:“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不見也。”(《屈原列傳》)。上下句以“而”相連,表並列關係,據“亡國破家”這個並列結構的短語可推知“聖君治國”亦當爲並列關係,譯爲“聖明之君,治平之國”。若譯成“聖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則爲主謂關係,與前句結構顯然不相對應。

再如:“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也,老師筆記《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法》。”(《屈原列傳》)。“勞苦倦極”與“疾痛慘怛”相對。“疾痛慘怛”並列陳述幾種情況,譯爲“疾病、痛苦、悽慘、憂傷”,那麼“勞苦倦極”的“極”就不可譯爲“極點”。

三、語法分析法(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

句子的結構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爲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等。

例如:(2000年全國高考題)“自放驢,取樵炊爨”,題目中給的詞義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動詞“取”,後有動詞“炊爨”,上下聯繫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於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該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

四、聯想推斷法(根據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於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例如:(2001年全國高考題)“城之不拔者二耳”,題目所給的義項是:拔—被攻取。依據《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其後秦伐趙,拔十城”的“拔”當“攻取”講,再結合語境,可以推斷答案是正確的。“齊人追亡逐北”,題目所給的義項是:北—指敗逃者。依據《過秦論》中“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的“亡”當“逃亡的人”、“北”當“敗逃的人”講,可以推斷答案也是正確的。

五、鄰字幫助法(根據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複詞,一是同義複詞。偏義複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複詞是同義複用。

例如:“曹操之衆遠來疲敝”中的“敝”,根據它與“疲”相鄰的特點,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勞”。再如:“今主上幼衝,賊臣虎據,雄才奮用之秋也”,其中“衝”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居“幼”字來幫助的話,則迎刃而解,可以推斷是“年幼”的意思。

六、成語對應法(藉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

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後,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

例如:(2001年全國高考題)“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兩個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義項可分別見於成語“拔苗助長”、“出類拔萃”。“攻取”義是由“拔出”義作了引申而來的,古時攻城必拔敵方軍旗,拔下軍旗即爲“攻取”,再考慮上下文的語境,也可推斷解釋爲“被攻取”是正確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構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

漢語詞彙中一部分詞,古爲今用,但意義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義,“以今律古”。這裏要特別注意古今構詞特點,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爲主,雙音節詞往往有其固定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