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貞觀政要論儉約》閱讀練習題及翻譯

《貞觀政要論儉約》閱讀練習題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昔大禹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極廣,而無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衆所共有故也。秦始皇營建宮室,而人多謗議者,爲徇其私慾,不與衆共故也。古人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固知見可欲,其心必亂矣。至如雕鏤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驕奢,則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車服、婚嫁、喪葬,準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斷。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飢寒之弊。

《貞觀政要論儉約》閱讀練習題及翻譯

貞觀二年,公卿奏曰:依《禮》,季夏之月,可以居臺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宮中卑溼,請營一閣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氣疾,豈宜下溼?若遂來請,糜費良多。昔漢文帝將起露臺,而惜十家之產。朕德不逮於漢帝,而所費過之,豈爲人父母之道也?固請至於再三,竟不許。

貞觀四年,太宗謂侍臣曰:崇飾宮宇,遊賞池臺,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勞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勞弊之事,誠不可施於百姓。朕尊爲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誠能自節,若百姓不欲,必能順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憐百姓,每節己以順人。臣聞以欲從人者昌,以人樂己者亡。隋煬帝志在無厭,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營造,小不稱意,則有峻罰嚴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爲無限,遂至滅亡,此非書籍所傳,亦陛下目所親見。爲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爲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爲不足,更萬倍過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對甚善!非公,朕安得聞此言?

(選自吳兢《貞觀政要論儉約》,略有刪節)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必須貴順物情 物:人 B.宮中卑溼 卑:低下

C.陛下本憐百姓 憐:同情 D.隋煬帝志在無厭 厭:滿足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唐太宗崇尚儉約的一組是

①朕有氣疾,豈宜下溼? ②固請至於再三,竟不許。 ③勞弊之事,誠不可施於百姓。

④陛下本憐百姓,每節己以順人。 ⑤陛下若以爲足,今日不啻足矣。⑥公所奏對甚善!

A.②④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⑤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所論儉約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勤儉節約,而是針對王公貴族揮霍無度則危亡之期可立待展開討論的,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性。

B.貞觀以來二十年間,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飢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們認真貫徹唐太宗儉約治國主張的必然結果

C.唐太宗不僅以古爲鑑,對儉約治國有清醒的認識,而且身體力行,寧願忍受疾病困擾也決不造屋避溼,體現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風範。

D.魏徵認爲,隋煬帝亡國固然與喜歡奢侈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因爲他濫施刑罰,從另一方面對唐太宗提出勸諫,得到了唐太宗的讚許。

4.閱讀下面畫線文字,在需要停頓的六處用/線畫出。(3分)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l)朕德不逮於漢帝,而所費過之,豈爲人父母之道也?(4分)

譯文:

(2)誠能自節,若百姓不欲,必能順其情也。(3分)

譯文:

(3)以欲從人者昌,以人樂己者亡。(3分)

譯文

貞觀元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自古帝王凡有興建營造,必須重在依順民心。當年大禹開鑿九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力極多,而沒有怨言,是因爲民心希望這麼做,而爲大家共同享有的緣故。秦始皇興建宮室,而百姓多指責議論,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緣故。古人說:‘不要做無益的事來損害有益的事’。‘不尋求那些滿足私慾的東西使民心不亂’。可知見到那些能滿足私慾的東西,心就一定會亂了。至於精雕細刻的器物,珠寶玉器和服飾珍玩,如果任意驕奢下去,那麼國家危亡的日子就會立即到來。從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車服、婚嫁、喪葬,都得按照品級,不應服用的應一概禁絕。”這樣20年間,社會風俗崇尚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沒有飢寒之苦。

貞觀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說:“依照《禮記》所說,夏季最後一個月,可以居住在臺上的樓榭裏,如今夏署尚未消退,秋季綿綿細雨剛剛開始,宮裏低下潮溼,請營建一座樓閣來居住。”唐太宗說:“我有氣息不順的毛病,怎適宜於住在低下潮溼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請,就會花費很多錢財。從前漢文帝準備興建露臺,因爲不願用掉相當於10戶人家家產的`經費而作罷。我的德行比不上漢文帝,而興建的費用要超過他,難道是作爲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該做的嗎?”公卿大臣們再三懇請,太宗始終沒有同意。

貞觀四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宮室殿宇蓋得宏偉裝飾得華麗,遊覽玩賞水池樓臺,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這樣,是爲了放縱逸樂,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爲勞苦疲累。孔子說:‘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 自己所不願做的,切記不要強加給別人。’勞苦疲累的事情,實在不該強加給百姓。我被尊爲帝王,富有四海,什麼事情都憑我一句話,我確實能自我節制,如果百姓不想那麼做,就一定順應民情。”魏徵說:“陛下本來愛憐百姓,經常節制自己而順應民情。我聽說過:‘拿自己的慾望順應民情的就會昌盛,靠百姓來博取自己歡樂的就會滅亡。’隋煬帝一心貪得無厭,專門喜歡奢侈,主管部門每有供奉營造,稍微不稱心,就要施加嚴刑峻罰。上邊有所喜好,下邊必然做得厲害,大家爭相無限制地放縱淫逸,很快就會導致滅亡。這不是書上寫的,而是陛下所親眼目睹的事實。正因爲他無道,所以上天才讓陛下來取代他。陛下如果認爲已滿足慾望,那麼今天就不僅僅是滿足了,如果認爲不滿足,再超過現在萬倍也不會滿足。”太宗說:“你的奏對很好!不是你,我怎能聽到這些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