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貞觀政要的閱讀理解

貞觀政要的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①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爲公,無私於物。昔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秤,不能爲人作輕重,況我今理大國乎?朕與公等衣食出於百姓,此則人力已奉於上,而上恩未被於下。今擇賢才者,蓋爲求安百姓也。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凡一面尚且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今不論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豈是至公之道耶?

貞觀政要的閱讀理解

貞觀元年,文德皇后兄長孫無忌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閣門。出閣門後,監門校尉始覺。尚書右僕射封德彝議,以監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大理少卿戴胄駁曰:校尉不覺,無忌帶刀入內,同爲誤耳。夫臣子之於尊極,不得稱誤,準律雲:供御湯藥、飲食、舟船,誤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錄其功,非憲司所決;若當據法,罰銅未爲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無忌國之親戚,便欲撓法耶?更令定議。德彝執議如初,太宗將從其議。胄又駁奏曰:校尉緣無忌以致罪,於法當輕;若論其過誤,則爲情一也,而生死頓殊,敢以固請。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長樂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貞觀六年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奏言:昔漢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豈得同於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陽王。前史以爲美談。天子姊妹爲長公主,天子之女爲公主,既加長字,良以尊於公主也,情雖有殊,義無等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公主,理恐不可。實願陛下思之。太宗稱善。乃以其言告後,後嘆曰:嘗聞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聞其諫,乃能以義制人主之情,真社稷臣矣!妾與陛下結髮爲夫妻,曲蒙禮敬,情義深重,每將有言,必俟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謂之說難東方朔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耳而利於行有國有家者深所要急納之則世治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

(取材於吳兢《貞觀政要·公平第十六》)

註釋:①秦府: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被封爲秦王時所在的府邸。後文的前宮和齊府分別指李世民的哥哥前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的府邸。

8.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4分)

9.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用人但問堪否 堪否:是否能夠勝任

B.陛下若錄其功 錄其功:考慮他的功勞

C.便欲撓法耶 撓法:破壞法律

D.必俟顏色 俟顏色:梳妝打扮

10.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的詞語,補出後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

B.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爲求安百姓也

C.校尉不覺,(則)無忌帶刀入內,同爲誤耳

D.令公主之禮有過(於)長公主,理恐不可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

秦府沒得到官職的`老部下,都抱怨前太子宮和齊王府的人先於他們被安排了官職

B.今不論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

如今無論他們能不能做到,卻都讓他們說出抱怨的話

C.夫臣子之於尊極,不得稱誤

臣子對尊貴的帝王,犯了錯不能辯稱是失誤

D.而今聞其諫,乃能以義制人主之情

現在聽了他的諫言,竟然能夠用道義來抑制帝王的私情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太宗認爲,國君和臣子靠百姓供養,百姓的財力已奉獻給了朝廷,要讓朝廷的恩澤遍及民間。

B.長孫無忌誤帶刀入東上閣門,監門校尉失察,封德彝認爲應嚴懲二人,戴胄則主張從寬處理。

C.按禮儀,皇帝的兄弟姐妹比皇帝的子女地位尊貴,皇帝給子女的封賞不能超過給兄弟姐妹的。

D.魏徵對太宗敢於直言進諫,皇后非常讚賞他,特意請求太宗派人送五百匹帛到他家賞賜給他。

13.本文取材於《貞觀政要》公平篇。文中哪些事表現了太宗處事公平?請簡要概括並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