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通用23篇)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通用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通用2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通用23篇)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

在讀《蘆花蕩》的時候,會發現老頭子很自信和自尊,而且他駕駛船的技術的高超。但是他太自信了,才使得裏面兩個女孩中的大女孩子受傷了。老頭子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人,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他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的像老了的魚鷹,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有一對深陷明亮的眼睛。

老頭子在文章裏說:“裏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他還對別人說:“你什麼也靠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裏說明了老頭子技術高超,對自己非常自信,沒有把敵人當回事……

文章裏寫:“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這裏突出了老頭子想的計劃很周全,讓日本鬼子們放鬆了警惕,好讓日本人中他的陷阱。

最後寫:“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身邊,舉起篙來砸着鬼子們的腦袋,像敲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老頭子對日本人的痛恨,把他們腦袋比成頑固的老玉米。想打死他們。

我們要學習老頭子,學習他的精神。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2

這篇文章的主角並不是一位大家都熟知的英雄人物,而是一個無名無姓、普普通通的划船老人。他的工作既平凡又重要:運送食物、接送幹部和傷病員到村裏,全靠這隻破舊的小船。一次,老人護送兩名女孩兒到村裏去,誰知,其中的一名女孩被日本鬼子擊中了,老人痛苦地自責。他要完成自己對那個女孩的承諾,“他們打傷了你,留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第二天,他立刻將十幾個日本兵引到蘆花蕩去,與他們鬥智鬥勇,最終把日本兵全部殲滅。

看完後,我心裏不禁爲之一震:這位老人,他既是凡人又是偉人。他平凡在只是個運物載人的老船伕;但他偉大在誠實守信,有勇有謀。

他先把新鮮的蓮蓬放在船頭,藉此來引誘那些在河裏游泳的日本兵。日本兵看到新鮮的蓮蓬,立即朝老人那裏游過來。緊接着,老人假裝很慌張,趕緊撐着船向前劃去。可是船突然就停滯不前,原來到了大鐵鉤的埋伏區。要是那些日本兵再注意一下水裏有沒有障礙物的話,或許也就不會被活活淹死。可是他們的心裏只想着:快些吃到這清爽香甜的蓮子。所以,這些日本兵最後全都吊在大鐵鉤上。這時,老人“唰”將竹篙舉起來,“啪啪啪”地打在日本鬼子的頭上。不一會兒,那些日本兵全部死了。老人在完成了他對女孩的承諾之後,也滿心歡喜的回去了。

這位划船的老人利用日本兵愛吃蓮子,但卻又不常吃的弱點,擊敗了他們,爲那個受傷的女孩兒報了仇。這位老人是個有智慧的人,是個有血有肉的硬漢! 他沒有名字,是個無名的英雄!

家長點評:小作者筆觸生動形象,將人帶到了那個意境中。將老人的樸實,勇敢和智慧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感想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3

在到處都瀰漫着銷煙的戰爭年代裏,卻有着一個瀰漫着溫馨之氣的葦塘,就在這密密的葦叢裏,這鏡子般的水面上,上演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段蘆花蕩的故事。

一個平凡卻肩負着運送糧草等重任的撐船老頭兒,在一次運送兩個小女孩到葦塘裏的基地去時,不料被一直看守在那兒的敵人發現了。大女孩大菱掛了花,自尊心強的老頭兒於是許下諾言――一定會狠狠地懲罰敵人。第二天,聰明機智的老頭兒果然利用了鬼子的弱點,巧施妙計,讓日本鬼子見了閻王。

故事雖然簡單,但他的主人公――撐船老頭兒絕對不簡單。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同鬼子打交道,如果沒有真本領,是誰也不敢去冒這個險的。這個老頭子就是利用他的平凡,利用鬼子對他不設防,不起疑心,才使鬼子中了他的圈套,罪有應得。

自尊和自信是他的最大特徵,在這樣的年代裏,也是最應具備的特徵。因爲對自己多年來撐船經驗的自信,他冒着生命危險接下了這艱鉅卻關係到部隊成敗的重要任務。因爲自尊,他使鬼子們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是一箇中國人扛起抗日衛國大任的體現,就在這片葦塘中,一葉小舟上,一位抗日老英雄奇蹟般地誕生,爲隊伍運送來了救命的糧草,護送來了重要的幹部,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只要稍有疏忽,都有可能丟掉性命。但是,一個英雄又怎會畏懼這些呢?

直至現在,我仍舊忍不住猜測在那個年代,真的有老頭子這樣的人或事存在嗎?我想,不管是作者虛構的也好,聽說的也罷,但是一個時代總會孕育出一個時代的人,在那樣的艱難的抗日的歲月裏,在那樣美麗、恬靜的蘆花蕩中,又怎會少了這羣英雄兒女的身影呢?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4

都說冰心奶奶與朱自清的文章十分美,可我又覺得,孫犁的文章也並不遜色於他們,因爲他寫作有兩點妙處。

最近我看了孫犁寫的文章,什麼《蘆花蕩》啊、《荷花澱》啊……簡直是什麼都有。它們都是寫晉察冀邊區和根據地人民的抗戰生活,描述了抗日軍民的形象,情感十分真摯。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蘆花蕩》了,《蘆花蕩》裏描述景色與人的句子十分美,不僅僅是美,並且還很細緻。

比如說這句話: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並且要滴落下來的樣貌。到這樣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窠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並且要滴落下來的樣貌"說明了星星要比往常要明亮,好像動一下就要從天上掉下;"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葦子一向往上鑽,好似也受不了地面無休止的戰爭,想要到天上去享清福。

我認爲這就是孫犁寫作的妙處之一,他擅長運用修辭手法。在他的文章裏,稍微加上一些修辭手法,好像他把沒生命的事物寫活了,把有生命的東西寫到你眼前了。那麼第二點妙處呢?彆着急,聽我慢慢說。

再來看這句:"乘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隻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件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根竹篙。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想老了的魚鷹。"孫犁爲什麼不直接說"人們都餓得皮包骨頭,十分乾瘦",他卻描述了一下老人的外表和穿戴。這就是孫犁的妙處之二,他擅長運用一些描述,把事情給讀者一個思索的空間,讓我們讀起來並不是那麼死板,反而十分有意思。

原先我愛讀童話,但讀了孫犁小說後,我才發現,其實名人作家寫的小說能夠給人這麼多的思索啊!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5

孫梨是《蘆花蕩》的作者,《蘆花蕩》是孫梨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澱》這篇課文寫的是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裏,整天自如地穿梭着,可是國爲一次的太過於自信,護送兩個女孩子,一個女孩受了傷,老頭子感到很愧疚,爲她報仇。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異常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異常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澱上。

老頭子每一天夜裏在水澱出入,他的工作範圍很廣,裏外交通,運輸糧食,護送幹部,並且不帶一枝。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因爲他讓日本鬼子感到膽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熱血,有仇恨,他是一隻勇敢的魚鷹,是我的榜樣,我們必須要向他學習。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6

在一次語文課上,語文教師帶領我們學習了《蘆花蕩》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故事情節很長,但卻充滿詩情畫意,在那種抗日戰爭的年代裏,講述了一個老英雄的自信和自尊。

夜晚,在那神經崩緊,陰森黑暗的大葦塘裏,總會有一個勇敢的老頭在澱裏撐着小船來去自如,運輸糧草,護送幹部,在他看來都是一切保險,這都要歸功於他對工作的自信。可是由於老頭子的過於自信和自尊,也讓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在一次護送兩個女孩子的途中,可是由於老頭子的大意讓其中一個女孩子受傷了,由於這個女孩受傷了,這使老頭子的自信受到了嚴重的傷害,老頭子說:“一路上是多麼的緊張,也沒怎樣樣,誰知到了那裏,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直射穿我的心,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爲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

老頭子覺得這件事讓他在倆個小姑娘中丟盡了面子,於是,憤怒的說:“今日他們打傷了你,別怕,等到明天,我會讓他們十個人受傷,流血。”於是,那一天早晨,老頭子早早地划着船,在小鬼子經常出入的地方劃來劃去,正巧那天小鬼子們也在水中游泳,十幾個鬼子在水裏泅着,鬼子們忽然看見了老頭子,於是,便衝老老子吆喝,叫他過來,老頭子看了一眼,理都不理,於是,便又划起了他的船,這時,小鬼子感到十分生氣,便追了上去,沒一會兒的功夫小學生,小鬼子追上了老頭子,正準備爬上船的時候,忽然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裏去了,他被什麼東西狠狠地咬了一口,原先是一隻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之後,小鬼子們都被這鋒利地鉤子鉤住了,這時,老頭子舉起篙來砸着他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老頭子最終報了一口惡氣,心裏覺得爽快極了,便撐船回去了。老頭子用這次英勇的行爲,挺來了自我丟失的顏面,也讓日本兵嚐到了苦頭。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7

“你什麼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在敵人眼皮子底下,竟像一個沒事人”是他的英雄氣概。“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的像老了的魚鷹”的他卻有着高漲的愛國熱情。他,在抗日戰爭中憑藉這自我薄弱的力量保護着家鄉,保護着蘆花蕩!

一個年近60歲的老頭子,有着短短的花白鬍子和曬得幹黑的臉。即使這樣,他還是能夠在敵人的眼皮底下自由的穿梭。按常理說,他應當到後方過着普通人的該有的生活,讓我吃驚的是他卻像青壯年一樣,英勇善戰,無所畏懼,渾身有着想打死小日本鬼子的勁兒。

他有着讓人可歌可泣的愛憎分明的精神。他對素不相識的大菱二菱十分親切,但因爲自我的一時大意讓大菱受了傷。他斬釘截鐵地對女孩們說:“他們打傷你,留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老頭子對女孩們十分親切,卻對冷酷無情的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張他的意識中:中國人才是白洋澱真真正正的主人,那裏容不得其他人在這片土地上撒野!

他有着強烈的自信心。每一次執行任務,他都不帶一槍一炮。他堅信自我有豐富的對敵經驗和水上本領。但同樣是因爲這些,使自我過於自信,放鬆了警惕。在這次護送女孩進部隊的任務中讓大菱受了傷。“我沒臉見人”,一句簡單而真切的話,說出了他對大菱的愧疚。

魚香、米香、荷花的香,編織着蘆花蕩的靚麗風景;像要滴落下來的星,白綢子似的水鳥,迎風飄撒的紫色蘆花,這是蘆花蕩的色彩。這份美麗與嫺靜是屬於中國人的,不是外人能夠肆意剝奪的。孫犁的《蘆花蕩》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獨特記憶。孫犁筆下的老頭子是個沒有豪言壯語的英雄,是那麼的樸實無華,是那麼的機智勇敢!在此之前,我一向認爲戰爭僅有殘酷與血腥,是不會像蘆花蕩這樣的如詩如畫,是蘆花蕩改變了我對戰爭的看法。

老頭子他雖然過於自信,但我覺得他是個真英雄,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8

《蘆花蕩》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一個平凡卻肩負着運送糧草等重任的撐船老頭,在運送兩個小女孩到葦塘裏的基地去時,不料被一向看守在那兒的敵人發現了。大女孩大菱掛了花,自尊心強的老頭於是許下諾言——必須會狠狠地懲罰敵人。第二天,聰明機智的老頭果然利用了鬼子的弱點,巧施妙計,讓日本鬼子見了閻王。

八年抗戰帶給我們中國人太多的悲苦和傷痛,我們大多數人對於那場戰爭的理解是血腥和痛苦的。而《蘆花蕩》一文,讓我們更多地看到:戰爭中樂觀堅強的中國人,在殘酷的戰爭中,他們運用智慧和本事,以弱勝強,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我們厭惡戰爭,於是文人就用喜劇來解讀杯具,孫犁的《蘆花蕩》和戰爭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特殊記憶。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9

《蘆花蕩》這篇戰爭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老爺爺護送大菱和二菱去找部隊。途中,大菱被日本鬼子的槍打傷了,老爺爺很悲痛,他對這兩姐妹深感愧疚。第二天,老爺爺爲大菱去找日本鬼子報仇,他打了勝仗。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個老爺爺是一位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過於自尊與自信;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

這篇文章在寫作上也有許多特點,比如動作描述、神態描述、語言描述、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用上這些寫法更加形象的寫出了老爺爺對敵人的痛恨。

在充滿詩請畫意的蘆花蕩裏,一個乾瘦的老爺爺,整天自如的穿梭着,他讓抗日將軍感到歡樂,讓日本鬼子感到膽寒。

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熱血,有仇恨;他愛憎分明,英勇機智,他是一隻勇敢的魚鷹!

看看老爺爺,想想我自我,差距太大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會退縮,就會想要放棄。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一半,我不耐煩地說:"到了沒有啊?那麼久。"又走了一會兒,我說:"怎樣那麼遠?不爬了!不爬了!"看了這篇故事後,我感到十分慚愧。有時候,我放學回家,看到一條小狗,雖然很可愛,但我被嚇得心驚肉跳,心裏一點都不安寧,一向"怦怦"地跳着。

但《蘆花蕩》裏的老爺爺應對敵人時很自信,並不怕敵人。而我在應對一條小狗都怕得腿腳直哆嗦。假如我就是故事中的老爺爺,當我應對敵人時我會怎樣樣呢?是投降,還是鼓起勇氣跟敵人對抗。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會毅然決然地跟敵人對抗。

我要向老爺爺學習,做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0

在讀《蘆花蕩》的時候,會發現老頭子很自信和自尊,並且他駕駛船的技術的高超。可是他太自信了,才使得裏面兩個女孩中的大女孩子受傷了。老頭子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人,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他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的像老了的魚鷹,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異常精神,有一對深陷明亮的眼睛。

老頭子在文章裏說:“裏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並且不帶一枝。”他還對別人說:“你什麼也靠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那裏說明了老頭子技術高超,對自我十分自信,沒有把敵人當回事……

文章裏寫:“那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那裏突出了老頭子想的計劃很周全,讓日本鬼子們放鬆了警惕,好讓日本人中他的陷阱。

最終寫:“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身邊,舉起篙來砸着鬼子們的腦袋,像敲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那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老頭子對日本人的痛恨,把他們腦袋比成頑固的老玉米。想打死他們。

我們要學習老頭子,學習他的精神。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1

一個十八九歲的老人,經常穿着一條藍色的短褲,手裏拿着一枚竹篙,站在一艘和他單獨生活的船上。他肉不多,瘦得像只老魚鷹。他留着短而濃密的灰色鬍子,眼睛異常銳利。

在戰爭年代,男女老少都在靈巧地與敵人作戰。這個不知名的老頭一槍沒用,卻讓一羣日本鬼子踹了一腳,往西邊去了。

他很自信。他不慌不忙地抱着小船,在夜間被敵人嚴密監視的蘆葦叢中給隊伍送米、油、鹽,有時還從遠處帶一兩個幹部來。他對蘆葦塘的負責同志說:“你們什麼都靠我,我什麼都靠供水能力。”他悠閒地穿梭在密集的炮火中,沒有一顆子彈碰到過他的手指。

他有溫柔。護送兩個漂亮女孩到蘆葦塘的時候,話語裏充滿了即將溢出的善意。他溫柔地安慰着緊張的孩子:“沒事,安心睡覺,去蘆葦塘,吃米飯和魚。”他真誠地稱讚那個洗臉的小女孩:“好帥的孩子!”

他自尊心很強。把女孩帶進蘆葦塘,讓大嶺掛電話,她覺得見誰都丟人。本來大凌吊花是敵人的子彈,他沒有打,但是他覺得好愧疚好自責,沒有保護好受傷的孩子。

他機智,想着利用凶神惡煞的貪婪,在船頭放一束芬芳聰慧的蓮花,從容不迫的吃着蓮花,引誘敵人中了埋伏。

他很勇敢,獨自面對許多魔鬼。他靈巧地划着船,撐起扁擔,讓船轉了一圈,假裝措手不及,讓鬼子毫無防備地“勾住”。

他有仇恨,大凌受傷時,他下了一張罰單:“他們傷害了你,流了這麼多血。明天我要叫他們十個人流血!”這位勇敢的英雄韓用第二天的行動證實了前一天的承諾!

他自信,自尊,溫柔可恨,機智勇敢。他是一隻在火中悠閒自在飛翔的魚鷹。

這個魚鷹就是孫儷《蘆花蕩》裏的老人。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2

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知名英雄,而是一個沒有名字沒有姓氏的普通船伕。他的工作既普通又重要:就是這條破舊的船運送食物,運送幹部和病人到村裏。有一次,老人護送兩個女孩去村子。不料其中一個女孩被日本鬼子打了,老人痛苦地自責。他想實現對那個女孩的承諾。“他們傷害了你,留下了這麼多血。明天我要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第二天,他立即率領十幾名日本士兵來到蘆花蕩,與他們英勇作戰,最終殲滅了所有日本士兵。

看完之後,我不禁感到震驚:這位老人既是凡人,又是偉人。他只是一個載着貨物和人的老船伕;但他的偉大在於誠實守信,勇敢機智。

他首先把新鮮的荷花放在船頭,引誘在河裏游泳的日本士兵。日本兵看到新鮮的荷花,立刻向老人游去。然後,老人假裝心慌,跟着船往前劃。但是船突然停滯了,原來是在大鐵鉤的伏擊區。如果那些日本士兵多注意水中是否有障礙物,他們可能不會被活活淹死。然而他們心裏想的都是趕緊把新鮮香甜的蓮子吃掉。所以這些日本兵最後都掛在大鉤子上了。這時,老人“嗖嗖”地舉起竹篙,“啪啪”地打在日本鬼子的頭上。不一會兒,日本兵全死了。老人履行了對女孩的承諾後,高興地回去了。

划船老人利用愛吃蓮子但不常吃的日本士兵的弱點,打敗他們,爲受傷的女孩報仇。老人是個聰明人,也是個有血有肉的硬漢!他沒有名字,他是無名英雄!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3

在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爭頻繁爆發。戰爭可以分爲正義和非正義。閱讀戰爭題材的作品,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力量和非正義戰爭的邪惡,看到真善美與謬誤、惡與醜的極端,看到人類意志力、智力和體能的最大化表達,從中得到啓示。

於是,我看了《蘆花蕩》戰爭故事。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老人護送大嶺和二嶺去找部隊。途中,大嶺被日軍一槍打傷,爺爺很傷心。他對兩姐妹深感內疚。第二天,老人向日本鬼子報了大嶺之仇,打了勝仗。

看了這篇文章,知道這個爺爺是一個愛國抗日熱情;有老有強的精神;有強烈的愛恨情仇;過度自尊自信;兼具智慧和勇氣的英雄行爲。

這篇文章在寫作中也有許多特點,如使用動作描寫、表情描寫、語言描寫、隱喻等修辭手法。這可以用來更形象地描述爺爺對敵人的仇恨。

在滿是詩畫的蘆葦叢中,一個瘦瘦的老人整天自由穿梭,讓抗日將領們心情愉悅,日本鬼子們心寒。

他自信,自尊;他有溫柔,有熱血,有仇恨;他愛憎分明,勇敢機智,是一隻勇敢的魚鷹!

看看爺爺,想想自己,差距太大了。在日常生活中,每當遇到一點困難,就會退縮,想放棄。有一次,我去爬山。走到一半,我不耐煩地說:“你到了嗎?再見。”走了一會兒,我說:“怎麼這麼遠?不要爬!別爬!”看了這個故事,覺得很慚愧。有時候,當我放學回家時,我看到一隻小狗。雖然很可愛,但是我

嚇得心驚肉跳,心裏一點都不安寧,一直怦怦地跳着。但《蘆花蕩》裏的老爺爺面對敵人時很自信,並不怕敵人。而我在面對一條小狗都怕得腿腳直哆嗦。假如我就是故事中的老爺爺,當我面對敵人時我會怎麼樣呢?是投降,還是鼓起勇氣跟敵人對抗。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會毅然決然地跟敵人對抗。

我要向老爺爺學習,做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4

一個將近花甲之年的老人,時常穿着一條藍色的破短褲,拿着竹篙,站在與他相依爲命的船上。他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他有短短的、精神的花白的鬍子,一雙眼眼睛格外的尖利有神。

在戰爭年代,不管是男女還是老少,都在巧妙地與敵人作鬥爭。這位不知名的老人,就是沒用一刀一槍,讓一羣日本鬼子蹬腿就去了西天。

他自信。悠閒地撐着船,在夜晚給被敵人嚴密監視的葦塘裏的隊伍運送柴米油鹽,有時還會帶來一兩個遠方趕來的幹部。他對葦塘裏負責的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他在密密的炮火中不慌不忙地穿梭,從沒有子彈捱過他的一根毫毛。

他有柔情。在護送兩個漂亮的女孩子去葦塘的時候,話語裏灌着快要溢出來的慈愛。他溫柔地安慰着緊張的孩子:“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到葦塘裏,還有大米和魚吃。”他真心地讚美洗臉的小女孩子:“多麼俊的一個孩子啊!”

他自尊心強。帶着女孩進葦塘而讓大菱掛了花,覺得沒臉見人。本來大菱掛花是敵人的子彈,又不是他給打的,他卻如此內疚與自責,覺得是自己沒有保護好受傷的孩子。

他機智,想到利用鬼子們的貪婪而在船頭放一捆清香而智慧的蓮蓬,還自己悠悠地吃蓮蓬,引誘敵人進埋伏圈。

他勇敢,單獨面對衆多的鬼子,他靈巧地划着船,一撐篙,讓船溜溜地轉個圓圈,裝着張皇失措,七拐八拐地讓鬼子毫無防備地“上勾”。

他有仇恨,在大菱負傷時打下包票:“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作文!”這個鐵骨錚錚的英雄漢,在第二天用行動證實了前一天的諾言!

他自信、他自尊,有柔情,又有仇恨,他機智,還勇敢。他是在炮火中悠閒而自由地飛翔的魚鷹。

這個魚鷹就是孫犁《蘆花蕩》中的老頭兒。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5

越殘酷的戰爭越需要有美麗的心靈

戰爭的炮火薰烏了人的眼睛,穿梭的子彈製造着碩大無比的驚恐與焦慮。戰爭的殘酷無情剝奪着人們脆弱的心靈,戰爭是難以抹去的污垢,讓那個年代裏的人們無法擦拭。如何讓這樣的人們在硝煙中找到生活的美好,如何讓飽受折磨的人們在漫長的封鎖中緩解心靈的苦痛,這需要有某些東西帶給人們新鮮的氣息。此時,文學就成了浸潤心靈的一泓清水,而孫梨就在此刻創造了似水的文學。他用《蘆花蕩》洗着人們臉上的血污,撫摸着痛苦的心靈。在壓抑與無奈中,在戰鬥與渴望中,《蘆花蕩》給戰爭一些詩意,給蘆花蕩一些風月,給心靈一些寧靜。

蘆花蕩本不缺少優美的風月,但戰爭讓人們忘記了注視身邊的美景。《蘆花蕩》用輕巧的筆勾勒着清新的戰爭生活,淡化戰爭,製造輕鬆。這篇文章也確實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戰爭畫面,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對戰爭的印象,讓人們有了另一種戰爭感受。這也就是孫梨要做的,而他也確實做得很好。

故事發生在抗戰的歲月裏,當然少不了戰爭的痕跡。只不過作者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蘆花蕩的“景”上,寫出了景的詩意,創造了詩意的心靈。

文章開頭就以天上的星星驅趕着陰森的黑暗。“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浸”字透出了嫩、柔、潤,而且要“滴落下來”,看在眼中怎捨得離開她,頓生愛憐之情。這是怎樣的一個蘆花蕩,牽動着每一個飽受戰爭折磨的心,讓痛苦也隨着天上的星滴落去,隨着蕩裏的水靜下去。這只是開始,還有“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彎彎下垂的月亮”帶着俏皮可愛之感,月本就有情,在這一片水天中似一個微笑的臉掛在天空,讓人們在苦悶中找尋到了快樂,有童真,有幸福,這月下的人仰着的臉也應是笑的。“浮”字寫出了輕盈、縹緲。水天都在這星月下朦朧起來,彷彿帶着人們進入了夢境。悠悠的蘆花蕩,變幻出詩意的神情,讓人們忘記了這就是戰場,忘記了昨日的激戰,忘記了身心的痛。

這就是戰場上的畫境,是蘆花蕩醉人的美景。孫梨用詩意的自然景色賦予了戰爭另一種氛圍。作爲故事,孫梨更用詩意的生活淡化着戰爭,製造溫馨甜美的漁家氣氛。

一老二小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選材的特定人物。一條小船編織出了一個個輕鬆優美的生活圖景。

月夜行船:“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半夜以後,小船又飄回來……”最能營造詩情畫意的莫過於小船,月色、清波、蘆花、一葉小舟、一個“漁人”,營造出一個寧靜清幽的月夜圖景。“飄”字寫出了小船行駛的輕鬆、歡快。似有微風浮過葦塘,一片葦葉隨風飄過水上,飄在清幽的月夜,彷彿能聽到船槳輕快的擊水聲,老頭子帶着“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一槳一槳地向讀者傳遞着熱愛生活的喜悅之情。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6

子彈颯颯亂濺,穿破黯綠枝葉,款款殘葉躺在湖面上。尖尖船尾犁過蕩面,浮起陣陣漣漪。老頭立船,白影斜映水,蘆花,笑顏依舊。

深夜,隱在身後的無數雙灌滿殺氣的眸子,不斷地掃視2着周圍。刺眼的探明燈,銳利地監視着。但一位老頭卻站在葦葉似的小船在監視區內穿梭自如,毫無畏懼。他年邁60,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在風中飄搖,身體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但卻特別精神!在敵人緊緊的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早出晚歸,心情悠閒,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樂觀!

硝煙歲月中混沌一片,戰火歷史禁錮了整個蘆花蕩。蜻蜓無了點水之心,蝴蝶無了孕育之意,都遠遠地躲到深山老林。唯有這位老頭,絲毫不在意身後的危險,就這樣靜靜地完成他的任務,過他的日子。立在船頭,飄在水面,早出晚歸,怡然自樂。他的心,不被硝煙所玷污,不被戰火所辱沒。舉着楫,打着水,尖尖船尾犁過蕩面,望着初起的太陽,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7

在歷史上,水與火的戰爭屢屢爆發。我們能從種種戰爭中看到正義的力量,更能看出在戰爭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境……

在《蘆花蕩》這篇課文中,我們就能很容易地看出老頭子的機智、勇敢、偉大……的精神面貌。而作都也運用了巧妙的語言來描寫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

在一個夜晚,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敵人所監視的區域劃過,卻沒有被敵人發現。由此可見老頭子駕船的技術有多高超。不過,因爲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好像什麼事都沒有。

有一天,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來了。那兩個女孩因爲在炮火裏滾了一個多月,都染上了一種急性的傳染病。她們想在葦塘裏休息休息,打打針。老頭子十分喜歡這兩個女孩。大的叫大菱,十五歲,小的叫二菱,十三歲。把她們接上船,老頭子就叫她們睡一覺。這兩孩子在炮火裏一直都沒安靜過,神經十分緊張。只要有一點動靜 ,她們就把閉上的`雙眼睜開了。而現在又到了這麼新鮮的一個地方,就更睡不着了。

只見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那個大女孩輕聲吆喝她:“這都什麼時候了,還這麼愛乾淨!”老頭子說:“洗一洗吧,沒關係的。”就在這時,在遠遠的地方有一片陰慘的黃色的光,突然間轉到了她的的船上來,女孩尖叫了一聲。老頭子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的。”不一會兒,就要過封鎖線了。小船無聲地,但又飛快地前進。按照燈突然照向他們,沒有再轉動了,兩個女孩的臉照得雪白,緊接着掃過一梭機關槍。老頭子叫女孩們趴下,自己跳下了水,推着小船前進。大女孩把小女孩抱在懷裏,倒在船夜工上,用身子遮蓋了她。子彈在她們的船邊飛過,大女孩把小女孩抱在懷裏,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蓋了她。子彈在她們的船邊飛過,大女孩負了傷,雖然她沒出聲,可是她再摟不住小女孩了,她翻了下去。

老頭子看着受傷的大女孩,心裏難過極了。他決定去打日本鬼子報仇……

說到這裏,大家一定很好奇,老頭子一個人怎麼找日本反子報仇啊!如果想知道的話,那就仔細去找找《蘆花蕩》這篇文章吧,它會給一個驚心動魄的世界的。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8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的歲月裏,在充滿着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裏。有一個乾瘦的老頭子,整天來去自如地穿梭在其中。他讓日本鬼子感到了膽寒,讓抗日戰士感到了快樂。但有一天,他因爲過於的自信和自尊,在接兩個女孩子——大菱和二菱回葦塘裏休息的時候,一時大意讓其中的一個叫大菱的女孩子被日本鬼子的機槍掃中了,受了傷,他因爲沒有圓滿地完成此次任務而感到內疚、自責。他發誓要讓鬼子們血債血還,同時還要二菱去看,給他作證。

二菱親眼目睹了老頭子英雄般的行爲,她想着這位老同志在昨天所說的話可不是放的空炮,自己還真是小看了這位老同志呢。別看他這麼大把年紀了,還真是個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着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的樣子,而且他還足智多謀。原來他在船頭放了一大堆又肥又大的蓮蓬,自己還在有滋有味的剝着蓮蓬吃,是爲了引起鬼子們的注意,鬼子們哪裏吃過這麼新鮮的東西。他駕船的本領可真就神了,好像牽着鬼子的鼻子在轉圈圈呢。鬼子在水裏被駕船的老頭子弄的轉來轉去,怎麼不敢動彈了呢?怎麼有一股一股血從水裏冒了上來呢?老同志還沒有動手啊,鬼子怎麼就怎麼嘩嘩的流血了呢?一定是水裏設了什麼機關,他可真有點子。原來他有他的本事,可以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們只有捱打的份,沒有還手的能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地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去,讓她知道這位老英雄的故事,讓她安心養傷,早日康復,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19

最近讀孫犁的《蘆花蕩》,我的腦海閃現出“天堂裏的戰爭”六個字,這可能源於孫犁的敘述藝術,將殘酷無情的抗戰,以如詩如畫的風景描寫與淡化戰鬥的描述之故吧。

  一、蘆花蕩裏寧靜的月夜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夜幕下的蘆花蕩,讓飽受戰爭折磨的心隨着天上的星滴落而去,滴落在白洋澱平靜水裏。那“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月有情,在蘆花蕩的水天中,如一個微笑的俏皮的臉掛在天空,讓人們在戰爭的苦悶中找尋到了快樂、童真與幸福。水天在這星月下朦朧起來,彷彿帶着人們進入了夢境。悠悠的蘆花蕩,變幻出詩意,讓人們忘記了這裏的生死戰場,忘記了昨日的過水上封鎖線的激戰,忘記了生離死別的痛。

“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半夜以後,小船又飄回來……”詩情畫意的月夜行船,在月色、清波、蘆花、一葉小舟、一個“漁人”的組圖裏,營造出一個寧靜清幽的月夜圖景。似有微風浮過葦塘,一片葦葉飄在清幽的月夜,船槳輕快的擊水聲在你耳邊響起,還有老頭子帶着“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向你傳遞着熱愛生活的喜悅。

  二、蘆花蕩的清香

“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稻香撲鼻,魚香入口,夾起雪白的米飯,嚥下可口的佳餚,在殘酷的環境裏營造了家的溫馨。“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製造一個沁香的陷阱,誘敵尋香而來,待他們是水裏繞在枯木樁上的鐵勾子。沒有喊殺,沒有拼死一搏,有的是“清香”入鼻,殘酷無情的戰爭被清香淡化了。

  三、 悠閒的老人與天真的小女孩

“小女孩子趴在船邊,用兩隻小手淘着水玩。發燒的手浸在清涼的水裏很舒服,她隨手就舀了一把潑在臉上……她痛痛快快地洗起來,連那短短的頭髮。”在深夜過日軍封鎖線接兩個女孩是十分危險的,但在冀中區過來找隊伍的小女孩的心裏,從她的神情動作上看不到緊張,找不到戰爭的影子,有的是玩耍的快樂,對蘆花蕩的喜愛。蘆花蕩寧靜儼然成了她們釋放戰鬥苦悶的天堂,“小女孩子擡起頭來,望一望老頭子,笑着說:洗一洗就精神了!老頭子說:不怕,洗一洗吧,多麼俊的一個孩子呀!”神情喜悅,話語親切,心靈美麗。

作者沒有將讀者的注意力轉到如何躲過日軍的眼睛這一重要事情,而是用喜愛的目光注視着船上的女孩,“多麼俊”不僅寫出了女孩的美,也寫出了老頭子心靈的美。此情此景讓我們想到了幸福甜美的生活。這是過敵人水上的封鎖線嗎?我們定然會有這樣的疑問,孫犁用他特有的敘事藝術告訴每個讀者,戰爭也可以用清新的語言來敘述,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也有女孩的天真,老人的悠閒,緩解戰爭緊張氣氛躍然紙上。

  四、淡化的戰鬥畫面

戰鬥中無法迴避的殘酷也巧妙地進行淡化描寫。“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望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這就是老頭子準備與敵人戰鬥前的環境。“有一篙沒一篙地撐着,兩隻手卻忙着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個投進嘴裏去。”“有一篙沒一篙”的悠閒之狀,“忙着剝蓮蓬”的目中無敵的自信,“投”的愉快吃狀。讓讀者在字裏行間讀出輕鬆的生活氣氛。

在鬥敵中,“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着鬼子們轉。”兩句在寫出高超的駕船技術的同時,帶有一種戲耍。“溜溜”“旋風”帶有一份快樂。

在護送兩個女孩時,大女孩負傷了,作者用“一股熱熱的東西”“掛花”有意迴避鮮血。在與鬼子打鬥中,用“敲打頑固的老玉米”發泄心中對敵人的恨。

《蘆花蕩》是孫犁的代表作,更是描寫戰爭的一篇傑作。它以獨特的視角和藝術表現手法給了讀者清新的抗日戰鬥感受,用美麗的心靈描寫蘆花蕩,送給讀者一個天堂般美麗的心靈體驗。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20

天太冷,溫度一下子降了好多,剛關了冷空調又得開熱空調。天氣越來越奇怪,想找找“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絕好境界,卻很難覓了。似乎有冬的蕭瑟,街上到處是裹緊衣服匆匆走着的人。

教室裏倒是出奇的暖和,沒有風的肆掠。今天走進的是孫犁的《蘆花蕩》,沒有瀰漫的硝煙,也沒有慘目的血腥。戰爭似乎在這裏被盪滌了,月明風清的夜晚,葦塘裏滴落的星星,稻米和着肥魚的香味,白綢子樣的水鳥,紫色絲絨般鮮嫩的蘆花------能把戰爭演繹得如此具有詩情畫意,看來也只有在白洋澱這地方,也只有孫犁了。

學生們聽得很專注,眼神裏更多的是詳和。他們的身邊沒有大片大片的蘆葦,更少見到撲騰而過的水鳥,可他們一下子喜歡上了孫犁筆下的蘆花蕩。可他們哪裏明白,如他們一般大的孩子,在美麗的蘆花蕩裏,每天是怎樣驚恐地張望着這個世界,是怎樣小心翼翼地打發着每一個日子,是怎樣無奈地着着自己家鄉一片片的被踐踏,美麗的蘆花蕩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充滿了血腥的戰場。

鈴聲響,我們把思緒從蘆花蕩中走出,外面還是呼呼的風,似乎還可看見滿塘的蘆葦。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21

文中像一片葦葉“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寫出小船在葦塘中的樣子,也比喻主人具有葦子一樣旺盛的生命力和頑強鬥爭的意志。

文中的飄”字形象的寫出了木船的輕快,表現了老頭子駕船技術的高超。

文中“敵人監視着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裏的人送來柴米,也提防裏面的隊伍會跑了出去。我們的隊伍還沒有退卻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半夜以後,小船又飄回來,船艙裏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兩個從遠方趕來的幹部。”寫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鬥的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同時,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景物描寫,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夜晚的明亮。在如此明亮的夜晚,老頭子竟駕着船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活動。

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子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着天邊的北斗。她們看着初夏的小麥黃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把女孩子們逐漸成長的過程描述得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羣的南飛北迴,詩意傲然地暗喻着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於“眼望着天邊的北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實在的景物,同時,他又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裏去。他被什麼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隻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裏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着,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了。對鬥爭的描寫表現出了老頭子的智勇雙全,他早在枯木樁上了一隻只鋒利的鉤子,船頭放一大捆蓮蓬,引鬼子進入水區,讓鉤子把敵人咬住,然後痛擊敵人。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22

當我讀完《蘆花蕩》這篇短篇小說後,我深深被哪位老船公那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還有那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熱情和過於自信和自尊、智勇雙全的能力而震撼。

文章講的是一個乾瘦老者,只靠那支靈巧的蘺和水鴨似的本領,在鬼子封鎖的葦塘裏穿梭馳騁,從未發生過意外,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送葦塘,被鬼子發現,一個女孩受了傷,他感到蒙上了恥辱,發誓要報仇並把女孩送進葦塘。第二天,他設計圈套,把鬼子痛打了一頓。讀了這篇文章我們應該要學習老船公那智勇雙全的能力。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我不禁想起了那年冬天的夜晚,我和同學約好一起去逛街。走在路上,我們看到了一個蹲在路邊的小女孩,我們便走過去看了,只見她擡起頭看了我們一眼,哭得更大聲了。我和小月猜她可能是迷路了,我們想問她,但她一直在哭,我們都不知該怎麼辦。只好蹲在她面前逗她笑、安慰她,但是她還是一直在哭。我們只好先離開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經過那裏,發現小女孩正坐在那裏玩着一個玩偶,在她旁邊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她牽着小女孩走了。看到那時,我非常後悔,如果我能去買一個玩具或是細心地安慰她,或許小女孩就能早點找到回家的路,就不會在路邊呆那麼晚了。當時,我只想着和小月去逛街,卻沒想到這一點,讓小女孩哭了那麼長的一段時間,我真是太不欠考慮了。

讀了《蘆花蕩》這篇文章之後,我學到了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有自信和自尊,還要有智勇雙全的能力。

  八年級上冊課文蘆花蕩讀後感 篇23

蘆花蕩這篇文章主人公爲一個乾瘦的老頭子。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裏,這個乾瘦的老頭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讓抗日將幹感到快樂,讓日本鬼子感到膽寒……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的歲月中。

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他護送兩個小女孩兒回區隊,沒曾想,一個大點的女孩兒竟“掛了花”,待他們安全了,老人竟然不想護送他們了,原因竟是:他原先誇下了海口說,他覺不會讓一個人“掛花”,而這次竟然出了意外。經過女孩兒的勸說,他決定護送女孩兒到區隊,並告訴女孩兒一定要爲她報仇,讓另一個女孩兒去觀看。

這天清早,他來到了澱子裏,摘了些新鮮的蓮蓬去“引誘”鬼子,他像和鬼子捉迷藏,不一會兒,鬼子們的大腿肚子上便掛了幾個鉤子,再也不能動彈了。

這個乾瘦的老頭子,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熱血,有仇恨,他是一隻勇敢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