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孔乙己:麻木不仁的國民代表

孔乙己:麻木不仁的國民代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 ,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孔乙己這個人物吧!

孔乙己:麻木不仁的國民代表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爲小酒店裏人們嘲笑的對象,從而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孔乙己那可憐而可笑的個性特徵及悲慘結局,既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認只有科舉一條出路的悲慘命運的生動寫照,又是中國封建儒家獨尊下科舉制度“吃人”本質的具體表現。

  孔乙己

環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舊社會的過渡時期,其性格就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樸實,另一方面他迂腐頑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孔乙己這樣性格的人物,毫無疑問是一個悲劇形象。

  迂腐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識分子,他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條,但是他連秀才都沒有考上,有沒有功名利祿,生活過得非常窮酸。孔乙己有着封建教育制度影響下的書生特有的清高本質,沒有經濟來源,也不願意從事勞動賺取錢財,端着讀書人的架子只能越過越窮。關於孔乙己那句“竊書算不算偷”的名言,我們可以看出他作爲窮困潦倒的書生的迂腐一面。當大家嘲笑他偷書的時候,孔乙己只能無力的回擊一句“竊書不算偷”,讀書人的事不能算偷,這是多麼可笑的歪理,此時孔乙己的窮酸迂腐可見一斑。

  善良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是雙面性的,複雜的,他雖然窮酸、迂腐,但是也有人性的閃光點。孔乙己善良的一面體現在他教小孩子認字和分茵香豆給小孩子吃的兩個細節上。孩子們圍住他,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茴香豆並不是什麼稀罕物,可是在那樣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在“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鹹煮筍,或茴香豆,做下酒物”的年代,在賣酒都要羼水的年代,對於一個窮愁潦倒之人來說,確是何其珍貴,可他卻一人一顆,一直分到所剩無幾爲止。一個“便”字就可見其大方,真真是分得毫不遲疑,毫不手軟。相比較那些個掌櫃和長衫客們,他們中有誰不比孔乙己闊綽,有誰擁有的不比孔乙己多,但又有誰分豆給孩子們吃呢?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當孩子們再次把“眼睛望向碟子”,他不是謾罵,不是恐嚇,竟也“着了慌似的”哼起了《論語》裏的調子直哀求,一個擁有善良與透明心性的老頭躍然紙上。

  窮困潦倒的“士”階級

酒店的酒客,有兩個不同的等級:以下層勞動人民爲主的“短衣幫”和以上層地主階級、有錢人和讀書人爲主的“長衫客”。“短衣幫”們因爲生活貧困、社會地位低下,在酒店裏只能站着吃喝,“長衫客”們卻可以走進酒店的專屬包間坐着,慢慢享受酒肉佳餚。孔乙己初次出現在酒店裏,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爲他是站着喝酒卻穿着長衫的惟一的人。既是穿長衫的,就應慢慢走進屋裏,愉快地坐着吃喝。但是孔乙己卻不能,他只能跟短衣幫一樣,在櫃檯外站着喝酒,不倫不類。他讀過書,但是沒有考上秀才,不能依靠認識的字、讀過的書來生活,那就必須用勞動來謀生。但是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就在於它不但使人與勞動脫離,而且還教育人輕視勞動階層,灌輸唯有讀書是最高尚的思想。不勞動,不能生活,自然越過越窮,可是孔乙己還是死要面子,覺得讀書人無論如何都應該比普遍人高一等,處處要顯示出自己的身份,賣弄學問。站着喝酒這個細節顯示他不是地主階級,不是有錢人,理應把那件又髒又破的長衫脫下來,融入短衣幫的人羣裏。可是孔乙己又不願承認自己的'窮困潦倒,相反還覺得自己比他們都要清高,處處擺讀書人的架子。他既不屬於貧窮人士也不屬於上層地主階級,與這兩個社會主流階層都存在着距離。生活貧窮的孔乙己和當時社會的下層人民沒有什麼兩樣,但他時刻穿着在他看來是身份象徵的“長衫”。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內心輕視廣大勞苦衆生,同時又渴望融入在他看來高大上的上層地主階級和讀書人、有錢人的世界,這種意識使他處在一種尷尬的社會地位當中,不但不被這兩個階層認可,反而成爲他們譏諷的笑柄。孔乙己窮苦、懶散,身上的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年多沒有補,也沒有洗”;反覆被人欺負、毆打,臉上經常掛着新痕舊傷,偏偏他又自恃清高,滿口“之乎者也”,“孔乙己”稱號由此而來。魯迅通過對孔乙己的社會地位、肖像、穿衣、話語及稱號的刻畫,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社會地位與思想意識的矛盾所在。孔乙己熱衷功名利祿,思想上羨慕上層階級,輕視勞動人民,時刻不願脫下標誌自己讀書人身份的長衫。

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犧牲品。統治階級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對他進行殘酷的控制,推殘了他的肉體,剝奪了他的生路,而且在精神上毒害了他,使他蒙受了極大的恥辱和痛苦。文章刻畫了一個被封建思想所毒害所麻木而最終又被社會拋棄吞沒的下層知識分子孔乙己形象和他的悲慘命運,對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無數的科舉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無情的揭露。孔乙己最終在肉體的毒打和心靈的虐殺中孤獨地死去了,但他不覺悟,致死都不明白是誰造成了他最後悲慘的結局。

[孔乙己:麻木不仁的國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