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樹和喜鵲課文原文大綱

樹和喜鵲課文原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樹和喜鵲》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纔會快樂。相關原文內容,一起來看看!

樹和喜鵲課文原文

《樹和喜鵲》課文原文

從前,這裏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裏只有一隻喜鵲。

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後來,這裏種了好多好多樹,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裏都有喜鵲。

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

每天天一亮,喜鵲們嘰嘰喳喳叫幾聲,打着招呼一起飛出去了。天一黑,他們又嘰嘰喳喳地一起飛回窩裏,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課文學習

1. 朗讀指導。

本課的朗讀,讀正確是首要任務,要讀準“一”的變調。“一”的變調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出現多次,在這篇課文中出現頻次很高,要鞏固讀法。可以先讓學生畫出所有帶有“一”的詞語——“一棵樹、一個鳥窩、一隻喜鵲、天一亮,天一黑、一起”,自己嘗試讀一讀,然後把詞語放在句子中讀準確。這些詞語主要集中在課文的第1、5 自然段,可以採用指名讀段,同桌互讀這兩段等形式檢測並鞏固“一”的不同讀音。

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能隨着課文情感的變化而有所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可以採用想象畫面、創設情境、體會心理等策略進行朗讀指導。

(1)朗讀第1、2 自然段,要指導讀好“只有一棵樹、只有一個鳥窩、只有一隻喜鵲”,在這樣的語言反覆中想象畫面,感受一棵樹、一個鳥窩、一隻喜鵲的孤單,與第2自然段的“孤單”相呼應,把朗讀與理解、體會情感融於一體。

(2)第3、4 自然段的朗讀,可以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作適當的遷移,讓學生在整齊的語言形式中感受語言的節奏感: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裏都有喜鵲。從而爲讀好、理解“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作鋪墊,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課文情感的變化。

(3)朗讀第5、6 自然段,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化身喜鵲進入這個熱鬧的`場景中,天亮時相互打招呼,天黑時聊一天的收穫。在指名說、小組合作說中體會“嘰嘰喳喳”,感受“熱熱鬧鬧”,讀出自己心中的“快快樂樂”。只要學生能有所感悟,朗讀時有所體會即可,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

2. 理解運用。

這篇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通過樹和喜鵲由單個變成羣體,折射出樹和喜鵲心情的變化,這種變化就藏在課文的第2、4、6 自然段中。建議在教學中找讀這些寫變化的句子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課文第2 自然段有一個小泡泡提示學法:讀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單”的意思。學習課文第1、2 自然段時,要引導學生聯繫上文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這樣進行:

(1)找出“孤單”一詞,試着說一說“孤單”是什麼意思;

(2)引導學生讀第1自然段,聯繫“ 一棵樹、一個鳥窩、一隻喜鵲”,瞭解“孤單”表示只有一個;

(3)通過讀句子,抓住連續三個“只有”,把“只有”換成“有”進行句子比較,讓學生想象喜鵲的心理,感受無人陪伴的“孤單”。

從前,這裏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裏只有一隻喜鵲。

從前,這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個鳥窩,鳥窩裏有一隻喜鵲。

這種學習詞語的方法遷移運用於後面課文的學習中,第4自然段“鄰居”一詞,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學習過的“聯繫上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來理解。

“也”的用法在前一課《小公雞和小鴨子》中進行了學習,在本課中的用法基本相同,建議隨句子的學習而進行,聯繫自己的生活嘗試運用。

3. 課後練習。

本課的課後練習除識字寫字外,還有“朗讀課文。想一想樹和喜鵲後來爲什麼很快樂”和“讀一讀,記一記”兩題。

“ 朗讀課文。想一想樹和喜鵲後來爲什麼很快樂”是對文章內容和人文情感的探索。在閱讀理解層面是對學生進行“找出課文中的信息,根據信息作出推斷”的能力訓練。從一年級上冊開始就對學生有“能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的閱讀要求,而本課的要求是對

一上冊和本冊第二單元要求的深化和提高,需要學生對找出的信息進行再加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整合表達。建議在教學中要求不能太高,不要過分糾結於內容,要着力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方法,並進行有序地表達。在評價時多關注學生找出相關信息的方法,思考的角度等。

“讀一讀,記一記”是詞語積累的內容,旁邊還用泡泡的形式提出要求“像安安靜靜這樣的詞語我還能說幾個”。這一題要求學生讀準詞語,瞭解意思,並能積累下來,還要積累AABB結構的詞語。建議瞭解詞語的意思隨課文學習進行。積累詞語可以單獨放一個環節,可以先讀讀詞語,橫着讀,讀好詞語,豎着讀,可以引導學生髮現兩個詞語的特點——意思相對;還可以選用其中的詞語說一說課文相關的內容;最後可以積累一些AABB結構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