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課文原文大綱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課文原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課文內容《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奇特、雄偉、壯觀的景象。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課文原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課文原文

  課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裏是觀潮的地方。我們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知識點

1、關於錢塘江大潮的形成

錢塘江是浙江省的河流,下流入杭州灣。錢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別宏偉,是因爲錢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出海口寬達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縮到二十公里,而到了鹽官鎮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寬內窄,呈喇叭形。海潮來時,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擁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內推進。由於裏邊江道突然變窄,所以大量潮水被兩岸夾住;又加上這一帶河牀高低懸殊也很大,從而向東流的江水衝擊着由東向西涌來的潮水,前浪疊後浪,互相擁擠、堆積,進到鹽官鎮時江道最窄,形成峯。於是激起一道數米高的白浪水牆,形成聞名中外的天下奇觀。每年農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觀潮的時候,所以人們競相前往海寧觀潮。

2、詞語解釋

橫臥:橫躺着。本課指錢塘江橫現在人們眼前。

屹立:高聳地直立着。

橫貫:橫向貫穿。本課指錢塘江潮頭從這岸到那岸橫着通過去

餘波:指大潮過去以後剩下的波浪。

人聲鼎沸: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人聲鼎沸是形容人聲喧鬧、嘈雜,像水在鍋裏沸騰了一樣。

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際會合,指地平線。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開。山崩地裂多發生在地震的時候,本課形容潮來的聲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漫天卷地:漫,滿、遍。漫天卷地是鋪天蓋地的意思。本課形容大潮餘波水勢洶涌。

2、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課文描繪了農曆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第2—5自然段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順序記敘了錢塘江大潮的一次過程,具體描繪了錢塘江大潮奇異壯觀的景象。

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這一段先交代觀潮的時間、地點。接着描繪了江面的景象及遠處的小山、近處的建築,從而寫出了潮來前的平靜。之所以寫潮來前的平靜,是爲了給潮來時的景象作鋪墊,使人讀到“潮來時”的景象時自然與先前的“平靜”形成強烈對比,從而感受到大潮的壯觀。在這部分的描寫中“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這句話是不可忽視的,正是由於錢塘江入海口地勢的.特點,纔有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形成。最後寫錢塘江大堤上等待觀潮的人極多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們的心情,也正說明這“天下奇觀”對人們有着多麼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潮來時的奇異景觀。這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部分。第3自然段先寫從遠處傳來的“好像悶雷在滾動”的隆隆的響聲,但“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什麼變化”,聲音像悶雷說明還很遠,江面還沒有變化卻聽到聲音,可以想象大潮來勢之大。接着再寫隨着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說明是在遠處,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條白線”,是因爲水天相接的東邊江面寬闊,潮頭不高的緣故。

第4自然段具體形象地描繪大潮越來越近時的壯觀景象。先寫“白線”很快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寫出了大潮越來越近,水勢逐漸加大的過程。接着寫“再近些”時,“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從顏色和高度這兩個角度寫出了大潮的氣勢,這是由於東寬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滾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牆。最後寫“越來越近”時,大潮更加驚天動地、氣吞山河,“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兩個比喻句,從景象和聲音兩個角度,形象具體地寫出了大潮的水勢之大,來勢之猛,真是氣吞山河,無比壯觀。

第5自然段寫潮頭過後的江面的景象與變化。

一是寫“霎時,潮頭奔騰西去”說明大潮過去時急且快,可是餘波未盡,“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個詞寫出了餘波之大。

二是寫江面恢復平靜以後,江水漲了六七米高。顯然,這時的平靜與潮來前的平靜完全不同。

這兩點描寫從另一角度進一步說明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