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主次,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閱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瞭解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

【教學準備】

1、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等方式,瞭解雙龍洞的有關知識。

2、教師準備有關雙龍洞的圖片,錄像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置疑導入

師介紹智多星奪標旅行團的特點就是能讓小朋友們在奪標旅行中不知不覺地成爲智多星,“小朋友們想不想成爲智多星?”“想!”學生熱情高漲,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宣佈此次奪標任務:(多媒體出示)

目的地:雙龍洞

奪標指數:五星級

智囊寶典:葉聖陶爺爺《記金華的雙龍洞》 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

導遊:難難

“在這次的奪標旅行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挑戰,我們要善於運用我們手中的智囊寶典我是你們的導遊難難,希望不要被我的難題難倒哦!有沒有信心完成這次任務?”,“有!”“祝你們好運!”

臨行前填寫調查問卷。(多媒體出示)

調查問卷:

1、去過哪些景點,有何感受?

2、此次旅遊你想有什麼收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課文遊覽順序

挑戰:自行設計此次旅遊線路圖。(瞭解文章的明線)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學習課文內容

1、“還等什麼?我們出發吧!”創設情景,伴隨《春之聲》的音樂聲,師朗讀描寫路上美麗景色的段落。讓學生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漫山遍野的杜鵑,粉紅的山,變換調子的溪流聲。)

通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他們彷彿真的看到聽到了,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沿路的美。

2、“正當我們還陶醉在一路的美景中時,快看啊!我們已經來到了雙龍洞口:

(多媒體展示雙龍洞洞口的照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洞口大 。很有氣勢的特點)“小朋友們想不想到洞裏探險?學生迫不及待“想!”

“小朋友們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仔細觀察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待會有很艱鉅的任務等着大家呢!”

(多媒體播放雙龍洞的錄像,直觀感受雙龍洞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

2、完成任務:(多媒體出示:)

任務:繪製金華雙龍洞地形圖。

內容:包括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方式:協助導遊完成任務。

(在師生合作中探討交流,瞭解雙龍洞的地形以及各處的特點)

重點學習內洞和孔隙部分的內容。

內洞的特點:

⑴ 大,找出體現內洞大的句子,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這些句子寫出內洞大的特點的。

⑵ 奇,感受作者是通過寫洞內的石鐘乳的形態多端。顏色各異來體現內洞奇的特點。(觀看石鐘乳圖片,想象。說說它們的樣子。形態。給它們起個名字

⑶ 還有沒有新發現?(葉聖陶爺爺還描寫了內洞的另一個奇觀:一條黃龍一條青龍蜿蜒在洞頂)讓學生了解這是雙龍洞名字的來歷。

孔隙的特點:

低小。(多媒體播放乘船過孔隙這一段錄象),提醒學生注意看,說說自己在看過孔隙這段錄象時的感受,再讓學生通過智囊寶典找一找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孔隙低小的:學生討論彙報:

⑴ 船小。通過朗讀表現出船小得不能再小的特點。

“爲什麼通過船小你能感受到孔隙的小呢?”“只能容的下一隻小船出。”

⑵ 乘坐方式獨特。“怎麼乘坐?”

抓住關鍵詞“從……到……到…到……沒有一處……”以及動詞“貼”,再想象當時乘坐小船爲什麼用這樣的仰臥方式,以及在完成這一系列動作時會想什麼?有什麼擔憂?

⑶ 作者乘船時的感受,先請學生談談自己觀看過孔隙時候的感受。

生:“壓抑,不能呼吸。喘不過氣來,光線昏暗。”

師:“我們來看看葉聖陶爺爺和我們的感受是不是一樣?”怎樣朗讀才能把這種壓抑的感覺讀出來,指導朗讀。瞭解小船如何自由在孔隙間出入的。

老師總結:

在過孔隙時作者並沒有直接寫孔隙有多麼低小,可是我們卻從船小。乘船方式獨特以及作者乘船時的感受體會到孔隙低小的特點。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細膩真實的寫作方法。

3、師:“我們的旅遊快結束了,這一路我們都是沿着葉聖陶爺爺的旅遊線路完成任務的,其實,我們還有一位小導遊,跟着它我們也能順利完成今天的任務,它是誰呢?”

師可適當提示“嘩嘩譁~”學生恍悟“小溪流!”請看任務:(多媒體出示)瞭解文章的暗線。

挑戰:在地形圖的基礎上添加小溪流水線路圖。

提示:找出智囊寶典中所有描寫小溪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4、總結這次旅遊的收穫。學生的回答可以是多方面的: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

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認知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瞭解金華雙龍洞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能力目標:

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細緻描寫的方法;閱讀和想象相結合,讀懂課文,發展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的窄小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體會山上景色的美。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由題目猜測課文的內容和課文的寫作順序。

二、預習檢查

1、詞語:

浙江金華羅甸雙龍洞(用上這些表示地名的詞語介紹雙龍洞的位置)

粉紅色新綠明豔(你還知道哪些明豔的色彩?)

額角後腦肩背臀部腳跟(摸一摸這些部位,說說這些詞語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稍微合適聚集呈現昏暗顏色各異變化多端盤曲而上

根據意思說詞語:

山或石頭高聳的樣子(突兀),

樹木茂盛的樣子(森鬱)(蔥鬱、蔥蘢)

指導書寫生字聚

2、朗讀課文:

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作者遊覽的景點。

學生上黑板板書找到的景點。

三、再讀課文,畫出作者的遊覽示意圖

1、學生默讀課文,畫遊覽示意圖

2、根據遊覽示意圖,瞭解遊覽的順序。

3、瞭解課文敘述的重點,分清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

三、欣賞上山見聞

1、作者在上山的路上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見聞)

2、抓住“明豔”,體會山上生機勃勃的景象。朗感情讀。

3、抓重點句子,體會溪流的變化:

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朗讀,體會溪流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教師作示範朗讀,指導讀好排比句。)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和背誦。

四、練習

分類摘抄詞語。(表示地名的,表示身體部位的,描寫山和石筍、石鐘乳的四字詞語)

背誦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和想象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緻描寫的方法。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回憶作者遊覽的順序

(板書)

二、閱讀課文,瞭解雙龍洞的特點

1、外洞:

⑴多媒體播放“外洞”景色。

⑵引讀課文:

洞口(),外洞()。

⑶比較閱讀,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緻的描寫把外洞的特點描寫具體的:

①外洞很大,全是石頭。

②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2、孔隙:

⑴由外洞進入內洞,要經過一個孔隙。這孔隙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⑵從小船的“小”,體會孔隙的窄小。從人躺在船裏進孔隙的感覺,體會孔隙的低矮。(“從……到……到……到……”爲什麼要這樣寫?)

朗讀課文中描寫“我”進內洞時的感覺的句子。(體會作者細緻的描寫)

⑶小船是怎樣從外洞進入內洞的?

學生用兩隻手演示“我”進入內洞的經過。邊演示邊複述或背誦,進一步體會孔隙的窄小、低矮。

3、內洞:

⑴朗讀想象,你看到了什麼?

⑵多媒體放映內洞錄象:

認識石筍和石鐘乳。

想象所看到的石筍和石鐘乳,練習說話。

爲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句式:

看那石筍(石鐘乳),像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它的形狀變化之多──()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它的顏色多──()

⑷理解“是來進房子”,體會內洞的大。

三、總結課文

你覺得學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幫助?

1、找出課文中描寫溪水和泉水的句子,理清文中的另一條線索。

(板書與遊覽順序對應,幫助學生理解兩條線索的關係)

2、通過細緻的描寫,寫出事物特徵。

四、設計導遊詞

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設計導遊詞。

爲錄象片配導遊詞。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 篇3

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課文按遊覽的是順序,依次寫了洲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豔,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險;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慾望。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渾然一體,井然有序,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有機交融,貫穿始終;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在於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表達的方法,通過語言文字領略金華的雙龍洞的神奇之美,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字其中9個。正確讀字浙江、森鬱、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通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4、閱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三、教學設想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教材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爲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寫、練的教學思想,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文法。

在專教法上,我運用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於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法上,發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不定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代替我們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達到教是爲了不教”在藝術的薰陶下激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從而達到激發的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教學程序

(一)、激情導入

1、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一起去遊覽了風光秀麗的張家界,暢遊了氣勢宏偉的三峽,欣賞了寬廣美麗的大草原,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特別的地方,金華的雙龍洞。

問:你們當中有誰去過或誰瞭解呢?

老師:好的剛纔同學都說了很多,讓我們跟導遊一起去看看這地方道底是怎麼樣的?

2、讓學生解釋、記是什麼意思(記載)

3、本文是一篇遊記,這篇流遊記是葉聖陶才老先生於1957年遊覽金華雙龍洞後寫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進入情境,感知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作者遊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麼順序遊覽的。

3、檢查自讀情況。

(1)、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詞蝗認讀情況,可採取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2)抽生輪讀課,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3)根據作者的瀏覽路線,畫一張瀏覽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4)教師:作者昌按照:

金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交待了什麼?(瀏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師: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裏的美景。

(2)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說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最後說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後有什麼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景物——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

特點——各色白色粉紅色或濃或淡

感受——一片明豔

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顏色?明豔什麼意思,作者爲什麼感到眼前一片明豔?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不斷地有新芽,嫩葉冒出來。剛長出時顏色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是變深,變濃了。作者說:或濃或淡的新綠,準確的描繪了春天綠色的特點。因爲有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豔。)

b、出示掛圖,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豔的彩色畫卷。

c、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交流對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師“沿途不僅有特色的、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

b、討論交流:溪流爲什麼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着山勢的變化而產生的。聽溪流聲音多好聽,有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

c、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③小結:第2、3自然段寫了路上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對沿途景物的愛,使我們也彷彿親眼目睹了沿途那迷的景色。那麼我們要不要愛護呢?看看你們該什麼做呢?(愛護環境、保護旅遊資源)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內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課前準備:

收集材料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們跟隨葉聖陶爺爺遊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風景伴着我們。不知不覺,我們來到雙龍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學習“孔隙”部分

過渡:令人驚歎的是從外洞到內洞必須經過孔隙,這是一條約10米長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會爲這次遊覽增添許多情趣。讓我們到孔隙去看看吧!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小節,找出一個表示作者心情的詞語。(好奇)

(1)作者因爲什麼好奇?(船小、船進出孔隙的方法與衆不同)

(2)出示文字,練習朗讀。

請大家看這句話,練一練試着把好奇的語氣讀出來。指名讀,生齊讀。

(3)船這樣小,進出的方法又是這樣特別,跟孔隙有關嗎,說明什麼?

(生答師書:孔隙:窄小)

2、過渡:穿過這樣窄小的孔隙有怎樣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體會感受

請同學們用心讀這段文字,體會作者的心情是否發生了變化?(害怕、緊張、危險)

(2)你能把這種緊張、危險的感受讀出來嗎?先自己練一練。

(3)出示畫面、文字:同學們練的好認真,我也想讀一讀。

(4)誰也想讀,指名讀。

(5)出示畫面、文字:我們一起讀,老師也爲大家配上畫面、音樂。

3、小結:

出示畫面:這正是古詩所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正是一種奇妙的遊覽方式,有“水石奇觀”之譽。

4、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孔隙的奇妙。師引讀第5小節。

三、學習“內洞”部分

過渡:內洞又有怎樣奇特的景色呢?

1、請同學們自由讀6、7小節,來到內洞有什麼感受?在書上劃出有關詞句,願意的話周圍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的看法。

2、討論

(1)“黑”: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是作者剛進內洞時的真切感受。)

(2)“大”:從哪兒感受到的?(“進”是一個量詞,有一種平房分爲前後幾排,一排稱爲一進,一進大約八、九米,十來進就有(100)米左右。這是作者在內洞“走了一轉”才作出的判斷,說得有根有據。)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顏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見雙龍的形態,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於是自然狀態下,沒有經過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作者用詞的嚴謹。)

②出示文字:爲什麼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變化多端”形狀變化多樣可用哪些詞形容?

“顏色各異”顏色多又可用哪些詞形容?

(這樣千奇百怪的形狀,這麼豐富的顏色,使得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③出示圖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3、小結:

這些石鐘乳、石筍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讓我們置身於神祕的境界,怎能不令人驚歎自然的奇異!

4、請同學們把6、7小節有感情地讀一遍。

5、過渡:就這樣,我們隨着作者又仰臥在小船裏,穿過孔隙出了內洞。

四、總結:

今天,我們穿過奇妙的孔隙領略了內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被作者優美的文筆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們以後再研究。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第5小節

六、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孔隙:窄小

內洞:黑、大、奇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瞭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5、培養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感覺溶洞的奇觀。

2、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語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石鐘乳、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喜歡旅遊嗎?都遊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裏有一個著名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遊覽。

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聽朗讀錄音——自讀課文

說說跟着作者遊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二、聯結感悟

1、引導細讀,瞭解遊覽順序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並用“——”畫出提示作者遊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學生可能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

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並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三、生成新知

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四、課堂作業

1、認讀生字、生詞並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問。

2、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默寫生字詞。

2、讀課文:這節課我們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二、聯結感悟

(一)閱讀,體會路上景色

1、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2、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豔啊。

3、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二)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1、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

理解:

“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

“森鬱”: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3、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4、這裏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麼想法?

(它彷彿是嚮導,作者順着溪流遊覽。現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三)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1、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齊讀。

2、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稱之爲水洞卻還要稱爲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爲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3、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複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聯繫上文討論: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涵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二、聯結感悟

(一)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2、結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

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⑴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啓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⑵指名看着圖像,試着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二)小結

1、作者乘船出洞,結出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2、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三)質疑問難

三、生成新知

1、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2、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範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後教師或學生示範造句,指導仿造)

四、推薦課外閱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遊覽過的地方,你讀了,彷彿跟着作者在遊覽觀光,這就是遊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遊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部編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讓學生解釋“記”是什麼意思。(記載)

3、本文是一篇遊記。這篇遊記是葉聖陶先生於1957年遊覽金華雙龍洞後寫下的。

4、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金華的雙龍洞景緻美麗奇特,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同學們是不是也想去雙龍洞看一看,那就讓我們和文中的我一起去遊覽,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電腦軟件,點擊課文朗讀,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進入情境,感知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作者遊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麼順序遊覽的。

3、檢查自讀情況:

⑴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可採取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⑵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⑶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畫一張遊覽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⑷教師:

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

這段交待了什麼?(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⑴教師:

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裏的美景。

⑵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⑶小組討論、交流。

⑷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說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最後說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後有什麼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顏色?“明豔”什麼意思,作者爲什麼感到眼前一片明豔?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不斷地有新芽、嫩葉冒出來。剛長出時的顏色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作者說“或濃或淡的新綠”,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綠色的特點。因爲有“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豔”。)

b出示電腦課件,將沿途看到的山、花、樹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豔的彩色畫卷。

c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交流對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師:

沿途不僅有有特色的山、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

b討論交流:

溪流爲什麼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着山勢”的變化而產生的。聽,溪流的聲音多好聽,有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

c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⑸小結:

第2、3自然段寫了路上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對沿途景物的愛,使我們也彷彿親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金華觀龍洞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說說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2、過渡:

去雙龍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去領略吧!

二、繼續探究課文內容,領略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學4~7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

作者在外洞、孔隙、內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⑵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2、小組討論交流。

3、彙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握如下要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經過說清楚的,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船的“小”,由外洞到內洞的“窄”,注意學習這種細緻描寫的方法。)

教師:

課文中寫道:“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孔隙指小洞、裂縫,應該說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進出,那就該說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該說它小,還是該說它大呢?

(讓學生各談自己的理解,最後經過討論得出結論,說它“大”或“小”,要跟它相連的外洞與內洞的大小比較,才能做出判斷。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會,當然很大,而內洞更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這就顯出這一處的洞或裂縫很小,因而稱之爲“孔隙”。至於這個“洞”或“裂縫”本身並不小。)

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⑴出示電腦課件,欣賞內洞的神奇美景。

⑵感情朗讀6、7自然段。

⑶質疑問難,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

(學生可能有的說“像”,有的說“不太像”。經過爭論可逐步得出結論:此處本已有顏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見其形態,再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於它是石鐘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其用詞嚴謹。)

b課文中寫“其次是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麼,究竟可以想象成什麼器用、什麼宮室、什麼神仙和動物呢?(可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發揮。)

c“泉水*着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裏。”照應上文“泉水”。

4、齊讀第8自然段,思考:

這段講什麼?

(乘船出洞)

三、總結全文

1、出示電腦課件,按遊覽順序播放全文景象,體會雙龍洞一遊的種種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總結:

雙龍洞一遊,路上景色美麗迷人,外洞高大寬敞,內洞夢幻般神奇,再加上過孔隙時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種美的感受。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把遊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使我們讀了也彷彿身臨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的描述,展開合理想象,分小組設計“外洞”“內洞”及“兩洞連接”處的解說詞,輪流擔當導遊。選出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說一說。

五、指導寫字,鞏固字音,記憶字形,讀寫詞語

1、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記憶生字的。

2、指導書寫,重點指導“額”字。

3、讀寫詞語。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