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微課教學設計

微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微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微課教學設計

微課教學設計1

一、微課的定義

微課(Micro-lecture)概念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 David M. Peose 於 20xx 年提出。在國內,最早提出“微課”概念並進一步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進行推廣的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認爲:“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爲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焦建利教授認爲“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爲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爲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爲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在維基百科中,將“微課”界定爲:“微課(Micro-lecture)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利於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方式呈現的實際教學內容。”而百度百科中,微課是指“以視頻爲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是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在 20xx 年舉行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官方文件中,將“微課”界定爲:“微課是指以視頻爲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二、微課的特徵

從微課的發展與實踐來看,微課具有區別於傳統教學的突出特徵。

1. 微課要“微”

微課之所以稱爲“微”課,是因爲它具有知識點小,授課時間短的特點。微課只圍繞一個小的知識點進行講解,並將其錄製成教學視頻短片。整個微課只爲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沒有過多的鋪墊和渲染,使得重點突出、短小精悍,非常有利於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現今社會,生活速度加快,導致文化快餐化,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去看一兩個小時的課程。微課視頻的時間一般限制在 10 分鐘以內(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限制在 20 分鐘以內),適合人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適應碎片化學習。

2. 微課還是“課”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爲主要載體,但不是隻包含課程講解的視頻,而是一個完整的課程學習資源環境。在微課的教學資源中,不但要包含教學視頻和教學設計,還應提供教學演示課件、講義、教學案例素材,以及課後微練習和微練習的素材等教與學的資源。這樣,既可以提供給學習者進行泛在學習,可以提供給教師進行共享和研究。同時還應該在實踐中提供反饋渠道,使學習者可以將自己實際遇到的問題,以及產生的疑惑和進一步的需求反饋給教師。這樣不但能夠促進學習,還可以進一步推動課程教學的改進。

3. 微課以“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爲主要學習方式

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工具來學習或訓練的方式。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跨越地域限制,利用現代通訊終端,如手機、PDA 等設備(通常不包括具備無線上網功能的筆記本電腦)進行遠程學習的方式。移動學習相較於在線學習,更加着重於利用觸控輸入的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而不是利用鍵盤、鼠標輸入的筆記本電腦或臺式計算機。微課的製作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微課的發佈利用移動互聯網,因而可以保障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以及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的可能。

4. 微課要系列化

微課不是單獨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成爲系列化課程,即根據統一的課程主旨,將微課構建成爲“微課程”。因而在微課的設計之初就要從課程體系的全局觀點來考慮,將課程包含的內容劃分爲若干邊界清晰、離散而又具有一定耦合性的知識點。再按照知識點間的聯繫,讓這些微課有機結合。爲了達到學習目的,還要圍繞每個知識點和其相關知識點設計微練習,進行微評價。再根據評價與反饋,爲學習者提供進一步的學習建議,方便學習者在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途徑,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微課在初中物理中應用的優勢

物理學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

而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習的基礎,較爲注重概念的學習理解,中學物理課要教給我們很多物理雖和物理規律,這些知識概念性強,有的還很抽象,而在傳統的課堂中,由於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教師往往把概念或知識點給學生陳述一遍,缺乏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學生很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爲了將物理規律簡單、明瞭、準確地表達出來,常常需要藉助很多特殊的方式,比如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但受時空的限制,教師不可能把每個小小的概念都用實驗演示的方法展示給學生,學生如果沒聽懂,老師也沒有時間再爲學生演示第二遍。如果把抽象的物理知識結合場景演示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傳達,學生可以用幾分鐘的時間去學習一個知識點,而且這個過程更加直觀具體,如果沒有聽懂,還可以返回去再聽第二遍,不受時空的.限制。

四、聲音的產生微課設計與分析

聲音的產生是初中物理的第一張第二節的內容,這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開端,培養興趣的起點,更是培養學生用實驗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如何去進行一個簡單的實驗的至關重要的一課。因此,這次選用聲音的產生這個知識點作爲案例,設計一節微課,看看微課在物理學科中的具體應用。

(一)教學目的

本次課程的目的是通過講解和實驗讓學生理解聲音的產生原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聲音都是怎樣產生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提問——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物理學習過程,培養學科性思維,爲以後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思路

本次課程主要以問題的形式展開,通過提問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的思路跟上老師的教學進程,然後重點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接着總結我們這次探究問題的過程,教給學生方法和思維。最後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後思考,鞏固所學內容。

(三)微課教學設計

1.教學課件的設計

教學課件以PPT爲載體,採用圖片與文字結合的綜合型課件,力求簡單明瞭,按照“提問——猜想——驗證——結論”的思路分爲四個板塊,使得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清晰明瞭。

2.教學實驗設計

這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怎樣通過實驗表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產生了振動成爲了實驗的關鍵。因此實驗設計通過容易產生形變的物體與發聲的物體接觸產生形變來表現發聲物體的振動,具體實驗設計如下:

2.1音叉發聲振動

在音叉沒有發聲的時候,拿它與水接觸,水很平靜;然後用小錘敲擊音叉,音叉發出聲音的同時再與水接觸,可以看到平靜的水向四面濺起。前後對比,說明音叉發出聲音的時候產生了振動。

2.2銅鑼發聲振動

用一根細線掛一個乒乓球,並把線拴在支架上,在乒乓球下面放一面銅鑼,銅鑼不發聲時,接觸(不要用力)乒乓球,乒乓球靜止不動,然後敲擊銅鑼,銅鑼發聲的同時接觸乒乓球,乒乓球動起來,說明銅鑼發出聲音的時候產生了振動。

2.3鼓發聲產生振動

在一面鼓上放一些綠豆,當鼓不發聲時,綠豆在鼓面上靜止不動,當敲擊鼓是,鼓發出了聲音,鼓面上的綠豆也隨着亂跳起來,說明鼓在發聲的時候,產生了振動。

微課教學設計2

微課教學設計:“自閉症女生青春期自我保健—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一,教學背景:

(一)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病徵有不完整的社交溝通能

力,興趣和行爲模式。

(二)青春期教育:是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通過青春期教育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更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行爲與情緒、良好的社交能力及積極向上的心態。青春期教育範圍廣泛,包括青春期生理、心理、保健、性知識、婚育觀念等內容。

(三)女生青春期保健:主要是注意乳房保健和月經衛生兩方面。女生對首次陰道滲血往往會感到驚恐不安,但當了解到是正常的初潮後,又可能對如何處理月經束手無策。因此,在初潮前有必要學習月經期的衛生知識。

(四)個別化訓練:自閉症學生個體差異顯著,加上青春期教育過程中有許多內容不適合面向全體學生授課,所以個別化訓練是對自閉症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

(五)對我校逐漸進入青春期的自閉症女學生訓練的主要內容是:自我服務技能、職業技能學習等。本微課主要內容是自閉症女生青春期自我衛生護理——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二,教學課題:自閉症女生青春期自我保健—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認識衛生巾,學習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掌握科學使用衛生巾的方法,明確經期使用衛生巾應該注意的事項,學習保健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自閉症女生了解一些呵護自己的方式方法,協助其調節經期心理,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幫助自閉症女生順利渡過青春期,邁好青春第一步。

四,教學重點:認識衛生巾的類型,學習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掌握科學使用衛生巾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六,教材分析:

“女孩使用衛生巾的.方法”是學校校本課程“生活適應”七年級

上冊第一單元《我長大了(二)》第三課的教學內容,女孩認識月經現象,並能夠正確對待,女孩學習正確使用衛生巾等,是自閉症學生青春期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使自閉症女生掌握科學使用衛生巾的方法,學習保健知識,另一方面引導自閉症女生了解呵護自己的方式方法,協助其調節經期心理,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幫助自閉症女生順利度過青春期。

七,學生情況分析:

夢夢(化名),12歲,重度自閉症,韋氏智力測試分值39。10歲9個月胸部開始發育,逐漸進入青春期。

夢夢青春期行爲表現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煩躁,坐立不安;刻板,明顯的重複動作和行爲;聽覺敏感,脾氣和情感經常變化不穩定,大喊大叫,怪異行爲增加;皮膚感覺敏感,對短褲材質敏感,稍有不舒服就會不分場合的把手伸到褲襠裏拽拉短褲;經常出現暴躁情緒,常常出現一些衝動行爲,沒有羞恥感。

11歲5個月,短褲上分泌物增多,老師聯合家長教其學習使用衛生護墊,降低對護墊的牴觸情緒並逐漸適應護墊,爲來月經時學習使用衛生巾,逐漸適應短褲上有衛生巾的不舒服感打下基礎。

八,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講授法,行爲訓練法,視覺提示法

九,教學準備:互聯網上搜集的圖片,PPT課件,衛生巾和內褲實物

 十,教學過程:(微課教學)

(一)講述案例“一個女孩的苦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導語:(課件出示小西照片)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一個跟你年齡

差不多的女孩朋友,她的名字叫小西這幾天小西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西說:“我是個七年級的女生,有一天,我的下面突然流血了,肚子也不舒服,有點隱隱的痛,我害怕極了,真苦惱啊!”

2,教師提問:小西怎麼啦?

3、教師作小節:小西到青春期了,來月經啦。我們每個女孩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這節課我們就來幫助小西解決她的煩惱,更是幫助你來應對月經期的一些相關的問題。

(二)解決女孩青春期來例假的困惑和苦惱,學習使用衛生巾的方法進行課堂練習。

1,衛生巾的使用方法

(1)想一想,討論一下:我們每個女孩子都將使用衛生巾,那麼我們該怎樣來使用衛生巾呢?

(2)教師展示PPT,出示衛生巾和內褲實物,進行視覺上提示,邊

講述邊操作使用衛生巾的方法,鼓勵學生按照圖片提示,親自操作使

用衛生巾的方法。

①第一步:撕開衛生巾的包裝袋。

②第二步:取出一片衛生巾。

③第三步:打開一片衛生巾,撕下它上面和背面的紙帶,展開衛生巾。

④第四步:把衛生巾有膠的一面對準內褲的褲襠粘好。

⑤第五步:把衛生巾的兩翼粘在內褲褲襠外面,整理平整。

微課教學設計3

柔美的花瓣,絲絲吐露的花蕊,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你眼前的這些牡丹花都是用皺紋紙手工製作成的,是不是可以稱爲妙手生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製作牡丹花。

一、材料與工具:

材料:黃色皺紋紙、紅色皺紋紙、綠紙條、綠色亮光紙、細鐵絲

工具:剪刀、尖嘴鉗、固體膠、雙面膠、葉片模板

二、製作過程:

1、做花蕊。取5×5釐米黃色皺紋紙一張,橫紋方向摺疊兩次,用剪刀把兩邊三分之一處剪成細絲狀。

2、做花朵取15×15釐米紅色皺紋紙六張,紋路對齊,以1釐米寬度,像摺紙扇那樣一正一反摺疊整齊。然後將兩端剪成圓弧。把花蕊放在花瓣中間上面,用細鐵絲的一端把花蕊與花瓣紮緊,然後把花瓣從裏向外一層一層逐一翻起。邊翻邊整理,使花瓣曲折自然,錯落有致。

3、做花萼剪一張5×5釐米正方形綠色亮光紙一張,對摺兩次,再三等分折,用鉛筆畫好輪廓線,剪去陰影部分(如圖1-1),展開即成花萼,塗上膠水,花枝鐵絲穿過花萼中心,並與花朵底部粘合。

4、做葉片先把亮光紙對摺幾次,然後用葉片模板剪出6對葉片,剪6根15釐米長的'鐵絲。因鐵絲粘貼比較困難,可以先在一張葉片中間粘上雙面膠,用雙面膠把鐵絲粘住,另一張塗上膠水,相對粘牢,做成一片葉子,同樣方法做成6片葉子。然後取一片葉子,用綠紙條塗上膠水繞裹葉梗,然後可以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逆時針方向轉動鐵絲,從上到下纏繞下來,在距葉片底部4釐米的位置,同時把另外兩片葉子放進,繼續纏繞下來,在末端塗上膠水,固定住,組成一組葉子。另外三片葉子也組成一組葉子。

(葉片模板)

5、組裝葉子。從花萼處開始,用綠紙條塗上膠水繞裹花梗。按照上面葉片纏繞方法纏繞。在繞到6釐米處,先把一組葉片放入,繼續繞裹,再繞至10釐米處把另一組葉子放入,繼續繞完即可。

微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

2、 學習讀書的一些基本方法,並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掌握課外閱讀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課外書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以“聰”導入:你想變得更聰明嗎?那怎樣才能變得更聰明呢?(多讀書)

2、 說說你平時是怎樣讀書的?

引入:讀書要講究方法

二、讀書方法的指導

1、指導讀一本書的基本方法

2、指導具體的讀書方法:選讀法、粗讀法、精讀法、筆記法

3、指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歸納型、想像型、評價型

三、總結:讀書講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薦課外閱讀書目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閱讀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後閱讀肯定會更順利,生的閱讀興趣會更濃。因此,本節教學旨在引導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

微課教學設計5

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分層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目的

1、藉助《追趕天邊的彩虹》,展示孩子們的閱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2、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的能力。訓練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是識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漢字,有什麼好處呢?

2、指名學生說。

3、是啊,掃清了識字的障礙,我們就可以自己閱讀,看更多有趣的課外書了。我們的同步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這本書,就是我們星級表裏的詞語串成的文章。同學們,你們有信心讀好嗎?(有)

二、明確標準

1、我們的口號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級!”下面我們來到——“同步閱讀”大擂臺。老師指課件:

同步閱讀的評價標準:

一顆星:清晰響亮;

二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

三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認真傾聽,遇到帶點的句子能模仿說話,獎勵兩顆星。

三、同步閱讀擂臺賽

1、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來讀,特別長的讀一兩個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學生特寫)

2、四個大組推薦代表來打擂,根據朗讀情況,全班同學用手勢評價等級(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評價,當場在課件上點擊星數。比兩輪,總結擂臺賽的結果,給予表揚。最後獲勝的小組參與打擂的同學獲得卡片等獎勵。

【設計意圖:在打擂的遊戲中,展示讀書本領,老師點撥,同學互助,激發讀書熱情,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的同時,爲課外閱讀做準備。】

微課教學設計6

設計思路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多數學生能聯繫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困難;並且由於學生生活在鋼筋水泥建成的“牢籠”內,生活範圍狹小,很少有機會到空曠的地方活動,加之學校校園面積和操場面積很小,學生缺少建立千米表象的現實條件。所以,教師只能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有限的生活經驗,通過合理的想象活動,建立千米的表象。

教學目的

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長,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發展估測意識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千米長度的表象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神祕嘉賓,大家請看————出示孫悟空的圖片。他有一個能上天入地的武器是什麼?你覺得用哪個長度單位表示它的長度比較好?金箍棒無限延長,請問現在用哪個單位描述金箍棒比較好

2、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金箍棒變化的情境,創設一種能夠調動學生先前經驗、促使學生“思維參與”的探究氛圍,引領學生喚醒對已有長度單位的感知,搭建已有知識基礎和新知之間的橋樑;爲接觸新知識做預熱】

3、請同學們張開雙臂估一估大約有多長?(1米)站成100米長的隊伍需要幾個人?1000向你們這麼大的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長?(1000米)

4、播放學生熟悉路段1千米的視頻

5、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我們來看一看。

(本節微課的內容是讓學生建立1千米表象,讓學生感知1千米有多長,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微課教學設計7

教學背景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較多停留於形象的理解。本人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認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學生容易不求甚解,停留於表面的讀。故事呈現了小燕子的觀察結果。對小燕子的細心觀察並未提及。因此,本人設計了引導學生想象小燕子觀察過程的環節,力圖讓學生感受到小燕子的細心觀察,並以樣的感受爲基礎進行朗讀和語言訓練。

教學目標

1、由小燕子觀察的結果想象小燕子觀察的過程和方法,理解媽媽爲什麼會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2、感悟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練習用“一次比一次______”誇小燕子。

教學方法

想象法表演法質疑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故事,進入情境

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個故事中,燕子媽媽叫小燕子去菜園裏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去菜園看了三次,每次看到的都不一樣。最後,燕子媽媽笑了,說:“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二、提出質疑,明確目標

(老師,爲什麼燕子媽媽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呢?)

你提了一個很多同學都想知道的問題。我們慢慢來理解好嗎?

(好的!)

三、細讀課文,瞭解結果

現在,我們來看:小燕子去了三次菜園,每次看到了什麼?

我們先來讀一讀這些句子。生讀。

(老師,我知道了:

第一次,小燕子看到冬瓜大,茄子小!

第二次,小燕子看到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第三次,小燕子看到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四、建構意識,練習說話

你的回答很準確。燕子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那麼小燕子的進步在哪裏呢?

我們來想一想小燕子三次去菜園,分別是怎麼觀察的呢?

分辨大和小,難不難?(不難!)是的,也許遠遠地看一眼就知道了。

冬瓜和茄子的顏色,遠了看不清楚,走近了,認真一點才能分辨出來。所以小燕子要認真地看一下才能發現了。

你們看,冬瓜皮上的細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容易發現嗎?

(很難發現,因爲它們太小了。)

那你們想一想,小燕子要怎麼看才能看清楚呢?好,請同學表演一下:(學生演示:小燕子,飛近了,也許不僅正面看,還側面看,或者飛得很近,看了好一會兒,也許還用腳摸了摸才發現了冬瓜皮上的細毛;茄子柄上的小刺更少,更難發現,或許還被葉子檔住了,這時,小燕子就要飛到枝葉裏面去,用嘴巴啄一啄才能發現。)

現在,你們知道爲什麼小燕子三次看到的都不同了嗎?(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的觀察更加仔細、認真,所以每一次的.觀察纔會有更新的、更好的發現。)

現在,我們也來誇誇小燕子吧!(生回答)

如果你是燕子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次比一次觀察得更仔細,更認真,你的心裏高興嗎?

那我們來當燕子媽媽,從心底裏高興地誇一誇小燕子吧。(生讀)

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我們應該怎樣觀察事物了嗎?

(我明白了:要認真仔細觀察,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教學總結:

本次教學設計針對課文重難點進行設計,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其想象,在想象中建構意識,並練習說話。尤其值得推薦的是:教學不浮留於文字表面,能通過小燕子的觀察結果,引導探究小燕子觀察的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小燕子的認真和仔細。並引導學生在感悟中讀,在感悟中說話。真正做到把人文性和工具性融爲一體。

在教學形式方面:因爲是微課,爲了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虛擬了師生對話的形式。但是,在微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落實朗讀和語言訓練,仍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微課教學設計8

【微課內容分析】

本節微課是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第3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選官制”的內容。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樹,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對此的理解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這是確定科舉選官制爲本節微課講授內容的主要依據。

【學情分析】

首先,學生對一些重要歷史概念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和表面,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使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裏。

其次,學生的一些學習能力還不完全具備,在對歷史問題的分析、判斷、評價等方面尚有欠缺。這些都是學生目前學習中的'難點,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逐一解決,使能力獲得提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世卿世祿制,察舉與徵辟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歷史概念。

學生通過對中國選官制的演變歷程的學習,鍛鍊梳理知識的能力。通過對科舉制創立的特點和積極意義的分析,培養分析問題和評價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微視頻課學習,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學習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和演變,是根據時代的需要而制定和不斷調整的。

古代的制度爲我們今天也提供了歷史借鑑。

【教學重點】科舉制創立與完善

【教學難點】科舉制的作用與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標誌之一——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科舉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結束,歷經1300多年。這節微課我們就從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五個方面來學習科舉選官制。

設計意圖:以解讀課題導入,既點了睛又交代了任務,同時還希望能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

二、微課講授:關於科舉選官制的五方面的講授,依次是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其中,背景和影響兩部分有所側重,創立、演變和特點這三方面稍略。

設計意圖: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爲出發點,五方面內容的設置呈現一定的邏輯關係;注重設問的技巧與作用,抽絲剝繭,深入淺出,希望能對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三、微課結語:“一言概之,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統一了價值,延續了文化;促進了教育,培養了人才;穩定了政治,推動了發展!同學們,今天的微課——關於科舉選官制我們就學到這裏,再見!”

設計意圖:既結束了本課,又呼應了導入,既學到了知識,又略有回味。

微課教學設計9

一、微課題目: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說,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爲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爲什麼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麼什麼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緻、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 ,說明了什麼?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臺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爲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爲什麼還堅持爲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爲什麼還堅持爲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裏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爲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揹負着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爲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後,都凝結着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爲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複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朴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着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佈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徵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溫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後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微課教學設計10

“圓的面積”說課設計教學重難點及教法說明 說課內容是全日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圓的面積"。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直觀、演示,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圓的面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是:

1.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數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操作總結圓面積公式。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關健是弄清圓與轉化後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本課教學,採用直觀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等方法,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由圓轉化爲近似的長方形,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並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

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的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紅顏色的圓,請同學看這圓一週的長度叫什麼?這個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又叫什麼?引出課題"圓的面積"。

第二個環節:新授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爲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爲簡,化難爲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鑑於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公式的推導

1.準備題請同學們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轉化成哪一種圖形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本課就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推導圓面積公式

第一層次教授轉化的方法。讓學生看屏幕上的圓,老師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個什麼圖形的近似圖形?爲什麼說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我們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麼圖形?由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什麼發生了變化,什麼沒有變?

第二層次運用轉化方法讓學生進行操作,再通過演示滲透極限思想。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6等份的圓,利用剛纔的方法把它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觀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與屏幕上8等份的比較一下,哪個更接近於長方形,爲什麼?如果我們把一個圓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屏幕上演示)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剛纔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更多,拼成的圖形你會發現什麼?由此可得: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儘管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圓的面積。

第三層次推導公式讓學生再注意觀察屏幕上顯示的由圓轉化爲長方形的過程,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相當圓的哪一部分?那麼,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嗎?歸納得到圓的面積。(公式略)回顧學習過程:將圓平均分成8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爲近似長方形的方法,並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並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16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在計算機上再顯示將圓等分32份後拼成的近似於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並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有助於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3.小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這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階段性練習

a.看標有半徑的圓,求面積。

b.已知半徑求面積。(練習時交待運算順序。)

(二)學習例1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對於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並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周長和麪積。第三層次的練習是在兩個圓(一個標有圓心,一個沒標圓心)中量出所需條件求圓的面積。然後,對全課進行總結,質疑問難。

第四個環節:佈置作業。 (書中題)本節課可採用由計算機設計的三維動畫,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於啓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說、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微課教學設計11

設計意圖:

通用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比喻句有幾百個。這些比喻句的運用,使文中的語言生動、形象,能夠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教師通過比喻句的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到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過比喻句的教學,促進兒童形象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學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不少教師認爲:小學生知識底子薄,思維能力低,不易進行比喻句教學或者只能進行極其初淺的比喻句教學。這種觀點是消極落後的,是不切合實際的。隨着科技、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孩子們的視野在不斷擴展。大部分兒童在入學前就認識了不少事物。進校後,由於同學間的互相影響,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另外,小學語文課本中比喻句的`出現,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所有這些都符合小學生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都爲我們進行比喻句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

教學目標:

1、瞭解比喻句的作用,認識比喻句的特點。

2、學會寫比喻句。

3、培養學生寫比喻句的興趣,從而樂於表達,樂於寫話。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比喻句的表達特點。

2、初步學寫比喻句。

教學過程:

一、品讀句子,領會“比喻句”的作用。

1、示圖:蘋果。怎麼把這個蘋果寫得形象呢?

2、通過比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像一個個小小的紅燈籠。

3、小結: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動、形象地描繪事物,把道理說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二、欣賞句子,收穫“比喻句”的特點。

1、欣賞優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彷彿明亮的寶石。

綠綠的西瓜好像一個皮球。

紅紅的太陽猶如一個大火球。

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

2、觀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點。

特點1:具有比喻詞。

特點2:具備兩種相似的事物。

3、小結。

三、練習鞏固,小結“比喻句”的寫法。

1、基礎練習。

把相似的兩種事物連一連。

飛機-蜻蜓,銀杏樹葉-扇子,蘑菇-雨傘,燕尾-剪刀

根據所連的事物寫成一句通順的比喻句。

1)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飛機。

3)森林裏的蘑菇像一把雨傘。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鞏固練習。

把比喻句補充完整。

樹上的葉子飄落下來,像(一隻只蝴蝶)。

楊桃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

四、鼓勵總結,激發寫“比喻句”的興趣。

多練多寫比喻句,文章生動顯活力。

微課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水通電分解的微觀實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學習,瞭解水通電分解的微觀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建立宏觀與微觀相聯繫的思維方式

【重點難點】

重點:水電解的微觀過程

難點:水電解的微觀過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水是由 構成的,一個水分子由 構成的,用符號 表示。氧氣由 構成,一個氧氣分子由 構成,用符號 表示;氫氣由 構成,一個氫分子由 構成。

水通電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爲 。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複習前期學習的相關知識,便於本次新知識的理解。

二、觀看手工視頻

設計意圖:利用手工視頻,將學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抽象內容具體化,複雜內容簡單化。

觀看動畫視頻

設計意圖:觀看動畫視頻,有利於促使學生形成水通電分解的連續的、動態的`微觀認識。

知識昇華

在通電的條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每兩個氫原子重新組合構成一個氫分子,許多氫分子聚集成氫氣;每兩個氧原子重新組合構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氣。

水分子分解成 , 有重新組合成 。

設計意圖:知識昇華環節旨在幫助學生規範描述語言、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五、鞏固練習

水在直流電作用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說明了( )

A. 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B.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水中含有氫氣和氧氣

D.電解水的試驗中水分子沒有變

設計意圖:通過習題加深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微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通過緩衝溶液的定義、作用、組成及作用機制的介紹,使學生對緩衝體繫有一個基本的瞭解,爲以後學習人體緩衝體系打下理論基礎,緩衝溶液。

【教學方式】:多媒體結合板書進行講解式教學

【教學內容】:

1、緩衝溶液的定義;

2、緩衝溶液的作用;

3、緩衝溶液的組成;

4、緩衝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重點及難點】:緩衝溶液的組成、緩衝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過程】:

引言:

通過醫學常識我們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範圍爲7.35 ~ 7.45,pH值不因代謝過程中產生酸、鹼性物質而變化。爲什麼血液的pH的範圍能保持在7.35~ 7.45?

知識準備: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2.鹽類水解。

一、緩衝溶液的概念(由實驗引出)

緩衝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鹼,而維持pH基本不發生變化的溶液。

緩衝作用:緩衝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鹼的作用。

【提問】:1.緩衝溶液的組成是怎樣的?

2.緩衝溶液爲什麼能對抗外來少量強酸、強鹼或適當稀釋,而保持溶液的pH幾乎不變的?

二、緩衝溶液的組成和作用機制。

1.緩衝溶液的組成

根據緩衝對不同,緩衝溶液分爲三種:

弱酸及其鹽。

弱鹼及其鹽。

多元弱酸的酸式鹽與其次級鹽。

12.緩衝溶液的作用機制

以HAc — NaAc爲例 HAc、NaAc足量。

HAc+H23O+Ac-;

+左移3O+ 抗酸成分+抗鹼成分 右移-2H2O共軛酸 — 抗鹼成分 共軛鹼 — 抗酸成分。

三、討論:

NH3—NH4Cl的緩衝原理。

四、練習:

五、小結:

概念:緩衝溶液

緩衝溶液組成和緩衝作用;

緩衝原理;

六、作業:

蒐集資料:

緩衝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微課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1、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能、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2、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學情分析

1、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籃球運動有一定認識和了解,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好籃球運動;

2、學生對籃球運動缺少系統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瞭解。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通過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讓學生初步瞭解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並進一步提高籃球基本技能和戰術水平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開始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佈本次課內容:籃球

二、準備工作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起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內容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2、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3、教學比賽

4、素質練習

四、設計意圖

1、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戰術水平

2、 通過素質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五、課堂結束

1、放鬆練習

2、教師小結本次課情況

3、教師宣佈下一次課內容、地點

教學反思

1、本課遵守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按照常規要求進行。

2、在課堂準備工作,通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參與,融合師生關係,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3、在籃球教學中,首先是運用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讓學生觀察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觀察、模仿、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在籃球教學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進一步運用所學過的籃球基本知識於實踐中,通過實踐又可以檢驗所學過的基本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最後聽教師的講評,學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籃球水平。

微課教學設計15

一、教材簡析

《瑞雪圖》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的《瑞雪圖》一課是這個單元以“風雪”爲主題。《瑞雪圖》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爲我們勾畫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後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悅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繼續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色。

2、研讀課文,感受雪大、雪美、人歡樂的特點,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激發學生對雪的嚮往之情,豐富學生對下雪的認識。

3、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中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學重點:

通過品詞析句,瞭解雪大、雪美的特點,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四、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記敘順序,領悟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都是北方孩子,每年冬天都會見到雪,大家都很喜歡下雪,因爲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場大雪後,往往給人們帶來欣喜和快樂。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瑞雪圖》的前兩個部分,誰來具體說說是哪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麼?(出示幻燈片2)

2、我想,同學們瞭解了下雪前和下雪時的圖景,一定迫不及待的知道雪後的.圖景吧,下面就來一起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3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第二天早晨、雪後)

2、作者是怎樣描寫的?(討論交流)

【先整體寫:(“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出示幻燈片3)後具體寫:靜態美:(“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 動態美:(“一陣風后,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 這句話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積雪的柳條比作“銀條兒”把堆滿雪的松柏枝葉比作“雪球”。色彩美:“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着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這裏陽光和雪花交相輝映,產生了瑰麗的色彩。(出示幻燈片4—22注意:只要點擊4一直到22都是自動播放)】

3、剛纔大家欣賞了圖片,自己再讀一讀這一段體會的用詞和描寫方法,說說這一段突出寫了雪怎麼樣?(適時出示幻燈片23)

4、作者在寫雪後的景色時,只是寫了雪大、雪美嗎?有沒有人的活動?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朗讀課文,畫一畫,下雪後,同學們最喜歡做什麼遊戲?想一想,他們的心情怎樣?課文怎樣寫孩子們歡樂的心情?(“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適時出示幻燈片24)

2、“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這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誇張)目的是什麼?(突出了“歡樂的心情”。)

3、指名再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喜愛的感情

4、討論:這一段突出寫了人怎麼樣?(人歡樂)(適時出示幻燈片25)

(四)學習最後一自然段

1、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2、這麼好的一場雪,不光是雪地裏的孩子們在歡樂,還有誰也在歡樂?(農民)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用“瑞雪兆豐年”概括)

3、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本文寫於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自然災害,農業得不到豐收。這一場大雪預示着來年的豐收,預示着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這第一場雪是第一個豐收年的信號,“瑞雪豐年”,作者能不高興嗎?

4、出示幻燈片26,指導讀“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說說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高興、激動、興奮)

(五)總結課文,提升主題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這篇課文整體是按什麼順序寫的?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樣地圖景?

2、討論交流後,出示幻燈片27

3、強調:作者無比喜愛這場瑞雪,這種感情沒有直接表達,而是蘊含在對雪中、雪後景色的描寫上,還通過聯想表達出來。

(六)作業(出示幻燈片28)

1、背背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2、收集的有關雪詞語、古詩。

3、仿照課文寫一寫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