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集合15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集合15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授課人: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山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自學指導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麼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後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爲“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爲了有別於“大李杜”,後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爲“小李杜”。杜牧生活於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

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地方。

《後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後主所作,由於陳後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後庭花》也就成爲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3、學生示範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反覆品讀,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麼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悽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裏把船停在岸邊,*在酒家。)“籠”是什麼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麼?(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註解。(指以賣唱爲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說一說?(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後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後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爲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衆,有點歌者。沒有聽衆,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衆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羣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着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羣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簡介作者:杜牧:唐代的詩人,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讀兵書,爲人剛直不阿,後來,由於捲入黨派紛爭的政治旋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施展。著有《樊川文集》。那麼唐代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後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爲“大李杜”。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爲了有別於“大李杜”,後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爲“小李杜”。杜牧生活於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五、當堂檢測

1、背默本詩

2、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六、抽查清

介紹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將詩歌意象與生活情景的聯想相結合,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2.抓住這首詩“真摯的感情、鮮明的形象和優美的韻律”這三個明顯特徵,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現代詩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深切感受詩人的思鄉愛國之情。

2.培養學生分析現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感受並理解詩歌優美的韻律。

[教學方法]

以多媒體教學爲輔助手段,綜合運用反覆誦讀、師生互動和教師總結歸納的'方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結合學生剛剛學過的《靜夜思》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兩首詩,指出“鄉愁”在中華兒女的身上代代相傳,而臺灣人民的思鄉之情更深切、更感人,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一、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先齊讀,再聽配樂朗誦,找出差別,然後請一兩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誦,聽後師生一起評價,特別注意朗誦時的語氣和節奏。

提問:作者通過哪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來抒發鄉愁?(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作者是如何安排這些形象的?(以時間爲順序)

二、師生互動,想象構圖

1.教師範讀詩歌的第一節。

(1)讓同學們聯繫自己在外上學、思念母親的實際情況理解詩歌內容。

(2)請同學說出自己的聯想。

2.請同學朗讀詩歌的第二節,教師進行指導。

(1)構建生活場景理解內容。

(2)補充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加強同學們的語文知識積累。

3.請同學深情地朗讀詩歌的第三節,教師進行指導。

(1)讓同學們想象三五十年之後,母親去世後自己的內心感受,加深對詩歌第三節的內容理解和情感體味。

(2)回顧前三節意象選擇的典型性,加深學生對作文選材典型性的認識。

4.第四節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也是同學們在內容理解上的重難點。

(1)首先應對學生進行引導:作者思念故鄉、想念親人,那爲什麼不回到他們身

邊呢?僅僅是由於有一道臺灣海峽嗎?

(2)再從作者生世和寫作背景出發,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同學們真切體會詩人

的思鄉之情和企盼祖國早日統一的強烈願望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課堂練習]

結合自己的真情實感,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模仿造句。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

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

鄉愁是故鄉那條永遠流淌的小溪

鄉愁是別離時媽媽不斷的揮手

鄉愁是遠走時父親在車站久久的站立

[課堂小結]

正是由於具備了真摯的感情、鮮明的意象和優美的韻律,余光中的這首小詩才會成爲海峽兩岸廣泛傳頌的名篇,這也正是我們分析不少現代詩歌的重要途徑。

[課後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鄉愁》和《夜雨寄北》這兩首詩。

★板書設計

時間 空間鄉愁

小時候母子異地郵票

長大後夫妻分離船票真摯的感情

後來墳墓內外墳墓鮮明的意象

現在海峽兩岸海峽

鄉愁是…… 數量詞 疊詞

我在這頭  ……在那頭 優美的韻律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的人才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語文教學承擔着極其重要的任務。只有構建開放創新的語文教學環境,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新精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構建開放創新的語文教學環境。

“開放”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魅力之所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必須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觀,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溝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教學渠道,形成立體式、交互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綜合多種教育方式,藉助課外閱讀、社會調查、觀察體驗、專題交流會等形式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中可開展多彩的活動,如對對聯、開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自編課本劇表演、辦手抄報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這樣就將課堂教學跟實踐活動結合了起來,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引入活動課程理念,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

活動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突出特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幹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陶行知先生關於“五大解放”的思想對當前的教學改革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爲了真正使語文課堂“活動”起來,我們廣大的教師應敢於打破“唯語傾向”,樹立“大語文”觀念,不僅指導學生抓好文本,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努力拓展知識面,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活動課程是以親身實踐爲主的體驗性學習,學生在實踐中要注意學習和運用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強調理論與實際、知識與社會生活和生產實際之間的聯繫。活動的主要目的並非追求統一完美的答案,而在於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行爲習慣和積極參與社會、勇於實踐的情感態度。

三、自主設計活動,體現學生地位的主體性。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參與從活動設計到評價的全過程,既是學習者也是活動的組織者。首先要自己確定活動專題,制訂活動計劃,利用課餘時間按制定好的計劃具體實施。主要採用查閱資料、觀察、考察、訪談、討論或社會調查的'形式,獲得感性認識和體驗;然後分析整理資料,形成最後成果,用自己獨特的形式進行展示,最後參與活動的評價。從學生的這些活動看,學生的主要角色是活動實踐者、活動體驗者、成果展示者和評價者。這樣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們把學生作爲活動主角,把學生看成是處在不斷髮展中的學習者。在“實踐”中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充分發揮了學生自身的探索和創造精神。

四、對話——生成: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

教師在活動中擔任傾聽者的角色,慎於發言,適度參與。活動課的目標則在於使學生獲得主體意識、行爲能力、情感態度的綜合發展。因此,活動課程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爲中心,而是以學生的心理水平、學習興趣、社會生活以及跨學科的綜合性知識爲基礎設計學習內容;強調學科間的聯繫、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要與課本對話,與學生對話,與老師對話。教師要留給學生時間,創設對話環境,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允許學生質疑。“生成”是一種價值追求,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在質疑的過程中就會主動生成知識。

五、突破單一評價模式,建立多元和諧的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學科教學評價是以教師爲主體、學生爲客體的,其評價目標和內容主要是學科知識點,評價的標準是統一的,主要方式是教師實施的書面考試或測驗,其性質是靜態和終結性的。與之相比,在活動課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活動課的評價應體現多元性和和諧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是看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態度。評價採用以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多元性方式進行。通過這樣多元性的評價機制,使我們的評價機制更完善,對學生激勵性更大,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學生和諧發展的教學評價不僅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對學生的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個性與情趣等方面的評價。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以開放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爲主,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在於分出成果的高低,而在於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重視探究學習的全過程和目標的達成,重視方法的掌握,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3、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程序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鼓勵質疑

1、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

2、板書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這些問題你想怎麼解決?

(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收集,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通過彙報交流,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質疑導入,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自讀課文,要求:

(1)把句子讀通順,自學生字詞。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3、檢查交流:

(1)指名讀課文,正音釋詞。

(2)交流: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精讀探究,品味感悟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裏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麼?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於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着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6、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積累背誦。

四、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

3、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4、收集有關惜時的資料辦一版專題手抄報。

(鼓勵學生從課文的內容不同角度的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把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瞭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三、教學方法

批註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範讀,注意節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麼?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德,培養自己的品性,字裏行間透露着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板書:諄諄告誡、修身自學】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係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板書:靜】

3。後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係。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幹來源於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爲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板書:學、才、志】

4。最後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麼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板書:惜時】

5。回顧整篇文章,《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麼?爲什麼?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德,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纔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爲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於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蒐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並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鑑。作業:蒐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着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着重向學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係。最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並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一、設計思想:

《語文新課標》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就是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合作學習,是要求學生在學習羣體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學習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過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反覆閱讀文本,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希望他們能在平實的課堂學習中,靜心讀書,深入思考,感受賢哲高貴的精神世界,從而理解“靈魂”“高貴”的內涵,樹立引領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

二、教材分析: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道德修養”爲話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寬視野,感受高貴,淨化靈魂,獲得精神上的享受,道德上的提升;同時,也從感性到理性,從現實到想象,受到不同層面的思維訓練,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本課從“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角度看,這是一篇極有德化作用的文章,在教學中可據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本文又是一篇議論文,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很好地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不僅選取了三個歷史名人的例子來證明論點,而且又舉了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例子,這些例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

三、學情分析:

作爲初中學生,對議論文知識已經有所瞭解,但學生的自主閱讀品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還欠缺,思考不夠深入;另外,由於生理原因,他們普遍羞於表達。因此可以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閱讀、思考,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僅要教會他們知識,更要提高他們的能力。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給予他們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積累詞語和名句;

2、掌握閱讀議論文的一般方法;

3、把握文章中心論點,理解文章的說理方法,學習議論文嚴謹的思路,緊密的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1、探究文章列舉事例的角度和意義的區別,掌握議論文選用事例、運用事例的方法;

2、在對靈魂的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依據文本進行閱讀思考,培養學生從文本中搜索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人的高貴在於始終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以舉例論證爲主,結合引用論證的說理方法。

難點:深刻理解“靈魂”的內涵,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淨化心靈,提高修養。

六、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明確任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總結反思

七、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多媒體制作

八、教學過程:

(一)渲染情境,導入新課(提前板書課題)

引作者:今天老師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是一本散文隨筆集,是一個父親用感情的一磚一瓦壘築起來的一座墳!寫了他的女兒妞妞在世的一年半526天,以紀實的筆法記錄女兒的可愛和痛苦,父母爲病痛的女兒在愛與痛中煎熬的經歷。在書中,這位父親這樣說:“有一千條理由讓你早走,只有一條理由把你挽留,這條理由勝過那一千條理由,它就是我對你的愛。”(多媒體展示)我想如果你能看懂這本書,你一定會更懂得你的父母,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這位父親就是周國平

導課文: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藉助《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齊讀課題),感受作者作品融哲學與文學、哲理與情感於一體的風格。

(設計理念:本篇導語以作者代表作引入作者,“知人論文”,不僅可以使課擁有一個好的開端,也使師生的感情更易溝通,容易活躍課堂氣氛,振奮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用作者的話,激起學生感恩之心,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尚的靈魂,以此期望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

(二)理結構,悟哲理

首讀找論點:通過預習,我們很容易發現,這篇課文的文體是議論文,它最基本的結構方式是:(多媒體)提出問題(提出論點)分析問題(證明論點)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那麼這篇課文中,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又是如何分析,最終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下面請同學串讀課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又是如何引出中心論點的?

(設計理念:依據文體特徵,明確學習目的,學生在初讀課文後,能簡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中心論點,解決“寫設麼”的問題。通過串讀課文,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再讀現高貴:作者提出“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的觀點,又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的呢?(舉例論證)作者舉了幾個例子?(五個例子)默讀課文第26節,以(多媒體)“人,在情況下,做事情,作者用它來證明觀點”的形式來說說這幾個例子。

(設計理念:再讀文本,找出論證方法及目的,解決“怎麼寫”的問題,進一步把握文章脈絡與構思;給定不算句式的句式,以期規範學生的表達,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思考問題,以學生的朗讀取代老師的架空分析,從而有效地“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掌握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

思讀悟其理:⑴爲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個觀點,作者舉了五個例子,是不是太多了?把後面兩個例子去掉行嗎?或者2、3節任刪一個?仔細閱讀課文,說說你的看法。如果我們能發現周國平作品中的問題,我們可以給他寫信。……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設想:

1、激發學生生活體驗,創設閱讀氛圍。孩子對於新年總是有着許多豐富的感受。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2、在充分調動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認真研讀文章,細細品味文章關鍵詞語句子,並要求學生在文中圈點勾畫。

3、教師應該介紹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動經歷,使學生可以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達到對作者較爲深刻的理解。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品味文章的關鍵性詞語和句子,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達的思鄉這一主旨。

過程與方法

1、根據積累的生活經驗,創設閱讀氛圍,領悟文章的意蘊。

2、通過分析課文,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品味文中所表現的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達的濃濃的思鄉之情,從而獲得美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3、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點。

學法指導:

1、通過了解春酒的配製過程及相關風俗知識,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增強對故鄉對母親的熱愛之情。

2、通過學習本文善於運用細節描寫突現人物的寫法,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通過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雋永的語言特點,來感受風俗美、人情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導語: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着這些年年依舊的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的。在這些傳統節日中,同學們最盼望的無疑是春節。春節不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壓歲錢,可以買很多想要的東西。但每個地方過年的風俗又不盡相同,那麼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琦君的《春酒》。

2、板書課題、作者:

3、簡介作者:(出示幻燈)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赴臺灣,後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臺灣散文連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是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兒童故事爲主,大半以她家鄉浙江溫州爲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風土人物勾畫出一副中國農村社會的樸素生活圖景。琦君的作品,有與人不同的獨特風格。特別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摯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筆致婉約,使文章散發着迷人的氣息。

二、整體感知課文,體味作者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樂《思鄉曲》)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劃出你認爲能表達思鄉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

(作者不僅僅是懷念家鄉的春酒,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美、人情美,寫自己對家鄉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着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三、指導學生分組合作研討課文

(一)作者在文中敘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這些事都是作者家鄉的`風俗,你喜歡這兒的風俗嗎?爲什麼?(第1、2小組討論)

板書小結 :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風俗美

(二)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第3、4小組討論)

板書小結:母親“我”阿標叔鄉鄰鄉親

(三)作者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請你找出來,並談談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第5—12小組討論)(學生交流後師作指導,出示幻燈)

1、母親(第5、6小組討論)

(1)“她總是笑眯眯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

(2)“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

小結:突出母親熱情好客、慷慨大方。

2、花匠阿標叔(第7、8小組討論)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

小結:突出花匠阿標叔的熱心。

3、鄉鄰鄉親(第9、10小組討論)

(1)“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

(2)“席散時,會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小結:表現了鄉親們的熱情大方。

4、“我”(第11、12小組討論)

(1)“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2)“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小結:表現我充滿了童真童趣。

(四)通過對人物的細節描寫,你對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請談談!(第13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

師指導要點:人情美(板書)

(五)作者爲什麼能在幾十年之後對家鄉的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那麼清楚,描寫得那麼細緻呢?

指導要點:對故鄉有感情。

問:對故鄉的什麼有感情呢?(第14組討論)

指導要點: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嚮往,也表達了遊子殷殷思鄉之情。

問:所以“春酒”是一杯什麼樣的酒?

指導要點:懷舊思鄉的酒(板書)

四、遷移擴展

思鄉是遠離故鄉的人都會產生的一種思緒,余光中的《鄉愁》爲什麼能有這麼廣的影響,就是因爲它道出了許多遊子的心聲。葉落歸根,這是人之常情,對故土的眷戀,是任何人也無法割捨的情感。你讀過這類作品嗎?把你所讀作品的內容說給同學們聽一聽。

學生交流:

師提供相關作品(幻燈顯示)

1、余光中《鄉愁》……

2、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白《靜夜詩》

4、杜甫《月夜憶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5、馬致遠《秋思》

6、蘇軾《水調歌頭》

五、總結(幻燈顯示)

琦君說過:“人和花草樹木一樣,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有誰能夠忘記生養自己的故鄉呢?,遠離故鄉的人,無論與故鄉的距離有多遠,總不會忘記故鄉的山水、故鄉的親人、故鄉的一切。每年春節前夕,離家的人儘管票難買、車難乘,但家還是要回的。父愛天高,母恩難報,最難忍受思鄉情。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澱下來的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礎。事實上,正是這種特有的情感基礎,才讓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壯大,成爲偉大的民族。

六、作業:

1、積累“思鄉”的詩句。

2、研討與練習

3、預習新課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摘 要: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和我國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正面臨新一輪教育改革。現存的課程觀念和教學模式需要“脫胎換骨”,並重新思考現代教育的新方向。要保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唯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迎來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旨在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它關注的是“學”,探究的是“以學定教”,展示的是教師如何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的狀態。它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應成爲課程的開發者。筆者認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教學過程的規劃應建立在學生學習過程規劃的基礎上

首先,在規劃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備課、進行教學設計的視野就必須開闊。教師、學生目力所及、識見所逮、能力所爲的可以利用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包括網絡資源。其次,教師應該進行換位思考,將自己置於學生的位置上,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完成哪幾項具體的學習任務,並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和主次、輕重、急緩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合理地安排其具體順序。最後,再從促進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考慮教師應該採取怎樣的具體教學措施,如何安排整體的教學過程。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關鍵在於問題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和11個詞語,認識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課文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從而瞭解一些自然現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法】:談話、引導

【學法】:朗讀、交流、感悟

【課前準備】

1.課文及有關大自然的課件、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2.到郊外等自然景區遊覽:看有關大自然的電視節目等。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新課

世界上誰有語言?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神奇的語言,那就是——大自然也有語言,它的語言是怎樣的?我們能讀懂嗎?帶着這些疑問,讓我們共同去學習、發現吧!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靜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認讀生字。

(2)、自由讀課文,讀後在課文中找出9個生字和6個要求會認的字,反覆拼讀,讀準爲止。

(3)、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用序號標出節次。

(4)、這首詩有沒有總說的小節?其他小節是怎麼排列的?能不能顛倒順序?“大自然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3、檢查自學情況

四、指導讀好一、二、三節

1.學讀第一節。

(1)教師範讀。看課件:以春天爲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動;大魚躍出水面;雪山、三葉蟲化石……等自然現象揭示自然奧妙的片斷。

(2)學生自由練讀。

(3)小組討論:通過看插圖、結合課前的郊外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知道的

(4)全班齊讀第一節。

2.學讀第二節。

(1)先自由讀,再指名讀。

(2)看課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來游去。

(3)指名讀一句,(貼小蝌蚪圖)範讀,齊讀。

(4)啓發學生想像討論:小蝌蚪在說什麼呢(相機進行口語訓練)

師: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生: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5)學生反覆練讀,同桌互讀,從讀中知道這一節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人們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會知道春天到了。

(6)看課件:春、夏、秋、冬各季節特徵的片斷,加深擴展學生的感受,以幫助突破難點。

(7)齊讀一、二節。

3.學讀第三節。

(1)指名讀第三節。

(2)看課件:真實圖像:大魚及其魚鱗的特寫。動畫:小魚漸漸長成大魚,魚鱗上的圈圈逐漸增多。(配以簡單講解)

(3)自由練讀,思考:這一節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4)討論: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

(6)看課件:樹的年輪與年齡。

(7)齊讀一至三節。

五、堂清檢測

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總起:大自然是有語言的

大自然的語言 具體介紹:

歸納全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

2、鍛鍊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

3、在薰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課文理解,美點尋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個家》

2、導語:

“我想有個家”,這是每個人的心聲。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我們一起跟着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聽讀課文,輕聲跟讀。(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也可以輕聲跟讀)

2、問題探究: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說到三代人時點擊出現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怎樣的奶奶、怎樣的爸爸、怎樣的媽媽。

——你喜歡這個家庭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作者講述這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學生說出尊老愛幼時,點擊“尊、愛”。並要求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並插問:

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麼做?

學生髮言後,師小結:老人爲養育我們,付出了心血,爲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理應受到家人及全社會的尊重)

學生說出中年人的責任時,(學生說不出時,師說出中年人的責任)邊點邊小結: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3、師小結:課文啓示我們:一家人要互敬互愛(點擊),家庭才其樂融融(點擊),家和萬事興。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也必須和睦相處,我們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

4、同學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爲單位,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着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

5、代表發言。(3名,內容要有尊老也要有愛幼)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激發:剛纔同學們講的故事非常感人。課文講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語言也樸素平易。但這樸實無華的小文章卻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爲文章中到處閃爍着美的光茫。下面我們就進行一項比賽——美點尋蹤。

2、學法點撥(課件):

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爲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

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以上內容指名讀)

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3、學生看書,用筆在文中圈點,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4、美點尋蹤小組賽(一)

(當學生說到一個對稱句時,要求學生再找幾個句子品讀,特別是說到“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可問:這句子美在哪裏?(一對稱;二表現兒子天真聰明。還防“也”字分析)

四、學法實踐

理解《金黃的大斗笠》的內容,尋找其中的美點。

1、速讀《金黃的大斗笠》。

2、談談對《金黃的大斗笠》內容的理解。

3、美點尋蹤小組賽(二)

要求找出美點,並能說說爲什麼美?

(品析幾個句子:

★乾乾淨淨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雲,風推着它爬上山頭

★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

★烏雲被太陽照得受不了,越縮越緊,於是擠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擬人)

★斗笠像個大蘑菇。

4、小結,評價。

五、師生總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六、課堂延伸

以《家庭瑣事》爲題寫篇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瞭解蘇州園林的特徵,瞭解課文多角度進行說明的方法。

2.品味文章語言嚴密生動的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由整體把握到具體揣摩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蘇州素以園林著稱於世,葉聖陶先生也是蘇州人,蘇州人遊園林,蘇州人寫園林,更覺得親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入葉聖陶先生的文章《蘇州園林》。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用各自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讀後說說對蘇州園林的瞭解。

方法提示:在文章關鍵詞句下做標註。

閱讀後,學生交流對蘇州園林的瞭解。

1.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文章,讀完後說說你對蘇州園林有了哪些瞭解?給大家6分鐘時間,專注的閱讀,可以在書上做勾畫。開始,

2.時間到,請同學起來談談,你從文章中瞭解了什麼?

三、以關鍵詞語“標本”作爲教學切入口進入對文章的講析。

剛纔大家都談了對蘇州園林的瞭解。同學看書的時候,我也在讀,我在想,要把蘇州人熟悉的蘇州園林介紹給大家,應該怎麼來寫呢?我找到了一個詞語,足以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一起找找看。在第一自然段中,是“標本”。(板書:標本)

1、什麼是“標本”?

2、爲什麼說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因爲它具有代表性,“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就是蘇州園林的特徵。

3、那麼,這幅圖畫中有些什麼內容呢?在蘇州園林這幅畫中都有些什麼景緻呢?我們一起到文章裏去看看。

閱讀相關語段,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抓住“佈局、配合、映襯、層次”四個詞語。(用課件輔助。)

明確:有亭臺軒榭

(1)作者是怎麼樣來介紹亭臺軒榭的呢?好,我們來朗讀有關語段。

齊讀第3自然段。(打圖片PPT)

亭臺軒榭佈局時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絕不講究對稱。(打PPT“亭臺軒榭佈局”)

這樣的佈局最終是要讓蘇州園林成爲一副?美術畫。

(2)畫裏還有什麼?

有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近景遠景。假山池沼要講究配合,他們是怎樣配合的?(默讀2分鐘)讓我們也來直接感受一下。(打圖片)

高牆之外是喧鬧的城市,可是在裏面,你覺得身在山間。池沼的河岸,用文章中的話來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要用花草點綴,不僅是岸上,水中也有,水陸草木之花各盡其妙。

因此說,畫裏還要講究花草樹木的配合。

這些景緻,方寸之間而有山林之趣。

4、其實大家發現沒有,任何一副圖畫雖然都有側重,但實際都體現了這四個講究。畫中有亭臺軒榭、池沼、花草,將構成美麗途徑的諸多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很難把它們分開。可見,佈局、配合、映襯、層次都體現着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追問,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明確:完美的。

如果要講到完美,那僅有這四副還遠遠不夠。完美是什麼?無可挑剔,沒有一絲缺憾,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都要像一副畫,這才稱得上完美。因此,同學們在文化章中找找,還有哪些地方也是要講究的?

學生繼續閱讀文本,明確園林的角落要注意圖畫美,門窗要有圖案美,色彩要引起人安靜閒適的感覺。

明確:角落、門窗,另外,不要忘了,什麼都注意到,構成圖畫還要講究色彩。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有,作者寫到,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

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發現,補充講講還要注意些什麼?

5、小結:只有這樣,才能構成完美的圖畫。(板書:完美)一座園林,大到亭臺軒榭、假山池沼,小到一個角落、一扇門窗,都體現出設計者的用心。如果說,我們以前去蘇州園林,覺得她美,可是又說不出它美在哪裏。那麼,我們現在再去蘇州園林,你就會知道如何去觀賞園林的美了。我想,這就好似標本,因爲它代表了園林的特徵。

我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瞭解蘇州園林的特徵,我們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來寫蘇州園林的。葉聖陶先生從遊覽者的角度來鑑賞園林,我們也借用這個詞語,“鑑賞”文章的片段。

四、分析重要語段

以第5自然段爲例。(PPT打出字幕)教師範讀。

這一段是從花草樹木的映襯來說明蘇州園林特徵的。我來朗讀,同學們注意字音,看看哪一句是中心句。

1.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哪幾句寫“栽種”?哪幾句寫“修剪”?

(明確層次)

2.品味“寂寞”這個詞語,誰不感到寂寞?

明確:遊覽者不感到寂寞,爲什麼?因爲他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花木。想想看,還有誰也不寂寞啊?另外,花草樹木之間也不寂寞。

明確: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爲什麼不說“高低錯落”,是什麼手法?擬人。多麼靈動而富有生機啊!我飄升秒落葉,你綻開花朵,我們也不寂寞啊!

3.“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指的是什麼?文中有相關的信息,把它找出來。

明確:好西哪個是藝術課程的範疇了,那麼我們看看文章裏怎麼說的,我們把相關信息找出來。

回到前文,“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而松柏和道旁樹是講究對稱的。

文章從正面寫樹木的栽種,從反面寫修剪,也和河道上的橋樑一樣,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

4.體會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展開聯想,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美感來。

和圖片相比,感受文字的魅力。

朗讀文章,讀出感情來。

(1)舉例說明。“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就是一副好畫”,已經是一副好畫了,國畫中寥寥數筆一枝枯藤。開花時又將是什麼樣子的呢?“開花的時候……沒法說出來”,我們學過《紫藤蘿瀑布》,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春日陽光下,開着紫色花朵的滿架的藤蘿,站在這藤蘿前,你想說什麼呢?

你來說說看,作者沒法說出來,“好美啊!”

確實已經很難用語言來表達了,當作者沒法說出來,可是他還是寫了他的感受“無限的繁華和歡悅”,比我們說得好!“

(2)老師手邊正好有一副畫片,我們來看一下。應該說,畫面很美。但是看畫面,僅僅是從欣賞者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一副畫。當你置身於蘇州園林這副立體的畫卷時,完美的圖畫中,你除了滿心的歡躍,滿眼竟的繁華,你還能說什麼呢?我想,這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帶着歡躍把這些句子再讀一遍。

學生齊讀。

5.拓展

找出文中其他用字用得好的地方,引導學生尋找文章中用詞精妙之處。

文章的好處要細細體會,真正好的作品經得起咀嚼,這樣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文章裏還有。找找看,說一說。

五、結語

蘇州園林一百多處,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作者在這篇短文中把蘇州園林說得清清楚楚,讓讀者油然生出“如在圖畫中”的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呢?剛纔我們研究過了,他抓住了蘇州園林的特徵,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說明。他的語言平實中蘊涵着生動,富有畫意,也和蘇州園林一樣,很美很美。

學了這篇文章,大家一定都希望再到蘇州園林去遊覽一下,一定會發現以前所沒有發現的獨特的美。

板書設計

文本框:蘇州園林

葉聖陶

標本:完美的圖畫

鑑賞:結構美語言美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一、簡要複述小說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梳理小說故事情節,理解“心聲”的含義。

三、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

學習重點:

在熟悉小說情節的基礎上理解“心聲”含義,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學習運用心理活動描寫寫人物。

學習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今天,我們來聆聽一下別人的心聲。(板書課題)看到標題,同學們有什麼問題呢?(學生髮言:誰的心聲?什麼心聲?爲什麼有這樣的心聲?心聲有沒有實現?)

二、感知心聲

1、介紹作者—黃蓓佳

2、檢查預習。

3、學生快速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指導學生抓住事件的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換等關鍵詞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瀏覽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300字以內)

三、解讀心聲

1、探討:文章取名爲“心聲”,你認爲主要表現誰的心聲?(學生很容易明確:李京京)那麼李京京的心聲是什麼?(要求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談自己的依據或感悟。)僅僅表達的是李京京的心聲嗎?

鋪墊問題一: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別想在公開課上朗讀《凡卡》?

鋪墊問題二:李京京爲什麼這麼想讀這篇課文?(提示學生在文中尋找相關語句)

2、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可能會從文中找些語句。如有學生會找“……凡卡,不知怎麼,總纏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裏寫的多像多像啊!……”正因爲京京與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嚮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強烈共鳴,所以渴望朗讀這篇小說,表現了京京對親情、友情的渴望,並想通過朗讀的方式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因爲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慾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來,吐出來。”

3、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可以歸納出對“心聲”的理解。

如: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麼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明確:

“心聲”的含義: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願望

③作者藉此呼籲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四、說一說,感悟心聲

1、《萬卡》爲什麼那樣打動李京京?你從中得到有關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啓示?

2、這篇文章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些現象,你對這些現象有什麼看法?

啓示一: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啓示二: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雨的訴說》是新課程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本單元以抒寫大自然的詩爲主題,讓學生從欣賞詩詞作品中更好地體味自然的詩意,感受人生情趣。

2、讓學生去傾聽大自然的雨聲,感受雨的韻律,品味雨的詩意,並在此基礎上,以雨爲對象,寫一篇抒情文章。

3、活動前要求做好充分的準備,運用電腦製作課件,使課堂活動情感化、藝術化。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活動準備

1、學生:這篇綜合性學習的文字敘述很美,四個部分的內容一氣貫穿,很有詩意。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雨的心曲。活動前,讓學生認真研讀,感受雨的詩情。獨自傾聽、體味雨的韻律,可以帶着錄音機或攝像機,錄下雨的音符,記下自己的感受;蒐集有關雨的詩文佳作和歌曲,瞭解雨的奇特現象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2、教師:設計聽雨的要求、內容;蒐集整理有關雨的音像文字資料,製作課件;指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將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進行編輯,裝訂成冊。

[教學實錄]

師:(多媒體播放一幅幅雨的圖畫)春雨細輕柳絲長,夏日暴雨曬高陽,秋雨梧桐鎖清秋,冬雨纏綿心愁涼……雨,是一種最普遍的自然現象。它滋潤萬物,給自然萬物帶來生機;它,快樂而沉靜,伴着歡快的足音;它,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氣,將溫柔的胸脯輕輕地貼近土地。“我來了,我來了就不再回去。”這是雨用靈動的聲音、奇異的形體和清透的心靈向你訴說。今天,讓我們來傾聽《雨的訴說》,請同學們翻第第18頁《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並飽含深情地齊讀第一段(多媒體顯示課題)。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

雨的訴說

一、聽聽雨的足音

生(一齊朗讀):我是快樂而沉靜的雨,我從天空中飄落,伴着我歡快的足音,花草盪漾出陶醉的笑意……

師:雨歡快的'足音怎樣?讓我們來聽聽吧!把你收集到的雨韻播放給大家聽,並講講過你聽雨的感受好嗎?

生1(把磁帶放到錄音機播放,是一陣震耳欲聾的雷雨):我喜歡聽暴風雨,因爲它給我力量,給我面對挫折的勇氣,(伸出雙手)“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學生熱烈鼓掌)

生2:我錄的是小雨,我喜歡聽那“沙沙沙”的聲音,它充滿了夢幻,充滿了期待。

生3:我喜歡雨中散步,雨中聽雨,身臨其境,我自己彷彿也化作了雨。

師:“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我也和你們一樣深愛着雨,我喜歡夜深人靜的時候聽雨,那麼安詳,那麼靜謐,那麼富有詩情畫意。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讚美過雨,抒寫過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雨的詩意,體味雨的詩情吧!

(展示學生編輯的雨的詩集,並作簡評)

二、感受雨的詩意

意境:幽深的小巷,一把油紙傘

字幕:杏花、春雨、江南

音樂:伴着悠揚的笛音,學生朗誦“雨”詩

生1:杜甫的《春夜喜雨》:隨風潛入液,潤物細無聲。……

生2: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生3: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能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揣摩語言,領會作者與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學會觀察身邊的普通人物,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學習重難點:

1、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聯繫身邊的人,學會關注、關愛他人。

資料連接:

走進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江蘇無錫人。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洗澡》等,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譯作有《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等。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走近老王

快速閱讀文本,學會利用圈點批劃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兩題。

1、識記字詞

傴()身攥()着惶()恐塌()敗愧怍()

取締()滯()笨眼翳()骷髏()()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不超過50字)。

合作釋疑—評說老王

3、分析人物:默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老王形象的語段,談談你心目中的老王。建議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個的人,從看出”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小組討論交流,交換看法,互相補充。

4、面對老王的境況,作爲作家的楊絳是怎麼做的?從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穫?

思想共鳴—懷念老王

5、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麼去了,作爲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難道不想從行動上爲他做點什麼嗎?(提示:“你”可以爲老王寫墓誌銘、悼詞、紀念文章等,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觸!注意言簡意駭!)

遷移延伸—關注“老王”

6、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老王”一樣生活境況的人,你能談談身邊最感人的故事嗎?你將怎麼去對待那些不幸的人?

品味語言:

7、楊絳的文學語言看似平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請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情感:

(1)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學習小結:

8、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瞭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理解“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瞭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覆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讀音和區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

3.瞭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瞭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覆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具準備

1.查資料瞭解扁鵲和蔡桓公的生平。

2.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0)

1.自讀課文,留心生字新詞的讀音。檢測正音。

2.提出自己還不理解的詞語,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4.簡介扁鵲生平。

二、激發興趣,深入研讀(20)

1.同學們想把這個寓言故事演一演嗎?

(引導明確要演好故事,必須先精讀課文。)

2.自由分組,研讀課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纔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讀悟結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發現時間的變化,即時間順序:一天——過了十來天——十來天后——又過了十幾天——五天以後。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斷惡化:病在皮膚——發展到皮肉之間——發展到腸胃裏——深入骨髓——渾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鵲拜見蔡桓公神色動作的變化:站了一會兒——只好退出——連忙退出——立刻掉頭就跑——最後跑到秦國。

(鼓勵展開想象。注意精讀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語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說“醫生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請賞。“

②假裝沒聽見,沒有理睬他。

③滿臉不高興。

④覺得奇怪,派人去問原因。

⑤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

⑥病死。

(注意透過這些詞句走進蔡桓公的內心世界,指導讀出感情。)

三、課堂小結(3)

四、佈置作業(5)

1.寫本課生字新詞。

2.複述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複習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瞭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覆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8)

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和書寫。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內容。

二、小組合作,表演評價(20)

(強調錶演和評價都要緊扣課文內容,最好能展開想象。)

1.小組合作,分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彩排。

2.表演評價:是否理解了解課文內容,人物形象是否鮮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諱疾忌醫十分有害)

2.你從故事中還得到了什麼啓示?

(比如要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自己的壞習慣、壞毛病要儘早改掉等。)

四、佈置作業(10)

1.看拼音,寫漢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請( )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一天,扁鵲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告訴蔡桓公皮膚上()。過了十來天,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發現他的病已經發展到()之間了。十來天之後,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告訴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裏。又過了十來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立刻掉頭就跑,因爲蔡桓公的病已經(),無藥可治了。

板書設計

扁鵲的診斷 蔡桓公的反應

扁 病在皮膚 豪不在意

鵲 病在皮肉之間 假裝沒聽見 諱疾忌醫

治 病在腸胃裏 滿臉不高興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覺得奇怪

結局在意料之中 渾身疼痛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