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采薇名師教學設計

采薇名師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我們一起學習《采薇》,也有精妙的語言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下面由小編精心整理的采薇名師教學設計,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采薇名師教學設計

  采薇名師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理解詩意,體味戍卒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背誦這首詩歌

2、品味本詩的語言美,賞析重章疊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藝術魅力。

3、領悟先賢的故園之思和家國之情,養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探究

【教學設想】

學生課前利用早讀課時間充分預習,掃清文字障礙,試着用自己的話翻譯詩歌大意。

【教具準備】

製作簡單PPT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感導入

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我們會發現,從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計其數。有戰爭,就有傷害,無論是已化爲無定河邊皚皚白骨的遇難士兵,還是歷經九死一生活下來的倖存者,戰爭給他們的家庭和心靈造成的創傷都是巨大而深遠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選自《詩經·小雅》中的一首戍邊之歌—《采薇》,去走進一位普通戍邊士兵回鄉途中的內心世界。

二、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要求:讀出意境,讀出節奏。採用多種方式的朗讀,初步感受詩歌前三章語言特點:重章疊句;把握詩歌內容大意:一位長期戍邊的士兵在回家途中追憶往事,感慨萬千。

問:本詩描寫生動形象,畫面感強,如果要把詩歌內容拍成電影鏡頭,一共可以拍成幾個場景?(當一次導演)試着寫出每個鏡頭的腳本。(做一回編劇)

明確:三個鏡頭。

鏡頭一腳本:一位面帶飢色士兵在荒坡野外採集薇菜,不時遙望家鄉(一~三章);

鏡頭二腳本:疆場上我方車馬雄壯,裝備精良,士兵們頻繁換防,戰場上奮勇殺敵(四、五章);

鏡頭三腳本:一位身心疲憊的戍卒返鄉途中,頂風冒雪,泥濘路上艱難前行(六章)。

三、賞析畫面,品味情感

(一)賞析鏡頭一

問:頭三章運用重章疊句的手法,都以“采薇”起筆,依次寫了薇菜的哪幾種生長形態,有什麼作用?

明確:作(冒出地面)、柔(葉片柔嫩)、剛(莖葉粗硬)三種形態。用薇菜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反映了歸期的一拖再拖,返鄉遙遙無期,何時才能歸家,深化了士兵思鄉之情;同時士兵靠採集薇菜充飢,說明糧草不繼,戍邊生活異常艱苦,更加激起對溫馨溫暖家庭生活的想念。這些意蘊都是通過薇菜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問:前三章除了藉助薇菜的生長間接表達思歸之情,抒情主人公與日俱增的思鄉之苦還通過什麼方式表達出來?

明確:直抒胸臆,“心亦憂止”、“憂心烈烈”、“憂心孔疚”,隨着戍邊時間的延長,從年頭到年尾,戍卒的鄉情也日益加重,心頭煩悶,好像火燒一樣,不禁發出痛苦的呻吟。“靡使歸聘”,同時還伴隨着對家庭會發生變故的擔憂。

問:開頭三章總體感情基調如何?

明確:悲傷悽苦。

(二)賞析鏡頭二

問:四、五兩章寫了戰場情況,並未正面描寫敵我雙方交戰情景,而是寫了我軍車馬、裝備和換防情況,表達了主人公的哪些情感?

明確:思念故鄉、牽掛親人的情感與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這種思想矛盾給戍卒帶來的是精神困苦。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溫柔敦厚詩風。

問:這個部分的感情基調怎樣?

明確:雄壯中摻雜着悲苦。

(三)賞析鏡頭三

問:經過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戰爭的倖存者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此時戰士的心境如何?

明確:從結尾四句可知,主人公的心情是悲哀的。

問:九死一生,能活着踏上歸途,這本來是一件感到慶幸的事,然而我們爲何看不到一絲歡愉,只感到一片悲涼?

明確:補充兩首詩歌闡釋回鄉途中戍卒內心的悲苦不安。

漢樂府《十五從軍徵》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譽作是《詩經》中最好的句子?你讀出了什麼?

明確:今昔對比,樂景寫哀,情景交融。詩句包含着兩個畫面,一是春天裏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裏,主人公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捨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故鄉的種子埋藏在戍邊士兵的心房。“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着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四、課堂小結

《采薇》一詩,在題材上可稱爲後代邊塞詩的鼻祖,徵人思鄉,是邊塞詩的重要主題,這首詩能以最真實的詞句、最自然的藝術,挑動了人們的某一根心絃,準確地說中了人們心裏千變萬化的情緒,歷經數千年而不變,愈久彌芳。

五、佈置作業

課後閱讀當代作家余光中的《鄉愁》,感受現代人的思鄉情懷。

板書:采薇思歸 悲傷悽苦

疆場思歸 雄壯悲苦

歸鄉途中 哀傷不已

  采薇名師教學設計篇二:

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目標學習先秦詩歌,詩經作爲後世詩歌的源頭之一,本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爲詩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通過本文來體會詩經中風的創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是一個重要的開端。所以把文本的藝術美合理的展現並加深學生的體悟是本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學情分析:學生處於高一上學期,是一個銜接時期,學生的古典詩歌鑑賞方法相對單一,語言表述缺乏準確性,提升分析能力和感受情感能力成爲課程設計的出發點。

知識的構建與運用

進一步瞭解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掌握莫、華、常、棘通假現象及文中重要的實詞。

體會詩經戰爭詩的美學特徵,農耕社會家國矛盾心態,外戰中的尚武精神,周代禮樂影響下的德化威服戰爭觀。

培養學生篩選和提取重要信息的閱讀能力。

組織語言較準確表達觀點的能力

提升賞析詩文的思辨能力。

審美鑑賞與創造

誦讀文本,體味情感,梳理文章脈絡。

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調整語言,概括情感。

思辨的閱讀,判定文本思想內涵

討論探究,詩經戰爭詩的審美特徵。

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人性體悟和情感參與。

感受西周至春秋時文學莊嚴、肅穆的淨化之美,崇仁尚德的美學淵源。

抵禦外侵,反對窮兵黷武的精神影響。

教學重難點突破:

引導學生進入詩情,釐清文脈。

方法:提取文段關鍵句,以句帶段,以點到面的入情,先把文章讀短,再讀豐富,加入聯想與想象。見預習案第四項,“如果每一小節只選取一小句來表現情感,你選擇哪一句,並簡單概述情感”

農耕社會的家國矛盾心態和外戰中的尚武精神在整個詩經戰爭詩中的示範作用。

方法:梳理和對比,

靡室靡家-------憤-------獫狁之故

靡使歸聘-------苦-------我戍未定

我行不來-------憂------王事靡盬

在對比中可以明確突破。

詩經中戰爭詩一般不正面描寫戰爭的慘烈,如此處理,你認爲好不好。

方法:對比和拓展閱讀進行輔助,見預習案第五項《無衣》《破斧》

得出詩經戰爭詩的審美特質----禮樂制度影響下的崇德威服,西周至春秋戰爭詩的肅穆淨化之美。

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

方法:自主賞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提示:鑑賞術語+內容分析+表達效果

教師評價及總結。

作業佈置:1、牢記賦、比、興的解釋語句,結合文章的背誦深入感受

2、對《無衣》進行翻譯並做簡要賞析。

附文: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啓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采薇預習案

瞭解詩經相關常識,課後鏈接《毛詩序》《詩集傳》

《毛詩序》,古代中國詩歌理論。著者一說爲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說爲漢人衛宏爲《詩經》所作的序,分爲大序和小序。大序爲《關雎》題解之後作者所作的全部《詩經》的總的序言,小序是詩經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一般而言《毛詩序》是指大序。作者有爭議。

在中國詩歌理論史上,《毛詩序》具有特殊意義。《毛詩序》對詩歌的性質、內容、分類、審美特徵、表現方法、社會作用等等方面都作了比較系統而明晰的闡述。

字音字形

靡( )室靡家 獫( )狁( ) 不遑( ) 載( )飢載渴 王事靡盬( ) 歲亦莫( )止 牡( ) 牝( )雞司晨 四牡騤( )騤 象弭( )魚服

采薇全文四字對仗,整齊具有形式美和音韻美, 請認真誦讀。

通過你自己的誦讀,如果每一小節只選一小句(四字句)來表現情感,你選擇哪一句,並簡單概述情感。

第一小節選句 , 情感:

第二小節選句 , 情感:

第三小節選句 , 情感:

第四小節選句 , 情感:

第五小節選句 , 情感:

第六小節選句 , 情感:

五、拓展閱讀

秦風·無衣

先秦: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閱讀筆記:

國風·豳風·破斧

先秦:佚名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註解: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qiāng)。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匡正四方之國平息了叛亂。可憐我們這些戰後餘生人,也是非常命大虧蒼天有眼!

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陝西省彬縣、旬邑縣西南一帶。斧:斧頭。圓孔曰斧。斨:斧的一種。方孔曰斨。四國:指殷、管、蔡、霍,即周公東征平定的四國。或以爲殷、東、徐、奄四國。一說“四方之國。皇:同“惶”,恐懼。哀:可憐。一說哀傷,一說借爲愛。我人:我們這些人。斯:語氣詞,相當於“啊”。孔:很、甚、極,程度副詞。將:大。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qí)。周公東征,四國是吪(é)。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齊刃鑿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教化得四方之國秩序井然。可憐我們這些九死一生人,得蒼天佑護結局多麼良善!

錡:鑿子,一種兵器。一說是古代的一種鋸。吪:感化,教化。一說震驚貌。嘉:善,美,好。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qiú)。周公東征,四國是遒(qiú)。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獨頭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四方之國邊疆鞏固又安全。可憐我們這些劫後餘生人,也真是吉慶有餘福祿無邊!

銶:即”鍬“。一說是獨頭斧。遒:團結、安和之意。一說是臣服。休:美好,與”嘉“”將“意同。

閱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