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人生寓言的教學設計大綱

人生寓言的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教學目標

人生寓言的教學設計

理解寓言的含義。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含義;學習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介紹寓言。

解讀寓意。

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身心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律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戒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爲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朗讀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二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什麼?(得失之患)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麼?

(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截然不同,剛開始她是“無憂無慮,心曠神怡,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而後來,她感到“緊張不安,心痛如割,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發生這種變化的直接原因就是白兔相對於月亮身份的改變;在擁有月亮之前,白兔能以審美心態面對月亮,因而能感受到美的風韻;擁有月亮之後,卻以功力心面對月亮,因而不但不能體會美,反而還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白兔慧心未泯。)

(3)文章將白兔與人對比有什麼意味?

(文章的原句是(和人類--決定)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她是聰明的;人類,作爲白兔的對立面,理所當然也可以理解爲慧心已泯。人類總以爲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既得利益的,因而也是愚笨的。可見,這話暗含對人類的諷刺。

(4)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啓示?

理解寓意: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5)討論: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一無所有就能心安理得嗎?

(“一定”這個說法過於絕對,世上擁有財產的當然不會每個人都患得患失,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擁有財產就極易產生得失之患。要理解“擁有”的含義。白兔擁有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根胡蘿蔔,一把青菜之類的東西,正是因爲沒有能力保衛月亮,所以白兔纔會患得患失,因此“擁有”不應泛指一切東西,而是指自己缺乏保護能力卻以外獲得的巨大利益。作者在寓言中表述的並非一個非此及彼的絕對化概念,而是要告訴我們:審美態度和功力態度往往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能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於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爲好。

討論題:

(2)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寓意)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3)“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4)“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後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三問題研究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1)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提示)開始很脆弱,後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什麼用意?(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3)“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麼?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於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啓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髮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只有落難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啓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比較閱讀

四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麼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1)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爲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於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3)在表現手法上,都採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徵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4)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爲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徵)。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裏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六作業完成“研討與練習”剩餘部分。

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