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計劃 >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通用6篇)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課程教學計劃(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通用6篇)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爲指導,以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爲參考,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業務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落實常規工作,夯實基礎,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爲高三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編排體系上,人教版《必修四》按照“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大板塊安排相關內容。同時根據學校的安排,本期開始開設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本教材,從高中生實際水平出發,對於詩歌,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究詩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體會聲韻)三方面入手;對於散文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切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三、情況分析:

1、教材教學: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難度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四、工作重點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養成閱讀經典和優秀作品的習慣,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4、提升學生對閱讀量,引發對中國文學的感性認識,培養文言語感,提高審美鑑賞能力。引導自主寫作,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五、具體措施

1、加強書本和教學理論教學資源的學習,提高教師自我素養。

2、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

3、指導學生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每週佈置閱讀量,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名句名篇的。

4、重視誦讀,改進古詩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5、跟同事協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向同事們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聽課評課活動。

6、作文訓練以“表達交流”和《周計劃》相結合,面批、互評、自批多種批改方式結合,切實提高效率。

  六、教學進度

1-3周第一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4-6周第二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7-8周第三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8-9周第四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10-11周複習、期中考試

11周以後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爲學生未來的成長奠基,應是初一階段語文學習的關鍵。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分爲五大板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活動、漢語知識等。共有30篇課文(其中文言文7篇,古詩5首),包含“人生”、“親情”、“自然”、“科學”、“寓言”等主題,它們爲學生提供了一個異彩紛呈的語文世界。而學生們也將依託它們認識自我,感悟人生,欣賞自然,瞭解世界,培養良好習慣,提高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

  三、學期教學總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

2.學寫規範的正楷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欣賞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加強朗讀訓練,培養默讀習慣,培養在讀書的同時寫批註、做筆記的習慣。

2.能自覺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4.欣賞文學作品,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6.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7.學習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能注意留心生活,從生活中學習語文。

(三)寫作

1.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

2.學寫記敘文,能做到有感而發,說真話,抒真情。能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

3.培養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四)口語交際

1.能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2.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態度自然大方。

(五)綜合性學習

1.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2.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繫,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寫作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加強聽評課力度,提高授課水平,優化最佳教學方案。在備每一個教案時,熟悉教材內容,力求精鑽細研,掌握重點難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合理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重視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3.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引導學生抒寫對生活的看法和感受,養成好的寫作態度和習慣。教師認真地對待作文教學,平時一週兩練,認真引導分析,加以評改和講評,在練習中提高寫作水平。

4.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5、加強同一學科教師的合作精神,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五、教學進度安排

同市教學進度。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3

  一、總體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我們的教學總體目標是:努力使學生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一)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二)感受·鑑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鑑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三)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爲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爲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四)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五)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爲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二、具體措施:

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積極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爲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

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

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閱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閱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後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既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

課時組合:3節閱讀教學+1節電子閱讀(圖書閱讀)+2節課堂讀寫連堂課。

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改變做練習的習慣

如何處理練習問題,我們嘗試以下辦法:

1、整合原則。將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爲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元

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說:“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自由原則。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爲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象,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傳統的處理練習的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準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而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說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說出來,最後再說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或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爲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爲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纔是學習的主人!

  五、改變寫作的方式,自編個人作品集。

我們可以嘗試以下作文教學,其操作程序爲:

1、編個人作品集。要求每個學生,從高一入學時開始,就爲編個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①爲自己的作品集起一個動聽的名字;

②每週完成1500字的練筆,練筆的時間、內容自定;

③給自己的每週練筆做些美工,如插圖、文字配色、貼相片、配底紋等;

④爲自己的作品集寫一篇序言;

⑤每十週就編一個小集子。一個學期編一個大集子。

高中三年就有個人作品集6本。高三下學期期中,選編一個《個人作品集精選》。這樣,到高中畢業時,每個學生手頭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

2、選編班級作品集。以班爲單位,選編《XXX班學生優秀作品集》(或者取個更動聽的名稱)。每學期期中出版,在家長會時贈送給到會家長。

3、選編年級作品集。以年級爲單位,選編《XXX年級學生優秀作品集》,每學期出版一次。作品入選者可獲得一本留念。每班發一本傳閱。

4、選編徵文作品集。在每年教師節、國慶節、元旦、五。一節、暑假等節日或長假時間,舉辦徵文活動,然後選編《XXX徵文獲獎作品集》。作品獲獎者可獲得一本留念。每班發一本傳閱。

5、舉辦學生個人作品集展覽周。在每學年第二學期開學第二週,以年級爲單位,舉辦“XXX年級學生個人作品集展覽”。時間爲一週,地點在圖書館閱覽室。參加展出的作品是該年級全體學生的個人作品集。無論美醜,無論優劣,要求全體學生的作品都必須參加展覽。按一、二、三、四、五等評定學生個人作品集的等級,獎勵獲得前三個等級的作者。組織各班學生輪流參觀、瀏覽,每班參觀時間爲1節課。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4

爲使教學工作有序進行,根據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重點藉助對必修3和外國小說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戲劇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

  二、工作重點

1、堅持集體備課,提高備課質量。既要有統一協作,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高課堂效率。

2、課堂實踐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3、嚴格要求與悉心關懷相結合,加強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4、講練考結合,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並有階段性檢查小結。

5、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具體措施

1、以模塊教學爲“點”,以讀寫實踐爲“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模塊”,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模塊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注意“閱讀”與“寫作”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形成探求式能力課型。

每個模塊精講“教讀課”,以“課”爲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爲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型必以學生自學爲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氣息濃郁,但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文言文模塊教學,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並適當爲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用好教材這個例子,培養多種思維能力,總結寫作方法,並充分利用我校有效資源——閱覽室,加強閱讀指導,培養自覺積累的意識和習慣,讀寫結合,本學期安排八次寫作訓練,着力於寫作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進度(針對文言文教學)

每週一篇週記,一學期內大作文5—6篇,小作文5—6篇。

其他計劃如有變動再作安排。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爲指導,以20xx年《考試說明》、《學科指導意見》爲依據,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訓練這條主線,加強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和應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實施全面科學高效的複習備考。

  二、教學目標

1、一輪複習注重基礎,二輪複習要在一輪複習基礎上查漏補缺,對重點知識分考點進行復習,建立知識系統。三輪複習以試題限時訓練爲重點,加強應試能力。

2、梳理知識網絡,總結解題方法,提高審題能力,規範答題要求,強化踩分意識,培養學生的應考能力。

3、強化閱讀和寫作訓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

1、以課本爲載體,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2、緊扣課內知識,梳理鞏固各相關考點,落實考綱要求的每一篇背誦要求,抓好名言名句及文學常識默寫識記測驗。

3、重視閱讀與寫作的訓練,抓好各類題型解題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做到答題的規範性。

4、抓實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交流教學心得體會,加強教法和學法研究。

5、落實培優輔困,全面提高學生成績。

  四、教學舉措

(一)注重學情,緊抓基礎。針對學生一輪複習的實際情況,狠抓薄弱環節,確定目標,對重點知識分塊複習。

1、有的放矢,落實背誦。以《考試說明》爲依據,指定背誦篇目,給學生背誦指明方向。背誦不能靠突擊,要細水長流,分課突破,而且每一篇要落實到紙上,讓學生切實消滅錯別字,力爭背誦拿滿分。

2、分類歸納,突破難點。對一輪複習中做過而出現較多問題、得分不高的考點,如字音字形、成語熟語、病句修改等,要通過再做題,再分類合併歸納,強化記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解答題目的方法。

3、語言運用題,重視題乾的審讀和答題規範化的訓練。要進行紮實有效的訓練,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和規範要求。經典的題型要多訓練,創新的題型要多接觸。

4、通過多種途徑,抓升格作文。一是分類指導。要突破制約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頸,寫出升格作文,根據他們作文“審題是否準確”“思路是否清晰”“說理是否透徹”“語言上是否有亮點”“材料是否豐富”等情況,對所教學生進行分類,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評改、指導。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範文,借鑑立意和構思,找準感覺,然後課堂進行限時思維訓練。三是加大訓練量,訓練可做到一週一篇,要挖掘出話題的內涵,要重點把“爲什麼”這一部分作爲重點落實到筆頭上。如果寫議論文,說理要透徹,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假設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等方法,從多角度把“爲什麼”講深,談透。四是引導學生做好以下幾步:品味原材料或話題,仔細揣摩、領會出題人的意圖,準確把握材料話題或標題的內涵,結合自己熟悉的素材,從而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訓練時應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盡力展示自己的個性;行文過程中,結構要清晰,要讓閱卷老師迅速地把握你的思路;要有較強的扣題意識;平常要多關注現實,廣泛閱讀,注重積累新穎鮮活的寫作素材,使自己的文章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5、抓好現代文閱讀題複習。訓練閱讀題時,要注意如下幾點:一是讓學生抓住文體特徵,快速瀏覽,整體把握文意。關注題目作者,留心小注,抓關鍵段和句。二是認真審題,找出明示、隱含信息,圈點問題、關鍵詞、賦分,落實好踩分點。三是讓學生學會規範答題:找準答案所在的區域,篩選整合有效信息;緊扣題幹要點,巧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題幹中有“多角度多方面”等字眼,要分點作答;探究類題,要先明示自己的觀點,然後緊扣文章主旨作答;答題要快速準確簡潔,不羅嗦,條理性要強;答題語言要規範,要積累一些必要的名詞術語,並能準確使用;答題步驟要規範,要梳理各種題型的答題思路,不遺漏要點。

6、文言文版塊,重點突破文言語句翻譯和虛詞用法。限時訓練,側重方法指導,讓學生熟練運用詞義推斷的方法,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發揮集體智慧,實施考點分工。利用集體備課時間討論每一個考點的重點、授課思路、方法及典型試題,精心完善每一個考點複習的教案和學案。

(三)講究方法,啓發思維,注重效率。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想辦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處於亢奮的狀態,向課堂要效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溫故知新,增進知識,提高能力。

(四)精選資料,講求實效。要充分佔有資料,本着“題型要對路,材料要典型”的原則,精心篩選資料,提高複習效率。教師應注重有效指導,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練習和反思、總結時間。防止學生被淹沒在題海訓練中,要重點培養學生解答出題目後對同類知識的比較、辨析和對方法、規律的總結、歸納的能力,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五)堅持以訓練爲主線,採取精心選題、限時完成、課堂講解、課後糾錯的方式,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堅持訓練常態化,注重平時積累。把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統一起來,堅持“記憶是基礎,理解是核心,運用是目的”的策略,做到全面複習中突出重點,重點複習中夯實基礎。

(六)講評的方式要高效。

我們要努力做到考後快速認真閱卷,通過具體數字分析學生答題情況,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糾正。也可採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解題思路,講方法,析錯誤,展開爭論。這種方式,極易讓他們接受,也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效果也會突出。

(七)嚴格規範複習,注重實效細節。

複習資料要做到規範有序,便於學生查找資料和及時地突破疑難問題。學生答題要做到兩點,一是書寫要規範,卷面要整潔美觀,字跡要清楚,不亂塗,不寫錯別字。二是在指定區域答題。

(八)堅持抓閱讀訓練。

組織教師精選美文和專題編寫閱讀素材,指導學生鑑賞、借鑑,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提升閱讀品位,指導學生寫作。

(九)抓好培優補差。

要在年級組的統一部署下,本組教師要密切配合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抓好培優補差工作,探究有效方法,營造互動氛圍,挖掘潛力,切實提高學生成績。堅持在集體備課時,突出對培優補差的討論和研究,分析學生的能力增長點和思維障礙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以培優補差爲出發點設計不同的學案和教案。教學目標要由淺入深,梯度合理,可供不同層次學生選用。

(十)把握好複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研究《考試說明》

考綱是備戰高考的信息嚮導,它規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內容形式、試卷結構、考試角度等。所以,研究考綱是高考複習中的第一要素。要抓住考綱的前後變化,把握高考命題趨向,從而在備戰高考時明確方向,有意識地加強識記、理解、運用,讓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起來,在考場上做到遊刃有餘。

2、研究高考試題

要研究三年來的高考考題。一要研究試卷的總體設計,二要研究知識考查的目的、設題的角度,三要研究題型信息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題思路。在研究中發現哪些題型有穩定性,哪些試題具有變化性。

3、探究答題規律

在高考語文複習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知識儲備並不少,但在做題或考試中往往會出現答非所問、答案不到位的現象,考不出應有的成績。這主要是由平時做題沒有把握好答題的角度、對答題規律性的東西沒有研究造成的。這就要求在專題訓練中,強化審題意識,提醒學生關注典型題例,多注意答題規律的探索,做到舉一反三。

4、教育學生認真對待每次模擬訓練。訓練中,不僅要注重審題訓練,量化甚至固化每個部分的答題時間,把握好答題節奏,而且還要讓他們注意答題過程中自己心理的調適。

5、要對學生加強心理疏導。老師要發揮學科優勢,和學生多交流,力爭在交流中增進感情,發現和解決問題,促進他們的學習。

6、關注網絡媒體信息,關注高考新動向,及時調整備考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語文課程教學計劃6

  一、教課書的主要特點

第一,構建新的教科書體系。這本書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羣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採用這種編排體系,注重教材的實踐性,自始至終把語文學習置於實踐活動之中;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頭緒,突出重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於全面挺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各個環節的設計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教科書內容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在能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第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爲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閱

閱讀部分,選文的練習和提示,都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理解。便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汲取知識、而且是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寫作、口語交際部分,注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示獨特個性、使學生的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成爲他們健康人生重要開端。尤其是綜合性學習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選擇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

第四,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申學習語文。這套教科書力圖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薰陶感染的過程。

第五、力求建立開放、有彈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書體系。教材體現了課內外和校內外的結合,使教科書由課內走向課外。

可以看出,教材選文文質兼美,難易適度,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適合學生學習。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初一(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

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木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爲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戰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

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