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通用25篇)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通用2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通用25篇)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全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詩歌內容簡單,但字裏行間卻意境深遠,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世界,關愛和平,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優點與不足: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詩歌特點,將教學本課的思路確定爲:情境促讀,讀中悟情。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含義。這正如朱熹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致盎然。比如老師精彩的範讀,精美的畫面,動情的語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纔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如何讓學生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寓意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節課我致力於通過有感情的、個性化的朗讀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的情景,從而感受語言的精美。同時這節課還補充了課外詩等以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教學《太陽》一課,我把這節課備的很詳細。因爲這是學生們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一定要開個好頭。記得前幾年面試時我抽的課就是說明文《鯨》,再加上外出學習聽了這節課,校公開課也聽過這節課,對這篇課文想不注意都難。

我覺得這篇課文比較簡單,說明文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等。我們的目的是讀懂課文、學會知識。教學目標除了字詞外,還有以下兩點:

1、瞭解太陽的特點。

2、知道太陽與地球的內在聯繫。明白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3、教學說明方法。

開篇先找學生讀第一段,後彙報知道了什麼。生“太陽離我們很遠。”一個字概括“遠”板書“遠”字。你從哪裏看出離我們遠呢?生繼續說“太陽離我們1.5億……”提到說明文、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知識了。這一句中有一個說明方法,誰知道?生沉默。師引導的“1.5億,3500年。”生開始激動“數字、列數字。”板書第一個說明方法“列數字”“對啦,其實他還隱藏着另一種說明方法呢!舉例子。這一系列說明方法都是爲了證明?”生“證明太陽離我們有多遠!”

以此方法,教學第2、3段。先讓生讀文,在彙報出太陽特點,遠、大、熱。再板書特點。再說說你從哪句話中發現這個特點的,抓關鍵句子。接着找說明方法。本文一共運用了四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而在第3段中都有體現。目的是鞏固發現說明方法,讓孩子在具體、通俗、明瞭的理解課文。生依次進行了彙報“太陽像火球就是打比方。”“鋼鐵碰他變成汽就是舉例子。”“6000攝氏度,2500倍是列數字。”“表面溫度、中心溫度的對比就是在作比較。”生易把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搞混,師需反覆強調、糾正。

板書“遠、大、熱”形成一個圓。太陽熱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生“溫暖。”太陽大呢?師開關燈提示。生“光明。”那太陽熱我們爲什麼沒有被烤焦?生“因爲太陽離我們遠。”太陽那麼大,爲什麼沒晃得我們睜不開眼?生“因爲太陽遠。”你可以看出太陽的特點與地球有什麼?生:“有聯繫。”

第四段第一句是過渡句,讓學生自己發現,作用是承上啓下。

單元預習課上,學生說過“太陽和地球有關係。”4——8段就講了太陽和地球的關係。讓學生挨段彙報。因爲有太陽所以有花草樹木,有吃的穿的,有風雨雷電,有美好生活。反之,沒有太陽、沒有一切,還存在因果關係。我們應用聯繫的眼光看世界。

我自覺教學設計的條理還算清晰,雖沒有太大創新。但學生的聽課狀態給我一種感覺:會積極回答的孩子會,悶頭不在狀態的孩子依舊不會。有點兩極分化的感覺,貌似教學上有點東西達不成共識。我再慢慢探索吧。時間控制的剛剛好,該落實的都落實了。有一點進步。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4

今天上午,在我的三(1)班上了《太陽》這篇說明性的文章,按導學案的設計只是上了第一課時,可是感覺不是太好,原因主要是學生預習沒有到位,課堂學習流於形式。

表現之一,學生的導學案中預習檢測、獨學部分的內容沒有在課前完成,影響了上課的進度。

表現之二,課前特別強調了互學環節中的“小展示”,要求小組長認真組織,每個成員都要參與,不論是提問、解答、或者讀課文,一定要聯繫課文、導學案,把“小展示”落到實處。等互學完了之後,各小組都把成果或問題展示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了,可是教學目標中的“學習說明文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重點中的“瞭解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個內容,在全班的學習成果或者問題當中沒有任何體現。當我無奈何地問到這些時,同學們好象茫然不知所措,似乎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說明方法”,我只好要求學生中午回家繼續查資料學習。

反思這節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是由於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三究四學”的高效課堂模式,沒有形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導學案的設計存在問題,具體到這節課,就是隻在“目標”和“重點”中提到了“說明方法”,在互學環節中卻沒有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忽略了這個問題。三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巡視時應該及時發現這個問題,並提醒學生討論學習,達到“亡羊補牢”的作用。總之,高效課堂對老師、學生都是新事物,特別是老師,課前一定要認真準備導學案,課堂巧妙引導,課後分析反思。如此方可能儘快掌握“三究四學”高效課堂的精髓,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5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圍繞 “ 神奇的科技世界 ” 這個專題編排,其中《太陽》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就文章的寫作來看,課文的敘述層次清楚,共兩部分內容:一是介紹太陽的有關知識,即 “ 遠 ” 、 “ 大 ” 、 “ 熱 ” ;一是說明太陽與地球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兩部分內容通過 “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 這個句子自然連接,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啓下的作用。

由於本文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此類問題,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我將重點放在太陽三個特點的說明方法的理解上。讓同學們知道在說明事物特點、特徵上我們可以採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者不好懂的指示縣的具體、通俗、明瞭,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對太陽特點的介紹上採取了 “ 一節一意 ” 的寫法,特點明顯。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領學第一段,讓同學們瞭解這一寫作特點,找出太陽的特點 “ 遠 ” ,再將第二、三段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太陽的另外兩個特點,親身感受作者的這一寫作特點。

文章在第一段的寫作上,開頭用一個傳說引入,用“其實”加以轉折,導入對太陽特點“遠”的介紹。在這裏“其實”的轉折是同學們應該引起注意的地方。在教學中,師提問:“大家在聽老師,同學們反覆朗讀後,你知道這一段介紹了太陽的什麼特點麼?”生:“熱。”師:“爲什麼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生:“曬得寸草不生。”師:“文章中那個地方講的寸草不生?”生:“傳說裏講的。”師:“那傳說是真的麼?”生:“不是。”師:“那麼太陽很曬得地面寸草不生是真的麼?”生:“不是。”師:“那麼文章其實,太陽離我們有 1.5 億公里遠是真的麼?”生:“是。”師:“那麼文章是怎樣從傳說的介紹引出事實了呢?”這樣,同學們就明確了“其實”在這裏起到了一個轉折導入的作用,明確了作者在這一段要說的特點是後面科學家們研究所得的事實“遠”。這個環節的設計跟備課是不同的,我沒有料到這次的同學在對課文的閱讀存在這麼大的問題,找不到太陽的特點,就採用了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應當說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可是在課後點評、研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教育機智還是不夠老練,這個問題的處理其實還可以更好。

在第三段提到太陽的特點“熱”之後,又有同學提出太陽還有一個特點“發光”,那麼,我就順勢引入對本段後面幾句話的分析,提示大家認真朗讀一下,看看作者都寫了什麼,讓學生明確這一段文字的關鍵在寫太陽“熱”的特點。

在說明方法的介紹處理上,我仍舊以第一段爲例,說明作者在寫太陽的特點“遠”的時候寫了“ 1.5 億公里”、“ 3500 年”這樣的具體數字以增強我們大家的感性認識。在二、三段的學習上,給學生們列出了文章中用到的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讓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逐句分析,合作學習,看每句話運用了那種相對應的說明方法,並相互說說你認爲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同學們自己對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就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文章的第二部分簡單明確,就寫了“太陽跟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引導同學們朗讀課文,瞭解到“有太陽、沒有太陽對我們人類產生和即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能夠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就足夠了。

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寫一寫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認識,一再能夠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後點評中發現,這一要求對學生有些過高了。不如讓同學們用一兩句話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更貼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而且能鍛鍊一下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掌握。

另外,在教學中我發現所執教的班級同學們對讀書的認識不夠,認爲讀書就是單純的朗讀,就是讀對字音,而不能在讀的基礎上找到作者寫作的意圖,重點,動腦思考,這樣的讀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機械的讀。還有,同學們在讀書過程中的姿勢也是千奇百怪。在執教過程中,我雖然及時糾正了大家的讀書姿勢,但是沒能很好地對同學們的閱讀加以引導,交給他們讀的方法,顯然,在注意良好的學習行爲的養成教育上與優秀教師仍存在差距。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6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纔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

我是這樣設計的: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太陽落山時的美麗,太陽一天的工作以及別國小朋友對太陽的期盼”。(因爲朗讀是語文課中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我以學生熟悉的“晚霞”爲切入點,帶出“紅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節和整首詩歌,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所描寫的美景和太陽給小朋友帶去的快樂和希望;再通過品讀、評讀相結合,又以老師的範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歌所蘊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這節課學生讀得充分,悟得也輕鬆。

在這節課上,讀是重點,可就在讀這一方面,由於我的評價語的模糊沒有針對性,導致學生在讀上沒有一點進步;朗讀的次數雖然很多,但只是少數同學在讀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結果在後半節課時,有少數同學覺得無所事事,有些散了。學生的問題我在課堂上感覺了事情的變化,可不知道怎麼挽回。這可能是經驗不夠吧,或者是我沒有把面向全體學生這個理念貫徹到腦海裏吧。

而且學生和我預想的也有差距,當我在出示卡片“彤” 和“紅彤彤”讓學生讀,並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時,(因爲朝讀課時我指導過預習範讀過課文)居然學生都說是多音字。害得我解釋了半天。

通過這節課,我知道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鍛鍊自己。備課時不光備課本,更要備學生。備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文章,適合學生閱讀。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你認爲哪些語句很有意思。自讀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有的說”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很有趣,因爲把機器人寫得就像人一樣會餓肚子,而不是寫它電量不足,這樣的寫法很有趣。有的說機器人撿水果吃很有趣等,每個學生都在大膽地訴說着自己的發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這種擬人的手法。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7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此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上來。如本篇課文共分了兩大部分來寫,第一部分爲1——3自然段,重點寫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第二部分爲4——8自然段,寫了太陽與人類密切的關係。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本,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本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瞭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來。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於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作爲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範,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時,我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未進行拓展。其實在後續的學習或課外的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瞭解太陽與人類還有哪些聯繫、人類將如何合理利用太陽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寫一寫“我想對太陽公公說”再一步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後檢查中發現,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語文教學,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課文從設計上來說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的設計。課堂的最終立腳點應該是“實”。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變化的、生成的。課堂應該是有實效的:學生有所得。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存在差距,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8

今天上《太陽》一課,課前我看了支玉恆老師上這課的課堂實錄,我覺得他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時用的招數比我平時好多了,不是簡單的輪讀,而是賽讀。我就準備到班裏試試,因爲我們班上課發言不積極,每次舉手都是那麼幾個學生,換一種方式也許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

上課時,我基本上還是滿意的,雖然一些我認爲較簡單的問題他們很久纔回答上來,但他們本身基礎不太好,所以也不能怪他們。絕大多數學生課前都認真預習過了我問學生你們還想讀課文嗎?學生說想讀,我提要求:各自放開聲音讀一遍。然後學習了生字詞。我又問:還想讀課文嗎?學生說想默讀(我原來預設分自然段讀),還是跟着學生的思路吧。我就說:那好,仔細默讀課文,哪兒你讀懂了劃出來,哪兒有問題打問號,順便又多說了一句: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讀得很仔細,反饋時我們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課文寫了太陽遠、大、熱三個特點,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密切。然後給課文分段。

接着學了第一段,分自然段朗讀在這裏用上了。我問一同學:射太陽的是誰,她說是後弈,我問他老婆是誰,她說是嫦娥,我又問那他太太是誰,竟答不出來.其它同學也過了一會纔想出來。她怎麼會反應不過來?是緊張還是害怕?學生的思維真的是不活躍,我有絲無耐。但沒有辦法,這就是我要面對的學生,我不能因爲學生的問題就放棄了,我要找到適合他們學習的方法。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9

一、創設情境,激發兒童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啦……種太陽……到那個時候,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教學伊始,教師讓學生們欣賞悅耳動聽的《種太陽》這首歌,同時,手託一輪把金色光芒灑向大地的“紅太陽”,並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了太陽,讓太陽走進了課堂。這情境,一下子把孩子們吸引住了。她帶領學生走近了他們最熟悉的太陽身邊,縮短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與文本展開對話。

二、在品讀中感悟,讓兒童暢所欲言

詩人陸九淵說:“讀書切忌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徐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不是膚淺片面地讀讀,而是採取多種方式去讀。她先是自己範讀課文,讓學生們聽,聽了之後分小組朗讀這首詩,然後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想象聽老師讀,讓他們邊聽邊想,把想到的說出來,孩子們說:“我想到了天上有朵朵白雲”“我想到了天上有紅紅的太陽”……教師進一步引導:“你們想看嗎?”(出示屏幕)“你們想讀嗎?”學生們躍躍欲試,幾個學生分別讀了課文。“誰能超過她?”教師又讓學生們像那位讀得好的同學那樣美美地讀了課文。學生們通過美讀課文,找出了太陽做得好的詞。“灑、拔、陪”並且彷彿看到了美麗的畫面“五彩繽紛”“花朵很暖和”“太陽陪着小樹成長”。在又一次的品讀中,有的同學一邊讀一邊情不自禁地做起動作來,教師因勢利導,鼓勵孩子們一邊讀一邊做動作,孩子們都在邊讀邊做動作,他們讀得入情入境,讀出了自己不同的心情,同學們紛紛表白了自己的心“我很捨不得太陽走”“我很傷心”“我很難過”……

“注重情感體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徐老師讓學生充分地讀文,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了課文內容,並暢所欲言,使整堂課充滿了活力。

三、潛心會文,讓兒童自己動手

孩子們通過品讀,深刻地理解了太陽的無私奉獻精神,懂得了太陽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住在大家庭的人們應該“團結、互助、和睦”教師出示屏幕上的一羣各國的小朋友的畫面,鼓勵孩子們將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孩子們將自己心裏最真誠的話語寫下來了,“親愛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交個朋友吧。”“親愛的小朋友們,我們團結一心,熱愛和平吧”……一陣鼓勵的掌聲,使孩子們興趣盎然,不難看出他們爲自己的學習成功而自豪。

整堂課讓學生在飽滿的情緒中,在歡樂和歌聲中進入新課學習,又在琅琅的朗讀中結束學習。教師又獎賞了同學們的“米飯”“佳餚”,使人餘意未盡,其中的諸多理念,無不新課標中“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體現。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0

在“信息技術於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就我執教的《太陽》一課來說,教學目標的定位兼顧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技術素養”、“科學素養”三大方面,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既注重對學生查閱網頁資料的路徑指導,以培養學生基本的網上瀏覽技能,也注重藉助豐富多采的網頁資料拓寬學生視野,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同時更是把培養學生仔細傾聽、大膽地質疑、清楚明白地表達、禮貌友好地交流、富有感情地朗讀等語文素養擺在了首要位置,但是,在評課過程中,仍有老師提出:短短的一節課中,學生既要學習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又要查閱諸多的網頁資料,這樣的課,較之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語文的味兒淡了,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把握,對作者寫作方法的認識未必有傳統課深刻。

我想,這一定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老師的疑惑。毋容置疑,通過網絡環境下《太陽》一課的學習,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收穫一定比傳統課堂來得多,來得廣,但未必見得專、見得深。是呀,在“信息技術於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本身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學科價值的成分在一堂課中該佔幾分幾釐,纔算恰到好處,這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那麼,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如何在課堂上達到最優化的整合,確實是我們需要不懈探討、不懈實踐的一大問題。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1

《太陽》一課爲說明文,課文較爲枯燥,學生不易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幾下幾點:

1、激發學生讀書的情趣。新課標提出讓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主體,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感受、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節課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爲學生創設了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的情趣,在讀中感悟。課堂中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師互動的多方位的課堂結構。

2、聽說讀的能力有機結合,促語文能力協調發展。本節語文課不是單一的說與讀,而是讀說結合,在讀中感悟,並有意識培養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並與他們交流,正確表達自己的體會,讓讀與說有機結合,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件的使用上,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像,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

4、知識的拓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課外知識的適當介入,使學生學習不僅僅侷限於書本,而是與生活實際和自己所瞭解的內容相聯繫,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目光由課內投向課外。

以上四點的體現,使學生學得容易,教師教得輕鬆。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2

課後,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現全班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將月亮的特點說得很清楚,而且條理清晰。有的學生將“嫦娥奔月”這一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到月亮的體積時,不僅與地球進行了比較,還通過自己的演算,與太陽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說明了月亮的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體現。從練筆的整體結構看,學生用詞很準確,在寫到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確實”、“的確”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厭學”變爲“願學”,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覺得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爲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3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說明文的教學更應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爲此,教學導入時,我播放后羿射日的課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問題“后羿真的把九個太陽射下來了嗎?這件事可能發生嗎?”來導入此課,進行學習。

2、重視朗讀,讀中領悟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讀得好”,等於教學工作成功了一大半。在新的教學大綱中,朗讀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連貫,對文章的結構和節奏把握得更加準確。

這節課朗讀佔了重要位置。從篇幅內容上,有全文讀,分節讀,分句讀;從形式上,有放聲自由朗讀,個人讀,集體讀;從方法上,有快讀,品讀。朗讀基本上做到了形式各樣,朗讀充分,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朗讀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在教授寫作方法時,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感悟,再指導朗讀體會寫作方法。

3、強調整體感知,培養概括能力

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爲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后羿真的把九個太陽射下來了嗎?這件事可能發生嗎?然後,通過品讀前三段,學生概括出太陽的特點:遠、大、熱。

4、合作學習,重視個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討論、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的基礎上,總結大家的共識,得出滿意的答案。這節課的重點在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其寫作方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中通過哪些具體的語句得出太陽的這些特點的呢?請畫出來並好好的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看出了太陽的什麼特點?作者採用了什麼方法讓你瞭解到太陽的這個特點的?

學生小組討論激烈,最後彙報時,發言積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5、不足之處

(1)朗讀指導和訓練還可以在強化一些。

(2)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未調動起來。

(3)教學設計還可以更加突出課文的整體性。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4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我遵循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從文中找相關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意見,彙報時教師做簡單總結就可以了,這樣既能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環節由太陽公公的一番話引出:“原來是因爲我太遠、太大、太熱了,害得我們不能往來。以後,我還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孤獨寂寞的日子想想都害怕,哎!乾脆讓我消失在宇宙中吧,再也不要傷心了。再見了,朋友們!”讓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課文4―8自然段,找到充足的理由勸說太陽。進而讓同學們聯繫生活實際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這樣自然而然學生體會到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雖然我們對太陽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但千百年來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沒有停歇。通過播放科教視頻,引導孩子們認識神祕的太陽系。進而提出疑問:“如果太陽離我們再近些,或遠一些,他再小些或溫度低一些,行不行呢?”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155頁,我們來讀讀一篇選學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邊讀邊想,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和認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正因爲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妙不可言,所以我們的世界纔會如此美麗。

學生展示收集的關於太陽的資料後,再回到和太陽的對話中來。太陽公公茅塞頓開,決定從今往後陽光快樂地生活着。現在太陽公公要收回他的《徵友啓事》,張貼出一份《名“星”展示》。請同學們課後收集更多太陽的資料,運用本課學到的說明方法幫太陽公公進行海報設計。

整節課猶如一個童話劇引導孩子們遨遊在科學的海洋,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總括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將教學流程分爲課文學習和課外延伸兩大模塊。在課文學習中,我利用大量網頁資料來充實、豐富、闡述課文內容,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在教學方法上,我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在教學中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我致力於營造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寶貴的學習經驗。而課堂教學的第二部分課外延伸則意在爲學生打開更爲遼闊的窗口,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信息、處理積累信息的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熱情,也藉此初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有所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設置的環節比較多,以至於有些細節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多巡堂,察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教師和學生融爲一體的共同參與語文學習過程,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當今課堂十分需要的。能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達到共鳴,心靈上能夠交匯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這些對於我來說是欠缺的。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尤其注重這些方面的鍛鍊,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5

我把“以人爲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並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以“太陽公公”的身份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

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認爲還可以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6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並進一步瞭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瞭解煤、石油、天然氣的成因。知道它們所蘊藏的能量都來源於太陽,是儲存着的太陽能。第一,分析煤帶給我們的信息。煤的形成經過了漫長年代複雜的變化,這個過程是無法直接觀察,也無法用實驗重現的。這裏探究煤成因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類似科學家研究煤成因的過程,一個利用證據邏輯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釋的過程。第二,認識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通過閱讀資料和研討認識煤、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因,認識它們與太陽能的聯繫。在經過推理、想象後,認識到煤、石油、天然氣的能量實際上是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從而瞭解我們使用的能量大多最終來自太陽。第三,節約能源,尋找新能源。使學生了解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怎樣節約能源,瞭解一些新能源的知識。

重點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並進一步瞭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突破難點能區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瞭解一些新的能源。

本課中還滲透了構築節能社會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知道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爲整個社會達成節能環保的目標儘自己的一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一種“綠色生活”的習慣,並讓這種“綠色”品質伴隨自己的一生。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7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瞭,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我在設計上分兩塊板塊進行學習。第一板塊:整體感知全文,梳理文章脈絡。第二板塊是本堂課的重點:感受太陽的.特點,體會說明方法的妙用,檢查說明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每一板塊也設計一個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整體設計思路師清晰的,且目標集中,明確本堂課要交給學生什麼?

本堂課分版塊教學,在第一版初步整體感知中,讓學生讀懂課文,提取了文本信息,梳理文章的脈絡。在“知妙”中,設計兩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第一次小組合作讓學生交流課前完成的第一欄表格,寫出表現特點的重點詞句,在語言上感受太陽的特點。第二次小組合作,是掌握了說明方法概念後,繼續完成表格“說明方法”一欄,並設計一個句式讓學生進行交流。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說明方法的妙用。“會用”是本堂的訓練重點,採取闖關遊戲,開展競賽,檢測學生說明方法的掌握情況,最後一關:嘗試用一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特點。給出了一個句式讓學生進行參考: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樹的高:這個樹真高啊,都有三層樓那麼高了。也給出了幾個提示讓學生思考,目的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只可惜,因時間關係,沒有進行下去。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8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此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上來。如本篇課文共分了兩大部分來寫,第一部分爲1——3自然段,重點寫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第二部分爲4——8自然段,寫了太陽與人類密切的關係。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瞭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來。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19

上這篇課文時,完全被它的題目吸引了。"番茄"、"太陽","太陽"、"番茄",多令人期待的故事呀。由於對教材不熟悉,前前後後把書翻了幾遍,最後纔來看這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番茄太陽"。讀後,什麼都不想說,只是在心中默唸着這份感動。想象着明明那張純美的笑臉,感受着身邊洋溢着的一切溫暖。這樣的課,到底該如何上呢?

這篇課文出現了三次“番茄太陽”,第一次“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是與“笑”字相聯,兒童那天生的創造性表現的非常清楚。第二次“日子過得真快。明明像小屋裏的光線,帶給我許多快樂。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把明明說成了太陽”,這位樂觀的盲童影響着“我”,其實盲童天生的快樂也是一種創造。第三次“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着我的心。”是盲童明明說的“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當讀到這兒的時候,我的心不由得顫了一下,不經意間淚水已經奪眶而出,這句話溫暖着“我”,震撼着我的心靈,這樣的話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能說出。她並不知道把自己的腿給別人意味着什麼,只是單純的想把這份愛心就這樣傳遞下去。

另外,這篇文章給予人的是兒童給予成人的改變。文中之“我”是生活艱難,心情灰暗無比,住在舊樓房裏,是從別的地方來到這個城市,應該說“我”因爲拄着雙柺,對生活的希望幾乎沒有了。沒有想到這一家人,這家同樣是貧窮的人,面對生命卻是另外一種態度。成人改變成人作用遠遠趕不上兒童改變成人。“我”看得出明明的父母有什麼樣的追求,但“我”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這一家的努力,社會的奉獻,最終讓“我”爲之震撼。兒童的行動,兒童的力量太大。對於我們成人來說,經常回過到來看看身邊的兒童,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所以,想到這裏,我們教學這課,還要充滿着感謝,即老師也要有感謝兒童的心理。成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非常嚴重的,而童年其實是最無憂無慮,哪怕遇到最大的困難,兒童仍然存在着快樂。

所以說,這篇文章給我們“熱愛生命”的主題是複雜的,是多維的,我們老師可以從自己的維度來獲得,孩子呢?我們就要尊重他們的感受。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閱讀後,讓他們述說自己學這篇文章得了什麼?閉上眼睛想這個番茄太陽,想這位盲童可愛,歡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閉上眼睛思考那種純真之美?

番茄太陽”是“番茄”與“太陽”的組合,這種組合太美了!這種組合沒有想到創造出一種新生命,一種對世界的喚醒。

學完這篇課文以後,我被明明感動了,學生們也被明明感動了,他們知道了要像明明一樣堅強、樂觀,快樂地生活着。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0

《“番茄太陽”》以“我”的見聞爲主線,按時間的順序敘述了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她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字裏行間飽含着對盲童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我抓住文中三處“番茄太陽”着手,來品味明明的愛心和美好的心靈。

我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番茄太陽”的句子,再讓學生分步來理解“番茄太陽”的含義。第一處非常容易理解學生直接就把含義說出來了;第二處當學生說是明明的笑臉時,我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明明笑的句子,然後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學聽,結果直接讀到了我要求重點講的句子“明明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的追這人走。”問學生爲什麼說是“追”着人走,是不是和人一樣你在前面走,它在後面追呢?學生第一回答當然不是,可追問爲什麼時,他們說笑的很開心,快樂……我又引導他們是她的笑聲感染人。爲了讓學生理解笑中的樂觀和堅強、自信……我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明明雖然是盲童但是他依然樂觀的面對自己的生活。

理解第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時,我首先是讓學生找出明明樂觀自信的笑讓作者的心情有了怎樣的變化,相關的句子。當問及學生是什麼讓學生流淚呢?當然是因爲感動,進一步追問,因爲什麼而感動呢?學生回答是表面的明明的話。但是當我問學生那你從明明的話中讀懂了什麼時?學生語塞了。我認爲還是讀的不夠,所以,我先範讀,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期望達到理解明明話中的深層含義。但是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所以我直接點明是明明愛的心,是明明因爲接受了好心人的幫助纔可能復明,所以她想把這種愛傳遞下去,這也是作者第三次提到“番茄太陽”的含義。

以爲孩子們已經會有話可說的時候,我追問此時你想說點什麼呢?看着教室裏孩子們一張張無辜的面容時,好像在說我們沒什麼要說的,這節課就這樣尷尬收場。

思來想去,這節課應該說完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理解了“番茄太陽”的含義。但是敗筆就在沒能引起孩子的共鳴,在教學時雖然也讓學生充分朗讀了,但學生還是沒有完全進入文本。我想今後的教學中,自己一定要更深入的專研文本,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真真正正的走進文本,去體味文中豐富的內涵。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1

第一處“番茄太陽”的含義是三句中最簡單的一句,我讓學生上臺邊拿着番茄結合動作和神態讀好明明的這句話?但教具番茄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能更好的想象明明撫摸番茄後對太陽的感受,並能排斥掉明明所說的“番茄太陽”就是番茄的想法,但事與願違,其中交流的一位同學反而覺得“番茄太陽”就是番茄。我想:讓學生先在讀中品味這句話,知道 “番茄太陽”的含義後,再讓學生結合動作和神態讀好明明的句話,體會明明心中對太陽的印象。

第二處要讓讓學生體會“明明的笑臉”就是作者心中最美的“番茄太陽”是一個難點,我讓學生走進了文本,捕捉作者對明明笑的描述,然後通過課件集中出示,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明明的笑是一種活潑、開朗、天真、像天使一般的笑。之後,以問題“但是,明明和我們一樣嗎?”來感悟明明的笑更是一種堅強、樂觀、自信、勇敢……的笑,從而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述“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這是對“番茄太陽”的含義由淺而深理解。

第三處“番茄太陽”就是明明的笑臉和美好的心靈,而明明的笑臉和她那美好的心靈就像明明心中那美麗的“番茄太陽”一樣燦爛美好。在這處,我抓住作者的感情變化:灰暗—溫暖—快樂—喜歡—感動。引導學生體會明明美好童心對“我”的感染,但是學生在這處的理解還是不夠到位。

學完這篇課文以後,我被明明感動了,學生們也被明明感動了,他們知道了要像明明一樣堅強、樂觀,快樂地生活着。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2

《太陽》是湘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上課前我查了很多資料,查看了很多老師的教學計劃,有不少課開始都是教學生先畫一個圓,再畫太陽的光芒,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的時候,就學會了這樣的畫法,這樣一來他們筆下的太陽千篇一律,失去孩子們應有的童真想法。我想:美術課程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和自我體驗,激發他們學習、創造的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通過回憶體驗——瞭解認識——啓發想象——大膽創作——小結反饋的教學過程,整堂課下來,課堂氣氛還算不錯,孩子們心目中的太陽形象各不相同,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在繪畫中的熱情和天真的想法深深的感染了我。課堂上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有的學生畫出了春天的太陽,太陽的“頭髮”變成的綠油油的樹葉;有的學生給太陽沖涼、送上冰激凌,給它“消暑解渴”;還有的學生把太陽畫成了保衛祖國的戰士,和長城一起駐守祖國的邊疆……

回憶起課堂中的細節,還感到很多細節的處理不夠好。課堂導入顯得有點累贅,應該在音樂和猜謎中選擇其一;課堂的過渡顯得單薄,往往都是一筆帶過,而沒有在教學重點上做深入的研究;作業的要求靈活性和隨意性比較大,就更需要在課堂上做好引導,爲學生的創意表現提供最合適的環境。讓學生充分融入主觀情感,打破兒童畫繪畫的模式,抓住太陽的基本特徵進行大膽想象,從而表現出具有個性的“太陽”形象。

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課堂常規訓練也是課堂的另一重點。好的課堂常規便是課堂效果的最有力保障,美術課的課堂常規也是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部分,需要融入要每一節課中,潛移默化。例如:課前工具準備、課中的學習狀態、課後的作業反饋都要落實到位。

作爲一位老師不僅是課堂的引導者,更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在今後的道路中不斷的尋求孩子們需要的課堂,體會孩子們想要的課堂氛圍,引導時的語言表達方式,關注孩子們的心理活動,融入到他們中去,參與其中,在不斷的探索中瞭解孩子們的需要,同時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目標,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3

本月我們託班這月的主題《曬太陽》,這個主題裏面有一節《曬太陽》教學活動。這個活動的目標:

1.在陽光下進行走、跑、跳、蹲等動作。

2.感受陽光的溫暖。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場地,選在了戶外。通過讓幼兒直接感受太陽的溫度和特點,知道太陽石紅紅的、圓圓的,照在身上是暖洋洋的,更好的結束這月的主題。

在整個活動的進行中,我發現了幾個問題。寶寶們不經常到戶外上教學活動課,也只有戶外活動的時候會到戶外進行活動,就在上課的時候,像平常活動時那樣散漫,所以我需要花更大的聲音來制止他們的不可取行爲,來吸引幼兒們的注意。戶外場地的空間比較大,託班幼兒的年齡又較小,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行爲,剛剛幫他們排好的位置,不出幾分鐘,就變得不成樣子。我在想是不是將桌子和椅子搬出來,這樣不僅能像平常上課那樣,而且還能在戶外邊接觸大自然,邊進行教學活動,又不容易將座位亂掉。總的來說,在戶外進行的教學活動,幼兒們的興趣還是較高的,可以在玩中學習,他們是很願意的。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4

普遍認爲數學比語文好教,是因爲數學沒有作文,還因爲數學的每一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是兩位數的加法,就是兩位數的加法。而同樣一篇文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篇課文,卻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所以教什麼、怎麼教,不是那麼明確,語文教學也彷彿是“霧裏看花”。但細細想來也不竟然。因爲每一個作者在寫一篇文章時想要表達的東西是確定的。

《番茄太陽》這篇文章,初讀覺得文章長,頭緒太多:有作者心情的變化、有作者和明明交往的過程,有貫穿了全文的明明的笑聲,有愛的傳遞,還有出現了三次的“番茄太陽”……究竟如何教學似乎無從下手。但其實只要你多讀幾遍,便會知道,衛宣利在寫這篇文章時,其實就是想向我們介紹一個人,一個純真、善良、樂觀,充滿愛心的盲童明明,和她心中的那份感動。所以不管依據哪條線索展開課堂教學,最終都要回到這一點上來。

有了這樣的教材解讀,教學就簡單了。整堂課不幹別的,就是帶着學生去認識明明,一個純真、善良、樂觀、開朗、充滿愛心的盲童,帶着學生去體會作者心中的那份感動即可。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定的規律。對一個人的認識不是一步到位的,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帶着孩子認識明明也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比如,如果以理解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爲主線展開教學。第一處,讓學生明確這裏的“番茄太陽”是指真正的太陽外,更要讓學生從明明想要認識太陽,並把它稱爲番茄太陽中,感受到雙目失明的盲童的純真,和她對光明的嚮往;第二處,除了要讓學生明確這裏的“番茄太陽”是指明明的笑臉外,更要讓學生從明明的笑中,體會回到純真的明明的樂觀、開朗,這樣的孩子總能給人溫暖,給人快樂;第三處,除了要讓學生知道這裏的“番茄太陽”真正含義外,更要讓學生看到純真的明明還擁有一顆令人感動的愛心!三個層次,讓學生一次次走近明明,從陌生到喜歡到最後被明明感動,盲童明明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逐漸豐滿起來。

多年以後,當孩子們回憶起這堂課時,也許,老師是以什麼爲線索,是怎組織課堂教學的,老師的那些華麗的過渡語,都已淡忘,但純真的、樂觀的,充滿愛心的明明一定會深深紮根於他們的心中。我想,這,就是我們的語文教學!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篇25

“番茄太陽”是紅豔豔的番茄與太陽看起來的組合,這在我們常人看了不可思議的組合,卻是明明心裏最清晰完美的記憶。明明的愛心溫暖了作者,溫暖了我,學生能否也感受到這份溫暖呢?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作者的心情變化、明明的笑聲所犯引出來的性格特徵、三次“番茄太陽”的意義,這三條線索,通過縱向和橫向的對比,讓學生更容易的接受文章所反映的中心,以及深刻的體會明明純真、美好的心靈。

對三條線索的處理過程如下:

線索一:“我”的心情變化。

故事以“我”的見聞爲主線,所以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找出描寫“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讀一讀,注一注。引導學生體會出“我”的心情是由灰暗——溫暖——心疼——快樂——感動。然後之一明明的心情爲何會有這些變化。

以第一段爲例,“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裏,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讀了這一段,學生自然的就會體會到作者灰暗無比的心情。那麼,具體是從什麼地方體會到的呢?通過品讀,學生就會感悟到:“從臨時租住、灰色的舊樓房,她連一個固定的家都沒有,日子很艱難。從這裏能感覺到,她的心情很灰暗“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證明她剛剛到一個新的城市來,沒有親朋好友,舉目無親,心情自然很灰暗!”

線索二:明明的笑聲所反映出來的性格特徵。

那麼是誰使“我”的心情有了這些變化呢?是明明的童心、童真、童趣給了“我”鼓舞和感染。這也是通過她的幾次笑聲表現出來的。學生要通過反覆深情地朗讀,感受到明明雖然是個盲童,但她絲毫不爲自己的殘疾悲傷。雖然都是笑,但每次的笑聲傳達出來的意思都不一樣。她天真、善良、堅強、樂觀,她的快樂分階段的鼓舞並且感染了作者。所以這兩條線可以進行交叉分析。

線索三:三次“番茄太陽”的意義。

這篇課文出現了三次“番茄太陽”,第一次這裏的“番茄太陽”就是指太陽,此處的理解很簡單。第二次,明明的笑臉在我眼中成了“太陽”,她的樂觀感染着“我”。第三次“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着我的心。”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讓我感到分外溫暖。

三個“番茄太陽”一層比一層意思更加深沉,令人感動。讓學生充分讀問感受,說說自己的體會與感想。

同時本篇課文的講解過程也是對學生人格塑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