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走月亮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5篇)

走月亮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月亮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月亮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5篇)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1

我今天執教的是冀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第7課《走月亮》。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師生角色的變換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了。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了語言文字;通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了親情的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了自己的情感。總的來說,這節課教學有成功點,也有不足點:

成功之處在於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這篇課文反映的就是親情,用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形式表現出來,文章不僅描寫的意境美,情感也真。因此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哪兒美,怎麼美”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覆地讀,讀完以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啓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合作。最後,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不足點在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雖然意識到了應抓詞抓句去重點體會,但卻沒能走得紮實。

如有的同學提到了母女之間的感情深。如果藉此就往下引導學生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寫了意境美,哪些地方體現了母女情深,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會使學生們很快投入進去,調動積極性。這時應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深入理解這些詞、句,可我卻草草結束了。

另外。課堂語言欠精煉和規範實。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定會把每一步都走紮實,使語文課豐富起來!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2

《走月亮》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裏一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語言看似平白,但韻味無窮;語言淺近,但情深沉。首先,反覆寫到“我和阿媽走月亮”,看似重複,實則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林間的大道和小路……”“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不僅增強韻律感,使語言富有氣勢,更使描寫細膩,形象生動。讓人在腦海中呈現的不僅僅是一路美麗的景緻,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

在教學本文時,我調動學生的經驗,情感和想象,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意境的美,還感悟到親情的真。開始我設計的是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生活各種各樣,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學生如果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課文描寫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效果教佳。

但是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這一部分時,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或者發言閃光點不是很多,進入情境較慢,說明我的引導還是不到位。所以,我應該讓學生回憶和自己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但是隻有個別學生情感是高漲的,能夠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讀的動情,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將自己的情感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整堂課不足之處值得改進。

總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這些美妙的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這樣整堂課就會是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其效果就會不言而喻。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3

《走月亮》是統編教材第一單元的一片精講課文,是一篇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語言淺近,但情意深沉。

文中反覆寫到“我和阿媽走月亮”,看似重複,實則是極妙之筆,充分表達了“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而且此句反覆出現,流暢的將作者走月亮到溪邊、果園、莊稼地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串聯了起來,讓文本結構清晰而完整。

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林間的大道和小路……”“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不僅增強韻律感,使語言富有氣勢,更使描寫細膩,形象生動。讓人在腦海中呈現的不僅僅是一路美麗的景緻,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

教學本課我預計了四個環節。

一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是理清文章脈絡,明白我和阿媽走月亮去了溪邊,果園等地方。

第三個環節探究“我和阿媽每到一個地方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討論交流中隨機穿插優美句段的朗讀,讓孩子在讀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間地頭的美景,我和阿媽走月亮的愉快幸福心情。

第四個環節:巧設疑問“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一點都沒用,下次編入課本乾脆取了它吧?”讓孩子在爭辯中明瞭交代事件的文章一開頭必須寫明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周圍的環境以及人物,這樣文章才能完美。

反思本課,成功之處在於放手學生,組織小組內合作學習,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參與能力。不足之處在於缺乏讀寫訓練的結合,教學本文,可以讓學生仿寫一些排比句,也可以讓學生寫一些自己走月亮時的所見所聞,提高寫作能力,達到充分利用教材的目的。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4

《走月亮》這篇文章描寫的意境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句子去重點體會。

如: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着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把文中的優美句子一一找出,並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去讀,這需要老師具有極高的語感素養,教師自己要用柔美的語調動情地朗讀課文。用聲音把情、景、物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月夜美景圖。雖然學生對於月光如水的靜夜意境之深邃似懂非懂,但由教師傳遞給他們的情感及透過文字和聲音描繪的畫面,讓學生深受感染,如身臨其境。不需多講,學生對文本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領悟,語感也隨之得到培養。

此時創設情境啓發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感覺、情感觸摸語言,使學生與文本產生鳴。在教師的感染下,在學生充滿想象的感悟中。再加上 多媒體課件,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月夜的美麗,而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趣。

這篇文章不僅描寫的意境美,情感也真。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幸福、快樂,學生好像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學生此時的情感是高漲的,所以讀得是動情、幸福。情感不知不覺的滲透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情讀書。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5

《走月亮》這篇文章爲我們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的畫卷,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意境,溫馨、幸福、快樂的脈脈親情洋溢在字裏行間。課文不但語句優美、適合指導朗讀,而且結構有特點,修辭手法也很典型,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朗讀訓練的範文。

1、教學效果

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畫,而這篇《走月亮》怎麼讀都像是一首詩。我講詩的時候通常都是以一個大問題貫穿課堂:“從語言描繪的情境中,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將學生的思維拉進了課文,也拉進了他們的生活。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課文描寫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如畫美景,而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幅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學生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地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纔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這纔是真正的“美文美讀”。

因爲學生的生活是各種各樣,學生的回答也是繽紛多彩,表明學生的內心世界也是五彩繽紛的。

2、教學收穫

教學本課,我將學生的能力訓練點放在了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同時認識排比句並體會這種修辭手法的妙處小組合作“讀、畫、議、展“,進行文本閱讀和理解。還有一點,就是學習本文的佈局謀篇。

(1)輕鬆自然地認識了本文的篇章佈局結構。

課文反覆寫到“我和阿媽走月亮”,看似重複,實則是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這是四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這種反覆的修辭手法——光靠“講”是不行的,而是引領學生細細品讀、細細咀嚼,讓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這個句子在文中的反覆出現,將作者走月亮到溪邊、果園、莊稼地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串聯了起來,讓課文結構清晰而完整。學生非常直觀地瞭解了課文的這種寫作結構。

(2)“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標畫出“哪些句子勾畫出瞭如實如幻、如夢如畫的美麗畫卷?”這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通過利用教材中優美的文段、結合課件動聽的音樂、配上優美的畫面,讓學生不僅欣賞到月夜的美,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3)感受濃濃親情。這篇課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感受到母女間真真切切的情愛。所以,讀課文片段的同時,啓發學生回憶自己和親人在一起時的那種溫暖、幸福和快樂,感受親人的愛。

3、不足之處(思失)

這麼美的文章,這麼濃的情感,但是由於教師課堂上過分關注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實時訓練,缺少學習之後的運用,哪怕是隻寫一個片段也好,要把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這纔是最有效的學習啊。

4、改進措施

針對課堂呈現出的不足,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這些美妙的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生活實際,最終的目的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學生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讓“大語文”的觀念植入學生頭腦中。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6

我們的生活有多麼廣闊,語文就有多麼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麼滋味,語文就有什麼滋味。怎樣“聯繫生活感受促進文本感悟”,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段進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畫面,激發感悟。

《走月亮》這篇文章爲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

“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瘦長瘦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盪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瀰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創設情境,驅動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感悟“阿媽溫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彷彿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爲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7

《走月亮》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課文最主要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課文的語言非常優美,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交錯呢;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手法自然而新穎;多用斷句,節奏歡快。美麗的風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感情都通過“我”的觀察、“我”的感受寫出來。

一、以讀悟情

基於文章抒情性極強的特點,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把朗讀感悟作爲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去突破,因此在教學目標中我提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語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的美景,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以及“我”的幸福與快樂。

爲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我在課堂上力求設置一個優美的,與課文描繪相似的學習情境,因此我設計文辭優美的過渡語。(例如:是啊,美麗的雲南大理入夜了!這時,樹啊,草啊,鳥兒啊都漸漸地安靜下來,只有那活潑的小溪依舊不知疲倦,歡快地流淌着,這是一個美妙的夜晚!……)在過渡語的薰陶下,學生也很快地進入了學習情境,能切身去感受文章所要傳達的溫暖的親情,並在之後的環節設置“在我和阿媽走過的這麼多地方你最喜歡哪裏?”以及“你覺得今晚的月色怎麼樣?”等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以致融入課文,我認爲這也是新課標要求的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悟和理解。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設想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可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朗讀這個最能激發學生個體情感體驗的朗讀方式。我想這也是我作爲新教師對課堂全局的把握不到家,不能很好的關注每個學生,缺少關注學生個體的能力以及對教學設計的整體性還不能融會貫通所致。這一方面,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會更加鍛鍊自己的教學能力,努力使自己的課堂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不管是在朗讀還是其他各個方面發展學生自己的個性。

二、以練促學

在這堂課中我基於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初衷,設計了美文賞析這一個環節,以課文中的“月盤是那樣明亮,……月亮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爲例。目的在於達到本單元圍繞一個詞語把句子寫具體的句式訓練重點,通過聽說讀寫的層層遞進教給學生紮實的語文知識,這也是我踐行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一次嘗試,通過指名學生讀自己的課堂創作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對排比句運用的適時點撥也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

在這堂課中有一個很遺憾的地方就是沒有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這跟我對課堂時間的把握還不到家有關以及對學生的引導不能精準以致繞了挺多彎子有很大的關係。這一方面,我還需要在未來的的教學生涯中好好摸索以及探尋。

總的來說,這堂課還是有許多不盡人意以及遺憾的地方,不過很欣喜的看到自己以及學生的成長。

教學也像是人生的三重境界,最後追尋的都是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爲此,我會一直努力,直至成功!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8

《走月亮》是一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課文脈絡還是比較清晰的,我以“啊,我和阿媽走月亮”這句話在文中出現四次爲線索讓學生給課文分段,並以這句話結構全文進行教學。我開課的教學內容是4—6自然段即我和阿媽在溪邊走月亮和在田埂上走月亮。

在學習過程中,我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學習第四自然段中我在溪邊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再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第六自然中把我和阿媽在田埂上看到的、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不同的符號劃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段落。

這篇課文,我主要採用範讀、學生跟讀、學生齊讀、分組讀等方法進行朗讀。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指出讀的好的或不好的地方。這篇課文就在一遍又一遍朗讀聲中結束。

不得不說,這篇課文對我來說是有難度的。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是語言文字是一種符號,它本身沒有形象,想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意境的美,就要把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的東西,變成學生頭腦中的畫面,然後才能幫助學生個性化地感悟文本,在這一點上是我以後長期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這一部分時,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或者發言閃光點不是很多,進入情境較慢,說明我的引導還是不到位。所以,我應該讓學生回憶和自己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但是隻有個別學生情感是高漲的,能夠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讀的動情,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將自己的情感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整堂課不足之處值得改進。

第二是語速過快。這個問題是整節語文最突出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放慢語速。

第三是問題拋出太多,學生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比如在教第六自然時就要求學生在課堂默讀的幾分鐘裏,馬上把聽到的,聞到的,想到的,看到的劃出來。學生的思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這也就導致後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第四是作爲一名語文老師還存在很多細節上的問題比如板書的設計、黑板字的書寫等等還有待改進。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9

《走月亮》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爲“走月亮”。“走月亮”不同於在月亮下趕路,也不是滿懷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說法充滿了詩意。

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充分地讀,認真地品,儘可能得多背一些。本文語言精妙、別緻、富有詩意。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品位重點語句體悟感情,突破教學難點,不要做過多的分析,避免把文章“講”沒味兒了。

在本課教學中,“以生爲本”,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本課教學應以學生的誦讀爲主線,讓學生個人讀,小組交流,然後抓住學生感受最深、最喜歡的地方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在感悟“阿媽溫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彷彿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

這些正是教師調動了學生經驗世界,想象世界,溝通了學生與文本時間的溝壑,調動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地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在教學時因爲注重朗讀,未深入研究文本,需加強這方面的討論。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10

《走月亮》是第二單元裏一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的散文。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感悟真情”,在教學本文時,我想調動學生的經驗,情感和想象,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意境的美,還感悟到親情的真。生活有什麼滋味,語文就有什麼滋味。閱讀教學中,只有聯繫學生的生活,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下面我就這節課中提的小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反思。

《走月亮》這篇文章爲我們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的畫卷,開始我設計的是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生活各種各樣,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學生如果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課文描寫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這一部分時,但是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或者發言閃光點不是很多,說明我的引導還是不到位。

引導的不到位,比如在感悟“阿媽溫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這裏突出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我應該讓學生回憶和自己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但是隻有個別學生情感是高漲的,彷彿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讀的動情,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地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纔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我覺得學生們下課後涌到前面七嘴八舌跟我說的時候比上課時要激動。

作爲老師,我覺得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這些美妙的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最終的目的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學生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11

讀着《走月亮》,使人不由自主地走進一幅如詩、如夢、如世外田園般的畫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媽牽着“我”的手,走啊走,走過村頭,走過大道和小路,走過小溪……山之高、村之靜、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蟲鳴、鳥飛、溪流、人語,無不充盈着快樂、幸福、溫馨、甜美之情。掩卷而思,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意境,溫馨、幸福、快樂的脈脈親情,是很難通過內容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的,而且一不小心就極易將美好的畫面變得支離破碎,將細膩的情感變得杳無生氣,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激起學生讀的慾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昇華,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悟文章的語言美。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讀與想象結合,讀與品悟語言相結合,讓文章的美似柔和的月光一樣,緩緩地流進學生的心田。

如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生:我喜歡第二自然段。(但說不出原因)

師:我們都來看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你感覺到什麼?

生:月光很明亮。

師:亮到什麼程度?

生讀: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師:能把月光的亮讀出來嗎?

一生讀,但沒有讀出來。

師:我覺得這樣還不夠亮,聽老師讀一遍。(師示範讀,生練讀)

師:誰再讀一讀?

一生讀,讀得很不錯。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月光很明亮,陽光也很明亮,你喜歡在什麼下散步?

生:月光下,月光不僅明亮,而且柔和。

師:對,月光柔和似水,孩子,這樣的月夜明亮、柔和、靜謐,一切是那麼美好,我們可千萬不要打破它的寧靜啊!

師引讀:月光是那麼明亮……(生接讀)

師:此時此刻,阿媽牽着我的手,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下散步,你感覺如何?帶着這種感情讀一讀?

這一環節,學生的心靜下來了,無須太多言語,在一次比一次深化的朗讀中,來了一次美好的月光之旅。

又如第三自然段:

師: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彷彿看到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溪水靜靜地流着。

生:我彷彿看到小溪邊開滿了野花。

師:流着月光,是什麼樣的情景?

生: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閃着亮光。

師:月光像水一樣傾泄下來,照在小溪上,小溪閃着亮光緩緩地流動。

師:用鼻子聞一聞,聞到什麼?

生:我聞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師: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香味會流動嗎?

生:香味會飄。

師:香味能夠隨着溪水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溪水在流動,香味在流動,月光在流動,溪水、野花、月光、芳香,多溫馨啊!讓我們閉上眼睛,一邊想象,一邊吟誦看到的情景,(師引讀)細細的溪水……

師:“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這裏奇特在哪裏?”

生:鵝卵石很奇特。佈滿河牀說明很多。

生:小水塘很奇特。

師:小水塘有什麼奇特的?

生:小水塘很多,而且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師:我給你們描述一下, “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多不多?(生齊:多)“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這水塘很大嗎?(生齊:很小)比如你們坐的位置就是河牀,你們每一個人就是一塊鵝卵石,你們現在是不是佈滿了河牀?每一個鵝卵石之間都有空隙,每個空隙間都有水,存的水就是一個小水塘,有的大,有的小,所以鵝卵石間這裏有水塘,這裏有水塘……(老師用手指着學生間的空隙)卵石佈滿了河牀,小水塘佈滿了河牀,你再聯繫下一句,“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你現在看到什麼情景?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月亮。

生:天上有一個月亮,地上有無數個月亮,美極了!

生:卵石佈滿河牀,小水塘佈滿河牀,從遠處看簡直滿地都是月亮,神氣極了!

如此意境優美的散文,把它的美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始終處於欣賞美。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12

《走月亮》是一篇如詩、如夢、如畫的優美散文,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意境,溫馨、幸福、快樂的脈脈親情溢於字裏行間。怎樣才能在教學中既能讓文章的美似柔和的月光一樣。緩緩地流進學生的心田又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表達的情感。不把美好的畫面變得支離破碎、細膩的情感變得杳無生氣是我教學的基點。

一、想象畫面、調動情感。

“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我看到了一條小溪,溪面上銀波盪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瀰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聽中體會、聽中激情。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着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這些句子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美,哪兒美,怎麼關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所配課件,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月夜的美麗,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趣。那柔美的語調、動情地朗讀,情、景、物的融合,構成了一幅靜謐、清涼的月夜美景圖,營造寧靜的氛圍。讓學生深受感染,如臨其境。不待教師講解,學生對文本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領悟。語感也隨之得到培養。

在教學本文時,我想調動學生的經驗,情感和想象,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意境的美,還感悟到親情的真。開始我設計的是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生活各種各樣。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學生如果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課文描寫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效果教佳。

三、聯繫生活、體驗真情。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學生充分讀文後,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親人一起散步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感受親人的愛。此時學生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着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但是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這一部分時,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或者發言閃光點不是很多。進入情境較慢,說明我的引導還是不到位。所以。我應該讓學生回憶和自己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但是隻有個別學生情感是高漲的,能夠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讀的動情,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將自己的情感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整堂課不足之處值得改進。

總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這些美妙的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這樣整堂課就會是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關讀了,其效果就會不言而喻。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有多麼廣闊,語文就有多麼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麼滋味,語文就有什麼滋味。怎樣“聯繫生活感受促進文本感悟”,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段進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畫面,激發感悟。

《走月亮》這篇文章爲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瘦長瘦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盪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瀰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創設情境,驅動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感悟“阿媽溫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彷彿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爲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課後反思:

今天我所教授的是《走月亮》的第二課時,我確定的第二課時的目標爲:

1、 品詞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積累語句,背誦課文,體味小韻文的韻味。

3、 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

4、 培養孩子運用語言表達生活的能力。

爲什麼要先談目標的確立,因爲這節課的備課過程是一次非常漫長的過程,是不斷在磨練自己的過程,因爲才從低年級帶上來,對中年級的教學重點不夠明確,感覺非常吃力,而這一次的備課徹底幫我明晰了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環節。而談到環節就不得不說每個環節的目標,非常感謝在這次磨課的過程中楊主任和邵老師幫我逐步確立目標,讓我意識到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14

《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1.文章描寫的意境美。因此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哪兒美,怎麼美”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抓詞抓句去重點體會。

文中優美的句子很多,這些句子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那麼學生如何對文本的感受逐步由粗糙到細膩,由表層到深入“感之於外,受之於心”,把對外在語言文字的感知,轉爲內心的感情波瀾的呢?

運用多種手法,這需要以下幾點:

老師具有極高的語感素養,善於把自己的語感發現,把文章的韻律和節奏用獨特的手勢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用柔美的語調動情地朗讀課文。用聲音把情、景、物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靜謐、清涼的月夜美景圖,營造寧靜的氛圍。儘管四年級的學生對月光如水的靜夜意境之深邃有些似懂非懂,但由教師傳遞給他們的情感及透過文字和聲音描繪的畫面,讓學生深受感染,如臨其境。不待教師講解,學生對文本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領悟,語感也隨之得到培養。

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啓發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感覺、知覺、認識、情感觸摸語言,使學生“入乎其中”,與文本發生共振共鳴。在教師雪落無聲般的浸潤下,在學生充滿詩意和想象的感悟中,平面的文字一下子就立體了起來,豐滿了起來。

用好多媒體課件,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月夜的美麗,而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趣。

2.文章不僅描寫的意境美,情感也真。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彷彿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着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爲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15

成功之處:

1.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並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一起暢談與家人的美好時光。

2.在教學本文時,我想調動學生的經驗,情感和想象,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意境的美,還感悟到親情的真。開始我設計的是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生活各種各樣,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學生如果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課文描寫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效果教佳。

不足之處:

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這一部分時,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或者發言閃光點不是很多,進入情境較慢,說明我的引導還是不到位。所以,我應該讓學生回憶和自己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但是隻有個別學生情感是高漲的,能夠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讀的動情,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將自己的情感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整堂課不足之處值得改進。

總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這些美妙的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這樣整堂課就會是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其效果就會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