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精選)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精選)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我國近年來在雜交水稻、大棚模型、無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幾方面產生的巨大變化,本文旨在讓學生們瞭解農業科技知識,感受農業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我校雖然是一所農村學校,但由於現在農村農業產業化的轉型,使得現在的農村孩子的生活空間都基本遠離了農村和農業,學生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微不足道。爲此,需要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對農業產生興趣,從根本上了解農業。立志將來像袁隆平爺爺等農業科學家那樣獻身農業。與此同時,求培養學生蒐集材料和積累語言的能力;並通過交流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爲達到本課教學目標,我從本班學生的學情出發,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農、技、袁、隆、介、紹、培、育、產、棚、控、制、泥、茁”14個生字。會寫“廠、產、介、農、科、技、紡、織”8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科技給農業帶來的變化。瞭解四種農業新技術特點。注意積累“興致勃勃”等四字詞語。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一些農業知識,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在課前,我利用網絡平臺,蒐集大量農業變化的資料及圖片,製作出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課件,同時佈置學生在課外瞭解一些農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然後進行交流。

教學中,我不斷進行知識的延伸,適時進行拓展,讓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雖然五花八門,異想天開,但隨着科技的發展,這樣想象是可能成爲現實的呀!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已經從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農業的興趣。學生真正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強大。是科技給農業帶來了有益的變化。但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中,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還略顯薄弱。另外,如果我們能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術(觀看大棚蘑菇)學生的收穫會更大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因爲這首詩通俗易懂,課前已讓學生對全詩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可以說,領悟能力強的學生通過自學完全可以理解詩意,感悟詩的意境。因此,我準備改變以後學習古詩時,逐句討論串講的方法,而着重在關鍵字詞上討論賞析古詩在錘鍊語言方面的精妙。

板書完詩題後,我讓學生說一說“垂釣”的意思,這大部分同學都已明白。學生說出就是“釣魚”之意後,我追問:“爲什麼稱‘釣魚’爲‘垂釣’呢?”由於平時學生大多隻是從資料上查到意思記下來,並沒有進行“知其所以然”層面的思考,所以一下子被問住了。不一會兒,有過釣魚經歷或看過釣魚的同學舉起了小手,他們從釣魚時釣竿上垂下的釣鉤及釣線上理解了“垂釣”。

在討論“蓬頭稚子”時,學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讓學生說說對“蓬頭”的理解。有的說“蓬頭”就是“頭髮很亂”;有的還聯想到上學期學過的《維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頭垢面”一詞;有的說“蓬頭”一詞寫出了農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飾,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還有一個細心的學生髮現文中的'插圖上,垂釣的小男孩頭髮梳得很整齊,他認爲“蓬頭”就是頭髮蓬鬆的意思。我對他們的理解一一給予肯定,特別是最後一個同學,我還告訴她,古時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齡都要把頭髮束起來,而文中的小男孩顯然還沒到這個年齡,所以“蓬頭”是很正常的。

同學們對“遙招手”討論得非常激烈。有的同學認爲“招手”就是“擺手”,意思是因爲怕驚跑魚兒而不予理睬。有的同學認爲“招手”就是告訴他往哪個方向走。也有不少同學認爲“招手”是讓“路人”走近點,再輕聲告訴他。我說,如果你就是那個釣魚的小男孩子,你會怎麼做?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同樣是不驚跑魚兒,但後者的做法對人更有禮貌。這樣,學生還領悟到這是個熱心的小孩子,在享受釣魚樂趣的同時,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願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於助人吧。

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的,就像一張白紙寫上什麼就會是什麼,隨着他的年齡增長,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爲規範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於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風娃娃》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第16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爲他人的勞作中體會人生的快樂。老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巧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想象,培養擴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語文教學應千方百計地爲學生創造個性化的閱讀氛圍,讓課堂充滿童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基於以上觀點,我在教本課時通過巧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爲主線,即以一封擬人化風娃娃的“救助信”清新導入,讓孩子們耳目一新,激起了他們的學習的興趣,喚起了他們的責任心。有了這份情感的牽引,有了這樣的期待視野,孩子們就會產生強烈的閱讀願望,並貫穿全課。努力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行中,趣正濃;課雖盡,趣猶存。讓學生學有情趣,使語文課堂成爲學生幸福成長的沃土,成爲一次有滋有味的精神會餐。

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讓學生整體的'瞭解課文。接着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己鑽研課文,學懂知識,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應突出體現在爲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成爲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而且學生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興的心情是不言而喻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接着又請學生讀課文,提出你在閱讀時,哪些地方你不懂?學生提出了好多問題,“斷斷續續、縴夫、船帆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有些問題其他同學知道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說明他在閱讀時動了一翻腦筋,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尋找答案,但還是不明白。就好象讓孩子摘桃子,沒摘到,就差跳起來這一步。教師在這時助學生一臂之力,學生主動地聽講,記憶就非常深刻。

學習不能脫離實際生活,還應和生活相聯繫。風娃娃還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嗎?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看。學生踊躍發言。風娃娃會給幹活乾得很累出汗的人們擦汗,帶來涼爽;風娃娃會關窗,有時把玻璃也打碎;大風有時會把房子吹倒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感情是細膩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其實風娃娃一心想做好事,爲什麼會做壞事呢?我們小朋友中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呢?其實也有,你好心幫別人,人家不領情。不但不感謝你,反而埋怨你。通過舉例子,讓學生明白其實你有時候也像風娃娃好心辦了壞事,啓發學生做事是不能一廂情願,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全面地考慮問題,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認真動腦,少做傻事,快快長大。

在明理小結時,我先後提出了兩個問題分別是:

一、“我想來採訪一位風娃娃,你爲什麼感到快樂?”

二、“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呢?”

在教學的最後提出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對課文思想的昇華,是讓孩子來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同伴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課程標準裏說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點上,這節課上是做得還比較好。在低年級就堅持讓孩子這麼感受這麼交流,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對將來孩子的學習是有益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小學二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我們二年級學生有一個缺點:書寫錯誤,做題粗心,錯題多,原因是書寫隨意,不講格式,作業做完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強調書寫格式,並要求字寫得慢些,寫得工整,格式不對,書寫不工整,一律重新做過,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題還是錯得多,於是我在班上宣佈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語文作業連續五次既工整又正確,老師就獎獎品,這樣激發了優生的積極性,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的重新改過,改正確了纔算過關。學生在"玩"

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的'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

再如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在寫字方面,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

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驀然回首歷經新課改的風雲歲月,我想自己受益最多的大概就是習慣了單元式備課,習慣了把握單元總體目標的基礎上研究設計出每一主題課文的教學分目標,同時這些目標具有相對穩定性,又有適機調節的靈活性。就這樣,每上完一節課,我常沉醉在自己與學生成功教學的喜悅中,也日積月累地記錄着師生間的不足,竭力尋找彌補的途徑,以促進教與學的反思實效。

在教學第三冊《好奇》這一單元時,我與該班學生的得失如下:

一、包括蒐集資料在內的各項課前準備應該是多渠道地進行,又要能反應學生的具體真實的生活。

1、電視節目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啓迪了他們的智慧。現代社會日趨文明、富裕的今天,很多文化的傳承都有賴於電視、計算機等衆多通訊技術。當電視已基本普及時,人們從中獲益不少,電視節目日趨改善,豐富多彩,爲生活增添了幾多色彩,時至今日,人們從廣告、新聞、娛樂等節目裏收穫着許多書本以外更爲直接、形象、遠程、高效、豐富的知識信息,增強了學生學習生活的立體感。條件的限制,我們不能把電視搬進課堂,相反的,我們可以發現引導學生把電視作爲準備性學習的一種手段,既可以避免浪費課堂上短暫有限的時間,又能讓學生真正地運用已內化的知識信息於教材的學習理解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種手段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最主要還是這本身就是他們的興趣,又是他們具體可感的最普遍的生活物質。當然,需要強調這只是作爲一種手段,切忌走向極端,家長的監督和配合尤爲重要。

2、鼓勵引導發現生活中的人文資源。學生除了有着令他健康成長的學校環境,他還生活在一處欲使他社會化的生活環境,在這一環境中,有形形色色的社會人,單純的他們無視這些人對其本身的社會化作用,孰不知,他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潛移默化,並滿足心中的好奇心。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引導他們去發現、有意識地尋找在這些社會人身上對自己的作用,對自己成長的幫助。

3、計算機網絡信息是學生最大的缺失。爲了能豐富拓展他們的視野,彌補在這方面的弱勢,我積極蒐集網絡信息,爲他服務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他們感受到蒐集信息的多向性,提前讓他們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嚮往,而不是爲了玩遊戲,或者把視網絡信息爲唯一。

二、師生攜手一起主動探索發現時碩果累累。

1、學生自主質疑,巧解疑。結合《語文伴你成長》中的訓練項目,我設計上由學生默讀——質疑——解疑,在這樣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我,收穫最多是學生。我想,課文的疑難點、難解詞應該是學生說了算吧,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慾望,利用所有學生思維互補性,在交流問題、交流解疑方法的過程中,他們大多可以在重新申視自己的同時,從他人身上獲取更多的'解疑方法和知識信息。

2、把有情感的評價語言作爲文人文課堂的潤滑劑,再通過以上環節,我們一起來欣賞幾組精彩的學習片段:

我在教學《蘋果落地》時,生1:地球真的有吸引力嗎?

生2:是的,這種吸引力就好像磁鐵和磁性黑板會緊緊相吸這樣。

師:哇!你們真像牛頓這位科學家,一個懂得發現問題,一個懂得細心觀察。

生3:我還知道,月球的吸引力小得很,所以,宇航員到了月球上會飄來飄去,站不穩。(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3:我是看了電視上的《科技博覽》才知道的。

師:你一定很用心地看這種好節目吧,因爲,他能讓知道一些奇妙的科學知識。

生4:我也知道,因爲地球有吸引力,我們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纔不會亂飛……

爲了調整過於活躍的課堂,我隨機想起用我國首次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的喜訊及楊利偉本人的簡介,並用比較簡練的語言講述一番,並引導同學們留心關注新聞及相關電視,並把知道的寫進“採蜜本”。

再比如,教學《我的影子》這一課時,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我的措手不及,剛好給了學生留有餘地的思考時空。生1:影子是怎麼形成的?生2:爲什麼影子不能像我們的衣服這樣有很多種顏色?……

三、句式、詞彙的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感,也推進了他們規範化普通話的形成。在《我的影子》這一課中,出現了許多典型的句式,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會發現,並運用於實際生中。

四、對於怎樣讓全體學生喜歡上預習這份作業,我一直在探索。常想學生的提前準備性學習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訓練創新思維,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使課堂上可以留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活化使用教材,但是,當我意識到班上還有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提前準備學習,卻常常只是憂心忡忡,卻無從下手,於是想要避而無視,可是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這點不足尤爲明顯地成爲我理想中教學方法的頑石,所以,我想,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我該坦然地面對這一難題,多做些嘗試,相信自己是可以得到靈丹妙藥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今天上了古詩《梅花》的公開課,我的感觸頗深。教學環節設置比較有創意,利用多媒體ppt,出示梅花與其他不同季節的花朵圖片對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比,能更深刻地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頑強精神。很多學生都很聰明,帶讀幾遍之後大致上都可以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古詩了,甚至大部分學生到下課都會背誦了。但我知道也有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幻燈片操作不熟練,其中有一個超鏈接沒有處理好,原本準備邊播放音樂邊朗讀的,結果音樂沒有放出來。

2、引導學生朗讀還是稍微偏少,本詩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朗讀來更好的理解詩句意思,但是讀地還是不夠多。

3、講課的節奏和側重點稍微有些偏離,針對句意方面講解稍多稍深,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講,還是不太能夠理解,應更多地把側重點放在朗讀上,反覆讀。

4、課堂上沒有顧及全體學生,有十幾個學生一節課沒有提問到一次,課堂氣氛不太活躍。

通過這次講課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會認真修改教案,調整思路,爭取下次講得更好。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假如》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羣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這首詩歌在寫作特色上,結構相同,結尾用省略號留有懸念,便於想象,語言通俗,朗朗上口。本課教學,我注重情境創設,以“師情”激“生情”,以“語境”創“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品讀、領悟。

1、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憑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

本節課我努力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多媒體,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裏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小鳥的孤單。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2、引導想象,昇華情感。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在教學第一小節時,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換位思考。“你就是寒風中的一棵小樹,你會怎麼樣?”在第二小節中,讓學生髮揮想象,“鳥媽媽爲了自己的孩子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它會飛過哪些地方?會遇到什麼困難?”通過想象,感受鳥媽媽的艱辛以及小鳥等待媽媽的焦急,在想象中幫助學生理解了小鳥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3、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幹些什麼?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一個豪不起眼的鄉村小學教師,我覺得作爲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愛孩子們,包容孩子們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們相處,我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或許在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愛我的小不點們。我有效課堂教學有了科學的定位思考,對如何有效教學形成了獨特的見解。

1、上課,一般採取三個層次:一是個人自己試講,備課組全體聽課、研修組長參與;二是第二次試講,研修組全體聽課,教導處參與;三是公開課,學校公開課,全體本學科老師、學校領導參與。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教學中,構建數感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3、評課,首先是個人說課,談感受;第二是參與聽課老師評課,評課的重點圍繞課標理念、圍繞研究點突破、圍繞學生主體參與,所有聽課老師必須人人發言;第三是主任點評總結,由聽課的領導進行點評。

4、換角,今年新課程全員培訓又到了,怎樣創新培訓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區鄉村小學教師進一步理解掌握新課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夠均衡地、高質量地實施新課程筆者總結反思這幾年來新課程的培訓方式,探索出一種新的'培訓模式——換角培訓。即參訓教師角色換成小學生,培訓者角色換成小學教師,培訓過程相當於小學課堂教學過程。通過換角培訓,參訓教師體驗並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個細節及其作用,品嚐和理解新課程理念,使他們在培訓後得到較大的收穫和提高。

5、注意新課導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小學數學研修組正在逐漸由“經驗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羣體發展。在我們看來,課改與教研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下學期,我們還要把教後記只注重對具體實踐結果的粗淺回顧,提高到對實踐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時有效地利用數學教師的博客,與同行交流思想,爲學生提供服務!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愛聽故事是小學生們共有的特徵。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教學中還可以要求學生藉助想象,在畫一畫列寧住處,引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與感的培養!,但是我的方法就把這個簡單化了。我直接出現的是相關的詞語,這樣好多方面就沒有訓練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定的自由。

原本是要講生字的,因爲沒有時間了所以就沒有講。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所以我應該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寫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因爲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從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但是由於自己的失誤就沒有完成寫字教學。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小學二年級語文課,由於資歷尚淺經驗不足,日常教學中我遇到了很多難題,在不斷的成長學習和努力中,使我收穫頗豐。低年段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應該注意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我的語速太快,雖然講了一大堆,卻只有十幾個好一點的學生明白了,其後果就是好的越差,難怪我總會教出兩極分化特別嚴重的班級來,這一點上蔣老師就比我做得出色,她很善於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和語速來講課,一步步很紮實。所以,永遠不要被幾個優秀學生的表現迷惑,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學生明白的話和語速來授課,纔是明智之舉。

讓學生在讀文中學會抓重點詞,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乃至運用。雖然大綱中的低年級教學重點在生字詞,老教師們也認爲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萬別把這作爲放棄讓學生解詞的理由,否則吃虧的只能是學生和自己。藉助字典中的解釋來解詞是比較傻的一種辦法,除非碰上諸如“地質”一類很抽象很專業的詞語,否則千萬別指望字典中的餓解釋能幫助二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更別提記住和運用了。解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上下文的情境、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義詞等。

我還發現在我發現二年級的識字量特別多,寫字量也特別大。二年級上期就要會寫350個字,除此之外還要會認450個字。由於識字量大,因此,在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預習,但是我發現這樣預習的結果是好的越來越好而差的學生卻越來越差。因爲那些好的學生他們會很自覺的按老師的要求的要求去做,一般也會做的很好,而那些比較差的學生,一般都是父母不在家裏,根本就沒有人輔導他們,於是預習變成了一紙空文,第二天,什麼也不知道。字不會認讀,課文也就無從下手。那些預習了的學生就會情緒高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他們卻只能坐在那兒一言不發。這時如果不注意到這羣孩子,長此以往他們就會越來越差,跟不上其他同學的腳步。我採取的措施是在上課提問的時候多請這些孩子,但是也存在這樣一些問題,經常請這些不能回答問題的孩子而忽略了那羣想竭力表現自己的好學生,也是不行的,太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了。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每堂課學習完了之後,抽出三分鐘來讓那些基礎較爲薄弱的學生來朗讀生字生詞,遇到不會的地方就發動大家一起來大聲的告訴他,這樣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那些基礎較薄弱的同學也在大家的帶動下學會了生字。

僅僅是在認字這一點上還遠遠不夠,因爲接下來還有比認字更艱難的事情,那就是讀課文。我發現二年級的課文比我小時候讀書時記憶中的要長的多,例如二年級上期的第八課《難忘的一天》,講的是一位小朋友給鄧小平爺爺表演計算機操作的經歷。全篇課文整整六個自然段,三百多字,不認識的字多達34個,對於一個不識字的大人來說在短時間裏會認這些字,並且將這篇課文讀通順,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一羣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呢!於是,我就想如何把難度給孩子們降低。我把孩子們分成四個小組,再根據課文段落的長短和每個小組的實力來分派任務,比如第一組的同學就負責讀一二自然段,將這兩個自然段讀熟,讀流利。然後四個小組來進行比賽。比賽的內容一共有兩項。比賽第一項,看哪個組的任務完成的最好,第二項,看哪個組的.學另外三個組學的最好。這樣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漲,鬥志昂揚,都想戰勝別人,最後評出的冠軍小組就當小老師,來教全班的同學朗讀課文。

除了認字以外,需要會寫的字也比較多,平均每課都有8個字要求會寫。如果想要學生個個都不落下,就必須得課課清,每篇課文結束以後都要進行聽寫,有錯誤的還要進行二次甚至三次聽寫,這麼以來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那怎麼辦呢?於是,我開始仔細調查和統計我班上學生的家庭情況,將他們進行歸類。大致可以分爲三類,一類是有家長在仔細認真的輔導孩子,當然這僅僅是很少的一部分。一類是有家長,也有能力,但是卻疏於對孩子的輔導。另一類就是家長或許在外打工,或許沒有能力輔導的。對於第二類的孩子,我主動和家長聯繫,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同時讓他們明白這樣做對他們自己的孩子有多麼的重要。當然,一個電話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給孩子們施加壓力,這樣,從兩方面入手,效果就會好一些,可以把一部分第二類的孩子轉化爲第一類的孩子。對於第三類的孩子,就將他們分派給第二類和第三類的孩子。這樣以來,可以讓我從煩瑣的聽寫字詞中抽出時間來,思考其他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在這一期多裏在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點反思,也許它會顯得非常稚嫩,只有在以後的實踐中繼續完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經過研究新課標,我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以上是我的一點收穫,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一分鐘》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爲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一=20”,讓學生看了以後能產生疑問而進入本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讓閱讀成爲一種需要。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這課之前,就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了。所以上這課時,我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了。面有些詞語讓學生聯繫生少實際進行表演。“嘆哈欠”“丁零零哈欠”讀輕聲。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能把字寶寶放入課文中進行正確朗讀。讓學生根據板書“一=20”,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並適時板書。但是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由於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發生在上學路上的兩件事來學習,重點體會元元的心理。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繫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四、教學不足:

我認爲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爲以於二年級的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時應反覆研究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中,遇到難點,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4、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還是有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通過本次教學,我自己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拉高課堂效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幾個年頭了,這個學期又將結束,反思一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也有敗筆之處。二年級的學生雖說不像一年級剛入學什麼也不懂,但還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因此,這一學期,我的教育側重點還在於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閱讀習慣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越早開始越好。一二冊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七百多個漢字,因此現在適時開發孩子的早期閱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爲二年級的學生,內部言語機制還不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有聲思維起主導作用,需要朗讀的大聲發音來組織思維、集中注意力,還有朗讀過程中,眼、口、耳多種器官,同時活動,加強了記憶,所以教學中我十分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方面的訓練,培養他們積累有價值的語言材料,並做到熟讀成誦的習慣。並鼓勵他們多讀課外讀物,背誦兒歌、古詩、名言,並定時安排課外閱讀任務,背誦任務,切實做到,勤讀書,廣積累爲三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注重教授識字方法,辦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同時,二年級識字仍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讓學生識字,必須有內驅力,小學生喜歡讀故事,我告訴他們要讀懂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認識大量的字。爲了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漢字本身的魅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

1、自編兒歌識字法

2、動手演示記字法

3、辨部首想字義

4、拆字、合字遊戲

5、做加一筆減一筆遊戲藉助這些方法主要培養識字興趣,讓學生每看到一個新字,都會動用各種方法識記,在識字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記憶字形,而是經過一個精細,辨認各個組成成份的階段,這樣做既鞏固識字效果,增強識字興趣,又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在新課程教學中,語文課最大的特色莫過於“主題性教學”的開展,每一個單元就是一個主題,在一年級下冊中就有八個主題,它們分別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當我們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時,當我們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也結合進行思想教育,把學科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當我在教學第二個主題——“家庭生活”時,面對“識字2、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裏的陽光、月亮的心願”這幾篇課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們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動,爲他們出色的表現而驕傲。那麼,如何讓我的孩子們也能這樣做呢?怎樣才能讓孩子們變學習爲行動呢?我便思索怎樣把課堂上的習得與平時的真實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在無形中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文本簡介】:

識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

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

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家愛我,我愛家,好孩子,人人誇。

這是一篇“三字經式”的課文,我們也稱之爲“新三字經”,它讀起來琅琅上口,節奏明快,文章內容也淺顯易懂,教師不需要多加解釋,學生也能自己學會,關鍵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內容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我想這纔是教學的關鍵。

【教學關注】:

在對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孩子們初讀的基礎上,讓他(她)們自己來說說、悟悟,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聊一聊。而我則根據平時的家訪,以及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在教學中才穿插進來讓孩子們進行辨析:他(或她)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爲什麼?

1、“父母教,認真聽”

早在上學期結束時我就聽說了瑋瑋的任性和頑劣,讓媽媽頭疼萬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媽媽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傢伙有恃無恐,對於媽媽的話完全是“耳邊風”,甚至是“充耳不聞”。這讓媽媽不僅累,更是急,因爲孩子的學習差強人意。於是,當有孩子講到“父母教,認真聽”時,我便講述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我們班有這麼一個孩子,特別的任性。有一天,媽媽在做晚飯讓他自己寫作業,大概二十分鐘過去了,媽媽出來一看,他一個字也沒寫,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點寫作業。可是等到媽媽把飯菜端上桌他仍然一個字也沒寫。媽媽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小時,很生氣,就要求他寫完作業才能吃飯。接着,媽媽就坐在他旁邊看他寫,可是這個孩子不僅沒有抓緊時間寫作業,仍舊這裏弄弄,那裏弄弄就是不寫。一個小時也過去了,可他的本子上還是一個字也沒有。媽媽非常非常地生氣,就把他的作業本撕了。可他呢?還在一邊笑呢。你覺得他做得怎麼樣?

針對這個事例,孩子們進行了剖析,一致認爲這個孩子太不應該了,作業本來就是自己的事,現在媽媽陪你寫作業你還不寫,這就說明他根本沒有做到“父母教,認真聽”。有人說到“父母平時工作那麼辛苦,我們應該乖一點,這樣他們就會開心一點的”。還有人說“沈老師平時就教育我們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他這樣做根本就不是一個好孩子嘛,因爲好孩子就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發表着意見,還不時地問我一聲:他是誰呀?是誰啊?而我在整個敘述和討論的過程中都沒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卻發現了他的表情是非常驚訝的,也許他在想我爲什麼知道的那麼清楚,也許他還在擔心我會叫出他的名字,因爲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變化中……下課後,孩子們還一再地問我:是誰?他是誰?當然對於這個孩子的名字我是絕對的保密的。

從瑋瑋那陰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靈的衝擊,應該說今天課堂上的討論和孩子們的話語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儘管他一言不發,但他已經被觸動了,接下來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會改變的,我這樣想着。

2、“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說到家務事,孩子們總是那樣的'津津樂道,但也有非常嬌氣的孩子,從來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於是在講到“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時,我想到了一個孩子曾經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來評一評——

事情是這樣的:某一天早晨,一個小男孩對我說:“沈老師,我今天在食堂看見我們班的***也在那吃早飯,可是她沒有自己吃,而是讓她媽媽喂她的。”雖然也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是沒寵大的,但已經是一年級的孩子了,吃飯還要喂,是不是也太誇張了點呢?也許我們的家長不覺得,但我既然已經知道了這樣的事就應該說一說。於是,我也把事例說了出來,讓孩子們一起來評說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了不少道理,也說了很多那個孩子不應該這樣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們要做到“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怎麼還能自己吃的飯還要父母來喂呢?我看到那個孩子的頭越來越低,顯然她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希望她接下來能用行動來告訴大家她的改變。同樣,我也沒有說出這個孩子的名字。

【課後談話】:

這節課後,在中午休息時,事例2中的小女孩來找我聊天,乘這個好機會,我湊在她耳邊說:“你知道那個要餵飯的孩子是誰嗎?”孩子一下子語塞了,紅着臉沒說話。我笑着摸着她的頭說:“沒關係,那是因爲你還沒有學習‘識字2’的緣故,現在開始不會了,對嗎?”孩子拼命地點着頭。

至於瑋瑋嘛,我沒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時他來交作業,我很隨意地說:“你知道那個和媽媽對着幹的小男孩是誰嗎?”孩子睜着大大的眼睛,很小聲很小聲地說:“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會這麼做了,對嗎?而且你一定會尊敬媽媽的,聽媽媽的話了,對嗎?”孩子不住地點着頭。“因爲在我們學校每年要評‘摩根好少年’,評比的首要條件就是‘愛自己的媽媽’,你想參加評比嗎?”孩子依然點着頭,眼眶已經紅了。我想不用再多說,今天對於他來說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跟蹤反饋】:

由於平時和瑋瑋媽媽的聯繫比較多,所以一段時間(大概課結束後兩個星期吧)後,我們又進行了一次交流,媽媽非常高興地對說了孩子最近的變化。她說:“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最近很聽話,作業也能較快的完成,平時對於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別是昨天晚上,我給他準備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這可是破天荒的事,從來都是他一個人獨吞的。沈老師,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說了什麼呀?”

於是,我把發生在課堂上的一幕告訴了她。媽媽很欣慰,我也很激動,因爲這樣無痕的教育成功了,這也說明我們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關鍵是找到一個切合的點,再加上適當的點撥,孩子的行爲還是很好教育的。當然,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爲都能得到糾正。

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思考這樣兩個問題:這篇課文讓我們學習什麼?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該怎樣做?只有理論聯繫實際,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學懂課文,學會做人的根本,以行動證明“我學會了”!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年教二年級語文。一位教低年級多年的、有經驗的老師說:低年段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應當注意學生的心理特色和接受能力。她很善於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和語速來講課,一步步很紮實。我的語速太快,雖然講了一大堆,卻只有十幾個好一點的學生理解了,其效果就是好的越差,結果第一單元測驗兩極分化較爲明顯。所以,永遠不要被幾個優秀學生的表現迷惑,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學生明確的話和語速來授課,纔是明智之舉。象瞭解自己的`右手一樣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後安排你的教學。一個班幾十人,程度差異很大,但會有個平均植和共弱點,前者告訴你學生學習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學程度高低;後者則是你選擇教學方式的依據。例如:批改作業後,我發現班裏學生拼音鞏固都不是很好,同時形近字、同音字也難以精確區分,相反,寫話部分卻表現出了他們靈活的思維能力,因此,此後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增強拼音和生字教學,而訓練學生寫說的教學相應的就減少了。讓學生在讀文中學會抓重點詞,並接洽上下文理解乃至運用。雖然大綱中的低年級教學重點在生字詞,老教師們也以爲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萬別把這作爲放棄讓學生解詞的理由,否則吃虧的只能是學生和自己。解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上下文的情境、接洽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義詞等。

教學時多讓學生朗讀課文,再度中感悟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切忌盲目拔高、求深秋透,甚至脫離教材進行抽象的說教。

朗讀教學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與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緒共識,切忌告訴學生或讓學生說出應當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這一段,只要把重點詞語理解到位,學生讀懂了,再加上你的一點奇妙點撥和情緒感染,自然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