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優秀)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優秀)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在《zcs》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能體現課改新理念,靈活駕馭課堂。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教學效果非常好。主要有如下幾個優點:

一、善於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

1、一開始,我用談話及歌曲導入法,爲孩子們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孩子們在輕快的歌曲《上學歌》中,如情如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了。

2、我巧妙運用朗朗上口的語境歌,既輕鬆地幫助孩子們學習了聲母zcs,同時又很自然地滲透了思想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我通過遊戲活動,營造了趣味課堂,使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如“小刺蝟運果子”遊戲:我把事先準備好的聲母果子撒在地上,然後請幾個孩子上臺,分成三組,每小組各選一隻不同名字的小刺蝟,如小刺蝟“滋”,小刺蝟“刺”,小刺蝟“絲”。音樂響起,開始遊戲。三小組的孩子分別迅速在地上找與自己小組所選小刺蝟名字讀音相同或相似的拼音果子,然後“扎”到自己小組的小刺蝟身上。扎滿10個果子後,快速領着自己小組的小刺蝟把果子運到指定的地點。運得最快並且果子“扎”對最多的小組將獲得勝利。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玩得開心,學得開心,興趣盎然,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此外,還有在教學的最後設計的“搶答拼音果子”遊戲,更是把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悅。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於他對兒童的態度。因此,課堂上,我對孩子們讚美的語言時刻掛在嘴邊,如:“喲,你真了不起!”“哇,你實在是太棒了!”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着孩子們無拘無束的心靈。整堂課,氣氛融洽,孩子們始終在快樂之中學習拼音。

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在讓孩子們認識聲母zcs的字形時,我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引導孩子們進行觀察,並鼓勵他們發揮想象,自己編一些順口溜幫助記住字形。孩子們在我的巧妙示範下,紛紛編出了有趣的順口溜,如“我來寫字zzz”、“小鴨子游泳zzz”、“小刺蝟ccc”、“一個半圓ccc”、“蠶兒吐絲sss”、“一條蛇sss”等。就在這樣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輕而易舉地掌握了三個字母的字形特點。教學聲母zcs的發音時,我發現有的孩子不得要領,有的'甚至讀成翹舌音,出現這一問題,我沒有生硬強調發音規律,而是靈活採取多種方式去讓孩子們慢慢體會,進而準確發音。如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我發音時的口形特點、同桌互讀(互相觀察誰讀得對讀得好)、請讀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等。在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前班孩子年齡小,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孩子,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難點的突破還不夠。

讀準zcs三個聲母的音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之一,雖說大部分孩子經過學習之後,都掌握了發音要領,但還是有少部分孩子沒能把這三個平舌音讀準。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探索,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爲自己加油!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爭吵》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的事,具體講了“我”所受到的教育。

因爲我們班男孩子多,又處在9歲左右的年齡,特別調皮,經常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矛盾,我想,學了這篇課文應該對他們有所啓示,有所幫助纔對,所以,我精心準備了這一課。

感悟理解課文時,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整體感知,採取了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誰和誰爭吵?爲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怎樣了?然後讓學生自主讀書,通過交流、討論,瞭解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2、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對於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課文中作了詳細描寫。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火了,產生了報復的念頭;吵架後,覺得不安,後悔,覺得對不起他,很想認錯,又覺得太丟人;心裏暗下決心,可嘴裏又說不出。這些矛盾的心理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每個學生都經常遇到。我引導學生認真體會,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3、理解重點詞句。“嫉妒、報復、瞟、挨,舉起尺子、撥到、搭”這些重點詞語用得很精妙,把我和克萊諦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我讓學生反覆讀這些語句,談體會,讓學生感受到“我”的後悔,“我”的矛盾,克萊諦的寬容,並對兩個人的行爲、心理進行比較,感受克萊諦所表現出來的寬容、友好,表示敬佩。

父親說的三句話,在文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三句話散見於課文,“應該知錯認錯”,“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我讓學生找出這三句話並好好地談了自己的理解。

此外,我還讓學生以“我和同學之間發生的'事”爲題仿寫,讓他們寫出和同學之間發生的小故事,反思自己的行爲,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爲,真希望他們也能像克萊諦一樣擁有寬廣的心胸!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放飛想像的翅膀,讓文字開出燦爛的花朵

語文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工具,同時它兼有的文字美、語言美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古往今來,那些詠物抒情的文章,那些鶯鶯燕燕、桃紅柳綠的詩詞,陶冶着一代代熱愛文學的人。我們在語文的教學中除了帶領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教育學生做人以外,如何花一些功夫讓學生愛上文學,愛上文字表達呢?通過一些實踐的體會,我發現,以課文爲藍本,描摹發揮,充分想像,合理表達是使學生髮現語言美,並樂於運用語言抒發情感的有效途經。

例如,我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假如》一文時,就使用了這種方法。《假如》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詩歌的體裁表達了小朋友的幾個美好的願望,他希望能用馬良的神筆給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的小樹畫上溫暖的陽光和雨露;給飢惡的小鳥畫上穀粒;給殘疾的西西畫上一雙好腿,從課文中可以使學生受到幫助別人、同情弱小的思想教育。下面我將講述我在本課實施的想像教學的幾個步驟:

一、故事激趣,進入想像情境。

“神筆馬良”是我們這一代人熟知的神話故事,但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還有點陌生。爲了讓學生了解神筆的神奇,我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這個充滿着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孩子都是愛聽故事的,特別是這種情節曲折生動,說者表情豐富,能深深抓住心靈的故事。他們都聽呆了,閃動的大眼睛完全進入了故事裏的人物行爲、思想的變化,隨着主人公的遭遇不時變換着心情,爲我將要進行的想像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補充故事,培養想像能力。

我並沒有說出故事的結尾,當學生聽到馬良被貪心的皇帝逮捕並實施了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來讓他畫出金銀財寶的時候,故事嘎然而止,孩子們受到好奇心的趨使想知道善良的馬良怎麼樣了,可惡的皇帝有什麼下場,這正是發揮孩子聰明才智的時候,這些躍躍欲試的小傢伙們爲馬良想出了很多好辦法:“可以用神筆畫一雙翅膀飛走吧!”“畫一個土行孫幫馬良挖地洞,他就可以從地洞裏逃走了。”“畫一些天兵天將,或者孫悟空就可以打敗皇帝的軍隊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如此豐富,我們當老師的就要抓住任何一個訓練契機,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語言文字訓練,創造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充滿成就感。

三、結合課文,挖掘詩歌內容。

《假如》是一篇韻味十足的詩歌,短小精悍,要學習這樣的詩歌必須根據詩歌內容進行合理想像,編造情節,把詩歌學“厚”來。爲此,我特意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情境:清晨,小作者“我”看到了三樣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或物,它們分別是小樹、小鳥、西西,你們能想像一下它們正在遭受什麼痛苦嗎?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1、柔弱的小樹被猛烈的狂風颳得東倒西歪,也沒有水喝,快渴死了,它難受地說:“快救救我吧!”“我”會用馬良的神筆給小樹畫上太陽和雲朵,這樣狂風就不會來了,雲朵也會變成雨滴,小樹就不會渴了。2、剛生下來的小鳥正在遭受着飢餓的折磨,鳥媽媽去很遠的地方覓食了,大半天了都沒回來,小鳥們被餓得喳喳地哭泣,並且還很擔心鳥媽媽的安全,如果“我”用馬良的神筆給小鳥畫上穀粒,鳥媽媽就不用再到遙遠的地方覓食了,小鳥們也會吃得飽飽的。3、坐在教室裏的西西,由於腿殘疾了,沒有辦法像同學們一樣在課間的時候到操場上跳繩、跑步、踢球、做遊戲,她只能靜靜地呆在教室裏,心裏卻多麼渴望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健步如飛地玩呀,無數次,她靜靜地躲在教室的角落裏暗暗流淚,無數次,她望着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發呆,她幻想着能有一雙好腿,想去哪裏就去哪裏,那該多好啊!“我”要用馬良的'神筆爲她實現這個願望。通過情境的擴展,學生更能體會到詩歌的意境,能更好地深入文本,被文中的思想感情所打動。

四、發散思維,拓展文本內涵。

學習要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能侷限於已知的範圍,要學會遷移運用才能內化爲更強有力的工具,從而舉一反三,才能材思泉涌。在結課階段,我讓學生拿起馬良的神筆,畫出自己的願望,凸顯他們的善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學生紛紛說出:“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會給山區的貧困孩子畫上學習用品,讓他們能安心地坐在教室裏讀書。”“我會給老師畫上一個機器人,讓他幫助老師批改作業。”“我會給奶奶畫上一瓶神奇的藥水,只要一噴就能年輕十歲。”“我會給大沙漠畫上烏雲,讓那裏痛快地下幾場大雨。”“我會畫一個時間隧道,這樣我們就可以去遠古探險啦!”……學生們的想象力是多麼豐富啊,只要我們能爲學生創造平臺,學生是會給我們驚喜的。

五、課後延伸,飛向廣闊空間。

上完這一課後,我發現學生對想像充滿濃厚的興趣,“打蛇隨棍上”,爲何不對此進行一次習作訓練的教學呢?以《假如我是……》爲題,把自己想像成一種事物,運用優美的語言,敘述自己的故事,體裁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散文。雖然學生不明白什麼是散文,我也並沒有提出這個概念,而是出示了幾篇例文,讓學生仿寫。二年級的學生水平還沒有那麼高,這種訓練也只是維持在寫話的範圍內,學生可以就寫幾句話,只要能寫出內心的感受就行。有些學生寫道:如果我是一隻鳥,我要飛遍世界各地,看看各地的美景。

如果我是一片雲,我要變成一場雨,讓花兒一看我就笑。

如果我是太陽,我要給寒冷的地方送去溫暖的陽光。……

結束這一課的教學,我感受頗深,我們總是說,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充滿想象力的思維被我們的教育一點點地磨損,最後消失殆盡,那是什麼原因使孩子們喪失學習的熱情,又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對這類想像文章的學習情有獨鍾,歸根到底是我們應該把創造留給孩子們,讓他們拿起學習的武器,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最終掌握文字的使用方法,讓文字隨着想像開出燦爛的花朵。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陽光》是人教版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說說課前做的踩影子游戲,進而讓學生明白我們可以這麼開心的做遊戲,都是因爲有了陽光,那麼有了陽光,我們還會有什麼開心的事情,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這樣的設疑導入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識。在初讀課文後我又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後各自交流:你學會了哪個生字?讓學生自主地說說自己學會的生字,學生對此充滿了興趣,很願意地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如:記記字形,讀讀字音,組組詞語等等,學生互相補充,我在邊上提醒、引導,既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

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先聽老師讀,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瞭解,接着讓學生自己讀,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最後讓學生拿起筆邊圈生字邊讀,爭取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我先讓學生看圖讀,接着我又引導學生給課文中一些重點詞語加上動作,如:“更高了。”學生用雙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爲止,這樣邊做動作邊朗讀便於學生記憶。由於這篇課文要背誦,而這一段又很長,學生記憶有點難度,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記住課文的內容,而且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三、拓展延伸,語言感悟這篇課文有很多地方值得進行拓展延伸,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如:在學習第一段“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這句話時我進行拓展,讓學生也來說說:“陽光像金子,灑遍()。”學習“田裏的禾苗,因爲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爲有了陽光,更高了。”這兩句的時候,我引導說一說:“花園裏的花朵,因爲有了陽光,更()了。”然後又讓學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說:“(),因爲有了陽光,更()了。”這樣的設計從扶到放,逐步提高難度,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說話,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這節課下來,整體來說效果還是好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識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導寫字過程中時間有些緊張,在理解重點詞時,引導得不夠到位,以至學生沒法領會,回答不到點子上,最後忍不住自己講出來了。以後,我會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爲表現及其行爲依據,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爲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爲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

隨着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麼,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爲,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於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裏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爲,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爲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爲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爲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麼?”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爲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爲教學行爲,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爲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爲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爲,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爲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係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採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爲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爲便於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爲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爲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採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覆,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後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並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羣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爲,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於一位追求成功、善於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衝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初次嘗試古詩詞教學,收穫頗豐。這收穫,包括個別教學環節所達到的教學效果,讓我體驗到了些許成功的愉悅,讓我對這個以前所懼怕的“未知的領域”不再望而卻步,而更多的,則是通過這節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聽課老師們給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明確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浣溪沙》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懷。上闋主要是對意境的品味,爲了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詞中的景,我採用了聽、讀、想象結合的.方法,通過範讀、欣賞音樂、想象畫面等途徑,學生還是比較到位地融入了情境。而對於下闋的抒情,確實是教學的難點,也沒有達到讓學生站在主體地位去感受、表達和感悟的目的。用姜老師的話說,就是“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而如何把這樣說理性的抒情內容上得“有理有趣”,正是我最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鑑於以上要求,我認爲“古詩詞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反觀我的課堂,下闋的教學完全是“植入式”的,沒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上,所以孩子的感悟不深,課堂也出現了“萬馬齊喑”的現象。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爲要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情有趣”,可以從以下方向去努力。

一.通過課前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都有好勝之心,在預習時拋下一兩個能勾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不僅爲學生的預習提供了方向,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更能讓課堂中的學生思想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氣氛也會隨之熱烈起來。

二.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在教學《浣溪沙》時,我也運用了對比欣賞的方法,把陳著的《續侄溥賞酴勸酒》和白居易的《醉歌》拿來與蘇軾的詞對比,意在突出蘇軾對於“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殊解讀,體會蘇軾豁達的襟懷。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原因是,這三首詩詞的解讀,完全是我一個人在做,我把我的理解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而沒有留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品析。如果讓他們根據對詩詞的理解談談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課堂效果肯定會更好。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樂、錄音、錄像、動畫等,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沉浸於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作爲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優秀詩篇合着中華民族的脈搏,時時刻刻撞擊着國人的靈魂,滋養着國人的性情。所以,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讓古詩詞教學課堂更加“有理有趣”,任重而道遠。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爲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製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製作課件時我考慮到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如果讓學生圍繞着一個問題“你最想在哪裏攝影留念?”來學習的話,課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經過再三考慮,我最終決定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來學習。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雖然使得教學流程清晰,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爲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並受到思想情感的薰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爲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因爲有了前面三篇精讀課文打底,我想學生理解起來應該不成問題,於是我根據導語要求設計了幾個問題,自我感覺這節課的教學簡要而不失要點,於是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

上課伊始,我按原計劃要求學生自讀導語部分,明確這一課的`學習要求,這一點學生完成得很漂亮,於是我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不一會兒就有同學舉起了手,我大喜,馬上請出小陳,他一站起來就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我暈,他是在讀課文了,於是趕緊婉言讓他坐下,另請他人。這時小王的手舉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應倒是挺快的嘛,就請他吧。小王張口便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鴿子,伯伯還送給她一隻……”我一聽,大暈! 原計劃是再也不能進行了,於是趕緊調整方案,另闢蹊徑。

課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卻怎麼也輕鬆不起來了:本以爲學生課前早已預習了課文,課堂上也自讀了課文,講出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應該不在話下,就算不能講得簡明扼要,但大概內容應該八九不離十吧,誰知卻出來個“風馬牛不相及”,真是讓我汗顏!

細想之,我覺得存在的問題有兩點:

一、學生不能擇要點而講 有些同學讀了課文,心中其實很明白講了一件什麼事,但讓他起來講述時就不能擇要點而講,所以導致了像小陳那樣的一站起來就照着課文讀,他想簡要些,但簡要不起來,覺得課文上的話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講。我想大部分學生處於這種狀態。

二、學生的確不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堂上。我們爲了“緊扣教材”,爲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問題往往是“通過……你讀懂了什麼?”“還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無須思考或懶於思考。課堂上的閱讀成爲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對課文進行感悟,他們所讀懂的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語文與生活的聯繫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在課堂結束時,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然沒有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們從小種下探索的種子。記得在講《海豚》一課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海豚吃什麼呢?怎樣分辨公母呢?”我愣了一下,心想: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一想:不能扼殺孩子愛提問題的天性。於是,我說:“你所想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這個問題留給我們以後專門探究。這位同學善於思考,大家都要向他學習。”在這個開放的環境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不侷限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拋棄“這不是語文要解決的問題”的觀念,打破學科分解,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所提的問題不一定當堂澄清,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以“荷花”入文,應該說古今詩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愛“蓮”之人多如牛毛。蘇教版國標版十二冊中,關於“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幾篇。比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二下)、《荷花》(三下)、《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愛蓮,世人也愛蓮。而葉聖陶的《荷花》應該說是名篇了,短短三百餘字,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荷花之美。葉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冷戰。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雨點來了,在荷葉上唱歌……”,也不是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給人一種獨特的陶醉。《荷花》應該說是傳統篇目,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而這篇文章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想到這裏,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學生學習這課,這一段也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永恆?我又問自己,爲什麼這一段在我的頭腦中留下這麼年沒有忘記?思考之中,我感覺到這是因爲“陶醉”會讓人終身難忘。何爲陶醉?詞典中說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葉先生的確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則寫不出這麼美的文章。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如何讓他們也陶醉呢?記得教我的老師是這樣做的:大聲讀,反覆讀,人人都能夠高聲背誦。老師彈着琴,讓我們輕聲背,反覆練,並且參加學校朗誦比賽。看來,我以前的語文老師是花了代價的`,從內心上也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美文走進了我的世界。現在看到荷花,我還會吟誦,因爲童年的記憶沒有消失。

今天,也應該讓學生這樣享受式的讀,因爲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繼續思考着這一課,我個人認爲還應該把陶醉這個詞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經歷的事一定不少,讓自己陶醉與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對於一個人來說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憶的。陶醉的故事對於他人來說,其實同樣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獻給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筆記下來,寫成文章。所以說,通過這一課的教學,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明白寫作的價值,對於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穫。因爲收穫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爲收穫着陶醉,所以最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花臉》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往事”,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對於學生來講,是有着強烈共鳴的。當然,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沒有充足的預習時間的情況下,既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還要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想要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課文中我抓住重點句,重點段落進行有的放矢的講授,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我在教學時就是以“花臉”爲線索,貫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動作來精讀課文。比如:課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臉時的.感受,用花臉來表演時的動作,闖了禍時的心情,以及受罰時花臉的命運,只要在講授中緊緊地抓住這幾點,課文就講得流暢,易理解。我在講授時,非常重視朗讀,尤其是注重即時評價與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聽課時,滲入了自己的情感。於是學生理解起課文也很輕鬆。

由於這篇課文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寫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題目自以,模仿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以細節描寫和心理活動爲主進行習作練習,寫得非常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爲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裏話嗎?

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纔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爲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爲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小學語文聽課反思。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着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着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踊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衝擊着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着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鐘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爲…….”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徹,把握準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本。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的《遊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着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裏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爲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澱。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越來越厚實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引導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正在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協作者、組織者的新型教學關係轉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走向語文教學的前臺。

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讀。

在教學第一小段時,請學生輕聲讀,並想一想你能從中讀懂什麼?有什麼不懂的`要問大家?讀後交流。

生1:我讀懂了商人丟了駱駝。

生2:我讀懂了它心裏很着急。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來的。

生3:還可以從着急、趕上去問可以看出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那誰能讀出商人的着急呢?(指名讀,自己讀,齊讀)

而在教學第2——9自然段時,分角色朗讀,有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讀等。

更有趣的是教學第十自然段時,學生學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讀老人話時,學生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模仿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一、提高對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拓寬視野,不管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科方面,都需要及時充電,讓自己成爲新課程教學的領軍人物[1]。

(一)書寫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的特點是簡易性與靈活性。教學後記看起來比較瑣碎,但其是教師通過思考,總結出的教學體會,故而比較寶貴。書寫教學後記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能夠爲後面的教學提供資料。教學後記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堂教學成功的地方,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創新點,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寫教學感悟。

(二)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師自身教學反思實效的方法。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教育敘事在反思過程中的獨特作用,並根據相關要求認真撰寫教育敘事,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件,尤其是突發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後解決的詳細過程。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養成撰寫教學案例的習慣,以便對教學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優缺點,併爲以後的教學提供基礎。

(三)學校制定教學反思標準

學校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地域差異及經濟條件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師教學反思的標準,以供教師參考,幫助教師理清哪些內容需要反思,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反思。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師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互相溝通,瞭解彼此之間的教學內容,然後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需要、學校的特點及學生的因素,合理地選擇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素養

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在看待問題時會比較深入,因爲他們可以通過自身豐富的理論基礎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反思,反思的深度與廣度與其他教師相比會比較深。

(一)文獻閱讀

閱讀相關文獻不僅可以補充教師匱乏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但是,對於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最缺乏的是對理論知識的儲備。因此,爲了更好地增強知識儲備,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教育資料,還應增加對教學反思、教育研究等書籍的閱讀,及時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並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從而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提供理論指導與理論依據。

(二)藉助網絡平臺

很多農村教師都忽略了網絡對教學的作用。通過對各教育網站的瀏覽,能夠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從這些教育網站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並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這不僅有助於農村教師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能彌補其教學方法的不足。

(三)增強對本學科的研討交流

增強研討交流,讓本學科的教師發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將智慧放到一個筐裏,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從其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能夠讓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其他教師的經歷能夠更加讓自己清楚問題形成的動力機制及原因。

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

目前,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因此,學校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豐富他們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學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我提問法,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從中發現問題,並將這些問題整理到本子上,以便進行教學反思;行動研究法,該方法有助於實現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討法,教師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對方的優秀之處,對教學方法、課堂組織等多個環節進行分析總結,共同提煉可行之處,以便用於今後的教學中,這種方法也是教師之間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方式;教學分析法,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能夠有效減少在以後教學中的失誤。

四、結語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增強對教學過程反思的水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讓自己的學生能夠受到高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