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抒發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深刻道理。

學習本文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從這樣三個問題去讀文思考:

1、巴金老人爲什麼要寫這封信?

2、他在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3、表達了巴金老人對家鄉孩子怎樣的希望?

教學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引領學生充分展開對文本的解讀、欣賞,感悟巴金對孩子們的.真誠關懷,理解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是享受,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領略巴金偉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懷。因此在文中第三小節中幾個重點句處理時,既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又要作適當的引領,不要讓學生的思想跑得太遠。既要讓學生感悟到重點句的意思,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昇華,又要上出語文課的特色。選擇學生讀悟在先,教師再引導抓重點詞句品讀,拓展,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用“美讀”形式把它展現出來。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2

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本事的根基。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等諸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學爲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經過反覆訓練使學生到達獲取知識和培養本事的目的。小學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本事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一、教給學習方法

方法是入門的嚮導。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十分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學什麼、怎樣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經過比較,能夠區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特徵和非本質特徵,以到達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一樣的資料採用不一樣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瞭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裏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覆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教材學習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二、輔以基本知識。”

班裏爲數不少的學生都對學習語文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語文基礎功底太差,所學的知識如過眼煙雲。針對這一情景,系統地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一)拼音文字過關,積累很多詞彙;

(二)詞句理解過關,準確表情達意;

(三)朗讀背誦過關,發展記憶本事;

(四)基本寫作過關,掌握寫作要領。

僅有對所學的基本知識過關,學生才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堅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發現“學困生”完成得較好時,必須要及時鼓勵,以此來到達增強其自信心。

三、堅持以讀爲本

1、重“句段”貫“全文”。根據單元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在分析課文時,把精力放在體現知識點的幾個段落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感受課文資料,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感悟。如第三單元的教學,知識點確定爲“瞭解大自然給人的啓示”,講授時就圍繞大自然的啓示描述,分析其寫法,引導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的新有收穫。

2、重“講讀”促“自讀”。對於不一樣類型課文的學習,多采用以講讀促自讀的教法。講讀課文,從各個方應對重點段落進行剖析,把自讀課文看作是知識遷移、本事培養的訓練課,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培養學生閱讀本事。

四、強化基礎訓練

“從訓練上突破”的原則,強化了練習。教材課文後的練習爲基礎練習;一個單元后的多項練習,綜合閱讀練習。相互聯繫,螺旋上升。其中每篇課文後的作業,根據不一樣類型課文的強化練習。講讀例文的練習以記憶性練習爲主;鞏固例文的練習以理解性、鞏固性練習爲主;自學例文的練習以運用性練習爲主,滲透創造性練習資料。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3

《爬山虎的腳》是葉聖陶老先生的文章。課文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選編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在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

文章用語準確、生動,內容容易理解,要求全文背誦。教學時,我一句也沒講課文內容,只是讓學生每人帶一根爬山虎來。首先梳理課文每個自然段重點寫了什麼,然後老師讀課文中相關的描寫,讓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爬山虎,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怎樣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的。學生最後總結出以下幾點:

1、作者觀察特別仔細。

2、作者是連續地觀察,並且邊觀察邊記錄。

3、作者還動手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放到明亮的'地方,細心觀察,有可能還拿着放大鏡觀察。

4、作者觀察時講究順序,每次重點觀察一項。作者先後重點觀察了爬山虎的葉子、腳以及爬山虎怎樣爬。

5、作者每天都觀察一番,根據觀察然後把寫的文章修改一下,最後把文章修改地準確、生動。

然後,重點訓練朗讀並背誦全文。

這樣做,避免了繁瑣地分析,支解課文,破壞了課文的美感,反而學生學得興趣昂然,收到了較好地效果,學生背誦地也很快。

不足:應先讓學生觀察手中爬山虎,然後描述一下觀察所得,再按上面的設計進行,似乎更好一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4

在教學中,我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在教學中我既充分發揮範讀與指導讀的作用,又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根據句式特點,設計了引讀、接讀的朗讀方式。“登山則情滿於山,看海則意溢於海。” 在老師飽滿熱情的感召下,全班學生振臂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 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這篇課文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恢宏的.,氣勢是磅礴的。在學生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我適時向同學推薦適合描寫這個情境的成語:歡聲雷動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燈火輝煌。這種設計把課程標準中關於積累的目標落到了實處。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5

《小豬問路》是一篇常識性的小童話。篇幅中等,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有趣。依據本單元聽說讀寫的目標,制訂了適合本班的教學目標,即:生字識記要求、詞語積累、新筆畫的認知、朗讀要求及說話訓練,均在課堂上一一達成。可見,依據教材內容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比較合理、貼切、有效。因此,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

在學習生字“豬”時,學習了新的部首“反犬旁”,並複習了帶有反犬旁的熟字,如:貓、狐狸、狗……學生對熟字的回憶比較清晰,回答範圍較廣。認識了新筆畫“彎鉤”,學生描紅兩遍後,就出示了課題、齊讀。從學生朗讀課題的情況看,他們已經開始喜歡這個故事了。整個複習導入環節,緊湊有效,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想進一步瞭解主人公,瞭解故事的興趣。

接着,利用媒體課件,播放課文動畫,整體感知全文。這樣有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收看與傾聽習慣,還很自然的將孩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去。在學習生字的板塊中,教師設計爲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按照自學要求,逐一完成。學生的討論十分熱烈,紛紛交流自己獨特的.識字心得,真正起到了合作互助的目的。

在朗讀環節中,教師通過指名讀、合作讀、男女生賽讀、引讀等形式,很好的做到了不加字不漏字的朗讀。再通過抓住關鍵詞,進行指導朗讀。課文中的知識點是關於本文中提到的烏龜與大象的基本知識,既是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又爲“小豬應該這樣問路”進行說話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鍛鍊。

在課堂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生字教學在時間把握上,還不夠緊湊。如在教學中能突出重點,有詳有略,那就更好了。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6

目前,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了沒完沒了的作業。僅僅是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孩子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爲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牴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摧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們認爲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複,但重複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爲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廣泛實驗,研究一個合理的練習量和練習間隔。搞清楚想通過某一次課外作業就使學生終身不忘是有悖記憶規律的。如果這種研究得以進行和推廣,那麼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麼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靠手段去劃一地減負,必將走入另一個極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也需商榷。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係,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這種研究極有價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老師們精心研究。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爲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裏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爲,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爲。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爲重要。我接觸到我校的語文教學快一個月了,對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與把握。尤其是在學校領導聽課後,給以提出的寶貴意見:呂校長的鼓勵、王助理的高考思維滲透、陳主任的新課標下的嚴格要求、還有師傅的耐心指點、我都做了深刻的反思,現在我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和我的教學方法都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爭取早日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

一、備學生:

在我國古代兵書上這麼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論點在教學上同樣也適用,只有對學生充分了解了,才能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一段時間的接觸,感覺 存在的問題 是:

1、 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部分 學生迫於家長和老師的壓力,對學習的態度似乎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他們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不能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2 、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較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學習失去信心,怕上課,對能否學好存在憂慮。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

3 、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自認爲自己聰明。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企圖能夠學好語文,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這是一批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備自己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是認識的偏差,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而我們的學生又恰恰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我是急在眉頭,又上心頭。

1、 變語文教學目標爲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學生學習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應付學習,是被動的。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即愛因斯坦所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學實踐中,我更加投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琵琶行》時,我套用了現在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青花瓷》,用“小序”和“獨白”對比,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效果當然會很理想。

2、 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對於咱們學生更爲重要。我聽到學生不止一次的跟我說:“考的不好,要是學習好也不能到這來” 這時,我想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建立成功目標。因爲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着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對回答很努力的同學也及時給與肯定。而且有針對性的提問,把“適合的問題”問給“適合的學生”,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快樂,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3、 強化基礎,反覆訓練

這一點是我感觸最深刻的,即使是上課,聽課很認真的學生,他們也做不到提前預習,課後複習。尤其是“軟作業”基本就等於沒有作業,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及時做了調整,把作業落實到筆頭上,同時強化課堂上的動筆,及時提醒,及時督促,及時檢查,這樣的情況目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樣得問題還要繼續探究,更爲適合的教學方法。

我的總體體會是,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學生只有充分地預習,深入地思考,才能更好地質疑,積極地探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教材,新課標深刻把握,同時針對不同的班級接受能力,採取多方面的授課方式,積極向師傅請教,向同行學習,認真反思。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字,會寫10個字,背誦課文。

2、認識“木”字旁,瞭解不同樹的特點。

3、瞭解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激發熱愛並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5個字,會寫10個字,瞭解不同樹的特點。

教學難點:

瞭解不同樹的特點,熱愛並保護大自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樹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你認識身邊的哪些大樹呢?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認識一下這些樹朋友吧。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做到一準五不。

2、在讀課文,和同桌小夥伴比比誰讀得通順。

3、小聲讀課文,找到課文中出現的樹寶寶,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三、讀認生字

1、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2、去掉拼音檢查。

3、觀察梧、桐、楓、鬆、柏、樺、杉、桂

有什麼相似點。

他們都是“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你還知道哪些帶有“木”字旁的字?

4、書寫指導“楓”

指導順序:1、筆順。2、壓線。3、起筆。

5、交流識記其他生字

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等識字方法的運用。

四、指導朗讀課文

1、看圖識樹朗讀。

(1)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楊樹高,榕樹壯。結合圖片理解“高”和“壯”的.特點。

(2)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梧桐樹葉像手掌。藉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樹葉的形狀。可以說一說,你還知道什麼樹葉,用一個比喻句說說它的特點。

(3)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楓樹秋天葉兒紅。明白楓葉在秋天經霜變紅的特點,可以藉助古詩“霜葉紅於二月花。”來理解。

(4)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松柏四季披綠裝。可以引導學生讚美松柏耐寒的特點,理解其精神。

(5)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木棉喜暖在南方。瞭解南北方不同樹木的特點。

(6)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樺樹耐寒守北疆。瞭解南北方不同樹木的特點。

(7)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銀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義。是指這種樹古老而又稀少。

(8)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樹?什麼特點?

金桂開花滿院香。理解桂子花開香飄十里的特點。

2、表演讀課文。

五、我是小詩人。

柳條彎彎____

桃樹花開____

銀杏葉兒____

六、拓展延伸:

請小詩人們課下收集更多樹寶寶的知識,寫一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吧!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9

上了今天《畫風》這一課,深深地知道了自己教學上的種種不足,也迫切地想要找出全部的缺點,希望能通過一次次地磨礪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下面我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個老師能上好一堂課,最重要的莫過於看他的教師的基本功了。首先,我的教學語言在語調上沒有緩急,沒有隨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做到抑揚頓挫。大部分時候應緊張語速太快,影響了學生的接收。其次教姿上還要多下功夫,如在課堂上走動的範圍應大些,應自然、落落大方,以一種輕鬆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在今天出現課件無法正常放映時,應做好兩手準備,可以板書要出示的三個名字,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也提醒自己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在本節課上我的教學語言一是比較單調,貧乏的語言讓課堂變得沒有活力。如對學生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多豐富些,構思比較好的過渡語、導語、結束語能讓課文內容更緊密。語言上少指示性強的話,多些童趣。二是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練和精確。如你從哪裏看出的?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的?這些問題可以精簡成一個問題。精確是指在評價學生反饋時,有時沒有及時指正,在教學語言上不能太隨意。

課堂提問次數太多,並且很多問題都是無效的,這樣的確不能提高教學質量,我想多斟酌是必要的`。其次提問的範圍不全面,對如第一行和最邊上同學要多關注,多參與。

在拿到課文時,我應該在深入鑽研教材,從一個單元目標的高度,從前後課文的聯繫上,把握課文的主旨,設計課文的環節。在本課的內容主旨上我出現了偏差,如第三大環節我以喜歡哪幅圖來做主線,

而忽視了了解誰的風是怎麼畫的?誰最愛動腦這一中心。在朗讀方面,可以多設計些方法如齊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等。像讀本課三個名字時應加朗讀力度。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完這堂課後,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應積極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在生活中學語文,悟語文,用語文,這纔是最爲重要的。

其二:拓展訓練不是要學生鑽牛角尖,走死衚衕,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導學生在現有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思維,展開想像,大膽創新,展示個性。

其三:教師要敢於跳出編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維定勢的"套子",帶領學生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允許教師根據對教材的獨特見解,靈活運用教材,處理教材。我想,這也是編者願意、樂意看到的。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並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啓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我在設計該課的教學流程時,採取用中心句“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引領全文的學習。第二課時,首先從“我”對爸爸的'話的理解入手,讓學生知道“我”是從身邊的事物去感受“時間過得飛快”,開始理解“永遠不會回來了”。在這個環節,教師配樂朗誦《匆匆》片斷,讓學生捕捉時間的影子,引導從細處感受時間,驚醒時間在身上走過的感覺,並通過說話環節來反饋,從而讓“時間寶貴易逝”在孩子們心中紮根,然後,通過學習“我”和時間賽跑的事,讓學生強化了要與時間的無情流逝做對抗的心理要求,並在生活實踐中形成要“珍惜時間”和時間賽跑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整個教學設計注重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感悟,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時間進行對話,拉近孩子們與時間的距離,將“時間”這一哲學範疇深入淺出地詮釋出它的生活意義並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經過課堂的實踐檢驗,以下幾點仍需努力:

1、由於我對該課的定位(感悟)問題,聽者感覺有“工具性”不足之嫌。是否能夠兼顧值得反思。

2、學生默讀了,心裏有了,但總覺得有點“茶壺裏煮餃子倒不出來”的感覺,是否因爲有聲朗讀少了,值得思量。

3、學生有聲朗讀時,情感還差點火候,悟與讀的轉化在平時要加強。

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獲得實實在在的成長,這是我的追求。這節課上,孩子們有收穫,但我希望自己在教學之路不斷求索,希望有我的陪伴孩子們成長的步履會更堅實。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2

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十幾年來,頗感語文老師之爲難。語文課似乎人人能聽,人人能評,人人都有想法的課。於是從上第一天課起,腦子裏就混沌模糊,既怕誤人子弟,耽誤學生前程,又怕辜負學校厚望,於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此一來,甚爲辛苦。然在與前輩、同行與學生的共同研討與交流中似發現兩點略有點價值的東西,一是語文課必須是基於語言文字的,二是語文課必須要達到師生共鳴的目的。

於是在以後的工作中無論上怎樣的課,上哪一篇課文,我都時刻牢記:一定要把這節課上成語文課。語文者,語言文字也。當然這裏特指漢語言文字,語文課不能離開漢語言文字,不能離開文本,否則就是離水之魚,斷翅之鳥。許多老師說《信客》這堂課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無論對信客辛苦工作的分析還對信客優秀品格的分析都沒有離開過文本,師生不斷地從文本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我認爲無論《紅樓夢》還是《阿Q正傳》,它們是文學名著而不是哲學名著或心理學名著,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作者通過他們高超語言運用技巧表達他們對人、對世界的認識。因此,學生從語文課上要學到的首先應該是語言與文字。雖然,這堂課在語言文字的賞析上還顯得比較粗淺,但是畢竟是自己的一大進步。

第二點深刻感悟是師生共鳴的重要性。一堂課應該是由師與生共同組成的,它不僅屬於老師,也不僅屬於學生。師生之間的關係應是和諧的,心靈共通的',能產生共鳴效應的。這種共鳴效應一方面源於教師課堂上良好的提問與引導和學生的回答,但更重要的是師生間長期的交流與溝通。莫說溝通對於班主任是十分重要的,對於任課老師也同樣重要。對於自己所任課的學生沒有了解,沒有信任,就沒有師生的長期的合作,課堂也就失去了活力。常言道:“聽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聽”,纔會“信”,纔會學好。而這個“聽”,源於心靈上的“聽”,而非耳朵之“聽”。這種境界需要的是一種融合。不幸的是,這方面,在這節課上表現得並不太好,課堂雖顯熱鬧但深層次的溝通不足。希望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會越變越好。

教學至今,深感語文教學之艱難。究竟該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尚有許多困惑,還是運用中山先生那句遺囑勉勵自己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3

《故鄉的河》是本期新編入的一篇課文,在第二單元“母親河”這一主題單元的拓展閱讀中,文章以平實的敘述表達真摯的情感,是一篇貼近生活、反映天真、充滿好奇幻想的童心世界的佳作。

溮河是作者故鄉的一條小河,這條小河記錄了童年生活,寫溮河,就是懷念故鄉,懷念童年。教學這篇課文,我沒有按照以往的處理方式略講拓展閱讀課文,而是把它當作一篇主題課文,進行細緻的分析、講讀。教學中,着重抓了兩個點:

1.作者回憶有關溮河的童年往事,分別講了幾件事?

對這個問題的提出,我想讓學生明確具體的事以及作者的選材。概述性回答問題,是六年級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經歷了什麼事,結果怎樣”,學生開始的回答是不全面和完整的,在老師多次提示下,明確概述完整的方法。其次,爲什麼單單回憶這兩件事呢?引導學生討論選材的問題,一是真實有趣、印象深刻;二是最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和富於想象的特點。與作文聯繫起來,就是選材的小、新、趣。

2.作者寫故鄉的河,爲什麼寫小山和泉水?

作者是否偏題了呢?顯然不是。第一、這座小山在河對岸。第二、從上文看,作者是從河入筆表現童年往事。從下文看,山上寺廟的泉水始終牽掛着作者對故鄉的思念,是第二自然段的延續。

就這兩個點,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讀一讀、議一議、講一講,將問題弄懂。

課堂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一課一得,十課十得,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下去,就一定能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纔會不斷提升。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4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帶着一定的情感傾向的,或是積極主動地探究,或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情境,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帶着積極的情緒學習,在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將教學內容設計爲“聰明屋”“貝樂園”“神仙島”三個環節,充分利用活潑的形象、生活化的場景等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將始終置身於“快樂”的學習情境中,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使學習成爲了學生的一種主觀需要。

“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她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她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這番話道出了探究學習的重要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髮現、探究知識,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探究活動中獲得愉快和滿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帶着教材走向學生,而不是把學生引向教材。·例如在“認一認,讀一讀”這一環節中,教材安排引導學生通過認讀“馬、車、舟”及含有這3個偏旁的5個漢字來學習歸類識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設計本環節時,我將“馬、車、舟”這3個小夥伴融入到“聰明屋”這一情境,學生將和他們交朋友。喜悅之餘,這一情境也很自然地激勵學生接受他們帶來的禮物——含有“馬、車、舟”這3個偏旁的字寶寶,並和他們交朋友,進而探究並發現歸類識字的識記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感受識記漢字的規律。在教學“讀一讀,想一想”這一環節中,我設計將6個成語安排在“貝樂園”中,6個成語朋友在等着我們和他們交朋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和他們打招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成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髮現藏在中間的反義詞,感受其中的趣味。最後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藏有反義詞的成語?學生智慧的火花迸現,說出了好多藏有反義詞的成語“前思後想、左顧右盼、甘苦與共、南轅北轍、大材小用……”

如果在上前兩題時抓緊一點,在上第三題時就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出自己想說的話,那麼效果會更好些。

優秀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案例(一)創設請境,導入新課

1、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的橋是什麼樣子的?動筆畫一畫好嗎?

投影儀演示學生畫的橋:說一說,議一議。

2、過渡:從古到今,橋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當然,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橋也在不斷地變化着。

(多媒體課件演示橋的發展:木橋──石橋──公路橋──公路、鐵路兩用橋──立交橋。)

3、揭示課題,讀題。(看教師寫課題,注意“橋”字的規範寫法。)

教學反思(一):多媒體的演示使孩子們大開眼界。讓他們感知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感受到科學的奇妙。激發着孩子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案例(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讀課文。

⑴ 藉助拼音,自讀課文2~3遍。

⑵ 用“○”圈出本課中需掌握的字,用“—”標出本課需認識的字,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⑶ 思考:爺爺帶蘭蘭過了幾座橋?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它們的樣子。

教學反思(二):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是十分重要的。而讀書方法尤爲重要,這裏具體的要求讓孩子們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

2、檢查識字和讀書自學情況。

教學案例(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課文1~4自然段。

⑴ 齊讀課文1~4自然段。

⑵ 看圖體會,分組討論。

這座橋叫什麼橋?它架在什麼地方?是用什麼材料造的?在橋上可以看見什麼?

⑶ 小結:多奇妙呀!橋居然架在水中。讓我們也來體驗一下吧!

(多媒體課件演示:遇河—進橋洞──橋中觀看游魚、行船。)

2、學習課文5~7自然段。

⑴ 自由讀課5~7自然段。

⑵ 引發質疑:你能從課文這幾段中知道些什麼?

(明確:橋的材料,使用方法、特點。)

⑶ 小組合作討論、解答疑難問題。交流學習體會。

⑷ 討論:這座橋與我們平時玩的什麼東西很相似?你能給它起個更貼切的名字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橋的使用過程。

⑸ 小結:多有趣的橋呀!我們再來看一看它是怎麼變化的吧!

(多媒體課件演示:遇小河──給管子打氣──過橋──放氣、疊收)

3、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

⑴ 齊讀。

⑵ 理解詞語:“變魔術”“專家”。

教學反思(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知識:讓學生自主讀,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並自主、合作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裏始終處於積級主動的學習狀態。並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認知得到發展。

教學案例(四)再讀課文,求異創新

1、齊讀全文,討論:蘭蘭的爸爸爲什麼能成爲橋樑專家?

2、小結:蘭蘭的爺爺就是因爲有了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再加上他多動腦、勤思考,成爲了著名的橋樑專家。生活中我們還需要什麼樣的橋?

教學反思(四):對“蘭蘭的爸爸爲什麼能成爲橋樑專家?”的討論,讓子們明白成功的關鍵在於“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多動腦”、“勤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但是從課堂中表現出來一些問題,需要重視。

1、學生的朗讀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有的學生朗讀做到了正確流利,但是感情朗讀還不太到位;有的學生還把握不好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領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較多,而自己的體會感悟的表現較少等。

2、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需要加強。有的學生光顧表現自己而舉手,根本沒聽老師的提問和其他同學的發言,造成站起來什麼都不會,影響了其他同學聽講的情緒。

3、學生還是缺乏訓練,發言聲音普遍太小,這是一種膽怯的表現,也是一種很不好的說話習慣。

4、本人自己的調控能力、應變能力都應該繼續加強,過渡語言、評價語言都比較貧乏,缺乏對學生的激勵。以上幾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注意,把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