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端午棕》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端午糉對於孩子們並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從我國的傳統節日導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總,念”兩個字,因爲它們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記憶,“肉”,可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糉、端、據”可以採用“加一加”或者是換偏旁的方式,總之,只要我們樂於動腦,就一定能把漢字記準確,記牢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時帶着問題去讀書,採用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着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我先讀,起一個示範帶頭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鍛鍊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很能體現作者對端午糉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仔細體會,然後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即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讓學生知道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但一節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還是不能深入文本,朗讀時感情還不夠充分,這與孩子們的預習不夠有關,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效的課前預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柳樹醒了》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課文中的插圖,讓人感到春天跳動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奮進的。在教學這一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觀察柳樹,把觀察到的講給爸爸媽媽聽,並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第二天帶到學校來。這樣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柳樹的生長過程已經掌握一二,在上課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課題氣氛相當活躍。在這篇課文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象和說話練習。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畫一棵柳樹杆,讓孩子們來添加柳枝的'遊戲,通過對“硬梆梆的柳枝”和“柔軟的柳枝”進行對比,感悟課文,孩子們學起來輕鬆有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爲放得太多,還沒有及時地收回,所以課堂上稍顯得亂了一些,這是我應該注意的地方。但是,通過教學的嘗試,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他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儘可能讓學生有時間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美麗的彩虹》它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圖文兼美的的小兒歌,寫雨後彩虹掛在天空,通過丁丁和鼕鼕的訴說以及弟弟和妹妹的問話寫了彩虹的美麗,大自然的美麗。整篇兒歌分爲6節,每一小節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學習中又滲透了自然小常識。爲了較好的突出教材特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教學:

一、注重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

在自讀課文時,對學生提出最簡單實在的要求並引導他們在讀書中自己解決字音問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隨後分小節檢查自讀情況時,師生一起認真聽,幫助讀書的同學讀準每個字音,這不但做到了師生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二、注重識字的教學,培養自主合作識字的能力。

在分析教材時,我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及水平將本課生字分類,一部分較容易的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如字加字、換偏旁、數筆畫、組詞、造句、編兒歌、編謎語、講故事等多種識字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和同桌合作識字中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另一部分較難的,在老師指導下隨文學習。如將最難的“戴”字用一個有趣的謎語打出:一個土一個田,共字在下面,左邊斜鉤加一撇,別忘帶個點。不但減低了難度,學生還興趣盎然,記憶深刻。這樣通過兩個階段的識字,學習呈現了梯度,降低了難度。在最後,設計有趣的識字遊戲讓學生玩中鞏固,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三、注重讀的教學,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紮紮實實地讀書,達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目的。學生從自己讀到聽讀再到自己讀,從需要別人幫助到讀得流暢再到獲得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個過程是多麼重要!其實讀書的過程既是學生識字的過程,又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當前正值新一輪課改的高潮。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學會和會學,將課堂40分鐘的效益最大化,這是課改的目的,也是每一個教師的心聲。

如何高效利用課堂40分鐘?就語文教學而言,我認爲遵循教學的一般規律,遵循教材的文本特點,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建設具有普遍實效,又有教師個性特色的模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江南》一課的教學,我以本校的模式爲藍本,積極探究更適合於本班學生的教學模式,有收穫,有遺憾。在此總結,以備下一步改進。

一、導入語句要適合兒童認知特點

我一貫認爲,一開課就生硬地進行預習檢查,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使用了情景導入法。1分鐘視頻,欣賞西湖的.荷花,我引用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孩子們對視頻感興趣,伴隨着優美的音樂,都看得入神,但對我引用的詩句,似乎不怎麼感冒。由此我覺得,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導入的語句應該更淺顯易懂爲好。

二、必須充分預習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本課佈置了孩子在家裏預習,但早讀課老師沒有領讀。大部分家長對督促孩子預習不夠重視,也缺乏指導方法,如果老師不參與孩子的預習指導的話,預習幾乎達不到效果。一是讀音不準得不到糾正,

二是學生根本就發現不了問題。當課堂上我問孩子:“預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些什麼收穫呢?”孩子們一片茫然。又問:“那你們有些什麼疑問呢?”學生還是無動於衷。難道真的是讀懂了嗎?於是我又問:“那麼,你知道採蓮到底是採的什麼嗎?”學生皺起小眉頭,我心裏揪起個大疙瘩!“你們知道‘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嗎?”還是石沉大海。也是我惱火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思來想去,我認爲,質疑是心智較成熟的表現,對一年級上期的孩子來說,要他們問出有價值的問題,真比登天還難!也許,他們讀了課文,只是懵懵懂懂,說不出所以然。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教師引導質疑是對孩子必要的扶助,不能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問出有價值的問題。當教師有價值的提問多了,孩子們自然能從模仿中逐步學會提出的問題的方法。結合本校課改模式,我覺得,在課前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比在課堂上質疑更重要,時機更好。給學生的預習適當增加難度,發起挑戰,並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思考,我想,到了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思維能夠更加靈動。

三、生字教學和朗讀感悟孰輕孰重

本校低年級模式裏面把檢查生字放在第一步,我覺得還是有些道理。教學《江南》一課,我因爲課前沒有了解孩子的預習情況,上課時先檢查指導了朗讀,其實並無大錯,但一堂課下來,卻沒有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問題在哪裏?沉思默想之後,我認爲,先完成字詞教學,對朗讀感悟的教學是必要的鋪墊,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在字詞教學後,學生再讀課文,研討問題,要比一開始就研討整篇課文要容易得多。

由以上三點,我給自己提醒:

1.面對低幼兒童的教學,老師的語言也要適度低幼化。

2.充分預習,在預習時就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效果會更好。

3.一年級教學先識字,後學文是比較科學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利用三個謎語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抓住課題,向孩子們發問:小燕子做了什麼事?燕子媽媽爲什麼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着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爲了讓學生弄懂燕子媽媽爲什麼笑了。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冬瓜的區別?每次觀察到什麼?燕子媽媽每次又是怎麼說的?爲什麼小燕子前兩次沒有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引導孩子理解是因爲小燕子認真觀察了。那“燕子媽媽爲什麼笑了”學生一下就理解了。因爲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纔會有新發現。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多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感悟必須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展現。但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1、分角色朗讀還不夠,在這次分角色朗讀時,只設計了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和小燕子進行對話的環節,而忽略了旁白部分,使故事的完整性與生動性受到影響,從而使學生融入情境不夠充分。

2、拓展部分,讓學生去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一樣?意在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認真有序地觀察事物,從而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課文中反覆出現了,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可能是在設計這一環節時,缺乏創新。最後只好提示學生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切面有什麼不同,希望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觀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3、課文結束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既深挖了主題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對課文的情感教育意義。

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看花燈》是一首兒歌教學,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的比較密切,回憶這節課的教學,做以下反思。

比較好的地方:

識字教學。通過多角度識字(隨文識字,交流識字方法等),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意啓發學生用自己的學習方法識記生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學法指導,及時點評學生識字方法的運用情況,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一個主導作用。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方式來讀課文,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理念,由此在朗讀中,學生流露出的'情感體驗是多麼地真切而自然。

不足之處: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強調讀書對訓練語感的有效性。所以,閱讀教學要"以讀爲本"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多種形式,從讀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充分體會兒歌的韻律。

總之,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還應該不斷的研究出更好的更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生的發展方向上多下功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平均年齡比較小,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爲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學習的枯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以後的學習。爲此,我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學課堂上,我合理地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裏快樂地遨遊,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面對這些問題我常常反思。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漂亮從頭開始”,在導入新課上,我力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文。因此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進入課文……,總之要讓學生產生對課文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的課文導入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自身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展開想象。在思考討論中,教師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懂得知識是無窮的,體會學習是永無止境的道理。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時讓學生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有效組織教學的首要條件,教學一開始創設了去“拼音王國”遊玩的情境,通過觀、比較、分析,讓學生體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利於幫助學生讀準音、認清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積極性高。

巧設教學遊戲,在遊戲中學拼音。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仍保留着學前兒童遊戲的興趣,甚至企盼遊戲活動。作爲教者要巧計遊戲,吸引學生。如:教完23個聲母后,我設計了"排隊"這個遊戲,我把聲母卡片分給學生,然後說:"現在我請聲母來排隊。看誰站得又對又快。"這個遊戲不但能鞏固以前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動作迅速,一舉兩得。諸如此類行之有效的遊戲方式還有很多:"點名字"、"摸字卡"、"摘星星"、"拼讀遊戲"、"擊鼓傳花"、"變魔術"……

二、圖畫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剛開始,出示拼音圖,讓學生認一認,一方面,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圖爲憑藉認識相應的拼音,爲拼音找家,學生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完成貼圖,並以此爲契機運用,學生在饒有興趣中完成了從聲母、韻母到拼讀,既遵循了認知規律,又讓學生學得主動。

學生可以組織兩人合作,在合作中學拼音。如讓同桌兩人互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着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兩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遊戲,同桌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說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並且參與面廣、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大組合作等。

三、 探究發音,自編口訣。

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相聯繫,並讓學生自主探究發音方法,從而將拼音教學化難爲易,寓學於玩中,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源於 論文先生網》

如:嘴巴張大a a a 嘴巴圓圓o o o 嘴巴扁扁e e e

一隻公雞j j j一個氣球q q q 切西瓜x x x

小樹枝zh zh zh 想吃就吃ch ch ch 小獅sh sh sh

一輪紅日r r r等等,

生動的語言描述給枯燥的漢語拼音蒙上了一層童話色彩,拼音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於把字符變活,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創設一些情境,設計一些遊戲,化枯燥無味爲生動形象,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在快樂中鞏固拼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拼音王國裏盡情馳騁並樂此不疲!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閱讀教學以學習興趣爲先導,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爲基礎,以讀中發展爲主線,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中,促進語言與精神、學語文與學做人的同步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創設理想情境,激發閱讀興趣。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能使學生感到“易”、“趣”、“活”,“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進課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證語言實踐的效益性。”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或者在相似的虛擬情境中學習是一種理想的學習境界。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情需要,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把學生引進課文,引發自主,引向成功。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而文字符號本身較爲抽象,它不像圖畫、實物可以直接引起視覺快感。這就給六、七歲的孩子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

實驗教材所選的課文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富有現代氣息。體裁多樣,有兒歌、故事、童話、韻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學生喜愛。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和教師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讀書,把讀書視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處在無拘無束、自由寬鬆的空間,他們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這是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係相處,積極主動配合,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學生的心情舒暢了,求知慾才能旺盛,思維纔會活躍、流暢。這樣,學生的個體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羣體纔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

在操作上,老師力求做到態度親切。學生把教師的親切當做是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她們給予表揚和激勵;當學生回答有錯時,她們及時給予鼓勵,因爲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做到這樣學生才能積極思考,敢想、敢說、敢於質疑,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展的目的。

其次,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的`熱情。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兒童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對於直觀事物感興趣,他們喜歡各種各樣的(如畫一畫、跳一跳、唱一唱、表演等)活動。教學中,老師根據課文體裁的多樣性設計一些遊戲活動,把畫、唱、演、說等活動形式引進課堂,使學生體驗閱讀教學的樂趣。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不妨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以畫促思

形象思維是兒童的主要思維形式,孩子們很喜歡通過繪畫表達對世界的認識。將語言還原成畫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再創造的過程。 新教材的插圖色彩明麗,孩子們很喜歡,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給有的課文補上故事的結尾,自己編故事用插圖來表現。

根據一年級學生非常愛好畫面的特點,劉老師在進行《比尾巴》教學時,藉助圖畫的直觀性來代替死板地讀課文的形式來讓學生好說說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孩子們的個性在看圖觀察中得到了充分張揚。

2。創造討論的機會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依據一定的目的,把握關鍵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急於用自己認爲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而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即使是學生不完整、不周密的發言,教師也不宜匆忙打斷,以免挫傷學習的積極性,截斷他們的思維。當學生暢所欲言時,就有可能突破思維習慣,有所創見,並進一步使教師得到某些啓發,以便修正事先不確切、不完善的認識,調整預案,使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 落實精讀環節,注重培養語感

於永正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爲主線,就是用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

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範文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是語感經驗不斷積澱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實驗教材始終把朗讀(背誦)放在較爲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對課文材料的感悟。要讓學生感悟課文的豐富內涵,培養他們的敏銳語感,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朗讀。在深入讀文過程中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首先,要紮實細緻地落實讀,做到以讀爲本。要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讀書的思路,把讀書的權力還給學生,充分信任學

生能讀懂課文,讀好課文。朗讀時要體現層次性,每次讀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可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讀書形式,如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自由讀、比賽讀等,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自由選擇聽衆,自由選擇朗讀的方式。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使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入情入境,最後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其次,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可通過品味重點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感悟,也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通過眼看、口誦、耳聞、心思多種感官聯合加工,把故事中的人、事、景象等有機結合起來,並使頭腦活動起來,從而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感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

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爲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相信學生的能力。

上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服務於學生的差異,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多種形式復現生字,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雖然在發展,但佔優勢的還是無意注意,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興趣和情緒所支配。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現。本節課中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的無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調動起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本小學語文第二冊以“雨”爲主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清新自然又充滿兒童情趣的詩歌。詩歌找寫了春雨“沙沙響”的聲音和滴滴雨珠似“串串小鈴鐺”,這些掛在屋檐上的“雨鈴鐺”使作者想起了那美麗的鈴鐺,似乎正發出“丁零當啷”的聲音。上本課時時值春雨綿綿的季節,孩子們不久前才見過春雨,因此這個時候教學本課孩子們更有切身的感受。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孩子們自己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在隨文識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上,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讀爲本,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教學設計爲五個部分:實物激趣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品讀詩句、感情朗讀並背誦、書寫生字幾個環節。一節課下來,我自己收穫了很多,下面是我上完本節課後的幾點感受。

一、課前、課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年級的小學生,首要的任務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做細。課前,我提醒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書和翻開的田字格本子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聽別人讀課文和自己讀課文時,要用左手壓着書、右手指着聽或者讀;初讀課文時提醒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用我們學過的三種方法:問老師同學、拼拼音、查認字表來解決、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要重複老師的問題前半句,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教學中隨時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注重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先利用教師範讀讓學生聽準每個字音,檢查自己在預習時是否這樣朗讀、學生自讀時要求他們做到不添字、不丟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最後,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做帶上動作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比如感情朗讀“沙沙響”時,我先讓學生看春雨的畫面並傾聽春雨的聲音,接着讓學想象這樣的春雨像什麼?有些孩子回答到春雨像細細的頭髮絲,有的孩子回答春雨像牛毛,接着我再讓孩子再聽雨聲,讓他們想象春雨的聲音像什麼?接着再來想象畫面並讀讀這些對應的字詞,孩子們體會起來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讀出了春雨的輕、細、柔。最後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配着音樂有感情朗讀直到背誦。

三、注重學生想象思維的激發

在教學本課當中,我除了引導學生春雨像什麼?春雨的聲音像什麼以外,在學習最後一句話時,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這綿綿的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在招呼誰?我鼓勵他們學着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說一說,有的學生說:春雨在招呼小青蛙,快快捉害蟲;春雨在招呼小蜜蜂,快快出來採花蜜;春雨在招呼小鳥兒,快快出來唱新歌;春雨在招呼小白兔,快快出來吃蘿蔔……學生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超脫,童真在想象與交流中得到個性化的展現,當然,孩子們春天的喜愛之情便更加深厚。在創編詩歌的過程中,他們獨特的奇思妙想是我沒有預設到的,上完本課我不禁感慨:只有善於激發學生想象思維的語文課,纔是真正的語文課。

四、注重隨文識字以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低估的教學生點是識字教學,北師大教材很大的特點就是學生需要會認會寫的字很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降低識字的難度,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聽鈴鐺的聲音引出“鈴鐺”,讓學生自己觀察這兩個字的讀音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自己提醒大家這兩個字都是後鼻音,並且第二個字是輕聲。接下來我讓學生摸一摸鈴鐺是用什麼來做的,進而引導學生髮現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都有金屬有關。在教學房檐時,我讓學生聯繫插圖指出房檐在什麼地方,由於圖文並茂,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的字形和讀音;在教學“串”字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一個孩子站起來說這個字很像她吃的羊肉串,這兩個口字就像是兩塊羊肉,而中間這一豎就像是穿羊肉的竹籤。孩子聽了這樣的分析,都會心的笑了,在笑聲中大家很容易記住了這個字。在學習“招呼”時,我讓孩子們帶上動作給小燕子打招呼,然後引導他們自己發現:招呼既要用手,又要用嘴巴,所以“招”字有提手旁,“呼”字有口字旁。在學完課文之後,我又一次鞏固孩子們識字。我把本課的生字生寫在事無做好的鈴鐺圖後面,把鈴鐺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摘鈴鐺識字,哈哈,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可是空前的高漲。最後,我還安排學生寫帶有提手旁的兩個字,“招”和“掛”,把寫字落到了實處。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對自己和學生的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我找到的雨聲實際不是春雨的聲音,比春雨的聲音要大,有點有符合詩文中“沙沙沙”的說法,這有些阻礙學生對春雨的直觀感受;本節課還可以繼續拓展:除了讓學生說春雨的聲音像什麼以外,其實還可以讓學生談談對雷雨、陣雨等雨的感受

在今後的課堂中,我會爭取每節課都讓學生有收穫,繼續反思,不斷總結,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之情。詩中突出水鄉的四個特點:水多、橋多、船多、歌多。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採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注重以讀爲本,讀中悟情,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語言美,領略水鄉的風光美,重點抓好寫字教學。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因此,問題是探究學習的起點,創設問題情境是語文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條件。舉個例子,在教學詩歌時,讓學生自學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小問號,和同桌商量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疑問:船能裝歌嗎?這句話什麼意思?是什麼事讓船伕們高興得唱起歌來?新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然後通過大家互相討論交流。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語文教學的特點就在於整體性和綜合性。識字識詞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要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通過分析字形,識字析詞,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詞的教學與句子的教學和整篇課文的教學協調起來,將閱讀、識字、理解、感悟、朗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字中你認爲哪個字最難記,你願意把記字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嗎?指學生自主選擇生字上臺講解。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辦法記住生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時間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三個半月過去了,與此同時,我的新課也告一段落了。雖說任務完成了,但仔細想想自己還是有很多方面沒做好。

第一、教學與實踐脫節。“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用的結合”,這是一位非常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告訴我的。在沒聽說這句話之前覺得自己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就沒有什麼事情了,可是聽完這句話才讓我如夢初醒:語文不再是大學裏面的交作業,不是任務,而是責任。自己到底還是沒有好好地對孩子們負責。雖說自己認真地完成了新課的教學,但是並沒有注意到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到底他們是不是真的會用這一個知識了?聽來就有點嚇一跳,似乎自己完全忘了他們還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在認清了學用結合這句話之後,就要注意這一點,要讓孩子們學會運用。

第二、讀與寫脫節。很多老師都很清楚,讀寫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小學生。小學要注重孩子們的形象記憶,他們大多是比較直觀的記憶事物,所以讀寫對於他們來說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他們寫的能力,只讀不寫和只寫不讀都是不行的,必須注意到讀寫的結合。所以,我要改正以前的只注重孩子們讀的.能力培養,而忽略了他們寫的能力培養的這一嚴重錯誤。

第三、鞏固複習的忽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老是會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們學過課文後,再提到這一篇課文的知識點他們又記不清了。仔細想想,這是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注意到知識點的鞏固。他們這時的記憶正是瞬時記憶,而要把它變成永久記憶就必須得鞏固練習,反覆提及,這樣孩子們纔會深刻的記住它。

以上的是我這一段時間裏想到的,也是自己忽略掉的,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謹記這一點,時時以學生爲重,替學生們着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這篇《看花燈》是以詩歌的形式把中國正月裏傳統民俗看花燈記錄下來的。內容形象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趣味性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上課前,我動了不少腦筋。因爲看花燈這個傳統的民俗在現代化的今天,好像已經在我這個年代就已經淡忘了,只有在個別地區,還保留着這一民俗。怎麼才能讓生活在都市裏的孩子也可以領略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化活動呢?課前,我網上下載了一些有關的.信息,同時請同學們把家裏存放的花燈拿到班上來,在教學設計上,圍繞看花燈把語文與音樂、手工通過生活常識整合在一起,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課上,學生們看着花燈,說得自己家鄉的趣事,聽着“看花燈”的音樂,想着當時熱鬧的場面,再看着花燈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在讀課文時,激發了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生字的學習。

在對本節課進行復習的時候,我也採取了猜燈謎的形式。如:兩人坐在土上,打一字等等。本節課形式好像很多,但是識字作爲重點不夠突出,時間安排上也不夠緊湊,影響了課堂效果。今後,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多注意,用新課堂理念指導教學,充實課堂,儘量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裏》是一節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蔬菜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裏的彩園,爲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等搞笑的環節,引導着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先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爲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