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我國中小學一直是以“讀懂課文”爲主要目標來組織閱讀教學的。通行的閱讀教學模式是“初步理解課文──分段講讀分析──概括總結全文”,學生主要的是獲得文本的“意”,課文學完,學生腦中留下的也只有文中的人和事了。因此,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了二三百篇課文,實際上只是知道了二三百個故事。

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我們對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的任務認識不夠全面。語文課程中的“閱讀課”,實質上是“閱讀課”和“語言課”的綜合,其確切名稱應該是“語文課”。語文教學一定要把語言學習的任務落到實處。《童年的發現》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在教學時,我嘗試着用多元化的視角來引導學生學習文本語言。

一、有效進行說話訓練

有效進行說話訓練的關鍵是選準說話訓練點,設計訓練步驟。例如,第13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個“重大”發現,大膽猜想“母親懷胎”反映了人的漫長的.進化過程。這一段文字就是一個很好的說話訓練點,我設計了以下訓練步驟:⑴ 讓學生閱讀這段文字,並發現這段文字的語言規律,認識到只要抓住“從……變成……經過……,……摺合……”這幾個詞,就能帶出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並能順利記住,也就能通順連貫地說好這段話。⑵ 讓學生反覆閱讀,理解內容,把握要點。⑶ 個體練說,強調要把文本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個體語言。⑷ 說話交流,相互評議。

二、強化語言的輸入與輸出過程

語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賴於大量的語言輸入,因爲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就不能完成;但是,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出的練習,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很難提高。由此可見,學習課文語言必須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過程。這篇課文的語言詞語豐富,情感豐滿,學生非常喜歡。我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語言的精妙並進行交流。例如,“夢中飛行”一段大家都很喜歡,在交流時,有的同學說道:“從‘雙腳一點’‘輕輕躍起’這兩個詞看出他如此輕鬆地離開地面向空中飛去,只有在月球中才會這樣,讓人感覺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幫助他。這裏的‘點’和‘躍’用得特好,很傳神。”有的同學說道:“從‘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這句話讓我彷彿看到他一會上天,一會下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給人自由自在的感覺。這些詞語用得精妙絕倫,讓人心曠神怡。”

當學生有了獨特的體驗並輸入了文本的優美語言時,我趁熱打鐵,再讓學生在情境中對這段文字進行模仿運用,練筆寫《我的夢》。在寫作時,學生都能靈活運用文本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做夢的真實感受。

三、用多種方法學習課文語言

這堂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語言:

1、學習課文表情達意的方法。如:在學習寫作者“發現”的段落時,我引導學生學習“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的只不過幾釐米”這句話的表情達意的寫法,通過討論,大家領悟了這句話的前半句用兩個“很”強調了“距離”的“遠”,後半句用“只不過”強調了“距離”的“近”,前後對比鮮明,表達效果非常好。接着我又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運用,要求也用“很……很……,……只不過……”說一句話,把作者的“發現”說清楚。有的學生這樣說:“人類進化的過程很長很長,但是母腹中的嬰兒只不過用九個月的時間就再現了這一過程。”

2、從培養詞感和句感的角度,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於從河裏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有個學生就抓住句中“翻來覆去”、“恨不得”等詞語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對一條魚都會這樣仔細觀察,‘翻來覆去’看個不停,從‘恨不得’這個詞中,更可以感覺到他想有驚人發現的急切心情,可見他對探索是何等的癡迷!”

3、抓住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拓展學生的課外視野,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例如:“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其二,作者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的遭遇的看法。在教學結束時,我要求學生根據這句話的意思,學習本文的語言,在課後寫一個片段,寫出某個科學家的一次遭遇。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備課時,我認真閱讀了課文三次,對教學思路還是一片迷茫。對課文內容也只不過是個大致的瞭解,對課後的四項練習題,有點不知所措,咋辦?這可是篇精讀課文呢?於是,我從課件及課堂作業本下手,尋找教學靈感。

果然不出所料,我找到了一個挺切合本班實際的課件,稍微調整裏面的教學思路:先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說說作者童年時的發現是什麼?具體是怎樣的?找有關句子理解並品味,再從老師的那句話得到驗證,再找相關句子品悟;第二課時主要圍繞“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劃出相關的句子”展開教學,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有目的地默讀課文,讀讀、找找、說說,老師適當的.補充提示學生忽略的地方。

學生能通過“每天夜裏做夢我都飛?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人是由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願意笑你就笑吧??竟使我當衆受到了懲罰。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等句子自主發現——“我”是個充滿幻想、刨根問底、幽默風趣的人。

整個教學環節下來,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水到渠成了。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童年的發現》,在這節課上因爲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必須有話可說,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直到之後寫反思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問題。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教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我覺得教師還是應當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這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教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當然,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並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思考;實踐,長期堅持,循環往復,經過艱苦磨礪和用心領悟而來的。它像一個人的語感一樣,是屬於個性化的範疇,是一種駕馭課堂的隨機應變的本事。所以,它不僅僅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開闊的心胸、敏捷的思維、豐富的閱歷、迅捷的反應力等。

最終,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我、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上了《童年的發現》一課,在導入課文的時候我問同學們:“你們小時候有沒有新奇或是有趣的發現?”一開始課堂還是一片寂靜,只有一個同學願意舉手說,我只好先叫舉手的這位同學先說,他說道小時候撿了一條毛毛蟲養在家裏,慢慢地看它怎樣變成蝴蝶的過程。頓時在這位同學說完之後課堂就像炸了鍋一樣,同學們都起了興致,紛紛議論起來,想回答的同學爭先恐後的舉手,課堂氣氛一下子好起來。我也趁熱打鐵讓他們多說一些,不時的也給些評論。就這樣我導入了新課,也把學生的興致提了起來。一節課的效率很好。我之後問的幾個問題,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快說出來。我想這和一開始的談話導入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點不足的是在讓學生體會第二自然段作者當時所要體現的心情時,學生不能很準確的體會到。我感覺還是不太熟悉課文的緣故,所以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我要逐步來講作者是怎麼發現人進化的規律的和他和老師的誤會。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 篇5

1、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景。那麼我們該怎樣辦呢?我認爲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剋制自我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堅持冷靜。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冷靜,能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靈感便會在剎那間迸發出來,教師便能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當時頭腦發熱,將學生訓斥一番,只會構成師生情緒的對立,課堂氛圍的緊張,不會到達應有的教學效果。更不會聽到學生後面精彩的發言,不會看到他們那一顆顆熱愛生活的心,不會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愛動腦、愛觀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