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合集15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合集15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1

基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反饋,我們發現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果並不理想。小學生總覺得做閱讀理解、看課本課文是一件無趣的事,一方面是因爲語文閱讀課的課堂教學過於生硬,另一方面是因爲學生們沒掌握合適的語文閱讀方法,這嚴重降低了他們獲取語文知識的能力。因此,如何理解與消化新課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成爲了急需探究的問題。

1新課程理念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一些素質教育的新思想,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習慣,要革新語文教師自身的閱讀課堂教學觀念,爲學生提供更好的語文閱讀課堂學習資源。新課程理念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諸多實際意義,首先,小學語文閱讀新課程教學能貫徹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強化了語文閱讀教師對新課標教育的認識,促進他們更好地落實新課程閱讀教學理念。其次,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新課程教學理念能提升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使他們感受到新時代教學方式的真實魅力,推動小學語文教師主動去優化自己的閱讀教學模式,從而有利於提高教師閱讀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有利於提升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質量。最後,這種小學語文閱讀新理念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的能動性,讓他們被閱讀教學所吸引,帶動他們參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2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形成正確的閱讀教學新課程理念: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傾向於採用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灌輸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嚴重影響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越學越覺得閱讀語文文章是一件沒意思的事,從而降低了他們語文閱讀學習的效率,不利於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這種現狀反映出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形成科學的閱讀教學理念,他們往往膚淺地理解新課程教學理念,而沒有掌握新課標教學的核心方法,從而無法爲小學生提供良好的語文閱讀學習環境。

2.2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在閱讀教學中積極落實新課程思想:

小學語文教師認識、理解了新課程教學理念並不意味着他們能夠在教學實踐中運用這一理念。分析現今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發現教師沒有在課堂上積極落實新課程思想,他們僅僅是口頭要求小學生圍繞新課標理念進行閱讀,而沒有帶領學生一起在語文閱讀實踐中運用這種新思想。小學生認知觀、學習方法都尚未成熟,因而迫切需要語文教師指引他們閱讀文章,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

3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新課程理念教學的策略

3.1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新課程理念教學的認識:

針對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形成正確的閱讀教學新思想這一現狀,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也應多借鑑其他教師的新課標教學方法,多閱讀新課程教學的相關報刊、雜誌,多思考小學語文閱讀新課程教學的真諦,樹立一套獨特的素質教育價值觀。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參加一些新課程閱讀教學培訓課程,聽取教育專家對新課程語文閱讀教學的剖析。還可以圍繞新課標思想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書籍,廣泛吸收多方的教學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課程教學效率。

3.2在新課程理念實踐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爲了避免將小學語文閱讀課程變成一種“紙上談兵”的教學,教師應在新課程語文實踐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的“圖書交流會”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課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並概括一下這本書的主要人物、主要情節。然後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將班級同學劃分成若干個閱讀交流小組,鼓勵孩子們互相推薦自己喜歡的書。這種閱讀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能激發小學生閱讀文章的熱情,讓他們主動去提煉自己的閱讀心得,在實際閱讀中提升了自身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另外,這樣的'實踐教學很好地發揮了新課程閱讀教學理念的價值,深化了小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對這一理念的認識,能激發他們在今後的閱讀學習、閱讀教學實踐中主動落實新課標的核心思想,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提升語文教師的閱讀課堂教學效果、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教師的共同進步。

結語: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是一個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過程。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提升自己的閱讀教學素質,多思考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多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語文閱讀教學培訓活動,在培訓中吸收其他教師先進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圍繞新課程教學理念設計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教案,帶領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踐行語文新課標教學的核心思想,提升小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從而爲他們今後各門課程的深入學習做良好的鋪墊,促使他們成長爲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2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也結結實實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創造“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盡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我們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我們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爲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3

以往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主要表現在:1、沒有擺正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關係。教師是主宰,主宰着學生和文本。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不平等的關係。2沒有真正的對話。有的是在教師的牽引下,往往是爲了迎合老師的、言不由衷的答問。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3、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閱讀教學都是串講串問,是繁瑣的課文內容的分析。那麼,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新的閱讀教學應該是紮紮實實抓好課堂內的閱讀教學。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學儘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遊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嚐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2、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1)堅持“以讀爲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閱讀教學以讀爲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

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小學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默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學過的詩文,要提倡多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於當前,而且受益於一生。那麼,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怎樣讀好書呢?

首先說說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並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其次是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默讀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覆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默讀的要求,但是許多練習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並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後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於形式。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提示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2)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教師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時間。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體驗不僅是語文教育的特點,而且是語文教育的目標,是語文教育的實施方法。所謂體驗,就是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內在活動,體驗更多是指情感活動,是對情感的種種體會和感受。語文教學使學生、文本、教師的多邊互動、融合、提升的複雜過程,而學生主體的體驗,正是使這一過程能進入最佳狀態的重要保證。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如此強調體驗的價值所在。當然,個性化閱讀也需要價值引導,不能任由學生亂髮揮。老師要及時發揮自己的作用,雖然說教師是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但這個夥伴應該做到“高於學生之上,融於學生之中”的。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通過參與對話,扮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角色。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提倡獨立思考,鼓勵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提倡多角度閱讀,有創意的閱讀,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和聯想,在閱讀中不斷有所發現,讀出新意。

倡導新的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引導發現,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自主意味着個人獨立學習、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師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方式、獨到的思維和新穎的見解。低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有提出問題的興趣、能夠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中、高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善於提問,能夠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於筆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課文,對於這些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景,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對於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教材中比較多地採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據我所知,很多老師都有一些好辦法引導學生積累,如採蜜本、美詞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錯。

(5)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 “應用”。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以引導學生通過應用鞏固學習的成果。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學語文,用語文,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4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最基礎的階段。搞好識字教學有助於學生自主讀書,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通過識字教學爲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現就學習《夏夜多美》一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總結方法,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髮現、總結識字的方法、規律,並遷移到課外讓學生自主找方法、用規律去主動獲取識字方法。如授課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一文的識字時,教師抓住以讀課文爲識字的切入點,以讀生字、讀詞語、讀句子爲識字的着力點,引導學生識字,將自己認識的字、詞、句與課文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這就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地識讀新字,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識字的方法。

二、積極倡導隨文識字,力求認寫分流。

隨文識字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從兒童身邊的人物、生活這些鮮活熟悉的內容入手,以兒童感興趣的圖畫、兒歌、童話故事等形式呈現,或藉助拼音,或藉助畫面,或藉助豐富多采的語言形式,給兒童愛與美的啓迪,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一文識字中,就注重了藉助拼音與兒童感興趣的圖片,張貼到圖板上引導學生識字,給予兒童愛與美的啓迪,成功地運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則和愉悅情趣再認知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創設了一種溫馨而富有情景的識字環境,使孩子們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去認讀生字。

三、注重認寫同步,互相促進。

識字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閱讀,而低年級的閱讀,還在於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課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鞏固複習學過的`生字,積極運用生字魔方讓學生個別讀、同座認讀等形式,滿足兒童識字後急於閱讀的急切慾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注重學法指導與習慣養成。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倡導見字識字、隨文識字、以寫促記、認讀同步等識字方法,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力求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更應注重讀書、寫字習慣養成。學生語境、語感訓練,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關注知識的拓展。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反覆的美讀,在讀中識字、讀中感悟文情、文意與文美。此外,教師要適時聲情並茂地大聲朗讀,入情入境地朗讀。發揮其感染力,關注每個學生。在此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有嚴格要求,又要有溫馨提醒。這樣,學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課文的價值所在。此環節後,及時開展“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既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達到訓練、運用與拓展的目的。

因此,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就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開拓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更爲廣闊的新天地。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5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現身爲課改教師,深知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爲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想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裏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爲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後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後,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面我還是以《自選商場》爲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後,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瞭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設了情境:老師成了“快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並告訴同學,今天卻不快樂了,因爲商品賣不出去,所以現在想聘請三位優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接着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並說出理由。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爲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隻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

(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裏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

(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後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隻白鶴》爲例,由於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然後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爲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製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爲作爲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教學《狐狸和烏鴉》時,學生問:“課題爲什麼以狐狸和烏鴉爲題?”在初讀課文後學生又問:“課文寫的是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與愛聽好話有什麼聯繫?”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課題後,學生問:“課題中的“我”是誰?‘我’想去看什麼?”等等。他們正用問“?”來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四年級《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後,我班駱吉祥同學提出:“老師,課題中的‘借’用的不恰當,我認爲應該用‘騙’。因爲借按一般理解該是在徵得別人的同意的情況下,拿別人東西再歸還。可課文中諸葛亮借的箭並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說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來個辯論賽,分正方反方,正方說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說出“騙箭”的理由。學生共分兩組進行辯論賽,雙方討論激烈,不僅鍛鍊了口語能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積極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裏閃耀。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從而爲學生終生的發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我從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有數年,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乘着新課改的春風,在專家學者的引領和一線教師的實踐探索中,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精彩局面,但由於種種原因,也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現簡單地總結如下:

1.教學中的'拓展閱讀進行得不夠深入和廣泛。拓展閱讀是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的關鍵。可是在很多常態課堂上,同主題的或關聯主題的拓展閱讀往往進行得不夠深入或不夠廣泛。教師的閱讀積累不夠廣泛和豐富,學校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閱讀條件不夠理想等原因是導致該問題的主要因素。

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校或班級中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由於家庭因素,學生很少買書;再加上學校圖書室設備的不齊全,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囫囫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所以達不到預期效果。

3.由於部分教師對主題單元的編寫意圖不理解,對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只教主體課文,沒有處理好主體課文與語文天地中閱讀材料的教學關係,往往是把二者割裂開來,沒有引領學生進行遷移性、拓展性閱讀,養成學生閱讀的習慣,增強學生閱讀的能力.

4.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閱讀教學時間分配隨意性很大,教學空間封閉。由於教育評價制度的考試化導致了部分教師把閱讀教學課變成分析課。課上教師滔滔不絕、繁瑣的講解、分析、提問、解答,不見學生的讀書和思考,沒給學生留下必要的讀、思的時間和機會,不可忽略的讀書活動則被排擠到課外,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顯的認識,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7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最終的教學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人物的完成等方面都具有決定性意義。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據重要位置,掌握好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對於語文教學的其他課程以及其他學習科目能夠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作用,由此可見,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學校以及教師予以高度的重視。本文總結了影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性教學因素,並且仔細研究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的幾點對策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思考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教師教授、學生汲取知識營養的主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佔據着較大的比重。小學作爲學生的基礎培養基地,有必要擔任起爲學生今後的閱讀能力打下基礎的責任。在我國的新課改內容踐行中,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但仍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學現象,這些問題阻礙了小學生有效的進行閱讀教學課堂內容的學習、阻礙了學生髮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作出研究分析。

一、現階段存在的閱讀教學問題

1.在實際的閱讀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未能突出主導作用。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給出限定的閱讀時間,沒有任何的過渡便進入了小組討論,之後進行課堂提問。這種方式雖然突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缺少了教師的指導,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不上去,課堂環節任務不明確,雜亂無章。同時,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理解不到位,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2.教學手段較爲單一,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現階段的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仍舊有教師單一的講解文章結構、總結中心思想以及概括文章內涵等方面的傳統教學課堂的影子。這種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討厭學習語文閱讀,進而降低對閱讀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率。3.閱讀內容的選取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許多教師爲了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會使得課堂變成羅列式,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廣,學生抓取不到學習重點,缺少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深度理解,對知識消化以及記憶不深刻。

二、提升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策措施

1.創設閱讀情景教學,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主動積極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開展的關鍵性措施,在閱讀前引出問題,使學生帶着好奇心理進行閱讀,能夠大大提升閱讀效率,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有助於想象力的發揮。小學生帶着問題在閱讀中尋找答案能夠鍛鍊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有效的提升閱讀效率。

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調控者的作用,要充分踐行所處的主導地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總結課堂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也要採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緊密聯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創建具有創新性的閱讀教學課堂。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拓學生思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依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閱讀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的個性閱讀,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正面迴應,爲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悅的閱讀課堂氛圍,通過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4.在課後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應用鼓勵式的評價手段,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實踐性,幫助全體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採用多元化的評價形式,要求教師靈活的運用教材,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此種方式幫助學生在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改變自我,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5.注重啓發式閱讀教學。注重啓發式的教學,按照基本的學習規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相互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不斷地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加到互動教學的積極性,掌握學習語文閱讀的方法技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束語

展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創新且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升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還使學生在具體閱讀過程中進行教學反饋,以此來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爲學生營造一個合理的閱讀課堂氛圍,實現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英.關於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xx(7):29-29.

[2]王平強,徐文彬.閱讀教學中學生情感體驗的影響因素探析——兼談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6):25-28.

[3]朱月弟.失度與適度——對於小學語文“比較閱讀”的有效性思考[J].新課程導學,20xx(10):18.

作者:王維琪 單位:寧夏彭陽縣第三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8

摘要: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社會發展速度日漸加快,當前大衆羣體逐漸對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重視起來。衆所周知,閱讀教學是現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核心操作環節,因爲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彰顯,與此同時,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完美體現。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擴展知識廣度,在閱讀分析的過程中能夠樹立幫助自己形成正確的思維和觀念,對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環節,應將學生視爲教學主體,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教學實效性,從根本體現閱讀教學價值和實踐操作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主體 能動性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以主體教學形式出現,合理閱讀教學模式實施可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僅如此,科學的閱讀教學可激發學生本體潛在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基礎性知識面得以有效拓寬,但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便應該注重學生興趣激發,往往部分教師沒有側重此項工作。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深入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意識,助力學生更好、更優地發揮出主體能動性,改變原有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堂,師生二者共同融入其中,促進高效語文課堂教學機制創建。

一、必要性分析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應該逐步拓寬閱讀量,窄小知識面並不利於學生髮展,因爲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學習的基本階段,閱讀教學在其中佔有較大份額。課標改革基準要求下達後,學生閱讀量提升被放在工作首位之上,需要側重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等,如若學生閱讀量小,那麼便會造成閱讀水平整體下滑。旨在處理閱讀量小和閱讀面窄等問題,教師應合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具體閱讀教學環節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明白何去何從,學生纔是教學主體,需要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必要狀態下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通過評語抒寫和意見反饋等告知學生哪些地方處理不當,然後找尋正確方法予以改正。語文閱讀教學階段中進行學生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實踐能力和語文素養纔會雙向提升,只有進行閱讀教學模式創新和傳統教學方案整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增強學生主體能動性。

二、具體方案

1.情境創設,興趣激發。

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被視爲教學主體和教學目標,但這遠遠不夠,教師還要意識到學生也是課堂的參與者和組建者,高效閱讀課堂創建離不開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需要全面提高學生本體內在主觀能動性。喜歡和愛好纔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源泉。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來創設教學主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閱讀內容的含義,可以通過遊戲或者表演的方式讓學生真實地體驗閱讀內容,寓教於樂,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喜愛。比如,在《爬山虎的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和相關信息等,向學生展示茂盛的爬山虎圖片,也可以引導學生去室外感受真實的爬山虎,還可以親手去拔爬山虎的腳,隨之深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

2.積極引導,習慣養成。

在社會發展的需求下,學習能力已經逐步地受到大衆的關注和重視,教學也不單單只是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所以需要注重課堂教學引導,以此來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並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之後在此基礎上形成較爲正規的學習習慣。將學生思維模式培養作爲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應摒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諸多弊端與缺陷,教師需仔細地向學生講解閱讀讀題方法,在傳遞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同時,深度培養學生內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等。不僅如此,學生羣體的主體能動性也會得以提升,閱讀水平和閱讀效率會隨着教學方案深入而提高。閱讀方式引導和閱讀方法引導尤爲重要,長此以往可使得學生形成優良的語文閱讀習慣,學習思維得以深度強化,主體能動性便可發揮出來,除此之外,也可有效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應該瞭解到,只有具備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因爲就閱讀方式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種習慣,而習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慣性,其會貫穿於學習各個環節之中,並會在不同類型科目學習中起到預期牽引效用,優良閱讀習慣不僅會提升成績和效果,學生主體能動性在其促進下便會有利發揮。

3.因材施教,均衡發展。

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個體,對於知識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知識面的廣度都有所不同,在語文閱讀的訓練時,同樣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語文教師的責任在於不應該以偏概全,只關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忽略那些可能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應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具體特點和表現,瞭解每一名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學習需求,爲每一名學生設定閱讀目標和標準閱讀量度,實施針對性教學,對差生着重激發其閱讀興趣,使其在愛上閱讀學習的同時也可提升主體能動性。而針對優等生就不能僅僅侷限於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層面,更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內閱讀練習的基礎上,着重進行其他閱讀領域的培養。可以通過閱讀競賽的方式來鼓勵學生閱讀,充分調動起每一名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爲今後的閱讀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樣不但適應了學習成績較好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也能夠使班級所有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有所提高,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發揮特長,展現自我。總之,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在語文閱讀的教學活動中同樣如此,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受到關注,不被埋沒在角落裏,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4.鼓勵提問,能力培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且小學生對於未知領域也是充滿好奇心的,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這一特點,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問引導階段,方法使用十分重要,教師應負起責任來,有力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內容探索,激發其閱讀興趣,在此前提下不能侷限於對事物簡單感性認知,應將邏輯思維培養放在操作首位,提問的同時附加引導,以此種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事實證明,學生在質疑及解疑的過程中,往往會從被動的提問變爲主動的答疑,在這一過程中,與其他同學交流與討論,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班級凝聚力。《頤和園》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同學們喜歡園內的哪些景色?爲什麼會喜歡這些美景呢?以此種方式帶領學生加深頤和園印象,隨之對頤和園內部景點和景物等加以品讀,深度分析作者的描寫方法。教師進行適當的提問,旨在加深學生對此文的印象,以此種模式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也可從根本上發揮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達成高效語文課堂創建目的。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有效發揮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應從情境創設、興趣激發、積極引導,習慣養成、因材施教、均衡發展、鼓勵提問、能力培養等方面去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蔣碧野.“感受—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2]賀夢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3]陸小平.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S1):35-37

[4]王立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5(11):81-82

[5]程大妹.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基礎教育.2013(10):32-33

作者:程秋蓉 單位:福建省建寧縣溪口中心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9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爲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於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遊。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髮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啓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爲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10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對文章思想的領悟能力得到培養,同時也能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體地位;閱讀技巧;教學情境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該採取怎樣的閱讀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呢?下面,筆者就從三方面對此問題做出論述。

一、更新教育理念,確定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所以,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我們就不應以自身閱讀行爲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爲,而是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把學生當作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建立學習主體地位的意識,並對閱讀文本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然後憑藉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主對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進行概括,並分段分層,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我們則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爲加以適時點撥和引導,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如此,我們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上的學習自主性,既是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很好落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自主分析也能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在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時,學生經常表現得心不在焉、漫不經心,他們的注意力很快會從閱讀材料上轉移到其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去,這樣,一節課下來,閱讀教學的效果常常是難遂人願。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爲,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他們無法專心投入到對死板、冷冰冰語言文字的閱讀當中,加上小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技巧指導,他們不知如何去閱讀、如何從閱讀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鑑於此,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應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有了技巧作爲指導,學生能很快投入到閱讀狀態中,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我們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靜下心來讀文章,絕對不能一心二用;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出自己想不通的問題。對於閱讀理解材料,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具體的解題步驟,如首先對閱讀材料後面的題目進行認真通讀,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然後帶着問題,對閱讀材料進行仔細閱讀,並通過認真思考來組織答案;最後,對答案進行檢查,看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切題。這樣,有了正確的閱讀技巧作爲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就能有章可循,對於學生閱讀效果的提高有着極大的促進意義。

三、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單純枯燥的語言講解,難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對文本內容的閱讀狀態中,而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的創設,則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以興趣盎然的心態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依據具體的材料內容,採取有效的方式,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以此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對文本材料進行閱讀。比如,在學習《埃及金字塔》這一課時,在正式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之前,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金字塔的圖片與視頻片段,看着巍峨屹立的金字塔,學生的眼光立即被吸引了,然後,我趁機說道:“同學們,你們現在看到的金字塔,是世界十大奇蹟之首,那麼,你們想不想對金字塔有更多的瞭解,想不想探索出更多的未解之謎?下面,就請大家讀一讀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課文。”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生創設了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學生迅速進入了對課文的閱讀狀態中。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積極探究各種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感悟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範大學,20xx.

[2]楊會賢.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xx(8).

作者:朱平 單位:長春市雙陽區城中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11

學習用水墨畫形式表現古詩大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作能力;通過詩情畫意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藝術情感 教學重點: 如何用水墨畫形式描繪古詩大意通過分析討論古詩大意及分析範作的方法解決 教學難點: 古詩意境的表現通過分析範作和以一首詩爲例,先討論分析再示範的方法解決 教學準備: 1教具:水墨詩意掛圖數幅,水墨畫示範工具錄音機古詩朗誦錄音帶 2學具:生宣紙毛筆調色盤水瓶墊紙墨汁 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望廬山瀑布的古詩朗誦帶,並展示爲此詩配畫的水墨詩意圖

請看老師爲望廬山瀑布配的畫,是用什麼形式畫的?(水墨畫)我們今天就來用水墨畫表現古詩大意 板書課題:畫畫古詩大意

二: 審美體驗:

用水墨畫表現的望廬山瀑布給人什麼樣的感受?(討論)

在老師的幫助下分析書上範作:

誰能說說尋隱者不遇的詩詞大意?讀了以後給人什麼樣的感受?那麼範作上是如何表現出這種意境的?(在討論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運用水墨畫法表現隱者生活環境的清幽的) 蓬頭稚子用了什麼筆墨技法表現詩詞內容的? 泊船煙渚表現了什麼意境?如果都用勾的方法好不好?

這些詩意圖很好地運用了水墨畫中的勾皴點染技法來表現詩的意境,使人看了以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要用水墨畫古詩大意,要挑選意境深遠,層次較多的詩,象望廬山瀑布之類寫景的及一些抒情的'詩

三: 我們學過的哪些詩適合用水墨法畫?

(請兩三名學生各以一首詩爲例分析)詩裏寫了什麼?有什麼情節?表現了什麼意境?讀了詩,你會產生什麼感情? 以剛學過的鹿柴爲例,示範如何用水墨技法表現詩意

放詩朗誦錄音,並請學生說說詩的大意?(有哪些人物景物)

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意境?

如果要表現出這種意境,詩中中哪些人物或景物可簡化或省略?以上我們做的這一步叫構思(板書)

想好後在草稿上畫畫各部分的位置大小,使重點突出,這一步叫什麼?(板書:構圖)

現在老師要用水墨法將這幅畫畫在宣紙上了,在繪畫前還要考慮哪裏要畫得虛些,哪裏可畫得實些,需重點表現的可用勾皴法,要讓它虛淡些可用什麼方法?(暈染法) 示範畫法:示範中注意提問,老師爲什麼用這種技法來表現這一步叫描繪(板書) 畫完後我們可在適當的地方題上詩文,字要小些,整齊些這一步叫題詩(板書)

看黑板,老師用了幾步畫完了這幅畫的?老師在畫這幅畫時主要突出表現了什麼?

四: 從學過的古詩中任選一首,按古詩大意畫一幅水墨畫,要突出詩意和中心思想感到困難的同學可以臨摹範作

活動五:

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並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同學們看他是否將詩的意境表現出來了(引導學生體會詩情畫意,激發藝術情感) 第二課時 一:欣賞畫家爲古詩配的畫,體會如何根據詩的意境來用色如:表現幽靜的地方用什麼色,表現熱鬧用什麼色 二:以一首詩爲例,由學生們分組分析討論怎樣用色來表現好然後集體交流意見 三:小組合作一幅着重用顏色來表現的詩意圖,題目自擬 活動四: 作業展示,再次體會不同用色所造成的畫面效果對詩意的體現 說一說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自己到對中國畫詩畫同源以及詩的意境的感受感受傳統文化的美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12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課程。語文是一門內涵豐富的課程,其優美的文字,多變的詞彙等都爲語文的美增添了很多色彩。語文是中華文化的沉澱,是學生學習傳統精神和優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語文本身的美去優化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去理解和學習語文知識。改變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髮現語文閱讀中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閱讀是小學語文中的教學重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於提高小學語文綜合教學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時,閱讀也是一個學生學習和實踐有效的渠道。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和閱讀練習,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意識到閱讀教學對於小學語文效果提高的重要性,卻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導致閱讀教學教學效果的事倍功半。當前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閱讀教學停留在靜態分析的層面。在面對一篇文章時,教師往往只是帶領學生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並將閱讀材料分成幾塊一塊塊的進行分析和講解等。在這種教學中,學生往往只能挖掘到閱讀材料中的部分內容,而對於文章的總體結構、佈局、語言等,瞭解不夠深刻。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首先就要對傳統閱讀分析教學的方法進行革新。另一方面,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模式過於枯燥和單一,學生往往不願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當前教學模式中,教師對於閱讀基礎知識掌握的要求較高,往往要求學生不斷的練習,對於生字生詞的教學也只停留在默寫、聽寫、練習的層面上,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語文教學帶來新活力。

二、閱讀中的美

從審美角度反思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中機械重複、單調無味只爲了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審美的角度培養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興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1.結構美

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材料往往是經過多次挑選、刪改的最適合小學生使用和學習的文本。因此我們小學語文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小學語文閱讀材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提高。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文章分段分節的剖析和講解,導致學生雖然瞭解了文本的主要內容,掌握了分析和總結的方法,卻對於文章的結構等了解的不多,從而難以在作文中進行有效的實踐,提高自我的語文綜合能力。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同時語文的學習也講究融會貫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結構美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文本中也是體現的非常明顯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閱讀知識,文本多爲總分總、總分、分總等。文章的結構嚴謹,思路清晰,這都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感受文章中的結構美。

2.語言美

語言美是語文的一大特點之一。發現文章的語言美要求學生不斷的對文章進行閱讀和咀嚼。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閱讀文本中的語言都是簡單易懂卻又非常豐滿。如課文《鳥的天堂》中對綠葉的描寫“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在這一句話中,作者只是爲了表達樹葉的顏色很明亮,用了“翠綠”“明亮”等形容詞使描寫的對象形象更加豐富。使那種樹葉的顏色通過描寫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同時,作者還通過擬人的手法指出“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讓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對那綠葉的喜愛,以及綠葉那種充滿生命活力的顏色。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文本中的語言之美,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通過美的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並通過美學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在語文作文中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小學閱讀中,語句中的各種修辭手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喻、擬人、排比等,各種修辭手法將語文修飾得更爲美麗,更全面準確的表達了作者的視覺。如在《珍珠鳥》這一課文中,作者就將珍珠鳥比作一個小球“它好肥,整個身體就像一個蓬鬆的小球。”通過這樣的比喻手法,沒有看過珍珠鳥的我們也能透過作者的比喻想象出珍珠鳥那種可愛的模樣,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髮現閱讀中的語言美,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對語言語句進行鑑賞外,還要求學生在課餘生活中多看課外書,實踐課堂知識,並通過接觸更多的閱讀文本拓寬知識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語言教學方面,對語言語句進行模仿和理解是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

3.情感美

體會文章中的情感美對於小學生情感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體會文章中的情感美有利於學生先進精神的培養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體會閱讀文本的情感之美要求學生通過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詞句進行探索和思考,同時要求學生結合我們生活的常識和實例等,對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摸索。如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作者通過描述母親生病了“我”在抱母親的時候沒有意識到母親很輕,從而想起了“我”一直以來都是受到母親的照顧,並沒有照顧過母親。這篇文章通過這件事情的描寫展示出了兒子對自己沒有照顧好母親的悔恨,同時也可以表現出母親偉大的愛。通過品味文章中的情感美,學生能夠感受到母親那種偉大的愛,有助於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章中的情感美可以讓學生產生共鳴,並提高自我思想認識。

小學語文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教學效果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其他能力的提高,閱讀是個積累的過程,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幫助學生體會閱讀文本中的美,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文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時代教育. 20xx(16)

[2]張文學.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xx(08)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和溪中心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13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中,突破傳統的閱讀模式與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爲重要。分析語文閱讀課教學的現狀,提出建議,以改變閱讀教學的現狀。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現狀 建議

閱讀教學是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和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產生碰撞、整合、內化,然後走出文本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絕不是學生的被動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感、思想、經驗、知識儲備等對作品進行領悟、理解的過程。是讀者將別人的“言”轉化爲“意”並內化爲自己收穫的過程。所以,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通過自主入境,與文本進行直接的交流。

一、傳統語文閱讀現狀分析

1.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

2.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方法的指導。

3.對閱讀基礎知識進行“閱讀題海”訓練,完全剝奪學生閱讀的趣味與快樂。

4.閱讀時間不斷減少。

5.教師單向的講解介紹,忽略了學生自讀過程。

由此,要提高閱讀能力,就要突破傳統的閱讀理論與思維框架,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具備獨立的閱讀、分析課文的能力——故作者提出以下建議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1.制定合理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

要發揮目標的導向和激勵功能,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情感,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前,先要指導學生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目標可分遠期、近期兩種,遠期目標以每學年作爲一個階段,應與大綱的相吻合,讓學生明白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累哪些知識,閱讀哪些;近期目標可以一個月或一週甚至一篇作爲基本單元。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認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老師也強調:“關鍵在培養學生求知的濃厚興趣與內在動力,激發他們酷愛讀書,指導他們學會讀書。教師要喚起學生對於知識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並督促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指導,要求學生的閱讀不能僅侷限於課本的閱讀,而要把閱讀目標延伸到課外的閱讀上。通過學生對課外的材料的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使學生形成知識的.沉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中應該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閱讀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綱型:閱讀後,把閱讀材料的要點或基本內容寫下來,掌握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路。感想型: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提高分析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過續編故事、改寫故事,提高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思維。

4.調動學生的閱讀主體性,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杜威認爲:“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在一旁觀察學生的活動,做學生活動的助手”。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習得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體驗、感悟獲得語文素養,這個過程教師無法代替,也不是教師通過講授能夠達到的。蘇霍姆林斯基還說:“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尊重學生閱讀的權利,在給予他們適當的閱讀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5.教給學生科學靈活的閱讀學習方法

選擇科學的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時介紹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閱讀有泛讀、精讀、跳躍式閱讀、比較式閱讀和研究性閱讀等。資料性質、記敘性質的文字一般宜泛讀;必須把握基本內容、觀點和精神實質的文字,可採用精讀法;篩選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躍式閱讀;的內容、藝術表達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較式閱讀。研究性閱瀆是最高層次的閱讀,對的主旨、立意及表達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語句進行鑑賞評價,形成鑑賞能力。閱讀時,可根據閱讀對象、要求及學習的實際,靈活地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還可綜合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從而提高綜合閱讀能力。

6.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閱讀心態

閱讀是一種從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瀆學習心態與閱讀效果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的、直接的、成正比的。閱讀心態越好,閱讀也就越有效。學生閱讀心態是否健康,直接影響着閱讀教學的成敗。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以審美爲突破口,逐步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閱讀學習心態,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使學生明白閱讀對一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懂得閱讀對提高個人素養的重要意義,從而確立良好的閱讀動機,激發強烈的內心需求。其次,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及心理,對他們具體指導,逐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審美趣味,克服不良的閱讀心態。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

2.論點摘編[].語文建設,20xx,(1)。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14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爲主體,而不以學生爲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爲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爲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課文中指什麼意思?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踊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

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學習小組爲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爲本,爲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爲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15

語文閱讀分爲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就不必再說了,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

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重於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夠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力,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作爲老師,一定要堅持語文課程改革,將課堂重新歸還給祖國的下一代讓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與自立。

老師的責任是巨大的,作爲實習老師的我們同樣肩負着教書育人的角色,我們不能再像大學那樣散漫,要更多的給學生們樹立榜樣,老師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我們一定要注意平常的言行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