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長春版語文家的教學反思

長春版語文家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我執教這節課是長春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6單元《家》。本節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體現了低段閱讀教學中對“隨文識字”的關注,以及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習慣養成訓練的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着力爲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充分關注學生生命發展,在讀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模擬表演中提高,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情感在讀中得到昇華。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長春版語文家的教學反思

  一、重視學生在朗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朗讀。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我牢記這一宗旨,讓學生看拼音讀;拼音與漢字對照讀,看漢字讀,分小節讀,不同層次,不同要求地讀,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前提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樣的讀,營造了“曲調未成先有情”的氛圍;這樣的讀,引領學生進入潛心會文的情境;這樣的讀,既保證了閱讀的面,又保證了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既保證了學生的閱讀實踐,又落實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二、重點放在指導上,並且使學生讀中悟情。

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如何讓學生願意讀書,又會讀書,在讀中悟情。悟中昇華呢?我把功夫下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上。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並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啓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家》同樣如此。在讀通讀懂後,我在詩歌的空白處設計這樣的一些提問“聯繫生活中所看到的,說說藍天裏的白雲是怎麼樣的?”“假如我們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條小魚兒,你會在可愛的家裏幹些什麼呢?”……設計這些問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帶着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發揮自由的聯想去填補這些空白,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讀着讀着,學生便融入文中,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心。如此朗讀怎能不感染學生。琅琅上口的一首兒童詩,如涓涓的溪水,清香的荷塘,孩子的心底留下揮之不去的記憶。

  三、句式遷移,刨編詩歌

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家》這課中句式“(什麼)是(誰)的家”的遷移有兩次。一是在學習課文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於我們和祖國關係的感悟,從藍天之於白雲、樹林之於小鳥以及其他的生活經驗遷移過來,無需說教,一樣親切感人。既突破了難點,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後,先讓學生完成語文天地的相關練習,其目的有二:一是讓學生遷移語境鞏固生字,二是讓學生初步接觸詩歌的改編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此句式創編兒童詩,自由討論,合作完成。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澱對語文內涵的感悟。

  四、課堂教學注意實效性

本節課我很注意落實基礎知識,如:指導學生書寫生字,跟老師書空,指導學生按順序說話,說完整話等,對詞的理解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結合朗讀、做動作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感悟理解,如讀出舒服的感覺、撫愛等詞的理解,依照第一、二小節的句式,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小動物的家,用上“誰的家,是什麼?的句式,以此訓練學生的語言。課後的延伸能由學生的家聯繫到班級和祖國這個大家庭,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的教育,板書精練並且課件圖文並茂,體現了文章的重點,拓展練習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較有創意。

這節課紮紮實實地完成了《課標》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較好地完成了我的預設目標。

當然,我個人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有限,對課標的理解還很膚淺,教學法中一定存在着許多不足,有些地方的處理還不夠科學,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