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將相和》的課堂反思

《將相和》的課堂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第五單元的課文《將相和》、《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都是從我國的古典名著中節選或根據名著改編的。學習《將相和》時,學生興趣特別濃厚,不僅被不同性格特徵的人物所吸引,還被有趣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想說的話非常多。我尊重了學生,結果這篇課文上了三個課時。課後,我的眼前還不斷浮現出學生那滿是渴望的雙眼,突然,心中萌發出了一個想法:平時,家長總說不知道讓孩子閱讀什麼書、如何閱讀,我何不以此爲契機引導學生開啓中國名著之旅呢?想到這,我心中一陣歡喜,着手策劃。

《將相和》的課堂反思

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我經常發現,一本讀物到手後,有些學生幾天就看完了,但所得有限;有些學生幾個月纔看完,所得也不多。關鍵是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 “ 學會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 ,具體包括 “ 精讀(含朗讀)、略讀(含默讀)、瀏覽 ” 三類。完整的閱讀方法就是這三大法。精讀是略讀和快讀的基礎,但不應片面追求理解,因爲理解深度是沒有限度的。略讀、快讀是精讀的補充,在閱讀廣度和速度上是重大發展。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應綜合運用這三種方法。另外,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要想完全讀懂古典名著,那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在特定的場合下,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原出自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意指讀書方法要靈活,不拘泥於咬文嚼字,而重在領會要旨、求其真諦),正是小學生讀古典名著的一種聰明的做法。

二、調動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閱讀的興趣,就會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的需要。除優化閱讀環境外,我打算主要結合課堂閱讀,調動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一般從三方面入手:(1)安排學生課前自主閱讀材料。聯繫課堂教學,針對教材實際,讓學生在課前主動開展課外閱讀,這樣一方面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另一方面可以蒐集與教材有關的資料。(2)在課堂上共享選取後的閱讀材料。俗話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課堂上共享閱讀材料,可以突破學生知識面狹窄的侷限。(3)課後推薦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

三、爲學生提供閱讀後交流的平臺。

學生從閱讀中得到的信息,從書面語中所獲得的理性意義,是否正確?是否有價值?每個學生由於知識水平、生活習慣和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對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這就需要交流。我決定每個星期至少爲學生提供半個小時以上的交流時間,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讓學生將別人正確的、有價值的拿來,調整、修正、補充自己的認識,使自己的閱讀所得更趨於真善美的境界。

希望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在中國名著之旅中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