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樹之歌》是一首關於樹木的兒歌,兒歌中介紹了各種樹木及其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二年級語文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1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豐富,是一篇孩子們喜愛的韻文。這首兒歌只有4句話,分別從樣子、顏色、習性和價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樹木的特點。本課應結合地域特徵,聯繫學生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認識多種樹木、說出樹木名稱、創編兒歌、認識帶“木字旁”的漢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課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

  一、教學效果

如何讓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通過教學認識事物、發現並掌握識字規律,是這課教學要做紮實的事情。於是,我憑藉插圖,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樹木名稱與圖對應起來,從而爲孩子們建立了直觀形象,隨後再通過朗讀鞏固對樹木的認識。有了直觀認識後再把圖畫與漢字相對照,找出規律,即“木字旁”。不斷引發學生思考,並把問題拋回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回家查閱資料,這樣的課堂不僅有廣度也有深度。

同時,加強朗讀。在介紹完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後,請孩子嘗試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一節詩,可以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寫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處

1、本課我圍繞幾個大問題展開,且每次的問題都很明確,從總體到部分,由表及裏,層層遞進,有梯度地訓練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樹、說出樹的特點,進一步調動感官找出相應樹的圖片。學生在此環節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2、根據兒童詩的特點,我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

3、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單單停留在讀和背上,而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懂得獲取知識。

4、最後的創編兒歌環節,我引導孩子觀察樹木圖片的特點,示範編兒歌,然後請同學大膽練習創編,及時糾正,讓孩子們對更多的樹木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不足之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在本課教學中,我在課文解讀上花費時間較多,導致學生識字教學時間不足,沒有給到孩子們充分的時間練習寫字。此外,拓展環節,忽略了課後練習中的幾種樹木,沒有把那幾種樹木創編到兒歌中,沒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課後的幾句有關樹木的名言,也應作爲重點之一,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四、改進措施

1、課文應讓學生反覆朗讀,我一定照顧全面,把讀作爲基礎,以後借用早讀時間加強學生的讀書。

2、進一步充分備課,做好課前準備,提前讓學生課前預習。另外,真正把單元整體教學做好,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有效的學習,這樣學生纔會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和把握。

  二年級語文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2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爲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一、以讀代講,激發想象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後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詩歌裏知道了什麼。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瞭解了大葉楊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大葉楊可愛的性格。

在教學第二節詩歌時,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後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麼?”我進一步啓發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唱給天上的白雲,爲它的舞蹈來伴奏”、“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植樹的小朋友,向他們表示感謝”……我適時地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更使他們喜形於色。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爲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薰陶。

  二、拓展課堂,披文入情

爲了加深對詩歌意境地體會,在課前我組織學生了解自己喜歡的樹。課上通過課件讓學生傾聽楊樹唱歌,觀察大葉楊的樣子。瞭解他們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然後再次讓學生品讀,從而很自然的引出詩歌的中心: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大葉楊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在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在快樂的生活着!讓孩子們帶着對他們的讚美再次深情誦讀詩歌。

《楊樹之歌》這首詩歌意境美,韻律強,適於朗誦,而且要求背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後,在熟讀的基礎上,課後馬上就能將詩歌背誦下來,在背誦過程中還能將詩的韻味讀出;絕大部分的學生在第二天早讀時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可有少部分的學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結結巴巴的半天才背完。這麼大的差異,該怎麼辦呢?對那些掌握得快的學生,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可對那些沒能背出的學生就該指責嗎?指責他們就能背出了嗎?——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們盡力了,可給他們的時間太少了,以至於背不下。所以,我告訴他們:你朗讀這首詩歌時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讀幾遍,你一定能將它背下來的,老師相信你能行,你什麼時候會背了,自己來找老師背誦,好嗎?在接下去的幾天裏,那少部分學生陸續來找我背誦,有些學生的表現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要求,讓他們跳跳、伸伸手就能觸摸到各自的勝利果實。在識字教學中也一樣,要求識的字,有些學生寫一遍就會了,就沒有必要讓他們抄寫好多遍;有些學生寫二遍、三遍還不會,就應要求他們多寫幾遍,直到掌握了爲止。

每位學生都有一件適合自己的“衣裳”,教師應當好“裁縫”,爲他們“量體裁衣”,客觀地量體裁衣對待每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位學生共同進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