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雷雨教學反思

小學雷雨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雷雨》一課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雷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雷雨教學反思

  小學雷雨教學反思1

一、課題的選擇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學過程

1、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由於課文是單純的寫景文章對於低年段的孩子老說比較枯燥無趣,所以導入課文時選擇猜謎語激趣,吸引孩子們的興趣。讓學生能很快的融入課文。

2、整體讀文,劃分內容分層次解析

首先讓孩子從文本着手大聲誦讀,並帶着問題去讀文。這樣學生在讀書時就有目的的去讀去思考。

通過朗讀學生很快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即按時間順序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在學習雷雨前這部分時讓學生邊讀邊想,根據文字來想象雷雨前的景象。並在文中圈出雷雨前作者描寫的景物,再逐個分析雷雨前景物的特點。重點理解“壓”“垂”“逃”等詞句,體會雷雨前悶熱、害怕的感覺。

在學習“雷雨後”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並說說通過朗讀知道了什麼,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後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爲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爲‘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天空,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閒、很自在。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 越來越 ”拓展造句。這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裏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後景象後,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隻鳴叫的蟬,是那隻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隻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麼呢?學生通過看圖片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閱讀文本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動畫,並播放雷雨的聲音在激趣,讓學生彷彿置身在雷雨天氣中一樣。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根據文本的“譁、譁、譁”感受雨的大和急,“漸漸地、漸漸地”來感受雨勢由大到小的變化來體會雷雨的特點。

三、不足之處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

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比如對“雷雨中”這一環節處理過於簡單,如果能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透過茫茫的大雨,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這樣一來,這一環節會變得更豐滿。 在教學“雷雨前”時,只考慮到品詞析句,忽略了教材的整體性,教材處理有點散。在指導導朗讀,引導感悟這部分還做的不夠,在以後的語文學習中還要加強訓練。

雷雨前的景物變化是緊密聯繫的,當時備課的時候,這一點考慮得不夠周全。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範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沒有抓住重點句子:“譁、譁、譁,雨下起來了。”來感受雷雨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過程來朗讀體會句子,在分情景朗讀中做的比較欠缺,平時對朗讀的訓練比較薄弱,學生在朗讀時無法入情入境。在這一環節中,如果能讓孩子們通過拍桌子等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那就更能理解了。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後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小學雷雨教學反思2

因一次頂課的機會,我執教了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五組教材中《雷雨》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會認、會寫文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意思,想象雷雨前後的景象。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夏季來臨,雷雨現象時有發生,爲增強學生觀察天氣的興趣,我採用先說後學的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說“雷雨”

由於在執教《雷雨》兩天之前的一天夜裏下了一場雷陣雨,授課前我讓學生說“雷雨”。

師問:同學們,最近什麼時間下雨了?

生答:上前天夜裏下了一場雨。

師問:你們怎麼知道的?

生答:半夜裏,風聲很大,颳得有些東西啪啪響,把我從夢中驚醒,我就躺在牀上睡不着了。不一會兒,看到閃電給天空帶來一道亮光,聽見雷聲也很響,接着就嘩嘩下起雨來了。

師:聽得很仔細,聽到了下雨前有風聲、物體撞擊聲、雷聲。還看到閃電。

師問:這時你們的心情怎樣?

生答:有些害怕,用被子把自己裹得緊緊的。

師問: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你們怎麼知道的?

生答:沒多長時間,我醒後還沒睡着,雨就停了。

師問:第二天早上你們發現了雨後什麼情況?

生答:地面有些溼,空氣很新鮮,花草樹木也顯得很有精神,一些小鳥兒也在樹上歡快地叫着。

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有閃電和響雷時下的雨,同時雨下得時間又不長,這樣的雨就叫雷雨。板書:雷雨。

二、學《雷雨》。

談話:剛纔同學們暢談了雷雨現象,那麼書中怎樣介紹雷雨現象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18課進行閱讀,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哪兒自然段寫雷雨前的景象,哪幾自然段寫雷雨時的景象,哪幾自然段寫雷雨後的景象。

1、生黙讀課文後回答問題。

2、師板書:雷雨前(1-3)雷雨時(4-6)雷雨後(7-8)

3、師讓生細讀1-3自然段,劃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怎麼寫的?從中體會到什麼?

4、生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教師相點撥。

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圧下來。“黑沉沉”寫出了雲層很厚,從“壓”中體會到烏雲來勢兇猛。樹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說明當時沒有風,空氣很沉悶。

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忽然”表明天氣變化了,“亂擺”說明風很大。

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垂”字用得好,使我們感到風特別大,蜘蛛也特別害怕。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大。爲什麼先寫閃電後寫雷聲?

5、師讓生說出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板書:烏雲、大風、雷電)

6、指導學生朗讀1-3節,從讀中體現天氣的突然變化。

7、師生共同總結本段學習方法: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的景色,理解句子的意思,說說這一大段寫什麼?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8、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雷雨時和雷雨後的的課文內容。

9、總結全文,讓生明確觀察自然現象要有一定的順序,並且抓住景物的特點。

三、寫“雷雨”。

學完本課,我讓學生觀察天氣的變化,把它寫在日記裏,湊巧的是一天下午上課前,又迎來了一場雷陣雨,這時我將學生組織到教室外面的走廊裏進行觀察天氣變化。儘管雷聲大,閃電亮,使有些孩子用手指矇住了耳朵,雨水還飄溼了有些同學的衣服,但大家始終興致勃勃,觀察興趣絲毫未減。觀察結束後,每個同學各自寫了一篇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條理清楚的觀察日記。

教學反思

1、教學貼近兒童生活的教材內容時,密切聯繫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思維,富於想象力,

2、開展與課堂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情感遷移運用,能更好地指導孩子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提高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