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1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上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再如,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

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還有有的語文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反思的過程:

1、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上課前,我都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2、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2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反思些什麼?怎樣反思?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個人體會。

“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佐證了反思的必要性。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爲人們的自覺行爲,何況作爲教師在教學中也應不斷反思,發現問題,消去弊端,即“借石攻玉”。

新課程的實施,標誌着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爲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機遇和挑戰並存。在這一大背景下,作爲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如何處理學科課程與教學遇到的諸多問題。例如,究竟是“教材爲本”還是“標準爲本”?教材設計如何才能擺脫“新瓶裝舊酒”的尷尬?嘴上講“知識是自我建構的產物”,但實際上是“灌輸”爲主的課堂風景線又有多少改觀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行爲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從而使自己成爲專家型教師的過程。然而新課程又強調教師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建設者和開發者。要做好這樣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總結、反思和改進,不斷地創造,而教學反思正是使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創造的有效方法。

一、上課前要先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重視教學前的反思。而要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尤其重要。而且新課程標準同樣非常關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充分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的理念的具體表現。

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合學生,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二、課堂教學中需反思

課中反思,即及時自主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工作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後,教學中所出現的情況越來越有挑戰性,常常出人意料,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於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髮展的需要,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困惑。

另外,課堂教學是在動態中生成,在動態中發展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如在《論語六則》教學中,學習“學而不思則罔,四而不學則殆”時,可結合學生的思想表現及時進行教育,效果就非常好。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課中反思表現爲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又是通過“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

三、課後更要總結、反思得失

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固然重要,但是教然後知困知不足。因此,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分析、反思,寫下自己執教的切身體會或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經常性的課後反思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良好形式。更重要的是,課後反思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於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那麼課後反思思什麼呢?筆者認爲應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反思。

1、反思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結果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科書的首要功能是作爲教與學的工具,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件,而是以一種參考揭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是課程的使用者、建設者、開發者。因此,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在課後反思中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爲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議,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爲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2、反思教學片段

首先,教師要記錄自己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以及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導入新課的巧妙之處,留有懸念的結束語,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及激活學生思維、學生自主評價等成功之處)詳細地記錄下來,並應用到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在此基礎上,教師將教學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其次,教師要善於記錄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不斷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愈加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當出現了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時,作爲教師,就要記錄下來加以研究,並以教育理論爲指導,結合案例分析技術,開展教科研工作。

3、反思教學的“敗筆”

再成功的課堂教育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在課後,教師必須審視自己處理不當的環節,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同時,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尋找最佳結合點,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學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節。

4、反思教學中學生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中總會閃爍出“創新的火花”。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見解。課堂下,教師們常常會交流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值得讚賞的東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悅,這種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感受,是一種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對這些獨到的見解加以讚賞和激勵,既是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因此,應將它們記錄下來,爲今後的教學補充新鮮血液。

5、反思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教師要靜心沉思:情境的創設是否有效果?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問題的提出是否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是否有價值?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才能是否得以萌發?等,並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三結束語

總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筆者感到多一點教學反思的靈感,經常進行教學反思,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幫助自己不斷成長。

  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作爲在校本教研中推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一項重點內容在全校開展,部分教師的教學反思不但詳盡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師對教學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還存在一定差距。那麼,如何做好“教學反思”工作,通過學習我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作爲一個日常反思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觀念並強調士人的內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論語學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爲,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於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考慮。”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爲:“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爲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由此,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是取得實際教學效果並使教師的教學參與更爲主動、專業發展更爲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它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

顯然,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這種反思與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而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不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教學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樑,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因此,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有兩大目的: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學會教學”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爲“學習教學”的過程,向自己的經歷學習,逐步成爲學者型教師。學會教學是反思教學的直接目的,學會學習是終極目的,要求教師從學生學會學習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實現兩個“學會”的統一。

新課程對教師的傳統教學經驗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經驗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經驗及其侷限性並經過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先進的教學觀念和個人化教育哲學。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爲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爲。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爲,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爲。爲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爲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爲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爲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着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爲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

實踐證明,凡善於反思,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複的教學實踐中,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纔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建構自我,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然後而知困”,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教學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爲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教學反思是教學研究成敗得失,積累教學經驗的一種新的極好的體栽。它貼近教師工作實際,教師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對教師的成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寫教學反思教師很容易落實先進教學理念到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爲之中,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助於教師互相交流研討,提高其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的水平。

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知規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問題的提出,解決的依據辦法,驗證的效果,反饋嬌正的措施……通過這些方法,你的教學經驗將日趨豐富,並時刻觸發你的靈感。

(一)要有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會追求更好地完成,不僅要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而且要對效果及其有關原因進行“爲什麼”的思考,無止境地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

1、一個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一個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因爲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意識性不夠,系統性不強,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並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封閉的心態,從而不僅無助於而且可能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僞存真,這樣經驗纔會得到提煉、得到昇華,從而成爲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經驗才能成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槓桿。

2、要爲改進而反思。

反思固然重要,但我們不是爲了反思而反思,而應是爲了改進而反思,要有改進、調整、行動的能力,反思出自己的問題後,要分析原因,思考改進的途徑和方法,制定出一個行動計劃,規定時間,在預期的期限內取得改進的實際效果。

3、教學反思貴在堅持。

我們作爲教育者應該清楚:只有行爲變成了習慣,纔會成爲人的一種需要,才能成爲一種省時省事的自然力。所以對於教學反思我們只有堅持寫好每課反思哪怕只是一個點、簡短的幾句話,才能使教學反思逐步成爲繼備課、上課等基本教學實踐後實現超越自我的必然行爲。

(二)教學反思的途徑

教學反思有兩種形式,既可以是個人經驗反思,也可以是羣體性(教研組)教學反思,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去進行。

1、自我調控

每節課後,教師都有必要冷靜反思:這樣教學產生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有多少知識可以用於生產生活實踐?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得是否妥當?問題的設置是否有價值?對課堂中學生的評價是否中肯等等,這些都要在靜思後,重新調控,以至於使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教師的課程理念有明顯的提升。

2、互動式監督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通過教研組活動對每一位老師的教學反思進行互評,可以有效地檢驗其反思內容的正確性、有效性及真實性。同時,學校也應該組織相關專家或教育經驗豐富者對老師們的反思進行點評。促進老師們反思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說,反思只靠自己的感覺,是不全面的。互動式監督會促使反思質量的提高。

3、學生協助

學生是檢驗教學成功與否的鏡子,教師應抓住這一關鍵,適時地考查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調整、優化課堂結構,選取最合適的教學法來指導學生。學生的協助更有助教師教學反思的效果。

(三)如何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用平實的話來說,就是教後想想,想後寫寫,認真思考一下得與失,想一想,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情景是否和諧,學生積極是否調動,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化,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手段優越性是否體現,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後,動動筆,寫中有學,學中有思,不能成文,作爲隨筆或記錄,經常翻翻,也算多了一個不會說話的教師。

1、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反思,按照教育教學的進程大致可分爲三階段:

a、教學前反思: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內容再次梳理,理清需要教給學生哪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教學內容的深度和範圍對學生是否適度;所設計的活動那些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哪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老師如對自己過去的教學中曾遇到過哪些問題、採取的什麼策略和方法去解決的、其效果如何,在課前做一個這樣的反思對我們的備課也是很有幫助的。另外,根據目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力狀況,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哪些新問題、你準備採取哪些策略和方法,也要作一個課前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設計出新的教學方案,既可以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又可以養成教師良好的反思習慣。

b、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中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教師在和學生互動作用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的調整。不可預料情況發生時,教師要善於抓住有利於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不可讓學生牽着鼻子走。根據學生反饋對教學計劃的修改和調整要適當,不可大修大改。

教學中反思要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各種感官捕捉反饋信息,快速、靈活地做出調整和反應。

c、在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這三個階段周而復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缺少任何一個階段都不全面。”

2、教學後反思可思之處:

①記成功之舉

記錄教學過程中的優點。例如: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方法;到達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引起教與學共振效應的途徑;設計合理,條理分明的板書;課堂教學中臨時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得當的具體措施;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的滲透與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在課堂中應用的感悟;教學方法的革新;學法指導的技巧等等。只有詳盡地記錄這些優點,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借鑑使用,並不斷總結、改善,推舊出新,教學才能近於完美。

②記"敗筆"之處

寫教學中不足、失敗之處。即使一個教學經驗非常豐富,課堂教學近乎於完美的教師,在一節課上的某些環節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敗筆之處。能認真冷靜地對整個教學過程加以剖析,回顧探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略,爲今後的教學積累深層次經驗,無疑會有錦上添花之妙用。

③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要及時記錄,利用課後深刻反思,否則就會不了了之,教學思路得不到拓展。

④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記錄整理學生的創新思維,爲今後教學豐富材料對於新課程,要有新理念。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強調“以人爲本”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在這個理念的引領下,學生總會有“創新的靈光”出現,教師應該適時肯定他們的獨特見解,進一步推廣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勵的方式、方法促進發散性思維形成。這些獨到的見解無疑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寬教師視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⑤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探索出哪些教學規律;教法、學法上有何創新;啓發學生思維有何新招;重點及難點的突破與分散是否得當;課堂訓練設置是否有層次感、有梯度;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知識點是否通過遷移訓練得到強化等等;再次梳理之後進行必要的分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本節內容時應該如何去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與高度。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4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爲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教師專業成長=經驗+反思。在教學中,我從“一張白紙”到漸漸勾畫成了美妙的圖畫,當然這幅畫還很遜色,還不絢麗多彩,不過就在我教學的這幾年來,“教學反思、反思教學”真的讓我收益匪淺。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能力呢?

一、要善於自我提問,在質疑中解決難題

我們經常和學生說“學貴有疑,小疑則有小進步,大疑則有大進步”。作爲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多問幾個“爲什麼?”這樣你才能更有效的幫助你鑽研教材、尋求到適合你本人特點的教學方法。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多問一問:“學生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我該怎樣去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生可能會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你的備課思路回答,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的孩子學到了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二、要善於總結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學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有這種感受,一個人同時執教同年級、同學科的兩個班,無任課前怎樣認真地備課,講課時總感覺到天天第二堂課效果要好一些。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分析,原因主要在於每上完一節課後,不管有意無意大家都會總結課堂中的一些得失,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時進行調整,正是由於這些總結和調整使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這一點之後,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都靜下心來細細想想:對課堂上的出色之處,不管是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還是某個引起了學生濃厚愛好的做法,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其內容是否清楚,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爲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我都堅持較具體地記錄下來,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同時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學時拿來使用。而對於課堂上的疏漏、失誤,我不但認真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而且還找其他老師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經常性的反思,爲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讓我的教學少走了許多彎路。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血多遺憾。我們不妨從教學問題的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多想想我錯在哪?我的教學毛病在哪?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教學中我診斷出毛病:對說明性的文章教學方法還不到位;有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還缺乏耐心;易激動、少理智等。這些毛病我及時的發現了,我想我也會及時的改正。

三、要善於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尋求方法

課堂是我們教師實施教學的主陣地,要讓課堂更好地爲學生的成長服務。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爲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

因此,一堂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反思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尤其重要。課後反思主要包括對教材的知識點落實如何?或對教材的再創造是否切合學生實際?課堂節奏感、密度大小適當嗎?有沒有讓學生體驗感悟?有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學生反響如何?有關細節處理得當嗎?有無改進提高之處?有沒有對學生新的想法或觀點質疑,充分鼓勵並因勢利導?對突發事件有沒有機智應付?產生新的教學靈感沒有?講練結合得好嗎?課堂小結如何?重點、難點突出、突破了嗎?上課有沒有激情?有否感召力?如我在執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時候,他曾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老師問:“你們平時都看過《三國演義》我們現在不妨通過課文多其中的人物進行評價,到時,我們看誰評的出色。”過一時段,有一個孩子高高地舉起了自己的手,說:“我喜歡周瑜,因爲他有着過人的聰明,是個很好的將軍。”這時,教師不耐煩地用“你覺得周瑜好嗎?他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爲,教師們熟悉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經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四、要善於合作溝通,在交流中積累經驗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教學經驗、獨特的想法。善於和別人交流、合作是自己提高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就象“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作爲我們教師更要善於與別人討論。我在每次上校、鎮、區公開課時,我都會請很多老師到我的課堂上去聽課,希望他們能給予我指導。他們提出的問題非常有獨到的見解,並且他們的每一個建議都有可能開拓我教學的思路,給予我反思的動力。並我會積極根據實際需要和大家的建議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心得。就這樣,我自我覺得每一次的效果都有點出乎意料。我想,通過別人的幫助、自己的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時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爲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啓發;假如我碰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啓發,得到教益。

當然,要想寫好教學反思,併發揮其作用,就必須要有勇於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投身於外語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本身就是一種新事物,每時每刻都有新現象、新動向、新問題。正是在探索新生事物的來龍去脈,把握其發展態勢之中,在深入探索之中,我們才能獲得體驗,才能感到有言可發,並在總結探索中提升出新的規律;要想有所發現,還必須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底蘊。要有精深的英語專業知識和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及英語教改成果,還要學會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新知識奠定基礎,否則將很難有所爲;要勤於動腦,善於思考。在上完每節課後都要進行反思,反思一節課的成敗得失,並及時做好記錄。課後的反思,雖然點點滴滴,但它來自於我們的教學實踐,出自於我們深刻的思考,是我們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貴的;要善於總結,把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要經常看自己所寫的教後記錄,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探討,運用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科學方法,拋開膚淺的、表面性的東西,注重對規律的揭示,對真理的發現;寫教學反思記錄,還要做到持之以恆。

總之,重視反思,及時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並持之以恆,堅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師成長的不竭動力,是教師不斷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閱,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僞存真,這樣經驗纔會得到提煉,得到昇華,從而成爲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經驗才能成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