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再塑生命》語文教學反思2篇

《再塑生命》語文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再塑生命》語文教學反思2篇

《再塑生命》語文教學反思2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再塑生命》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再塑生命》語文教學反思1

《再塑生命》這一課在混亂的講解中走向結尾,一股難言的情緒涌上心頭,有恐懼,有震撼,有悔恨,當然也有重新做人的衝動。

倉促裏我一直在靠吃老本混日子,昨天也是在急急忙忙的情況備了這課《再塑生命》,課堂的開頭我也並沒有把學生引向對知識的飢餓狀態,所以準備好的課堂內容也無法像王老師指導的那樣:變成美味佳餚來遞送給學生,讓他們津津有味。中間或許因爲自己有感而發而引起了學生的表達和探討慾望,說得比較過癮,可是課堂的問題設計是完全不妥當的,(一直困惑於如何通過巧妙的問題設計讓整堂課聽起來能連貫)更沒有藝術性,我幾乎又在犯個人演說的毛病,又不懂得讓學生參與並進一步激發同學與同學之間,甚至與老師之間的碰撞。整節課沒有做一點整體性的安排,也因爲教案設計欠妥當,沒有進一步延伸這個關於愛的話題。只是爲了填補時間空隙而搬進了很多瑣碎可說可不說的內容,凌亂不堪,讓整個課堂毀於一旦。決心空下來一定要修改。滴汗啊!

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由於自身的原因一直疏於語文教學的鑽研,時至今日任教語文的趨勢似乎已成騎虎難下。後悔萬分,無知的自己竟然由着自己的任性,浪費了將經一年半的時間。迴歸現實世界的我也不得不放下狂妄虛空的理想,來靜心地思索一下這每天都在演繹的語文課堂。其實我從事語文教學以來,對於自己所上的課很少有滿意的時候,就算有也就一、二堂“無心插柳”,並且帶有教師個人主義色彩。從來沒有爲了上好一節語文課勞心勞力過,廢寢忘食的事情已經好多年都沒有發生在我身上了。長時間的幻想卻又無法實現,把我限制在一種自我毀滅的孤獨裏,渾渾噩噩伴隨着抱怨和厭世。今天在學生面前我突然感覺到自己的無顏以對,因爲我知道我錯了,就像學生說的:在海倫.凱勒的面前我們都沒有資格說不幸福。就算人生真的是苦海,是懲罰,是原罪。海倫承受了,史鐵生承受了,不僅承受,他們還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延伸了被砍去了一半而接近殘破的生命。而我們,卻在今天沉溺往明天,不斷行進,不斷深入,直到寂寞的盡頭,回首不堪往事,愁緒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逝的不是江南水,而是我們的'生命。生命本身是無罪的,需要外面珍惜,而過去的我居然因那麼點點挫折就如此輕視生命,我漠視了所有的生命價值,甚至想放棄生命。在海倫面前我想我是可恥的。更不值得學生稱我一聲老師。

是夢總有醒的一天,是理想總有實現的一天。淚水挽救不了失去的機會,悔恨塑造不了新的生活。頹廢終於走到了極點,清醒猛然襲來。我終於明白我應該牢牢抓住的只是眼前的每一堂語文課,我能看得清的只有雙腳踏着的那塊土地。它堅實有力,它黝黑溼潤,它溫軟厚實,它蓬勃旺盛,它同樣可以用來播種理想的種子,同樣可以在陽光下發出理想的嫩芽,我期盼它也能有春暖花開的一天。我必須重新拿起兒時的座右銘:“我屢敗,但我屢戰!”

《再塑生命》語文教學反思2

閱讀講授海倫凱勒《再塑生命》一文,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震撼和洗禮。何謂經師?韓愈之謂也:傳道、授業與解惑;何謂人師?馮友蘭之謂也:人使人成人。安妮莎莉文做到了。因爲她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新課程理論的精髓。

首先,安妮老師傳授知識是依學生個體的心理與興趣特點來選擇課程。如她啓蒙海倫時,教的第一個字是doll(娃娃玩具),這無疑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熱望,因爲一個哲人說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其次,安妮老師教海倫愛與感恩。愛與感恩是一種過程,是“一棵樹搖地另一個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呼喚另一個靈魂”。安妮用形象比喻:雨水對花與大地的滋潤來給海倫詮釋這個概念,太準確了,太生動了。

安妮老師的這種教育方法與理念是我追求的目標,這堂課,我也試圖實踐這種方法,但由於我個人的能力有限,還有美中不足,還很差強人意。

首先,深入挖掘教材方面,對安妮教會海倫去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點撥不到位。而且安妮教會海倫的愛的深義還沒有完全給學生彰顯出來。

其次,文章裏面的疑問沒有落實。如海倫是盲、聾、啞兒童,可文中不只一次出現“看”與“聽”的字眼,學生雖沒有提出來,然而我覺得那是老師啓發不到。

最後,我覺得我讀書不夠,尤其是教育理論的書籍,以後應在這一方面加強,爲自己增加“內功”。比如這次賽課,因爲要備課,纔讀了《安妮莎莉文的教育手記》,讓我受益匪淺。如果我以前有過讀這書的積累,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匆忙。

安妮莎莉文是一個讓我這個老師自豪與慚愧的名字,她的名字值得我永記,以對我給予必要的提醒。我將以她爲榜樣,來提升自己,由經師向人師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