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春節黑板報報頭設計資料

春節黑板報報頭設計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繪製相關的黑板報能夠讓我們學習瞭解到許多傳統的知識,又可以增加節日氣氛!以下是本站網小編整理的春節黑板報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正在出黑板報的你哦!

春節黑板報報頭設計資料

  春節作文之《家鄉過春節》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羣。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着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爲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裏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爲,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爲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裏裏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爲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爲“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竈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竈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爲一年竈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裏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爲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 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裏打掃乾淨,因爲年初一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爲“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爲“接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牀了,因爲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着,大人們忙着去接“竈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裏吃飯的,以示家裏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裏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裏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爲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着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裏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羣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着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衆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着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過春節的很多活動都帶有迷信色彩,即使人們不相信,但風俗還是這麼一代一代地傳着,家鄉人都認爲,這是一種傳統,一種娛樂,一種祈盼和希望。

  如何擺脫春節綜合徵

據《XX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顯示,主流城市的白領人羣亞健康比例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35至50歲的高收入人羣中,"生物年齡"平均超"生理年齡"XX年左右。而XX年調查則顯示,約六成租房者感到"憂鬱、消極、渾身痠痛、孤獨無助",13%自感人際溝通少;7.2%的人出現多疑。

作家郝曉輝表示,春節綜合徵雖然是節日病,但實質上是日常身心困境的一次集中爆發而已。現代化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二是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對於今天的都市人而言,個性差異基本被取締了,不管你願不願意見人,每天上班你都要和別人打交道,不管你個人習慣的節奏如何,你都必須按大家認可的共同節奏來工作。這就是爲什麼,一到春節,很多人更願意離羣索居,乾脆什麼事都不做,因爲平時根本沒有如此選擇的可能。

"農耕時代人們雖然很辛苦,但生產相對分散,大家只要對結果負責,此外可以按個人習慣的節奏勞動,選擇餘地更多,個人的空間也更大。"郝曉輝認爲,春節綜合徵是一種典型的現代病。

節日帶來的快樂越來越少,這也是導致春節綜合徵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去春節反而最忙,因爲需要共同參與拜年、走親戚、廟會、聚餐等活動,正因爲平時節奏慢,這才襯托出過節的緊張、熱鬧的氣氛。"郝曉輝回憶,過去光走親戚,就要忙上一個多星期,每年直到正月十五,才突然發現,年居然這麼快就要過完了。

  年味淡,原因多種多樣。

首先,以大家庭爲基礎的過年方式已基本不存在,都是小家庭各過各的,熱鬧不起來。村裏年輕人基本都進城打工,有的回來了,有的回不來,就算都在,背景不同,大家也沒有共同語言。而城市各家庭間的獨立性更強,無法按相同的節奏形成共振效應,自然就沒有了熱鬧紅火的氛圍。

其次,娛樂方式變化太大,傳統年節的娛樂方式已很難融入。比如走高蹺、民間花會、唱大戲等,過去村裏年輕人自己都會,現在大家都沒業餘時間,也無心學習這些"沒用的",找不到共同參與的娛樂形式,這就給年味留下了真空。

第三,人們日常生活大大改善,傳統年節較多強調吃和玩兒,這在今天隨時都可滿足,於是,平常日子與年節之間的落差體現不出來,除了長假,春節並無特別之處,最容易因過度放鬆引發春節綜合徵。

郝曉輝認爲,要擺脫春節綜合徵,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節日期間不完全放鬆,儘可能安排更多的活動,否則與日常節奏差異過大,會增加心理負擔,導致嚴重的疲勞。這就像衝刺跑了一段時間後,最好的休息是慢跑,而不是原地坐下,後者很可能帶來嚴重傷害。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完全放鬆?

著名的民俗學專家高巍認爲,增加春節的儀式性內容不失爲一個好的選擇,比如參與公祭,以及家庭內部的祭祖等活動,此外加強人際溝通,特別是拜年等,既契合了傳統春節的文化精神,又能給身心帶來愉快。

高巍認爲,年味淡了,關鍵在於人們還沒有真正交流起來。如果真能以社區爲單位,充分發揮出大家的創造力,則春節文化就會豐富多彩。北京有很多社區,比如朝外是一個國際化的社區,可以將當地居住的俄羅斯、美國、韓國等外國文化融入進來,成爲不同文化的大交流,而宣南則以老北京爲主,可以突出傳統京味,中關村則是高科技人才居多,可以辦得更爲時尚與多元,而平安裏、百萬莊一帶則是大院文化,可以更多組織高雅藝術等。如果這些社區的羣衆都能自發組織起來,那麼春節的味道不就出來了嗎?人們有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自然會融入其中,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還沒有將這些分散的力量聚合在一起。

春節綜合徵的客觀存在,讓越來越多網友熱衷探討延長春節假期的可能性。

在國外,聖誕節的假日一直可延續15天左右,而春節如果能和正月十五聯繫起來,時長也差不多,在歷史上,兩節確曾合併過,成爲一個超長假,但利弊均有。

反對方認爲,春節綜合徵與休息時間長短無直接關係,它與生活節奏變化關係更密切,那麼,不論休多長時間,只要存在節奏差,那麼仍會給人們帶來困擾,更何況國內假日數量已經比較多,再增加意義不大。

支持方認爲,延長春節假期可提升春節的影響力,此外能擴大內需,假日變長了,人們可能更從容地去選擇旅遊等休閒方式,這樣休息會更徹底,減少春節綜合徵的負面影響。

郝曉輝認爲,既然雙方意見還不統一,不宜貿然做出決斷,應給出雙方爭論、博弈的空間。畢竟春節和國外的節日不同,春節是農耕時代形成的節日,一些傳統民俗未必適應現代社會,但在民族心理中的影響又特別大,比如春節回家,給交通帶來巨大壓力,延長春節的假期,春運等面臨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高巍:傳統春節中感恩、親情等方面的內容,有助於現代人的心理調整,通過闔家團圓,大家互相取暖,互相安慰,但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復歸春節文化的本質,即回到尊重、感恩的基點去看問題,通過各種儀式,將個體與整體、自我與自然、現實與歷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中獲取精神力量。現代社會是世俗社會,人們更多通過經驗作出判斷,這就很容易讓我們沉浸其中,最終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標,利用春節強化信仰、敬畏的力量,有助於現代人走出心靈的困境,更好地面對焦慮等問題。

郝曉輝:從春節前半個月,到春節後半個月,許多人都會沉浸在春節綜合徵的狀態中,極大地影響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活質量。要超越春節綜合徵,正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許多白領明明存有焦慮,但不願意承認,也不願因此求助心理醫生,認爲這只是個小問題。其實,對於他們來說,只要重視起來,並主動調整,就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節後工作。從現在開始,應適當加快生活節奏,增加人際溝通,將可能緩解今後的困擾。